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单元和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单元和答案
一、选择题
1.ATP是细胞内吸能反应与放能反应的“纽带”,下列有关此“纽带”的说法正确的是()A.ATP脱去2个磷酸基团后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B.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C.ATP的合成总是伴随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D.人体剧烈运动时ATP水解大于ATP合成,平静状态时则相反
2.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下面有关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叶绿体中色素都分布在囊状结构薄膜上
B.叶绿体中色素分布在外膜和内膜上
C.光合作用酶只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
D.光合作用酶只分布在外膜、内膜和基粒上
3.下列生理过程中,释放能量最多的是()
A.葡萄糖氧化分解为CO2和H2O
B.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CO2
C.葡萄糖分解为乳酸
D.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4.请据图回答:经数小时后,U形管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A.A处上升,B处下降B.A、B两处都下降
C.A处下降,B处上升D.A、B两处都不变
5.下列措施中不会提高温室蔬菜产量的是()
A.增大O2浓度B.增加CO2浓度C.增强光照强度D.调节室温
6.下图中曲线Ⅰ、Ⅱ分别表示物质A在无催化剂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物质P所需能量的变化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d段表示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物质A生成物质P需要的活化能
B.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下移动
C.若仅增加反应物A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均发生改变
D.若曲线Ⅱ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改变酶促条件后,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
7.在人和植物体内部会发生的物质转化过程是()
①葡萄糖彻底氧化②葡萄糖转化为乙醇③葡萄糖脱水缩合④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8.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实验中,检测酒精成分的试剂是
A.澄清的石灰水B.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C.酸性重铬酸钾溶液D.醋酸洋红溶液
9.下图1表示某酶促反应过程,图2表示图1的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物质a的起始浓度为10 mmol/L)。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物质a可以是麦芽糖但不可以是乳糖
B.曲线④表示在某实验条件下物质a在2分钟时间内完全分解
C.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酶浓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酶浓度高于曲线②和③D.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温度一定低于曲线②和③10.下图一表示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示意图,图二的实线表示在温度为a的情况下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图。
则可用来表示当温度为2a时生成物量与时间关系的是()
A.曲线1B.曲线2
C.曲线3D.曲线4
11.物质A在无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物质P所需的能量变化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加热加压使底物分子更容易从b状态转变为a状态
B.ad段表示在有酶催化剂条件下,物质A生成物质P化学反应顺利进行所提供的活化能C.若仅增加反应物A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不发生改变
D.曲线Ⅱ可表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该反应只能在细胞内进行
12.在进行“绿叶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时,不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A.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而使实验失败
B.滤纸上的几种色素会混合起来不分散
C.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会变粗而使色素太分散
D.滤纸上几种色素会扩散不均匀而影响实验结果
13.酶是生物新陈代谢的基本条件。
下面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在高温下和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速度都加快,其原理都是降低了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B.利用酶解法除去洋葱、酵母菌、大肠杆菌的细胞壁,都必须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C.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D.酶具有专一性,所以催化脂肪酶水解的酶是脂肪酶
14.下列关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氧呼吸产生的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
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
C.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D.种子库中储藏的风干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
15.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内催化甲→ATP过程所需酶与酶1空间结构不同
B.乙不含高能磷酸键,是RNA基本单位之一
C.丙为腺苷,丁可用于某些脂质合成
D.ATP为生命活动供能需经过图示整个过程
16.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其余
的实验条件都适宜),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
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温度(℃)5101520253035光照下CO2吸收量(mg/h)1.001.752.503.253.753.503.00黑暗下CO2释放量(mg/h)0.500.751.001.502.253.003.50
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30℃
C.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20℃的条件下,该植物积累
有机物最多
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若想知道该植物积累有机物的最佳温度应该
在20-25℃之间设立更多的温度,继续实验
17.如图为叶绿体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1具有选择透过性
B.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2上
C.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只分布在3中
D.叶绿体具有双层膜
18.除了温度和pH对酶活性有影响外,一些抑制剂也会降低酶的催化效果。
图①为酶作
用机理及两种抑制剂影响酶活性的机理示意图,图②为相同酶溶液在无抑制剂、添加不同
抑制剂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非竞争性抑制剂降低酶活性的机理与高温、低温对酶活性影响的机理相同
B.据图可推测,竞争性抑制剂因与底物具有类似结构而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
C.底物浓度相对值大于15时,限制曲线甲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浓度
D.曲线乙和曲线丙分别是在酶中添加了竞争性抑制剂和非竞争性抑制剂的结果
19.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合成ATP
D.有氧呼吸时葡萄糖进入线粒体需经过两层膜
20.现有一瓶酵母菌和葡萄糖的混合液,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产生的乙醇和二氧化碳如下图所示。
则在氧气浓度为a时,
A.酵母菌只进行厌氧呼吸,不进行需氧呼吸
B.用于厌氧呼吸的葡萄糖的比例是2/5
C.酵母菌需氧呼吸消耗9mol氧气
D.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释放能量的比例是1:2
21.1880年美国生物学家恩格尔曼设计了一个实验研究光合作用的光谱。
他将棱镜产生的光谱投射到丝状水绵体上,并在水绵悬液中放入好氧细菌,观察细菌的聚集情况(如图)。
他得出光合作用在红光区和蓝光区最强。
这个实验的思路是()
(a)(b)
A.细菌对不同的光反应不一样,细菌聚集多的地方,细菌光合作用强
B.好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产生的有机物多,水绵光合作用强
C.好氧细菌大量消耗O2,使水绵光合作用速度快,则该种光有利于光合作用
D.好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O2浓度高,水绵光合作用强
22.“结构和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体中基粒类囊体结构可扩大生物膜面积,有利于提高光反应的速率
B.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有利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高效进行
C.根尖成熟区的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有利于根吸收水分
D.有氧呼吸酶全部分布于线粒体中,有利于提高有氧呼吸的速率
23.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B.一个细胞中酶的种类和数量始终不会改变
C.酶通过提供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度
D.低温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而使酶的活性降低
24.向正在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悬液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抑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甲能抑制丙酮酸分解,则会使丙酮酸的消耗增加
B.若乙能抑制葡萄糖分解,则会使丙酮酸增加
C.若丙能抑制ATP的形成,则会使ADP的消耗增加
D.若丁能抑制[H]被氧化成水,则会使O2的消耗减少
25.如图表示新鲜菠菜叶中四种色素的相对含量及在滤纸条上的分离情况。
不正确的是
A.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
B.四种色素均可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
C.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乙
D.四种色素中,丙和丁主要吸收蓝紫光
二、多选题
26.下列关于硝化细菌和蓝细菌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原核生物B.都是自养生物
C.都是单细胞生物D.都是需氧型生物
27.与大棚种植蔬菜相关的措施及分析中,正确的是()
A.施用农家肥,可提高大棚中CO2的浓度
B.持续加大蔬菜的种植密度,可不断提高蔬菜的产量
C.阴雨天适当降低大棚内温度,可以增加有机物的积累量
D.用红色塑料薄膜代替无色塑料薄膜,可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速率
28.图表示植物叶肉细胞中细胞代谢的相关过程,字母代表有关物质,I-III代表代谢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I表示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该过程产生的X可用于各种生命活动
B.图中II 表示暗反应阶段,在有光无光条件下都可进行,其也被称为“碳反应”是因为这一阶段完成CO2的固定和C3还原
C.图中I产生的O2可参与III的第三个阶段,该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
D.能进行I和II过程的生物一定是自养生物,自然界也存在不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29.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O2的生成和利用分别发生在()
A.叶绿体基质B.类囊体薄膜
C.线粒体基质D.线粒体内膜
30.下列关于细胞中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糖的氧化反应是放能反应
B.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时伴随有ATP的生成
C.ATP是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纽带
D.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是放能反应
三、非选择题
31.光合作用是植物绿色细胞中最重要的反应之一,是绿色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
图甲为某植物绿色细胞内部分光合作用示意图,其中A、B、C、D、E表示不同的物质。
图乙是“探究强光对光合色素的影响”实验的结果对比。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过程称为______循环,发生的场所为________。
该循环从一个_______开始,每形成1分子离开循环的三碳糖磷酸需经过______轮该循环。
物质C的去路主要是
______。
(2)D、E两者在图示过程中发挥的不同的作用分别是______。
(3)若突然停止CO2的供给,则短时间内B的含量将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若用18O标记的CO2参与光合作用,较长时间后能检出18O的其它物质是糖类等有机物、_______(答出2种)。
(5)提取色素可用______(试剂),分离色素用的方法为______。
(6)正常光照条件下,滤纸条上最宽色素带中所含的色素是______,该色素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______光。
通过图乙推测类胡萝卜素可能具有_______的功能。
32.某生物小组利用图1所示装置在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下培养某植株幼苗,并不断地改变光照强度,通过测定不同时段密闭玻璃罩内幼苗的O2释放速率来测量植株的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2所示。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为保证图1装置内的植株持续顺利地进行光合作用,可在装置内添加_____________溶液维持CO2的浓度。
若不添加该溶液,在初始有限的CO2浓度下,适宜光照一段时间,植株的O2释放速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
(2)分析图2曲线,该植株的细胞呼吸速率是_________mmol/h,最大真光合速率为
__________mmol/h。
(3)该实验中,给予植株光照的时间总长为_____________h。
光照强度维持不变的时间段包括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4)图2中曲线FG段下降,试分析引起这种变化的最可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为了研究细胞器的功能,某同学将正常叶片置于适量的溶液B中,用组织捣碎机破碎细胞,再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所用溶液B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离心沉淀出细胞核后,上清液在适宜条件下能将葡萄糖彻底分解,原因是此上清液中含有_____________。
(3)将分离得到的叶绿体悬浮在适宜溶液中,照光后有氧气释放;如果在该适宜溶液中将叶绿体外表的双层膜破裂后再照光,__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氧气释放,原因是_____________。
34.研磨酵母菌得到匀浆后再进行离心处理,可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含细胞器)。
分别将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经处理的匀浆依次置于甲、乙、丙3支试管中,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分别进行3项独立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得到的上清液实际上是_________,其主要成分除了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外,还有与细胞代谢有关的_________。
(2)向3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的葡萄糖后,不会发生反应的是_________试管;在发生反应的试管中,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的是______试管,而另一支试管中的产物是
_________。
(3)在荧光素酶的作用下,荧光素接受ATP提供的能量后被激活,进而形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
现向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荧光素(能发光的物质)和荧光素酶,则3支试管中,发光最弱到最强的顺序是__________(用“<”表示)。
35.植物A是重要经济作物,下图甲为植物A叶肉细胞中部分代谢(①-⑥为代谢过程),图乙为在适宜温度下,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对植物A幼苗光合作用影响结果(lx为光照强度单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①-⑥中发生在生物膜上的有_____________(用图甲中数字表示);在图乙的m点时,植物A叶肉细胞中能发生且产生ATP的过程有_____________(用图甲中数字表示)。
(2)图乙中CO2浓度在300-400mg·L-1,据图分析限制植物A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图乙中n点为植物ACO2的补偿点,此点含义是_____________ 。
(3)实验中若植物A的处理条件由图乙中的d点突然改变为c点,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含量会升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图乙中实验结果分析,为利于植物A增产需在增加CO2浓度的同时还需
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ATP既是贮能物质,又是供能物质,因其中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有大量能量,水解时又释放出大量能量;ATP在活细胞中的含量很少,因ATP与ADP可迅速相互转化;细胞内ATP 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普遍存在于生物界中,是生物界的共性;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分解相联系,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
【详解】
A、ATP是由1分子核糖、1分子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组成,因此脱去2个磷酸基团后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A错误;
B、细胞中绝大多数的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由ATP直接供能,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B正确;
C、动物细胞内ATP通过呼吸作用产生,植物细胞内ATP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产生,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没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C错误;
D、人体在剧烈运动和平静状态时ATP的合成速度等于分解速度,以维持ATP含量的动态平衡,D错误。
故选B。
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回忆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详解】
类囊体是光反应的场所,叶绿体中的色素与光反应有关,都分布在类囊体结构的膜上,A 正确,B错误;
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膜,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因此与光反应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膜上,与暗反应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CD错误.
3.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葡萄糖氧化分解为CO2和H2O的有氧呼吸过程中,三个阶段均有能量释放,释放能量最多,A项正确;
BC、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CO2和葡萄糖分解为乳酸均属于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出少量的能量,大部分能量存留在酒精或乳酸中,B、C项错误;
D、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发生在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或无氧呼吸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D 项错误。
故选A。
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渗透作用指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隔以半透膜(允许溶剂分子通过,不允许溶质分子通过的膜),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从低浓度的溶液通过半透膜进入高浓度溶液中的现象。
【详解】
由图可知,小白鼠进行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装置中的氢氧化钠能够吸收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故该装置中气体减少,故A侧液面会下降,B侧液面会升高。
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5.A
解析:A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原理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里;呼吸作用的原理是在氧气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可见要想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
由光合作用原理可知促进光合作用的措施有:增加光照、增加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我们知道适当提高温度可以促进生物的生命活动,因此适当增加白天的温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而夜晚适当降温则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
【详解】
A、增加氧气浓度,只可能提高有氧呼吸速率,不能提高有机物的产量,所以不会提高温室蔬菜产量,A正确;
B、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原料增多后合成的有机物也可能会增多,所以适度增加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能促进光合作用,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B错误;
C、增强光照强度,可以增大光合作用光反应,故可以提高蔬菜产量,C错误;
D、适当提高温度可以促进生物的生命活动,因此适当增加白天的温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让植物合成更多的有机物;而夜晚适当降温则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使其少分解有机物,这样白天合成的多,夜晚分解的少,剩余的有机物就多,产量自然就高,D错
误。
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要想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的浓度等,据此可以很好的在农业上进行运用。
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ca段表示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cb段表示在有酶催化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由此可以看出,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
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更显著,因此酶具有高效性;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的影响,最适宜条件下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最好,酶活性最高。
【详解】
A、ac段表示在无催化剂条件下,物质A生成物质P需要的活化能,A错误;
B、与酶相比,无机催化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不显著,因此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B错误;
C、若仅增加反应物A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不变,C错误;
D、若曲线Ⅱ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改变酶促条件后,则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D正确。
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动植物细胞都能进行有氧呼吸,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葡萄糖转化为乙醇是植物细胞无氧呼吸过程中发生的;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多糖,可以发生在植物细胞,形成淀粉和纤维素,也可以发生在动物细胞形成糖原;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发生在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动植物细胞都能发生。
故选C。
8.C
解析:C
【解析】
澄清的石灰水是检测二氧化碳的,A错误。
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是检测二氧化碳的,会由蓝变绿再变黄,B错误。
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会使酒精变成灰绿色,C正确。
醋酸洋红是对染色体进行染色的,D错误。
9.D
解析:D
【解析】
【分析】
1、分析图甲,a代表反应底物,b表示酶,c表示生成物;分析图乙,①②③可表示生成物c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反应速率与时间成反比,可知反应速率①>②>③,④可表示反应底物b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2、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以加速反应的进行,酶的性质和数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
【详解】
A、根据酶的特点在反应前后本身的性质和量不发生改变,可判断b是酶,a是底物,在b 的作用下a水解成2个分子的c,所以a可能是麦芽糖,不能是乳糖。
因为麦芽糖水解得到的是两个葡萄糖,乳糖水解得到是葡萄糖和半乳糖,A正确;
B、题干中指出物质a的起始浓度为10mmol/L,故曲线④表示物质a的分解情况,从图中可见,2min内物质的浓度变为0表示完全分解,B正确;
C、若曲线①②③麦示不同酶浓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是这三个中酶浓度最高的,因为它的反应时间最短,C正确;
D、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在曲线①的温度下酶活性最高,但曲线②和③代表的温度可以在最适温度的同一侧或两侧,D错误。
故选D。
1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从而加速反应的进行,不能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详解】
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从而加速反应的进行,不能改变反应的平衡点,由图1可以看出,在温度为2a时,酶的催化活性高于a,所以温度由a增加到2a 时,化学反应的速率增加,到达平衡点所需的时间变短,生成物的量不变,B正确,ACD 错误。
故选B。
【点睛】
1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加热加压使底物分子获得能量,从而使底物分子从常态变为活跃状态,图中的b是酶显著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底物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加热加压使底物分子更容易从c状态转变为a状态,A错误;
B、cb段表示在有酶催化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B错误;
C、如果增加反应物A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不会发生改变,C正确;
D、酶在细胞内和细胞外都能催化化学反应,在体外满足其催化反应的最适条件,照样能进行反应,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以酶、无催化剂催化化学反应的曲线图为背景,考查酶促反应原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2.A
解析:A
【解析】
本题考查“绿叶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要求考生理解该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把握实验材料和试剂的选择,熟练操作并完成实验的能力。
“绿叶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提取后的色素提取液分离时,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其原因是若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则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而使实验失败,而不是滤纸上的几种色素会混合起来不分散,或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会变粗而使色素太分散,也不是滤纸上几种色素会扩散不均匀而影响实验结果,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
【点睛】本实验的注意事项及原因分析:
13.C
解析:C
【解析】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