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美国的微观财政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美国的微观财政政策
一、案例内容
美国作为一个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的国家,也很重视微观调节。
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经济陷入“滞胀”的情况下,用宏观政策进行总量调节,已经遇到了很大难题。
于是,美国政府扩大了微观财政政策的使用范围,强调以宏观政策与微观政策的配合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美国微观财政政策工具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利用大幅度优惠减轻企业、居民负担,鼓励私人投资和消费,刺激供给和内需有效增长。
1981年,美国经济处于严重衰退之中。
为实现经济的复兴,里根政府奉行了以刺激供给,调动企业积极性为主要目标的新经济政策,其重大举措是“经济复兴税法”的实施。
该税法在大幅降低公司所得税率的同时,把加速折旧制度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即把资产的使用年限与专为征税目的而折旧的周期之间的联系切断,如规定建筑物的折旧年限为10年,而实际平均使用年限为37年。
这样,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进一步加快,公司可以在短期内获得大笔固定资产的重置资金,从而为扩大投资迅速积累资金。
另外,为了使无利或低利企业享受投资税收抵免,即企业资本投资额的一部分可从当年应纳税额中扣除美国政府出台了“安全港租赁”条款。
该条款允许低利或无利企业可向别的企业租赁设备。
这样,作为
出租方的高利贷企业因购入设备,可享受投资抵免的好处,而租用方的低利或无利企业不仅获得设备,而且还可和出租方“共享”投资抵免的好处。
再加上投资在享受投资抵免后,仍可按全额计算折旧。
这样,有力激发了企业投资的积极性,维持了企业在经济衰退时适当的投资规模。
为刺激国人消费,美国政府同样运用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居民消费。
如美国政府运用减免税引诱人们购买房地产。
住宅购买者在计算自己当年度应税收入时,可以扣除购买第二栋住宅支付的地产税和住宅贷款利息;住宅购买者如因购买新宅而将旧宅出售,他可以将出售旧宅所得不计入当年应税收入总额中,享受延税优惠。
另外,美国政府还通过向高收入者征收高税,再以转移性支付的方式向低收入家庭提供贷款利息补贴、租金利息补贴、食品补贴等。
减轻他们的消费开支负担。
类似的税收优惠和补贴,极大刺激了人们消费的极积性,保证了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
(2)政府自身投入高新技术开发与研究,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1993年,美国政府提出了以信息产业发展为基础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旨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但是,由于技术投资风险大,收益不确定,私人企业对技术开发和研究往往不会投入足够的资金。
这就要求政府在鼓励私人投资高新技术的同时,必须自身投入技术开发与研究,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首先,美国政府大幅度压缩军事开支,减少军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并向民用产业转移。
据统计,1981-1990年与1991-1995年相比,联邦军事开支占总支出的比例由24.2%降到了
19.3%。
同时,1994年8月,美国政府推出“技术新投资计划”,鼓励国防部门与有关的民用企业一道合作进行技术开发,加快了国防技术向民用技术的转移,为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其次,美国政府还选择了信息、生物技术、特种材料等10部门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在税收、补贴等方面实施产业倾斜政策。
包括:(1)税收支持。
设立专项税收信贷基金,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降低资本收益税率,鼓励风险资本家投资于技术创新型公司;不断延长“科技换税法”的实施期限,降低科研和实验费用。
(2)鼓励多方合作研究。
美国政府放松了反托拉期法的管制,有助于各公司共同发展高技术;增设了九十个新的制造技术推广站,以加强政府与产业界的合作,加速新技术的发明和推广。
(3)直接提供科研补助。
美国政府每年都向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提供2000万美元的专款,用以资助大学和工业的合作研究;每年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向工业企业所属的科研单位提供科研费用等。
1993年,美国政府研究与开发开支达715.48亿美元。
美国政府对科研等的极大支持,有力推进了美国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
据统计,美国经济增长中有27%归属于技术通信和信息产业。
这样,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高新技术的开发与研究自然就得到了恢复和加强。
(3)政府融入市场,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国家开支效率。
随着市场的不断完善,美国政府作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已纳入市场运行之中。
同时,政府对企业的非行政性干预也要求美国政府参与市场运行,以市场化的政策手段实现其影响经济的目标。
目前,美
国政府参与市场活动最显著的代表是政府采购活动。
在政府采购活动中,美国政府本着公平竞争、等价交换的原则,以招标等竞争手段参与市场活动。
美国政府制定维护采购信誉的行为准则,捍卫采购的公正与道德;设立抗议程序保持采购制度的透明度;增加商业操作,变换采购技巧,在众多的厂商之间展开竞争,以获得价格最低、质量最好的商品或服务。
另外,在政府采购活动中,美国政府也要给予中小企业帮助。
小企业管理局通过搁置购买、拆散合同,颁发能力证书,以及在二级合同中推动政府机构或大企业向小企业订货等方式帮助小企业尽可能多地得到合同。
随着采购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政府采购数额的不断增加,美国政府的采购支出已构成了美国经济中社会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据统计,1994年,美国政府采购总额为1111753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4%。
美国政府以其作为一个超级公司所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影响市场价格,从而间接影响其他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最终调节市场经济的运行,包括:增加就业,增加市场需求,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等。
二、案例问题
1、美国微观财政政策的意义
财政政策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
变动政府支出是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它利用政府预算(包括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总需求,从而达到稳定经济目的的宏观经济政策。
其特点是政府用行政预算来直接控制消费总量和投
资总量,调节国家的需求水平,使总需求和总供给达到理想的均衡状态,从而促进充分就业和控制通货膨胀。
从其内容上看,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前者的政策手段主要是税率,后者的政策手段主要是政府购买(支出)。
从对经济发生作用的结果上看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前者是指降低税率、增加转移支付、扩大政府支出,目的是刺激总需求,以降低失业率。
后者则包括提高税率、减少转移支付、降低政府支出,以此抑制总需求的增加,进而遏制通货膨胀。
财政政策是需求管理的一种主要手段。
本案例中美国政府通过微观财政政策工具引导企业和居民的生产与消费,是政府干预微观经济的典型事例。
当经济处于衰退时,政府运用税收优惠来减轻企业、居民负担,可有效地刺激私人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的复苏和增长。
反之,当经济过热时,则可以加大税收力度,抑制私人投资和消费,避免经济发生波动。
而政府投入高技术开发与研究,则直接弥补了市场中的不足,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同样,政府通过采购活动,间接影响市场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达到调节市场经济运行的目的。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仅可以涉及属于宏观的经济领域、涉及总量平衡和收入的再分配等,而且可以在属于微观范畴的生产和消费等方面发挥作用。
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国家具有双重身份:首先它是一个微观经济的引导者、管理者,担负着干预调节微观经济运行过程的任务;其次它又作为市场主体之一,直接参与经济运行过程,提供供给产品等微观活动,对供给和需求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2、美国微观财政政策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中国可学习美国政府的微观政策调节手段,对中国的经济采用微观调节,作为宏观调节的重要补充。
1.可采用税收支持。
设立专项税收信贷基金,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降低资本收益税率,鼓励风险资本家投资于技术创新型公司;不断延长“科技换税法”的实施期限,降低科研和实验费用。
2.可以学习美国政府放松反托拉斯法的管制,鼓励科技公司进行多方合作研究。
对多方合作研究的经费、人员、应用予以政策支持。
3.可直接提供科研补助。
如对国家重点计划项目,如863计划项目、974计划项目,甚至目前的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的项目,都直接提供科研补助和财政支持。
其实这方面中国目前已做得不错。
打开发改委、科技部、信息化委的网站,可见到很多这方面的国家项目评报和资金支持。
但是,鉴于中国的国情,在对重点科研项目进行支持和补助的时候,要公开、公正操作,以避免权力寻租现象。
4.中国政府也可以考虑融入市场,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国家采购支出的效率。
加大政府采购力度,甚至可以考虑对重要的生产设备、原材料,进行政府采购或由政府对供应商进行资质评估,以提供给需要进行采购的企业参考。
5.直接参与金融市场,对金融产品的价格进行微调。
这方面中国已经做得不错,如在股票市场,利用国家队(如汇金和证金)直接入场买卖股票,防止过跌和暴涨。
同样的思路也可以引入大宗商品和房地产交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