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提纲(人教版) 必修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必修3 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日趋瓦解。
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二)影响: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三)诸子的思想
1、儒家:
(1)春秋的孔子(被尊称为“至圣”):
思想的核心是仁,认为仁就是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政治上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要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
伦理观上提出“性相近,习相远”。
教育上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战国的孟子(被尊称为“亚圣”):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主张“性本善”,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要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3)战国的荀子:
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提出“君舟民水”,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巨大。
提出“性本恶”,认为人生来本性是恶的,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2、道家:
(1)春秋的老子: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
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都有对立面并且互相转化(朴素辩证法)。
(2)战国的庄子:
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3、法家:
战国末期的韩非子:
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
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主张改革。
4、墨家
战国初期的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一)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1、董仲舒把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2、主要观点和目的:
“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为了加强君权);
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
处世的道德标准(为了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3、西汉新儒学的实质:
以思想上的大一统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
(二)汉武帝全面肯定新儒学的措施:
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兴办太学,并在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三)影响: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
化的主流。
三、汉朝之后到宋明之前的儒学发展
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佛教和道教互相吸收发展。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即“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合一的政策,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提出复兴儒学。
四、宋明的程朱理学:
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又融合佛道思想来解
释儒学的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一)程朱理学
1、北宋——程颐、程颢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有理而后有物(核心思想);
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认为“穷理格物”。
2、南宋——朱熹:
理学的集大成者,
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要“存天理,灭人欲”。
认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3、程朱理学的影响:
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用纲常名教严重束缚人的思想。
朱熹编著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科教书。
朱熹的学术思想传播海外,形成“朱子学”学派。
(二)陆王心学
1、南宋陆九渊
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强调“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2、明朝王阳明(又称王守仁)
心学的集大成者,
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认识论上主张“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不同点——
项目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世界本原理是外在的,独立于人而存在。
理是内在的“心”。
哲学类别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
认识方法格物致知内心反省
相同点:
1、内容:都是对儒学的新发展。
2、哲学范畴:都强调现有意识再有物质,都是唯心主义思想。
2、本质:都以纲常伦理约束社会、遏制人欲,维护专制统治。
五、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一)明朝后期“离经叛道”的李贽:
1、观点:
挑战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的正当私欲;
认为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
2、评价:
具有反封建的叛逆色彩和斗争精神,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二)明清之际三大进步思想家
共同主张:反对君主专制独裁;
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批判继承。
作用:具有民主思想启蒙的作用;
对当时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一定的冲击。
1、黄宗羲: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主张共工商皆本。
2、顾炎武:
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影响: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3、王夫之:
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一切事物都可以通过考察研究来认识;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三)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主要特点:
反传统、反教条;
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局限性:虽然具有思想解放的进步作用,但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更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制度的主张,没有跳出儒家传统思想的范畴,不能等同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只是当时封建制度衰落的客观反映。
单元知识整合
—春秋:(孔子)仁、礼、教育孔子学说奠定基础创立战国:(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荀子)仁义王道、君舟民水、性本恶孟子、荀子继承发展蔚然大宗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创立新儒学成为正统思想隋唐:三教合一、三教并行韩愈等复兴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宋明: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程颢、程颐、朱熹创立程朱理学;陆九渊、王阳明创立心学发展为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明清之际:“异端”思想;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批判继承;
焕发生机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其它思想春秋:(老子)道是本原;朴素辩证法;无为而治战国:(庄子)齐物(韩非子)法治、君主专制;改(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