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朗读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篇:朗读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朗读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刘老师
【摘要】在英语学习中,朗读是一种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是学好英语的基础,也是说好英语的前提。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

【关键词】朗读
作用
朗读技巧
朗读(read loudly and clearly)就是运用重音、节奏、语调等语音手段,清晰响亮地把词汇、句子、文章等语言文字材料念出来,是读书的一种形式,是掌握一门语言的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手段。

中国人学习汉语要朗读,中国人学习英语更要朗读。

朗读是我国传统教学中一种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因缺少使用英语的环境,除了多听外,很重要的学习手段就是多读,高声朗读,阅读,进而熟练至背诵。

朗读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声情并茂地朗读,给人以美的享受,能陶冶人的情操,使原文的主题思想、感情色彩、艺术风格等在朗读中得到体现,在朗读中得到升华。

使学生的听觉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朗读中得到培养,在朗读中得到发展。

实践证明,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效率和效果都要比朗读能力弱的学生略胜一筹。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英语教师更要充分重视朗读。

如果在英语教学中忽视英语朗读,就会产生听力差、口语表达差、阅读能力差等负面影响。

那么在教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1
呢?
一、让学生知道朗读的重要性
作为英语教师应该从一开始就让每一位学生都知道“朗读”的重要性,使他们从思想上重视“朗读”并及早养成大声朗读英语的良好习惯。

1、朗读能够提高学生听英语的能力。

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获得的语言听力材料是短时记忆,如果仅仅依靠听,他们就很难准确无误地辨别出听到的文字材料,从而影响了对听力材料的领会和理解,反过来,如果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朗读教学,学生将会把学得的词汇,长短句乃至整篇文章通过朗读牢牢地记忆在脑海里,遇到听力重现时,就能迅速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从而更好地提高听英语的效率。

而且学生大声朗读时口中发出的声音传到自己的耳朵,大脑就会做出反应,表明学生不仅在读,同时也在听自己读,经过反复不断地朗读训练,从而锻炼了听力。

2、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和提高口语水平。

学生正值身体生长发育期间,大声的朗读有助于他们发音、听觉、呼吸等器官的生长发育,经常的、持之以恒的英语朗读有利于学生获得牢固的英语整体知识,更能培养其语感。

朗读是说的前提,只有读得通畅,才会说得流利。

学生如能坚持经常朗读文章,到需要说的时候就能脱口而出。

朗读对口语表达有着显而易见的功效,它能培养学生讲一口标准的、流利的英语口语,不会朗读,肯定难以说出好的英语。

3、朗读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由于在朗读的同时做到了眼见、口说、耳听这三个步骤,所记的东西当然要比看或 2
写所记的东西牢固得多。

用朗读的方式记单词和句子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句子:It’s time to play with my friends.I am busy studying now,because I want to catch up with other students in our class.若这个句子读熟了,学生就会记住句型It’s time to do something.和短语be busy doing something.及catch up with.而且只有记得多,才能为以后的写作和翻译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为学生,多朗读英语范文,尤其是背诵,对写作是十分有益的。

二、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
1、创设良好环境,诱发朗读情趣。

英语作为外语,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语言环境,教师应该以满腔的热情,采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使每一位学生都敢于朗读、乐于朗读,教师还应努力为他们提供朗读英语的机会,给予学生及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2、变换多种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变换多种情境,让学生在变换中体味朗读的快乐,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也可根据作品体裁,风格特点,通过提示朗读、分组朗读、采取个别与个别、集体与个别、集体与集体等多种朗读情境。

总之,集体朗读有利于学生独立进行朗读的自我实践,也便于教师对学生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地纠正,个别或分角色朗读,有利于教师检查和督促学生朗读时出现的问题。

3、布置教室舞台,展现学生才华
每个学生都有学习表现的欲望,并且希望得到教师或家长的肯定。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自由布置舞台,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

a、朗读比赛。

教师可以预先列出部分课文或让学生寻找自己最喜欢的童话、寓言、诗歌或课文等读物作品。

让学生在班级选定的时间内进行比赛,这样可以充分展现学生的能力,并得到师生肯定,朗读积极性会更高,学习兴趣会更浓。

b.朗读表演。

学生自己改编话剧、寓言、故事,一边朗读,一边表演,从而广阔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在愉悦、轻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锻炼自己的英语技能。

三、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除了启发学生懂得朗读技巧的具体内容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启发学生学习掌握朗读的技能,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朗读技巧训练是至关重要的。

1、强调汉语与英语音、节奏之差异。

汉语讲究各种字调的搭配,而英语讲究轻重音节的搭配。

因此我们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强调发音到位、掌握好词的重音和句重音、用好升降调、注意适当停顿、
掌握连读技巧及意群的把握等。

2、英语单词的重读音节和读音规则等几个方面。

3、培养学生独立朗读整句,长、短句的能力。

在英语朗读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注意词组的意义,要求他们记住词组的意思。

4、培养学生独立朗读段落、篇章的能力。

单独看几遍不懂的句子,放在英语段落篇章中朗读几遍就豁然开朗了。

朗读是阅读的不同形式,在英语学习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叶圣陶 4
先生认为:“国文和英文一样,是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

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由此可见,无论是学习母语还是学习外语,朗读都是一种可以借助的重要学习方法和手段。

总而言之,英语朗读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阅读和口语训练的主要枢纽。

流畅的朗读不但有助于培养阅读能力和基本技能,而且有助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只要我们遵循它的规律,扎扎实实地进行朗读训练,就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素质。

【参考文献】
[1] 李庭芗.英语教学法[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3.[2] 徐晖.语言艺术探索[M].北京: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9.[3] 章兼中.外语教育学[M].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2.5
第二篇:老师应该重视朗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朗读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朗读有助于学生对单词、短语的识记。

朗读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

【关键词】朗读、兴趣、记忆、背诵
中国人学习汉语要朗读,中国人学习英语更要朗读。

朗读是我国传统教学中一种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因缺少使用英语的环境,除了多听外,很重要的学习手段就是多读,高声朗读,阅读,进而熟练至背诵。

朗读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声情并茂地朗读,给人以美的享受,能陶冶人的情操,使原文的主题思想、感情色彩、艺术风格等在朗读中得到体现,在朗读中得到升华。

使学生的听觉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朗读中得到培养,在朗读中得到发展。

朗读有助于学生对单词、短语的识记。

由于英语不是中国学生的本族语言,我们的初中生除了英语课之外,平时接触英语的机会并不多,学英语的遗忘率也相对较高。

孤立地、死记硬背地记下来的单词、短语很容易遗忘。

而把单词、短语放在句子里、课文中,联系上、下文认真学习,反复朗读,有利于学生识记、便于掌握,便于运用。

朗读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

当学生认真朗读、琅琅上口以后,理解课文、背诵课文就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犹如蓄势待发,水到渠成。

可是,现在绝大多数初中学生只是默读,而不愿或不敢大声地朗读英语。

众所周知,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本质是交际。

而交际的本质便是口语。

口语作为语言的第一性,一直是英语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让每个学生开口学英语不但是我们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作为一个初级中学英语教学者,我一直在探寻造成学生“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的根本原因。

通过多年来在一线的英语教学经验,我的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要想每一个学生用英语开口讲话,得从一开始就注重学生英语朗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天天读,大声读”的良好习惯,为今后“听说读写”的全面发展打下扎实基础,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果在英语教学中忽视英语朗读就会产生听力差、口语表达差、阅读能力差等负面影响。

那么,在教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Q195方管无铅锡线PJ-258耳机插座 TV-060轻触开关防水密闭门防火栅栏门?
一、让学生知道朗读的重要性
作为英语教师,应该从一开始就让每一位学生都知道“朗读”的重要性,使他们从思想上重视“朗读”并及早养成大声朗读英语的良好习惯。

1、朗读能够提高学生听英语的能力
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获得的语言听力材料是短时记忆,如果仅仅依靠听,他们就很难准确无误地辨别出听到的文字材料,从而影响了对听力材料的领会和理解;反过来,如果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朗读教学,学生将会把学得的词汇,长短句乃至整篇文章通过朗读牢牢地记忆在脑海里,遇到听力重现时,就能迅速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从而更好地提高听英语的效率。

而且学生大声朗读时口中发出的声音传到自己的耳朵,大脑就会做出反应,表明学生不仅在读,同时也在听自己读,经过反复不断地朗读训练,从而锻炼了听力。

2、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和提高口语水平
学生正值身体生长发育期间,大声的朗读有助于他们发音、听觉、呼吸等器官的生长发育,经常的、持之以恒的英语朗读有利于学生获得牢固的英语整体知识,更能培养其语感。

朗读是说的前提,只有读得通畅,才会有说得流利。

学生如能坚持经常朗读文章,到需要说的时候就能脱口而出。

朗读对口语表达有着显而易见的功效,它能培养学生讲一口标准的、流利的英语口语,不会朗读,肯定难以说出好的英语。

3、朗读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由于在朗读的同时做到了眼见、口说、耳听着三个步骤,所记的东西当然要比看或写所记的东西牢固得多。

用朗读的方式记单词和句子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句子:It’st imetoplaywithmyfriends.IambusystudyingnowbecauseIwan ttocatchupwithotherstudentsinourclass.若这个句子读熟了,学生就会记住句型It’stimetodosomething.和短语bebusydoingsomething及catchupwith.而且只有记得多才能为以后的写作和翻译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为学生,多朗读英语范文(尤其是背诵)对写作是十分有益的。

二、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
1、创设良好环境,诱发朗读情趣。

英语作为外语,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语言环境,教师应该以满腔的热情,采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
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使每一位学生都敢于朗读、乐于朗读,教师还应努力为他们提供朗读英语的机会,给予学生及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2、变换多种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变换多种情境,让学生在变换中体味朗读的快乐,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也可根据作品体裁,风格特点,通过提示朗读、分组朗读、采取个别与个别、集体与个别、集体与集体等多种朗读情境。

如教学OxfordEnglish广州版初三上Unit6ReadingA时,教师可让学生A扮成背景音或旁白,站在教室前面的一旁,而另两个同学则分别扮演成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学生A进行朗读,其他两位学生则到时进行相应的对话;也可以采取集体与个别的方式进行表演,如几组同学一齐扮演背景音或旁白,另两个同学则分别扮演成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也可以采取集体与集体进行对话的形式,如,三组同学扮演背景音或旁白,两组同学扮演爱因斯坦,而另两组同学则扮演成小女孩等。

总之,集体朗读有利于学生独立进行朗读的自我实践,也便于教师对学生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地纠正;个别或分角色朗读,有利于教师检查和督促学生朗读时出现的问题。

3、布置教室舞台,展现学生才华
每个学生都有学习表现的欲望,并且希望得到教师或家长的肯定。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自由布置舞台,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

1)朗读比赛。

教师可以预先列出部分课文或让学生寻找自己最喜欢的童话、寓言、诗歌或课文等读物作品。

让学生在班级选定的时间内进行比赛,这样可以充分展现学生的能力,并得到师生肯定,朗读积极性会更高,学习兴趣会更浓。

2)朗读表演。

学生自己改编话剧、寓言、故事,一边朗读,一边表演,从而广阔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在愉悦、轻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锻炼自己的英语技能。

三、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除了启发学生懂得朗读技巧的具体内容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启发学生学习掌握朗读的技能,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朗读技巧训练是至关重要的。

1)强调汉语与英语音、节奏之差异。

汉语讲究各种字调的搭配,而英语讲究轻重音节的搭配。

因此我们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强调发音到位、掌握好词的重音和句重音、用好升降调、注意适当停顿、掌握连读技巧及意群的把握等。

2)培养学生独立拼读英语单词的能力。

指导学生识别音标符号、拼读以及英语单词的重读音节和读音规则等几个方面。

3)培养学生独立朗读整句(长、短句)的能力。

在英语朗读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注意词组的意义,要求他们记住词组的意思。

4)培养学生独立朗读段落、篇章的能力。

单独看几遍不懂的句子,放在英语段落篇章中朗读几遍就豁然开朗了。

朗读是阅读的不同形式,在英语学习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叶圣陶先生认为:“国文和英文一样,是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

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由此可见,无论是学习母语还是学习外语,朗读都是一种可以借助的重要学习方法和手段。

总而言之,我们教师要深入实践、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便会发现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与途径,对学生英语朗读兴趣的培养,朗读技能的培养,英语基本技能的培养都大有益处。

第三篇: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
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
桂冠学校蔡晓勇
【摘要】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入门之径,是学好文言文的重要法宝。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文言文的朗读能激起美感而引发学生兴趣,有利于体会文章的内容、感情、特色,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朗读作用朗读教学
文言文是语文的渊源,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的源泉。

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这都说明“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朗读是教好文言文最重要的教学形式,是提高语感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想象能力等诸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渐渐进入诗文所创造的意境,可以受到审美的教育,陶冶了情操,发掘了知识瑰宝,提高了鉴赏与成文能力。

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朗读的作用:
一、在朗读中唤起美感、引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学生就会潜心学习,定会有较好的收获。

文言文采用朗读教学也正是符合学生心理,激起美感从而引发学习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讲,诵读是学生个体通过大脑感知、视觉传入、声带发音、听觉监听、大脑辨别等不断循回往返的过程。

语文教材上的文言文都是文质优美、人文性强的好文章,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文中意境和神韵先声夺人地渲染给学生,同时通过学生朗读,逐渐品味文中独特意境美,激发美感而引发对本文的学习兴趣。

有位著名作家回忆,自已中学语文老师讲林觉民的《与妻书》时:“她在简要地介绍了作者和解释了…绝命书‟一词后,对课文内容未做分析讲解,就开始用很沉静的语调动情地朗读课文,同学们深深地受到感染,都不约而同地低下了头,寂无人声的教室响起了唏嘘声,竟至…放声哭泣‟。

”可见,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往往能感染学生的心灵,在美感的作用下,学生怎会没有学习课文的兴趣呢?教师朗读课文后,就对学生不做任何要求,学生也会自觉地去读注解、读课文,弄清字句等。

这样的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速的效果。

所以在文言文教学时,教师应给学生反复诵读的时间和机会,还应传授诵读的方法和技巧。

还可以定期举办诵读文言文的比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在朗读中增强语感,理解文句。

朱熹说:“学者观书,务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读一字,不可多读一字,不可倒读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这不仅强调诵读的重要,且提出了严
格的要求。

教师一定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加以设计,对诵读多加指导,让学生读得得法。

起初,要语音准确,句读准确,字正腔圆。

然后,训练学生掌握音调、语气、停顿、重音等诵读技巧,尤其是读出文章的内在节奏,感知文章的“气、味、声、色”。

再后,随着理解的加深,要求学生在抑扬顿挫、表情传神方面下功夫。

最后,学生在反复诵读达到因气求声、心口合一、与我为化的诵读境界。

久之,学生便耳熟能详,目闭可诵,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历其境的艺术感受,不知不觉间就和作者心意相通了。

三、在朗读中体会内容、把握感情。

文言文的语文很讲究语气、语调、语势,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如果不朗读,很难把握作品中应有的感情特色。

因此,对文言作品必须通过朗读将无声的语言变成有感情的音响,它充满活力,跳跃着生命,从而使学生从内容、感情、特色全面地体会作品。

如初中课文《唐雎不辱使命》文章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临危不惧、机智果敢,通过“怫然怒” “色挠”,“长跪而谢之”,秦王骄横狂暴和阴险狡诈的形象就栩栩如生的出现在学生面前,不用教师多分析点拨,学生就能从朗读中体会到。

这样进行朗读法教文言文,不费时、不费力,而且自然、亲切,不用照搬教参说明,无需进行要点的罗列或过渡,它完全兼及了文章的内容了解、感情体会、特色把握,甚至兼及思路、情调、风格等内在美的探索领略。

四、在朗读中增强语感,提高表达
王尚文先生说:“语文教材不是储藏知识点、训练点的宝库,不是学生思考和语文训练的范本,不是例子,而是培养语感,开发心智的引擎,是为了学生不停地进入生活,不停地变成一个人铺设的言语之路。

它应当以优秀的言语作品吸引他们,点燃他们成为真正的人、优秀的人。

”文言文的语言习惯虽然离我们现代语言习惯远,但它毕竟是那个时代凝练的概括性强的语言,何况现代汉语语言是对古汉语语言的继承和发展,它们之间有着不可割断的血缘关系,甚至现代汉
语语言还有直接保留的古代的途径之一。

用高低、强弱、缓急长短的语调,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使学生如临其境,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例如用昂扬急促的语调朗读唐雎对秦王说的一番话,读出唐雎的愤怒,使学生感受唐雎的临危不惧、机智果敢。

学生经过反复诵读、反复揣摩、思考、比较,从而得其要旨,知其意味,领略语言之美,正是培养语感的过程,学生不但可以在写作时模仿、消化那文笔,还可以在说话时对照,就用那词章,脱口而出,出口成章,从而思维精密、情感丰富、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迅速趋向准确和生动。

五、在朗读中锻造想象、激发创造
朗读是言志传神、负载思想的一种语言表达艺术,是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

教师有表情的朗读,必然使学生对作品“临其境,闻其声,睹其貌,见其行”,醉心痴情,进入角色,进而针对作品的有关描写,充分调动记忆仓库中的表象积累与生活经验储备,广阔地展开相似、相近联想,创造出活灵活现的新形象。

现代美学理论也告诉我们:读者不应是艺术作品的被动,消极的欣赏者,而应该成为作品艺术形象的主动参与及积极的再创造者,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必然使学生对文言文作品中的人物情态进行积极主动地想象和再创造,因而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教师讲授《童趣》中“我”鞭逐蛤蟆一节,用轻声朗读“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用急促声朗读“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学生就会随着老师轻重缓急、高低长短的朗读,结合自己捕捉蛤蟆的情景产生联想,再现出少儿沈复调皮可爱的人物形象。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对课文反复朗读,才能对课文的美产生审美体验,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才能培养语感,提高表达能力,才能使学生体会课文内容、感情、特色等。

第四篇:浅析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析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