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捷径的故事

合集下载

一位先锋诗人的终南捷径

一位先锋诗人的终南捷径

一位先锋诗人的终南捷径“每个人都是教授,每个人都是一个学院,我们向自然学习。

向大地学习,把学院放在山上。

让大家上山来学习。

”在《鲁豫有约》节目的最后,“退学网”的创始人洪峰谈起诗人苏非舒在山上办的物学院。

鲁豫颇有兴味地问:山在哪儿?洪峰回答:在西安南40公里的终南山。

所谓“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南山。

3月13日,植树节后第二天。

秦岭终南山上气温近20度。

和前几天的倒春寒相比,春天似乎真的要降临了。

下午5点多,诗人苏非舒走过一段长长的山路,将山西赶来参加物学院开学典礼的诗人朋友送至村口。

村口最后一处民居,是物学院的“根据地”,门前的木桩上挂着一个手写的“物学院”纸牌儿。

苏非舒在这两间柴房里住了半年,读书,种菜,晒太阳。

苏非舒,1973年生于重庆丰都,21岁到北京发展。

物主义运动主要发起人,诗工厂厂长,物学院创办人。

倡导诗歌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越界实验,诗歌市场化概念的首倡者。

因其近些年来的诗歌活动,被认为是中国当代最具争议性的诗人。

对很多人来说,物学院是苏非舒关于诗歌的又一次行为艺术。

而对苏非舒来说,虽然物学院的构想源自自己倡导并实践的诗歌理念,但如今,它已与诗无关,与表达无关,是一个更广博的使命。

“退友”洪峰的教育梦很多人知道物学院,是因为洪峰在《鲁豫有约》节目中的一番介绍。

在节目的最后,洪峰对未来的选择让鲁豫觉得颇有意味。

一个曾经从大学逃离的人,最终又回到了教育。

“最早是想做一个大学叫退学大学。

现在的物学院,是跟我一个前辈一块儿台作的。

”洪峰所说的前辈,正是诗人苏非舒。

退学的时候,洪峰原本是想去追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

在大学读了两年,他就厌倦了。

作为文学社的小组长、团委报纸的编辑,他整日躲在图书馆里看诗集,并且连续几门功课不及格。

熬到大二,他留下了一张字条,悄悄离开了学校。

“我实在不适应这个学校,我得自己去寻条活路了。

”除了简单的生活用品,他的背包里只塞了一本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

“打工,旅行,再打工,再旅行”――这是洪峰当时的生活状态。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60个电子版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60个电子版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60个电子版1、臧仓小人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鲁平公很信任一个地道的卑鄙小人臧仓。

臧仓靠鲁平公对他的宠信,经常挑拨别人之间的关系,说别人的坏话。

他听说鲁平公要去拜访孟子,就百般阻拦,诬蔑孟子是普通的小市民,使鲁平公失去受教育的好机会。

【解释】臧仓:战国时鲁国人。

臧仓是个奸诈的小人。

指进谗害贤的小人。

2、肠肥脑满成语故事南北朝时期,北齐武成帝高湛的三儿子琅邪王高俨企图夺取帝位,后主高纬便调兵捉拿,将军替高俨开脱说:“琅邪王年少,肠肥脑满,轻为举措,长大自不复然,愿宽其罪。

”后主当场释放了高俨,不久就派人暗杀了他。

【释义】肠肥:指身体胖,肚子大;脑满:指肥头大耳。

形容不劳而食的人吃得饱饱的,养得胖胖的。

3、鱼游釜中成语故事东汉顺帝时期,张婴聚众杀了残暴的广陵太守,转战于扬州、徐州一带,朝廷对他无可奈何。

大将军梁冀任命张纲为广陵太守,张纲改用抚慰的手段,张婴主动带领义军投降说:不堪忍受前太守的压榨才起义的,这样做如鱼游釜中不能长久。

【释义】釜:锅。

鱼在锅里游。

比喻处境危险,快要灭亡。

4、野人献曝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宋国有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农夫,由于家贫终日穿一件粗麻衣,勉强过冬。

第二年春天,天气晴朗,他就脱光衣服在太阳下曝晒,觉得十分舒服,由于没有见过漂亮的皮衣和高大的房子,就对妻子说将把这取暖的办法进献给国王。

【释义】比喻贡献的不是珍贵的东西。

(向人建议时的客套话)。

5、亡秦三户成语故事秦朝末期,陈胜吴广起义,各路义军纷纷配合,项梁率军攻秦。

范增去拜见项梁说:“秦灭六国,楚国最冤,楚南公说过楚国即使只剩下三户人家都会报仇雪恨消灭秦国的。

”于是项梁立楚怀王的孙子米心为楚怀王,得到楚人的拥护而迅速壮大实力。

【释义】指不畏强暴,奋起推翻黑暗统治之事。

6、唾壶敲缺成语故事晋朝时期,大将军王敦忧国忧民,面对当前的局势总是十分感慨。

每次喝完酒后总是吟咏曹操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终南捷径”及其现代意义

“终南捷径”及其现代意义

“终南捷径”及其现代意义作者:史飞翔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14年第11期“终南捷径”一词,出自《新唐书·隐逸传·卢藏用传》:“藏用,能属文,举进士,不得调。

与兄征明偕隐终南、少室二山,学练气,为辟谷……始隐山中时,有意当世,人目为…随驾隐士‟。

晚乃徇权利,务为骄纵,素节尽矣。

司马承祯尝召至阙下,将还山,藏用指终南曰:…此中大有嘉处‟。

承祯徐曰:…以仆视之,仕宦之捷径耳‟。

”历史上以退为进,以隐居获得清名,由隐而仕,代不乏人,姜尚、诸葛亮、王猛、谢安、种放、陶弘景等皆是如此。

“终南捷径”之所以能成为古代文人登堂入室、获取功名的一种途径和手段,是因为它确实是文人入仕的一条途径。

“终南捷径”形成,并非一时的风尚,而是长久以来中国历史文化的积累。

“终南捷径”之所以能成为一种风气,一种时尚,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有它深刻的社会根源。

而“终南捷径”之所以能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情结,与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环境有关。

在古代,征辟隐士被认为是政治清明的表现。

《论语·尧日》:“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对帝王而言,征辟隐士是王朝收服民心的重要举措,也是政治清明、王朝兴盛的象征。

高蹈不仕的存在无疑是对统治者的一种最大的否定,这种政治上的负面效应是当政者所不愿看到的。

基于此,历代帝王大多对隐士是惠赐存问,优渥有加,甚至是“蒲轮当车”。

士人渴望进入权利中心、建功立业,而帝王也愿意以举隐士来标榜自我、收买人心。

这样以来,在士人与帝王之间便形成了一种相互利用的关系。

正是这种彼此需要促成了“终南捷径”的发生。

“终南捷径”虽然是一个含有浓厚贬义色彩的词,专门用来讽刺那些借隐居以求官的假隐者和政治投机者,但是它却是最能代表中国隐士精神的一种特殊形态。

隐士就实质而言,虽然不乏一些息心绝念、高蹈远举的真隐者,但更多的恐怕还是像卢藏用、种放之流的假隐者。

真隐士是寻求心灵上的旷达和洒脱,而假隐士则是借隐居来达到做官的目的,隐居只是一种为达到目的而比较有效、便捷的一个手段。

成语终南捷径的故事、含义、出处

成语终南捷径的故事、含义、出处

成语终南捷径的故事、含义、出处 终南捷径这个成语是出⾃《新唐书·卢藏⽤传》,它指求名利的最近门路,也⽐喻达到⽬的的便捷途径。

下⾯是⼉童⽹⼩编给⼤家分享的终南捷径的故事,让我们⼀起来看看吧! 终南捷径的故事 唐朝进⼠卢藏⽤没有官职,他来到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隐居以扩⼤影响,后来朝廷终于让他出来做官。

司马承祯想退隐天台⼭,卢藏⽤建议他隐居终南⼭。

司马承祯说:“终南⼭的确是通向官场的便捷之道啊。

”卢藏⽤深感羞愧。

唐朝时,书⽣卢藏⽤因为没有考取进⼠,便和哥哥卢征明隐居终南⼭。

古代⼈隐居的原因有很多种,有的⼈是不愿与官场之⼈同流合污;有⼈的是官场失利;还有⼀种⼈,其隐居的原因⽐较特殊,是想凭借隐居之举抬⾼⾃⾝声望、提升⾝价,以此来谋求官职。

就因为隐居之举容易引起官府的关注,在⼠⼈中形成影响,所以朝廷往往会任⽤那些假意隐居的⼈,以表⽰⾃⼰对⼈才的重视。

卢藏⽤就是出于最后这种⽬的,他通过隐居之举,取得了贤名,后来果然被唐中宗请⼊朝中做官,先后担任左拾遗、修⽂馆学⼠、⼯部侍郎等职。

时⼈因为卢藏⽤曾隐居多年,将其称为“随驾隐⼠”。

当时,卢藏⽤和道⼠司马承祯交好多年,可是他们⼆⼈在兴趣志向上相差很多。

有⼀天,司马承祯奉唐睿宗之命前往长安宫中谈道说法。

临别之际,卢藏⽤以朋友的⾝份来给他送⾏。

司马承祯向其表明了⾃⼰想退隐天台⼭的意愿,⽽卢藏⽤建议他隐居终南⼭,并说:“这座⼭⾥有很多好地⽅,你何必远⾛他乡呢?”司马承祯⽴刻就明⽩了卢藏⽤的意思,当即正⾊说道:“在我看来,终南⼭只不过是通向官场的⼀条便捷之道罢了。

”卢藏⽤闻⾔,⾯露愧⾊,感到很尴尬,甚⾄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终南捷径的含义 指求名利的最近便是门路。

也⽐喻达到⽬的的便捷途径。

终南捷径的出处 《新唐书·卢藏⽤传》记载:卢藏⽤想⼊朝作官,隐居在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借此得到很⼤的名声,终于达到了作官的⽬的。

终南捷径的成语典故

终南捷径的成语典故

“终南捷径”的成语典故出自唐朝刘肃《大唐新语·隐逸》卷十。

据记载,卢藏用在唐中宗时期,曾隐居于长安之南的终南山,后被朝廷任命为左拾遗。

当时,终南山还有一位隐士名叫司马承祯,他饱读诗书,学识渊博,却不愿做官。

在终南山出家做了道士,潜心修行。

唐睿宗时期,朝廷邀请司马承祯在长安讲阴阳之学,司马承祯离开时,许多官员都来送行,其中包括已经官至尚书左丞的卢藏用。

卢藏用指着终南山对司马承祯说:“此中大有佳处,何必回到远方?”司马承祯回答说:“在我看来,这恐怕是仕宦的捷径吧!”卢藏用听后,面有愧色,这就是“终南捷径”的典故。

在古代,这个成语一般用来比喻求官或求名利的便捷途径;在现代,则多用于讽刺那些为图名利而沽名钓誉之徒。

终南捷径的读后感

终南捷径的读后感

终南捷径的读后感
读完“终南捷径”这个故事,我真是觉得又好笑又很有感触。

先说这好笑的地方吧。

那些想当官的人,觉得走正常途径太麻烦或者没把握,就跑到终南山去假装隐居,以为这样就能引起皇帝的注意,然后被请出山当官。

这就好比现在有些人,不想脚踏实地努力工作,就想走一些歪门邪道来出名或者获得成功。

你说这不是很滑稽吗?就像一个人想当厨师,不先去学做菜,而是跑到一个特别的地方装模作样,希望有大饭店的老板直接请他当大厨,这不是天方夜谭嘛。

再说说这感触的部分。

这故事反映了一些人急功近利的心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能看到类似的情况。

比如有些学生,不好好学习知识,就想着靠一些投机取巧的方法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什么作弊啊,临时抱佛脚背几个答案就想蒙混过关。

可真正的成功哪有这么容易得来的呢?真正有本事的人,是一步一个脚印,靠自己的努力积累知识和经验的。

而且啊,这个故事也让我看到了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畸形。

大家都觉得走捷径是可行的,那谁还会去踏踏实实地做事呢?如果一个社会都是这样,那这个社会怎么能进步呢?就像盖房子,要是工人都想着怎么偷工减料走捷径,那盖出来的房子肯定是摇摇欲坠的。

从那些想走“终南捷径”的人身上,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靠伪装或者投机取巧得到的东西,终究是不踏实的。

就算一时得逞了,也迟早会露馅。

就像那些假隐士,一旦被皇帝发现他们隐居只是为了当官,而不是真的有什么高尚的品德或者非凡的才能,那他们的下场可能就不太妙了。

所以啊,咱们还是得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这才是正途呢。

终南捷径的读后感

终南捷径的读后感

终南捷径的读后感读完“终南捷径”这个故事啊,真觉得古人有时候也是挺会“走捷径”的呢。

这个故事里那些人啊,为了能够引起朝廷的注意,得到官职,就跑到终南山去隐居。

这在咱们现在看来,有点像“耍小聪明”。

你想啊,隐居本来是那种真正想远离尘世喧嚣、追求内心宁静的人干的事儿。

结果在当时,却成了一种作秀的手段。

他们心里想的不是什么修身养性,而是怎么通过这种看似超凡脱俗的行为来给自己贴金,好让皇帝啊、大官儿们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隐士,然后把自己请出山去当官。

这就好比现在有些人,为了出名或者得到好处,故意去做一些表面上很正能量,但实际上是为了自己私利的事儿。

不过这也让我想到,在社会上,大家有时候确实都想走捷径。

就像我们读书的时候,总有人想找那种不用太努力就能考高分的办法,而不是踏踏实实地学习。

工作了呢,也有人想通过巴结上司或者搞些歪门邪道来升职加薪,而不是靠自己的真本事。

可是啊,这种捷径真的靠谱吗?就像那些在终南山假装隐居的人,他们或许能一时得逞,被请出山当官,但一旦被人看穿了他们的小把戏,那名声可就臭了。

而且啊,靠这种手段得来的东西,可能也不会长久。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风气。

如果社会很公平公正,大家都靠本事吃饭,那谁还会去想这种歪点子呢?这就提醒我们,一个好的社会环境是多么重要啊。

要是到处都是走捷径的风气,真正努力做事的人可能就会被埋没,那这个社会还怎么进步呢?总的来说,“终南捷径”这个故事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里那种想投机取巧的弱点,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社会风气的重要性。

咱可不能学那些假隐士,还是要脚踏实地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样得来的成果才踏实,心里也才安稳呢。

做学问没有终南捷径的名人事例

做学问没有终南捷径的名人事例

做学问没有终南捷径的名人事例
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

学习一段时间以后,师襄子说:“我虽然因为磬击得好而被任以官职,但我最擅长的莫过于弹古琴了。

现在,你跟我学弹古琴好了。


于是孔子便跟师襄子学习弹古琴。

师襄子先教了他一支曲子叫他练习,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这支曲子你弹得已经比较熟练了,可以学习新的曲子了。


孔子不同意学习新曲子,他回答说:“可我还没有熟练掌握好所弹曲子的节奏呢。


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熟练掌握了所弹奏曲子的节奏了,可以学习新的曲子了。


可孔子说:“我还没有领悟到琴曲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又过了一段时间,襄子说:“你已经领会到曲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学习新的曲子了。


孔子说:“我还没有理解作曲者是怎样的为人。


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说:“我知道作者是什么样的人了,他肤弹黝黑,身体魁梧,目光明亮而高瞻远瞩,胸怀包罗天下,统治着四方诸侯,这样的人不是文王还能是谁呢!”
师襄子离开坐席向孔子连拜两次,说道:“您真是圣人啊!这首琴曲据传说就是周文王作曲的《文王弹》。


只有持之以恒的求知精神,才会最终学有所成。

天才出自勤奋,这里所说的勤奋,不是一天的勤奋、一年的勤奋,而是持之以恒的勤
奋!
钻研弹琴的学问也是做学问,如果孔子没有持之以恒、潜心钻研的想法,那他也不会将古琴研究的如此透彻,在别的方面也不会如此出色,被大家尊称为圣人了。

古代报喜不报忧的典故

古代报喜不报忧的典故

古代报喜不报忧的典故
古代有许多报喜不报忧的典故,以下是其中的一些:
1. 东山再起:出处是《晋书·谢安传》。

指的是东晋的谢安重新出山做官的故事。

因为谢安久居东山,所以称为东山再起。

2. 终南捷径:唐卢藏用举进士,隐居终南山中,以翼征召,后果以高士名被召入仕,时人称之为随驾隐士。

司马承祯尝被召,将还山,藏用指终南山曰:“此中大有嘉处。

”承祯徐曰:“以仆视之,仕官之捷径耳。

”后以终南捷径比喻谋求官职或名利的捷径。

3. 马放南山:见《书武成》: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因以马放南山”比喻不再用兵。

4. 防微杜渐:这个成语来源于《后汉书。

丁鸿传》。

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销灭,害除福凑矣。

5. 三生有幸:唐朝有一个和尚,号国泽,对佛学有高深的造诣。

和他的朋友李源善很要好,有一天,二人一同去旅行,路过一处地方,看见一个妇人在河边汲水,那位妇人的肚子很大,已经怀孕了。

圆泽指着妇人对李源善说:“这个妇人怀孕已经有三年了,等待我去投胎,做它的儿子,可是我一直避着,现在看见她,没有办法再避了。

三天之后,这位妇人已经生产,到那个时候请你到她家去看看,如果婴孩对你笑一笑,就是我了。

就拿这一笑作为凭证吧!再等到第十三年那一年,中秋的月夜,我在杭州天竺寺等你,那时我们再相会罢。

”他们分别后,就在这一天夜裹圆潭果然死了,同时那个孕妇也生了一个
男孩子。

第三天,李源善照看圆泽的话,到那位妇人家里去探看,婴儿果然对他笑了一笑。

带地名的成语有哪些

带地名的成语有哪些

带地名的成语有哪些1、人心齐,泰山移:口语犹说团结就是力量。

2、终南捷径:唐卢藏用移居终南山,后来做了大官。

借指求名利的捷径。

终南即终南山,在长安南,也叫太乙山,南山。

西起宝鸡眉县,东至蓝田。

为道教发祥地之一。

参阅下条。

3、寿比南山:《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

”后以南山为南岳,或者说是终南山。

终南山如上条,南岳即衡山。

在湖南省衡阳市。

4、庐山面目:庐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

比喻事物的真相或人的本来面目。

苏轼写《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所以此成语也作庐山真面目、不识庐山真面目、庐山真面。

5、绿林好汉:西汉末,新市人王匡、王凤等聚集在绿林山中,至七八千人,王莽天凤四年起事,号下江兵。

绿林位于湖北京山县北境。

见汉书九九下王莽传、后汉书二一刘玄传。

后来以绿林泛指结伙聚集山林之间反抗政府或抢劫财物的有组织集团。

6、逼上梁山:逼上梁山成语出自《水浒传》中的林冲故事。

梁山地名,在山东省梁山县。

7、牛山濯濯:《孟子·告子上》:“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苦彼濯濯也。

”今用牛山濯濯形容秃山。

8、不敢越雷池一步:《晋书·庾亮传》:“亮并不听,而报温峤书曰:‘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雷池是池名,地在今安徽省望江县。

9、布鼓雷门:东汉·班固《汉书·王尊传》:“毋持布鼓过雷门。

”颜师古注:“雷门,会稽城门也,有大鼓,越击此鼓,声闻洛阳,故尊引之也。

布鼓,谓以布为鼓,故无声。

”成语意思是在高手面前卖弄本领。

近于班门弄斧。

10、自郐以下:郐也是周诸侯国名。

郐国约在今河南省密县。

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季杞观乐,“自郐以下无讥焉。

”是不值一评的意思。

11、黔驴技穷:黔是今贵州的简称。

最新-终南捷径的成语典故 精品

最新-终南捷径的成语典故 精品

终南捷径的成语典故篇一:终南捷径的故事终南捷径的故事【成语故事】唐朝进士卢藏用没有官职,他来到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隐居以扩大影响,朝廷终于让他出来做官。

想退隐天台山的司马承对卢藏用向他推荐隐居终南山说:“终南山的确是通向官场的便捷之道。

”卢藏用深敢羞愧。

【出处】《新唐书·卢藏用传》记载:卢藏用想入朝作官,隐居在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借此得到很大的名声,终于达到了作官的目的。

【解释】指求名利的最近便是门路。

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快捷方式【示例】借此认识了几位当道,又结交了几家富贾豪商,自以为终南捷径,即在此小小酒馆之中,因此十分高兴。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四十四回篇二:词语之最,成语典故1最难做的饭---无米之炊2最大的变化---天翻地覆3最快的速度---风驰电掣4最公开的事情---尽人皆知5最短的季节---一日三秋6最大的手术---脱胎换骨7最宽的视野---一览无余8最大的冒险---孤注一掷9最大的树叶---一叶障目10最大的声响---惊天动地11最高的瀑布---一落千丈12最错的追求---南辕北辙13最远的地方---天涯海角14最大的进展---一步登天15最荒的地方---不毛之地16最险的时候---千钧一发17最离奇的想法---异想天开18最大的本领---开天辟地19最反常的气候---晴天霹雳20最昂贵的稿费---一字千金21最小的邮筒---难以置信22最长的句子---文不加点23最大的被子---铺天盖地24最大的空间---无边无际25最爱学习的人---如饥似渴26最爱工作的人---废寝忘食27最长的时间---千秋万代28最长的棍子---一柱擎天29最成功的战斗---一网打尽30最惨的结局---一败涂地31最彻底的劳动---斩草除根32最大的满足---天遂人愿33最多的颜色---万紫千红34最费时的工程---百年树人35最繁忙的季节---多事之秋36最公开的事情---尽人皆知37最高明的医术---药到病除38最高超的技术---鬼斧神工39最高明的指挥---一呼百应40最神秘的行动———神出鬼没41最小的针---无孔不入42最大的变化---天翻地覆43最怪的动物---虎头蛇尾44最大的容量---包罗万象45最大的差别&最悬殊的区别---天壤之别1最怪的人---虎背熊腰46最高的人---顶天立地47最大的嘴---口若悬河48最长的腿---一步登天49最大的手---一手遮天50最吝啬的人---一毛不拔51最宽阔的胸怀---虚怀若谷52最长的寿命---万寿无疆53最宝贵的话---金玉良言54最厉害的贼---偷天换日55最宽的嘴巴---口若悬河56最贵的话--一语千金57最难的话--一言难尽58最快的话---一言既出驷马难追59最重的话---一言九鼎60最准的话---一言为定61最有价值的话---一诺千金62最诚的忠言---金玉良言63最大的誓言---海枯石烂64最广的话---一言千里65最有学问的人---无所不知66最厉害的贼---偷梁换柱67最大的差别---天壤之别68最大的家---四海为家69最大的影集---包罗万象70最远的地方:天涯海角71最大的幸运---九死一生72最好的生意---一本万利73最绝望的前途---山穷水尽74最远的分离---天壤之别75最繁忙的航空港---日理万机76最彻底的美容术---面目全非77最长的一天---度日如年78最好的司机---驾轻就熟79最好的药方---灵丹妙药80最好的箭术---一箭双雕81最有用的衣冠---优孟衣冠82最危险的差使---与虎谋皮83最正直的人---正人君子84最高点---至高无上85最南的捷径---终南捷径86最难做的菜---众口难调87最傻的嫌犯---自投罗网88最不管事的和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89最公开的事情---尽人皆知90最荒凉的地方----不毛之地,91最悬殊的地方----天渊之别。

终南捷径与终南山关系

终南捷径与终南山关系

本科生课程论文课程名称: 《中国古代小说与城市文化》学院: 人文学院专业: 汉语言文学姓名:周琴学号: 09010250 联系电话: 691689 完成时间: 12 月25 日任课老师:葛永海成绩:“终南捷径”与终南山关系摘要:唐代特殊文化现象“终南捷径”除了和唐朝征辟隐士以及唐人隐逸心理有关之外,还与发生地终南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本文将从终南山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自然景观、浓厚的释道归隐风尚和重要的政治地位这四点对“终南捷径”这种入仕方式的产生、扩大进行探讨。

关键字:终南捷径、终南山、地理环境、释道归隐风尚在唐代有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终南捷径,就是通过隐居在终南山最后达到入仕的目的。

这样的称呼是来于唐高宗武后时期的隐士卢藏用。

据刘肃《大唐新语·隐逸》载:卢藏用始隐于终南山中,中宗朝累居要职。

有道士司马承祯者,睿宗迎至京,将还,藏用指终南山谓之曰:“此中大有佳处,何必在远?”承祯徐答曰:“以仆所观,乃仕官捷径耳。

”[1]终南捷径显然和唐代征辟隐士,推举逸民的社会风气有关,但是为什么他们选择的是终南山?这就与终南山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自然景观、浓厚的释道隐逸风尚和重要的政治地位有密切联系了。

一、地理位置终南山在历史上有多种称呼。

《括地志辑校》卷一说:“终南山,一名中南山,一名太一山,一名南山,一名橘山、一名楚山、一名泰山、一名周南山、一名地脯山,在雍州万年县南五十里。

[2]终南山在春秋战国时就已经闻名遐迩。

我国最早的历史地理文献《尚书·禹贡》就提到终南山,说:“荆岐既旅,终南、惇物,至于鸟鼠。

”[3]《雍录》解释说:“惇物非山名,终南山高而广,多物产,故《禹贡》曰终南、惇物。

”[4]由此可见终南山的历史悠久,物产丰富。

至于终南山的位置,则在秦岭中部,横亘于长江、黄河两大流域之间,既是南北自然地理的分界线,又是代表黄河流域的秦陇文化和代表长江流域的巴蜀文化、荆楚文化的交汇点。

终南捷径的典故

终南捷径的典故

终南捷径的典故终南捷径的意思是指求名利的最近便是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那么终南捷径的典故你们知道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了终南捷径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终南捷径的典故唐代的时候,有位叫司马承祯的人,在都城长安南边的终南山里,住了几十年。

他替自己起了个别号叫白云,表示自己要像白云样的高尚和纯洁。

唐玄宗知道了,要请他出来做官,都被他谢绝了。

于是,唐玄宗替他盖了一座讲究的房子,叫他住在里面抄写校正《老子》这本书。

后来他完成了这项任务,到长安会见唐玄宗,见过玄宗,他正打算仍然回终南山去,偏巧碰见了也曾在终南山隐居,后来做了官的卢藏用。

两人说了几句话、卢藏用抬起手来指着南面的终南山。

并开玩笑地对他说:“这里面确实有无穷的乐趣呀”!原来卢藏用早年求官不成,便故意跑到终南山去隐居。

终南山靠近国都长安,在那里隐居,容易让皇帝知道并请出来做官。

不久。

卢藏用果然达到目的。

司马承祯想对他的这种行为讽刺一下,便应声说:“不错,照我看来,那里确实是做官的‘捷径’啊!”终南捷径的解析终南捷径zhōng nán jiéjìng[释义] 指达到目的地最便捷的途径。

终南:陕西终南山;捷径:近路。

[语出] 元·卢挚《蟾宫曲·咸阳怀古》:“见终南捷径休忙;茅宇松窗。

”[辨形] 径;不能写作“经”。

[用法] 多含贬义。

一般作宾语。

[结构] 偏正式。

[例句] 如今那种靠阿谀奉承谋取官职的~已行不通了。

人事制度的改革堵塞了那条邪路。

用终南捷径造句1) 翻来覆去都没有逸出家天下国家要求的范畴,而思想也奇迹般地成为通往家天下国家的终南捷径。

2) 璇宫饭店位于武汉市中心繁华的江汉路步行街,是步行街上唯一的星级三星级饭店,周围的景点娱乐场所大型建筑物商场学校医院星罗棋布举不胜举,下榻璇宫饭店,您既可尽享至诚入微的服务,也是您获取商机,步入都市之根的终南捷径!3) 于是,一些商标所有人把驰名商标司法认定当作获得驰名商标的终南捷径。

终南无捷径

终南无捷径

终南无捷径▲位于秦岭中段,中国秦岭终南山是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世界地质公园。

图源/网络古往今来,从帝王将相到江湖客,攀登终南山之人似乎不是为了到山间别馆放松,就是为寻个无人之所安静躺平,美其名“隐居”。

终南山本山,似乎从一开始,就有那么点与众不同。

地质地貌独特而复杂位于秦岭中段,在太白山、华山等一众岩浆型花岗岩山峰中,以沉积型花岗岩为主的终南山鹤立鸡群。

而沉积型花岗岩与围岩的关系既有大量的渐变过渡关系,又有一部分是断层接触的突变关系。

因此,围岩的时代、岩性多种多样,导致终南山地质构造极其复杂。

▲不同于秦岭其它山峰,以沉积型花岗岩为主体的终南山地质构造复杂。

图源/网络由于终南山地理位置特殊,是华北的鄂尔多斯地块和华南的四川地块相互对挤的着力点(两个地块的基底都是巨厚的太古变质岩层,是两个巨大而坚硬的块体)。

于是终南山在地质历史时期(46亿年前至今)多次承受了比其它地段大得多的挤压、剪切和揉搓的构造力,造就了这里极其强烈和复杂的变质构造现象,并且也因此形成了两条巨大的韧性剪切带。

也因为沉积型花岗岩的定向性、混合岩的揉皱性、碳酸盐岩变质后的坚硬性和溶蚀性以及岩石蚀变后的光洁与璀璨,终南山的地貌呈现出婀娜多姿、千奇百怪的外部形态。

作为秦岭中极具特色的一部分,终南山根据其本身地质地貌特点的变化走向也可分为三部分:蓝田段(东段)、长安段(中段)、户县—周至段(西段)。

▲终南山中段既有独特的山崩地质景观,同时又多悬崖峭壁,景色奇丽壮观。

图源/网络其中终南山中段,是整个秦岭最为狭窄的地方,也是受南北地块挤压最严重、地壳经受构造运动最为强烈的地段。

在地质构造力的作用下,岩石内普遍发育了斜向的共轭节理。

长期遭受风化剥蚀后,这种裂隙往往形成群峰并峙、多悬崖峭壁的景象,蔚为大观。

在漫长的时间进程中,由特大地震触发,高耸的危峰就沿着裂开较宽的高角度节理缝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崩塌,形成庞大的山崩地质景观。

终南山西段的岩石较中段多样,有巨厚的早古生代(距今5.7亿年~4.09亿年)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蓝绿色变质火山岩,颇为奇观。

终南捷径的成语典故

终南捷径的成语典故

终南捷径的成语典故
典源出处
唐·刘肃《大唐新语》卷十:“卢藏用始隐于终南山中,中宗朝累居要职。

有道士司马承祯者,睿宗迎至京,将还。

藏用指终南山谓之曰:‘此中大有佳处,何必在远!’承祯徐答曰:‘以仆所观,乃仕宦捷径耳。

’藏用有惭色。


释义用法
唐代卢藏用曾在终南山隐居,后出来做官,道士司马承祯讽刺他,说:“终南山是做官的捷径。

”后以此典指借隐逸而求仕宦的行为。

用典形式
【终南】宋·张炎:“几消凝,此图谁画? 细看来,元不是终南。


【仕羞捷径】宋·陆游:“仕羞捷径耕不力,自取囊空欲谁责?”
【终南径捷】清·黄鷟来:“冀北群空谁得取,终南径捷自应开。


【南山捷径】宋·范成大:“谁怜蛮府清池句,不著南山捷径鞭。


【捷径终南】清·丘逢甲:“得胜名花夸大北,翻新捷径走终南。

”。

【成语故事】成语故事素材:终南捷径_400字

【成语故事】成语故事素材:终南捷径_400字

【成语故事】成语故事素材:终南捷径_400字终南捷径
在终南山脉的深处,有一条被称为“终南捷径”的小径。

传说这条小径可以让人一日之内抵达山脚下的村庄,而通常需要三天的时间。

由于这条小径崎岖难行,多年来很少有人敢于尝试。

有一天,一个年轻的探险家听说了这个传说,他心生好奇,决定挑战这条终南捷径。

他准备了充足的食物和水,然后开始了挑战。

一路上,他遇到了许多艰难险阻,但他凭着坚强的意志和过人的勇气,终于穿越了终南捷径,在一天之内抵达了山脚下的村庄。

年轻的探险家因此成了名副其实的英雄,人们都对他肃然起敬。

他也因此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他明白了只要有勇气和毅力,人就可以克服一切困难。

他也明白了凭借智慧和勇气,可以打破常规,找到捷径,做到事半功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终南捷径”并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位置,更是一种精神境界。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有的人因为局限自己的思维和勇气,而被困在路途的一端,无法前行;而有的人则凭借智慧和坚韧,成功打破难关,找到捷径,走出了一条新路。

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无论多么险峻的山路,只要我们有勇气和毅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到达目的地。

也要学会善用智慧,寻找到人生的“终南捷径”,不断提升自己,做到事半功倍。

终南捷径不仅故事情节上有深刻的内涵,更是一种人生智慧的体现。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从中获得许多启示。

所以,不妨时常想想,自己的人生中是否也有“终南捷径”呢?如果有的话,又该如何运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去挑战呢?希望每个人都能以饱满的热情和勇气去发现自己的捷径,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古代名人励志奋斗的故事

古代名人励志奋斗的故事

古代名人励志奋斗的故事关于古代名人励志奋斗的故事古代的人又勤奋又聪明,肯吃苦,我们应该传承,古代人的优良传统。

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古代名人励志奋斗的故事,希望能帮助到您!1.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

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2.陆羽弃佛从文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

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

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

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

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

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3.万斯同闭门苦读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

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

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

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

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

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4.唐伯虎潜心学画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

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

闲说中国的隐士文化

闲说中国的隐士文化

闲说中国的隐士文化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特立独行的隐士,而流传至今并为我所知道的隐士,往往都是气节高雅的君子。

他们决不肯同流合污,决不肯和光同尘!因此,清高和固执(或许该用坚毅?)是他们的主要特点。

为帮助今天的人了解古代隐士的高洁情怀,特录唐朝王绩的诗《野望》如下: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据说,这首诗的主旨正好能反映隐士们的高节,有古人评价为证:“读《野望》篇,固知高士胸襟,超然物外,一腔隐情.千古自有知己。

”这首诗似乎是选入了初中语文课本的,在今天也不难理解。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薇”是野豌豆苗。

而最后一句“长歌怀采薇”,可能隐藏着两个典故。

其一是诗经里有《采薇》篇,其二是古代有两个著名隐士伯夷、叔齐,他们坚持不食周粟而上山釆薇。

因此,诗的最后两句就可以这样理解了:“道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惘,既然在现实中找不到相知相识的朋友,那就只好追怀伯夷、叔齐那样,不食周粟、上山釆薇的隐逸之士了。

”王绩估计最后也没有上山,所以只能讲追怀。

伯夷、叔齐可是真上了山的。

相传伯夷、叔齐是商朝末年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

孤竹君在世时,立叔齐为王位的继承人。

当孤竹君死后,叔齐却要把王位让给长兄伯夷。

伯夷说:“你当国君是父亲的遗命,怎么可以随便改动呢?”于是伯夷逃走了。

叔齐仍不肯当国君,也逃走了。

伯夷、叔齐兄弟之所以让国,是因为他们对商纣王的暴政不满,不愿与之合作。

他们隐居渤海之滨,等待清平盛世的到来。

后来,听说周在西方强盛起来,周文王是位有道德的人,兄弟两人便来到周的都城岐山。

此时,文王已死,武王听说有二位贤人到来,忙派周公姬旦前往迎接。

周公与他们盟誓,给他们兄弟第二等的俸禄和与此相应的职位。

他们两人相视而笑说:“奇怪。

这不是我们所追求的那种仁道呀!”当周武王带着装有其父亲周文王的棺材,挥师伐纣时,伯夷拦住武王的马头进谏说:“父亲死了不埋葬,却发动起战争,这叫做孝吗?身为商的臣子却要弑君,这叫做仁吗?”周围的将领要杀伯夷、叔齐,被统军元帅姜尚制止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终南捷径的故事
【成语故事】唐朝进士卢藏用没有官职,他来到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隐居以扩大影响,朝廷终于让他出来做官。

想退隐天台山的司马承对卢藏用向他推荐隐居终南山说:“终南山的确是通向官场的便捷之道。

”卢藏用深敢羞愧。

【出处】《新唐书·卢藏用传》记载:卢藏用想入朝作官,隐居在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借此得到很大的名声,终于达到了作官的目的。

【解释】指求名利的最近便是门路。

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快捷方式
【示例】借此认识了几位当道,又结交了几家富贾豪商,自以为终南捷径,即在此小小酒馆之中,因此十分高兴。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四十四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