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PPT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利影响:城镇聚集了大量的人口和各种经济活动,城镇规模逐渐扩大,城镇功能日益增强 ,为人们生产,生活 ,娱乐的中心 1、“大树移植”可使大城市迅速绿化,但这种做法对生态环境会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③ 高 速 公 路 的 发 展 , 私 人 小 汽 车 的 普 及 ( 城 乡 间 交 通 运 输 的 通 达 度 提 高 )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大量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
(三)我国的城市化
•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人口快速增 长,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化 水平持续提高。
• 意义: • 一、扩展了高效率的成长空间
• 二、拉动了生产与消费 • 三、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是
提高了区域对外开放程度四、提 高了经济社会发展质量
(城市化进程)
读图分析:①城市化进程各阶段城市化水平、速度有何不同? ②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处于哪一阶段?你认为中国处于 哪一阶段? ③郊区城市化现象和逆城市化现象分别出现在哪一阶段?
城市生产,生活污染,工业“三 生态 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
态环境
使城市生态系统脆弱
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文环境
土地利用方式 居民就业方式
景观特征 人口
经济开放程度 信息、交通
文化、观念
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农村
城市
农业用地
城市建设用地
第一产业 乡村景观
第二、三产业
转
城市景观
分散、农业人口 低
PART 01
城镇化
1987年,上海人“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近些年,陆 家嘴房价均价飙到了每平米8万元左右,有些地段甚至每平米20万元。
大城市由于过度扩张,出现了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经济崎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 ③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城镇化进程及其规模
第二章第三节
目录
CONTENTS
01
城镇化
02 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城镇化对地理环境
03
的影响
探究
• 1、对照世界地图,看一看世界城市分布 于夜间灯光分布是否一致。
基本一致
• 2、世界上有的区域夜间灯光闪耀,有的
地区域夜间则一片漆黑。夜间灯光分布为 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
答:世界城市和人口分布不均匀,一 般而言,城市夜间灯光明亮,农村的 夜间灯光暗淡或者无灯光,人口稠密, 经济发达地区灯光明亮,人口稀疏, 经济落后地区灯光暗淡或者无灯光
小城市密集分布加工制造业, 交通运输业和信息产业相对 发达 。 起步时间早,城镇化水平高
高质量的人居环境;城镇绿化率保 持在较高水平;城镇历史文化得到 普遍重视
大城市由于过度扩张,出现 了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区别(以英国城市化进程为例)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①城市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 ①大城市 :环境恶化;
提示:从城市人口、产业、
(3)城镇发展与第三产业密切相关。
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乡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 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整治措施
城市面积说明
20世纪70~80年代
生活质量差等
城镇化
1 城镇与城镇化
1. 城镇:现代化经济的 地域载体,也是现代 化生活方式的载体.
1、“大树移植”可使大城市迅速绿化,但这种做法对生态环境会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1)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经济越发达,城镇化水平越高。
①统一规划
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国家多分布在亚洲和非洲
城市生产,生活污染,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
开发中心区,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
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③郊区结城市果化现:象和大逆城城市化市现象中分别心出现区在哪萎一阶缩段?,出现“城市空洞化”
③尽量种植适合的本土草和树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注意: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更高层次的城市化
(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1. 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但近半个多世纪以上升速度 快。
查阅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的相关资料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镇化影响因素的异同 。 城镇化水平大多在75%以上。 答:世界城市和人口分布不均匀,一般而言,城市夜间灯光明亮,农村的夜间灯光暗淡或者无灯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灯光明亮,人口稀疏,经济落后地区灯光暗淡或者无 灯光 ②城郊防护林和城内绿地构成层次系统 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加快住房建设 随着城镇化的进展,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受教育水平的差别不断缩小,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 城镇历史文化得到普遍重视 城市人口集聚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 城镇化有助于推动区域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善产业结构。 分析城市化对气温、蒸发、降水、地表径流、耕地面积产生哪些影响? 城市生产,生活污染,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 城市化进程中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城市化问题 一、扩展了高效率的成长空间
2. 城镇化:是城乡融合 发展的一个渐进过程, 是现代化水平的重要 标志。
2 城镇化
定义:人口和产业在空间上集聚 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表现:①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持续上升 ——城镇化的主要标志,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 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 业转移 ③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④乡村景观逐渐转化为城市景观 ⑤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 化、价值观念发生显著变化
活动一
• 在城镇化的不同发展阶段,你主导驱动力有所不同,在城镇化刚起步阶段, 农业生产为工业提供了原材料,为城镇发展提供市场,所以农业经济的发 展是城镇化最基本的动力。查阅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的相关资 料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镇化影响因素的异同 。
相同点,改革开放政策 不同点,珠江三角洲是侨乡投资带来经济 发展,毗邻港澳与港澳经济互动 ,港澳 的产业转移。长江三角洲城市间的协调合 作 承接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
再城市化
时间 19~20世纪 20世纪50~70年代 20世纪70~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以后
人口由乡村迁 人口由市区迁
表现
往城市,乡村 地区转化为城
往郊区
市地区
人口迁往更远的基础 人口迁回市区 设施完善的农村和小 城镇
城市的拉力和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 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 开发中心区,高科
乡村的推力 上涨,交通拥堵;郊 境
Part 02 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
城镇化的时间差异
工业革命之前:城镇发展极为 缓慢 工业革命之后:城镇进程明显 加快,城镇人口比重迅速攀升 现代社会:世界级大都市→城 市群→大都市带 例如:上海、香港、伦敦、巴 黎
城镇化的空间差异
(一)发达国家 ✓ 发达国家的城镇化伴随着工
业化进行。 ✓ 城镇化水平大多在75%以上。 ✓ 特征:人口高度集中,大中
相同点 城市化进程中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城市化问题
活 动 1. 讨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异同;想一想,
产生这些异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城市化特点
原因
发 起步早 达 城市化水平高
国
家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 起步晚,发展快 展 城市化水平低
中
国 城市发展不合理
家
工业化早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大量农村人 口转为城市人口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独立后民族经济发展,人口迅速增长
欠发达
变 密集、非农业人口
高
为
发达
受教育程度低, 整体文化素质低
受教育程度高, 整体文化素质高
利>弊
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整治措施
主要表现
成因
危害
整治措施
环境 质量 下降
大气污染
城市居民燃烧煤炭等化石燃 料,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 汽车等各类交通工具排放的
尾气
措施环境质量日益 下降,危害人体健
康
合理布局大气污 染较重的企业; 实行集体供暖, 间绿化隔离带
技产业、第三产业
成因
区基础设施的完善
的发展
图解
区分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中心城区 城市郊区 乡村或 小城镇
再城市化
1、先看图例 2、注意箭头指向
逆城市化的原因
①大城市 :环境恶化; 地价上涨、贵;交通、住房、就业压力大;生活质量差等
②乡村和小城镇:环境优美; 地价低;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独立后民族经济发展,人口迅速增长
生态环境保护
城市生态环境初步改善,但仍不容乐观
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 基本协调,但问题仍有不少。劳动力就业问题是城
系
市化过程中一个首要问题。
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工业能安排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城市发展促进工业 化的进程
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有利影响:城镇聚集了大量的人口和各种经济活动,城镇规模逐渐扩大, 城镇功能日益增强 ,为人们生产,生活 ,娱乐的中心 ➢ 不利影响
城市化 阶段
水平
初期 阶段 中期 阶段 后期 阶段
低 <30%
较高 30%—70%
高 >70%
发展速度
较慢 很快 趋缓,甚 至停滞
总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异同
项目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
早
晚
目前速度
较慢
较快
不同点 城市人口比重 较大
较小
所处阶段
后期
初期、中期
城市化表现
逆城市化
城市发展不合理(巴西—虚假城市化, 印度—滞后城市化)
展
拉力与推力
城市发展的动力
拉力
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 市的因素,如工作机会 多,工资水平高,医疗 服务与社会福利水平高, 受教育与升迁机会大, 文化设施齐全,城市交 通便捷的等。
推力
指那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 素,如维持生计困难(劳动力 过剩)等,就业机会不足,就 医不便,公共设施不足,升学 与升迁不易,贫困与社会地位 低,人口增长,对土地压力大, 农村受自然灾害影响大等 。
水污染
城市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 影响人体健康和动 建立污水处理厂,
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要素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评价
地形
对原有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使地 形趋向平坦
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 石流等地质灾害
气候
改变了下垫面的性质,产生“热岛 效应”
形成城市风,扩大污染范围
水文
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使水系十 分紊乱
造成地面积水,残留河道容易 因水体富营养化变黑发臭
思考:
1、从材料和图中,你能看出哪些变化? 2、城市的绿化以山区的森林植被破坏为代价,而山区的水土流失又会给下游地区和城市造成哪些影响?
指那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如维持生计困难(劳动力过剩)等,就业机会不足,就医不便,公共设施不足,升学与升迁不易,贫困与社会地位低,人口增长,对土地压力大
,农村受自然灾害影响大等 。
1. 对地理环境造成较大破坏,导致人居环境质量普遍下降 2. 大城市的过度扩张,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入,给城市就业和
配套服务造成很大压力。引发了诸多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 阻塞,房价高居不下,建设用地紧张等
城镇化的意义
1 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城镇化有助于推动区域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改善产业结构。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 施和住宅建设等会拉动内需,为经济发展提 供持续的动力
2. 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很不平衡。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国家多分 布在亚洲和非洲
3. 问题:
虚假城市化,过量的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明显超过了国家经济 发展的承受能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相对落后。巴 西、阿根廷,拉丁美洲(南美洲
滞后城市化,城市化进程显著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阶段,印度, 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就属于这种情况 (亚洲
城市发展的动力
(1)经济发展是城市化 的主要动力,经济越发达, 城镇化水平越高。 (2)城镇发展与工业化 进程关系密切。工业化与 城镇化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3)城镇发展与第三产 业密切相关。
农业 农业劳动生 剩余
社 发展 产率提高 会 经 工业
劳动 城
力
镇
化
济 发展
安排大量劳动力
发
就
业
展 服务
业发
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城市经济崎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 农村劳动力过剩
现阶段我国城镇化的特点(2分钟,整理落实)
项目
特点
城镇化速度
快,呈加快趋势
城镇化动力
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
产业源自文库构变动
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人口流动
内地向沿海,农村向城市,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 发达地区
城镇建设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城镇人口集中,方便对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 废弃物 进行集中处理,也可通过平整土地,修 建设施,绿化等措施,改善人们的生活,居住环 境
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3 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城镇的就业机会众多,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 务设施完善,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服务。随着城镇 化的进展,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受教育水平的差别不 断缩小,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
③ 高 速 公 路 的 发 展 , 私 人 小 汽 车 的 普 及 ( 城 乡 间 交 通 运 输 的 通 达 度 提 高 )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大量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
(三)我国的城市化
•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人口快速增 长,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化 水平持续提高。
• 意义: • 一、扩展了高效率的成长空间
• 二、拉动了生产与消费 • 三、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是
提高了区域对外开放程度四、提 高了经济社会发展质量
(城市化进程)
读图分析:①城市化进程各阶段城市化水平、速度有何不同? ②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处于哪一阶段?你认为中国处于 哪一阶段? ③郊区城市化现象和逆城市化现象分别出现在哪一阶段?
城市生产,生活污染,工业“三 生态 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
态环境
使城市生态系统脆弱
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文环境
土地利用方式 居民就业方式
景观特征 人口
经济开放程度 信息、交通
文化、观念
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农村
城市
农业用地
城市建设用地
第一产业 乡村景观
第二、三产业
转
城市景观
分散、农业人口 低
PART 01
城镇化
1987年,上海人“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近些年,陆 家嘴房价均价飙到了每平米8万元左右,有些地段甚至每平米20万元。
大城市由于过度扩张,出现了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经济崎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 ③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城镇化进程及其规模
第二章第三节
目录
CONTENTS
01
城镇化
02 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城镇化对地理环境
03
的影响
探究
• 1、对照世界地图,看一看世界城市分布 于夜间灯光分布是否一致。
基本一致
• 2、世界上有的区域夜间灯光闪耀,有的
地区域夜间则一片漆黑。夜间灯光分布为 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
答:世界城市和人口分布不均匀,一 般而言,城市夜间灯光明亮,农村的 夜间灯光暗淡或者无灯光,人口稠密, 经济发达地区灯光明亮,人口稀疏, 经济落后地区灯光暗淡或者无灯光
小城市密集分布加工制造业, 交通运输业和信息产业相对 发达 。 起步时间早,城镇化水平高
高质量的人居环境;城镇绿化率保 持在较高水平;城镇历史文化得到 普遍重视
大城市由于过度扩张,出现 了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区别(以英国城市化进程为例)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①城市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 ①大城市 :环境恶化;
提示:从城市人口、产业、
(3)城镇发展与第三产业密切相关。
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乡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 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整治措施
城市面积说明
20世纪70~80年代
生活质量差等
城镇化
1 城镇与城镇化
1. 城镇:现代化经济的 地域载体,也是现代 化生活方式的载体.
1、“大树移植”可使大城市迅速绿化,但这种做法对生态环境会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1)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经济越发达,城镇化水平越高。
①统一规划
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国家多分布在亚洲和非洲
城市生产,生活污染,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
开发中心区,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
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③郊区结城市果化现:象和大逆城城市化市现象中分别心出现区在哪萎一阶缩段?,出现“城市空洞化”
③尽量种植适合的本土草和树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注意: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更高层次的城市化
(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1. 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但近半个多世纪以上升速度 快。
查阅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的相关资料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镇化影响因素的异同 。 城镇化水平大多在75%以上。 答:世界城市和人口分布不均匀,一般而言,城市夜间灯光明亮,农村的夜间灯光暗淡或者无灯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灯光明亮,人口稀疏,经济落后地区灯光暗淡或者无 灯光 ②城郊防护林和城内绿地构成层次系统 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加快住房建设 随着城镇化的进展,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受教育水平的差别不断缩小,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 城镇历史文化得到普遍重视 城市人口集聚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 城镇化有助于推动区域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善产业结构。 分析城市化对气温、蒸发、降水、地表径流、耕地面积产生哪些影响? 城市生产,生活污染,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 城市化进程中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城市化问题 一、扩展了高效率的成长空间
2. 城镇化:是城乡融合 发展的一个渐进过程, 是现代化水平的重要 标志。
2 城镇化
定义:人口和产业在空间上集聚 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表现:①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持续上升 ——城镇化的主要标志,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 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 业转移 ③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④乡村景观逐渐转化为城市景观 ⑤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 化、价值观念发生显著变化
活动一
• 在城镇化的不同发展阶段,你主导驱动力有所不同,在城镇化刚起步阶段, 农业生产为工业提供了原材料,为城镇发展提供市场,所以农业经济的发 展是城镇化最基本的动力。查阅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的相关资 料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镇化影响因素的异同 。
相同点,改革开放政策 不同点,珠江三角洲是侨乡投资带来经济 发展,毗邻港澳与港澳经济互动 ,港澳 的产业转移。长江三角洲城市间的协调合 作 承接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
再城市化
时间 19~20世纪 20世纪50~70年代 20世纪70~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以后
人口由乡村迁 人口由市区迁
表现
往城市,乡村 地区转化为城
往郊区
市地区
人口迁往更远的基础 人口迁回市区 设施完善的农村和小 城镇
城市的拉力和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 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 开发中心区,高科
乡村的推力 上涨,交通拥堵;郊 境
Part 02 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
城镇化的时间差异
工业革命之前:城镇发展极为 缓慢 工业革命之后:城镇进程明显 加快,城镇人口比重迅速攀升 现代社会:世界级大都市→城 市群→大都市带 例如:上海、香港、伦敦、巴 黎
城镇化的空间差异
(一)发达国家 ✓ 发达国家的城镇化伴随着工
业化进行。 ✓ 城镇化水平大多在75%以上。 ✓ 特征:人口高度集中,大中
相同点 城市化进程中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城市化问题
活 动 1. 讨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异同;想一想,
产生这些异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城市化特点
原因
发 起步早 达 城市化水平高
国
家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 起步晚,发展快 展 城市化水平低
中
国 城市发展不合理
家
工业化早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大量农村人 口转为城市人口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独立后民族经济发展,人口迅速增长
欠发达
变 密集、非农业人口
高
为
发达
受教育程度低, 整体文化素质低
受教育程度高, 整体文化素质高
利>弊
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整治措施
主要表现
成因
危害
整治措施
环境 质量 下降
大气污染
城市居民燃烧煤炭等化石燃 料,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 汽车等各类交通工具排放的
尾气
措施环境质量日益 下降,危害人体健
康
合理布局大气污 染较重的企业; 实行集体供暖, 间绿化隔离带
技产业、第三产业
成因
区基础设施的完善
的发展
图解
区分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中心城区 城市郊区 乡村或 小城镇
再城市化
1、先看图例 2、注意箭头指向
逆城市化的原因
①大城市 :环境恶化; 地价上涨、贵;交通、住房、就业压力大;生活质量差等
②乡村和小城镇:环境优美; 地价低;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独立后民族经济发展,人口迅速增长
生态环境保护
城市生态环境初步改善,但仍不容乐观
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 基本协调,但问题仍有不少。劳动力就业问题是城
系
市化过程中一个首要问题。
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工业能安排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城市发展促进工业 化的进程
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有利影响:城镇聚集了大量的人口和各种经济活动,城镇规模逐渐扩大, 城镇功能日益增强 ,为人们生产,生活 ,娱乐的中心 ➢ 不利影响
城市化 阶段
水平
初期 阶段 中期 阶段 后期 阶段
低 <30%
较高 30%—70%
高 >70%
发展速度
较慢 很快 趋缓,甚 至停滞
总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异同
项目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
早
晚
目前速度
较慢
较快
不同点 城市人口比重 较大
较小
所处阶段
后期
初期、中期
城市化表现
逆城市化
城市发展不合理(巴西—虚假城市化, 印度—滞后城市化)
展
拉力与推力
城市发展的动力
拉力
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 市的因素,如工作机会 多,工资水平高,医疗 服务与社会福利水平高, 受教育与升迁机会大, 文化设施齐全,城市交 通便捷的等。
推力
指那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 素,如维持生计困难(劳动力 过剩)等,就业机会不足,就 医不便,公共设施不足,升学 与升迁不易,贫困与社会地位 低,人口增长,对土地压力大, 农村受自然灾害影响大等 。
水污染
城市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 影响人体健康和动 建立污水处理厂,
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要素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评价
地形
对原有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使地 形趋向平坦
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 石流等地质灾害
气候
改变了下垫面的性质,产生“热岛 效应”
形成城市风,扩大污染范围
水文
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使水系十 分紊乱
造成地面积水,残留河道容易 因水体富营养化变黑发臭
思考:
1、从材料和图中,你能看出哪些变化? 2、城市的绿化以山区的森林植被破坏为代价,而山区的水土流失又会给下游地区和城市造成哪些影响?
指那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如维持生计困难(劳动力过剩)等,就业机会不足,就医不便,公共设施不足,升学与升迁不易,贫困与社会地位低,人口增长,对土地压力大
,农村受自然灾害影响大等 。
1. 对地理环境造成较大破坏,导致人居环境质量普遍下降 2. 大城市的过度扩张,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入,给城市就业和
配套服务造成很大压力。引发了诸多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 阻塞,房价高居不下,建设用地紧张等
城镇化的意义
1 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城镇化有助于推动区域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改善产业结构。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 施和住宅建设等会拉动内需,为经济发展提 供持续的动力
2. 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很不平衡。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国家多分 布在亚洲和非洲
3. 问题:
虚假城市化,过量的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明显超过了国家经济 发展的承受能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相对落后。巴 西、阿根廷,拉丁美洲(南美洲
滞后城市化,城市化进程显著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阶段,印度, 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就属于这种情况 (亚洲
城市发展的动力
(1)经济发展是城市化 的主要动力,经济越发达, 城镇化水平越高。 (2)城镇发展与工业化 进程关系密切。工业化与 城镇化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3)城镇发展与第三产 业密切相关。
农业 农业劳动生 剩余
社 发展 产率提高 会 经 工业
劳动 城
力
镇
化
济 发展
安排大量劳动力
发
就
业
展 服务
业发
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城市经济崎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 农村劳动力过剩
现阶段我国城镇化的特点(2分钟,整理落实)
项目
特点
城镇化速度
快,呈加快趋势
城镇化动力
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
产业源自文库构变动
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人口流动
内地向沿海,农村向城市,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 发达地区
城镇建设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城镇人口集中,方便对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 废弃物 进行集中处理,也可通过平整土地,修 建设施,绿化等措施,改善人们的生活,居住环 境
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3 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城镇的就业机会众多,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 务设施完善,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服务。随着城镇 化的进展,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受教育水平的差别不 断缩小,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