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小组讨论之我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讨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理解逐渐加深,并创造性的落实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在这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带有普遍性、值得思考的问题。
如教师在上课时,尤其是在上公开课时,往往使出浑身解术,授课时为片面追求课堂气氛活跃将小组讨论作为制造“亮点”的必要手段,以期获得好评,似乎没有小组讨论就不是课程改革的课堂,我认为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应引起大家的广泛思考。
首先应该明确合作学习的理念是贯穿、渗透于整个学习过程,它不但是学生之间的合作,还应体现在学生和教师间的合作,这个点往往被忽视。
在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就变成了学生间合作的一种表现形式,常常会有这种现象:有的教师也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但老师的言行无论是提问方式还是态度都是“命令式”的;或者教师以绝对权威的裁判的姿态出现,没有给学生提供和谐、民主的氛围,这种课堂仅仅“新瓶装旧酒”,根本落实不了合作学习的理念。
所以,结合日常教学、教研的实践及思考,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间合作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组织形式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组讨论的问题的前提
采取合作的学习方式,必须要达到多人合作的效果确实比一个人独立完成效果好,或者的确需多人协作才能完成。
在课堂教学中一些内容如字、词等基础知识或许只需要学生独立完成,并且效果最好,就没有必要让学生互相打搅。
但往往是在公开课时,授课者常常出现为小组讨论而讨论的现象,其原因就是当前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导向有误,有人将讨论与合作划等号,成为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课堂上不需要小组讨论的内容也组织小组讨论,甚至大量使用这种组织形式达到泛滥的水准。
二、小组讨论的问题的设置
小组讨论的重要价值是互相碰撞,相互启发,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
所以,小组讨论的问题,要有多角度的理解和答案,当讨论的问题答案不言自明或是单一的确定性的结论,大部分学生的思考和理解相同就失去了讨论的价值和基础。
三、小组讨论的问题的时机
问题提出后要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作好讨论合作的准备。
有些教师刚提出问题就要求学生转身去讨论,常常会出现小组讨论的初始阶段学生似乎无话可说,无从谈起,面面相觑,实际上此时学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观点,仅仅教师要求开始讨论而被动开始,难免仓促。
建议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停顿一下,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随后再提出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此时学生注重问题的本身必然会积极思考,否则紧跟问题就要求小组讨论,学生反而会被教师干扰。
另外,还可让学生独立思考一段时间,并写下要点再讨论,学生们有了自己的思考,形成了独立的看法就能够提高讨论的效果。
四、小组讨论问题要真正的对话
小组讨论展示自己的观点是必要的,但需要的是观点的碰撞启发过程中生成更多的观点,即小组讨论的目的不是各自观点的简单相加,而是产生比原来更丰富深入的理解和观点。
在教学实践中小组讨论时,往往会出现学生你讲你的,我讲我的,似乎都在陈述自己的观点,甚至有的学生明显重复前面同学的观点,等到每人都讲完了,小组讨论也结束了。
而教师在小组讨论中应指导学生真正实行对话,在相互启发和置疑的过程中,将思考和理解展开,并引向深入。
这就要求组内成员先要理解倾听,并和自己的理解、观点对比取舍。
特别是不同之处要探究原因、根据。
从而修正、深化、完善自己的理解,教师只有在这方面加强指导才会产生明显的效果。
五、小组讨论问题要全员参与
新课程改革合作学习的理念适用于全体学生,小组讨论要避免仅仅少数“精英”的对话,同时讨论时间要控制适当。
在课堂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每次小组讨论大多是两三位自信大胆的同学发言,而其它人基本上是观众,往往是这几位的学生控制了讨论的过程,偶尔很少发言的学生很难插话。
对这种情况教师可采取如下方法指导纠正:首先要求小组成员相互尊重,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和倾听别人观点的义务,学会尊重别人,要给没有发言的同学机会和时间,并有意识征询别人的意见和看法,其次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表达完自己的观点,是其意识到不管自己的观点多么重要,发言都必须控制在一定的时间内,不能侵占别人的时间,避免出现一言堂或相互争抢的现象。
在限定时间内表达展示自己的见解,是学生口语水平和思维
发展的重要标志,对有困难的同学,教师应有意识的锻炼他们这方面的水平。
另外要根据讨论的问题内容把握讨论时间,避免过或过短的情况,教师一方面要预设好讨论的时间,一方面要根据课堂实际即时调整。
六、小组讨论问题要分工明确
小组讨论需要每位成员有明确的角色意识,讨论时要分工明确。
在完成自己承担职责的基础上体现合作,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职责和义务,例如讨论时做记录、监督发言时间、概括整理观点、代表小组在班内发言等。
这些职责需事先明确才能提高效率,小组成员需要分工,同时也需要合作。
小组成员的分工可采取轮流转换的机制,保证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承担不同角色,得到相应锻炼,另外,需要明确的是小组成员的角色意识,绝不会通过一次讨论就能够形成,需要教师及时具体的指导。
七、小组讨论问题结果要总结交流
小组讨论的重要价值就是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
要引导学生善于总结概括小组讨论的结果,从而形成班内小组间的交流和碰撞,,尤其是在农村学校班级人数严重超标的情况下,这种作法比有限的课堂提问创造了更多学生参与的机会。
要真正体现小组间交流和碰撞的价值就需要小组提炼概括好各自的观点,能可能产生第二层次的碰撞,所以指导学生总结概括小组的观点至关重要,同时要组织好小组间班内的对话,这样强调的原因在于很多学生不会发表小组讨论的意见,大多仅仅阐释自己的观点或简单重复成员所说和话。
实际上只要教师指导学生概括好本小组共同和不同的认识观点,此问题就会解决。
很多课堂小组讨论时忽略班内组间的交流,往往在小组讨论后就匆匆结束。
其原因是教师只注重形式,甚至将讨论作为点缀或走过场,而没有真正理解小组讨论的价值和意义。
毋庸讳言,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出现的这些问题是正常的。
教师理念的升华,教学手段的提高就是和这些问题的出现,解决过程同步的,关键是真正的理解落实并体现新课改的内涵和价值。
愿我们的语文教师真正营造师生共同学习、探索研究问题的平台,充分发挥组织、引领、合作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