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结合超声波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科医疗和社区护理·
电针结合超声波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李丹丹*
(上海市嘉定区外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上海 201806)
摘 要 目的:评价电针结合超声波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诊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4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1例。

两组均予醋酸泼尼松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电针结合超声波治疗,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隔日1次,连续治疗4周。

观察并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和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分。

结果:两组均治疗有效,总有效率均为100.00%,但治疗组痊愈率为75.00%(15/20),优于对照组的52.38%(11/21,P<0.05)。

在治疗第1、2周时,治疗组H-B评分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第3、4周时,治疗组症状体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痊愈所需时间为(21.65±4.30)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9.43±5.43)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电针结合超声波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明显,优于单独电针治疗,并可以缩短治疗周期。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急性期;超声波治疗;针刺疗法
中图分类号:R7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9)14-0024-02
Observation 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ultrasound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LI Dand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partment of Waiga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20180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electro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ultrasound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facial paralysis. Methods: Forty-one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treated in our outpatient department from August 2017 to July 2018 were col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with 20 cases and a control group with 21 cases.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prednisone acetate, at the same time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lectro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ultrasound,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lectroacupuncture once every other day for 4 weeks. The changes of TCM syndrome scores and House-Brackmann(H-B) facial nerve function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and evaluated. Results: The two groups were effectiv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100.0%, but the cur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75.0%(15/20), which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52.4%, (11/21, P<0.05). The HB scor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t the 1st and 2nd week of treatment(P<0.05); the symptom score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t the 3rd and 4th week of treatment(P<0.05). The healing tim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21.65±4.30) days,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29.43±5.43) days,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1). Conclusion: Electro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ultrasound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is effective, which is superior to electroacupuncture alone, and can shorten the treatment cycle.
KEY WORDS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acute phase; ultrasound therapy; acupuncture therapy
祖国医学指出周围性面瘫与中风不同,把其归为“外中风”,认为多因患者平素正气亏虚,脉络虚空,卫气虚而不固,外邪乘虚而入,导致气血不畅,经筋失于濡养而发。

周围性面瘫的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可发于任何年龄,青壮年多见,多数在患者3~6周可恢复,而仍有部分患者留有神经肌肉麻痹后遗症[1]。

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已得到众多医者的认同,常被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2]。

超声波疗法作为现代康复医学的新兴疗法,具有缓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促进机体的再生能
*通信作者:李丹丹。

E-mail: 229828741@
·全科医疗和社区护理·
力,从而促进神经恢复,缓解肌肉痉挛的作用[3]。

本研究观察电针结合超声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于治疗周期及治愈率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6月嘉定区外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诊治的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41例,均符合《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4]中急性周围性面瘫的诊断标准和“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5]诊断:口眼歪斜偏向正常一侧,患者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腮困难。

将患者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1例。

治疗组中男12例,女8例,年龄19~62岁,平均(34.7±13.5)岁;病程1~6 d,平均(3.1±1.7)d;面神经功能(H-B)评分(4.31±0.72)分;中医症状体征评分(20.75±4.57)分。

对照组中男12例,女9例,年龄21~63岁,平均(33.6±11.7)岁;病程1~6 d,平均(3.2±1.4)d;H-B评分(4.24±0.74)分;中医症状体征评分(20.82±4.49)分。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H- B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1)合并亨特综合征、格林-巴利综合征、腮腺炎、肿瘤等其他原因继发引起的面瘫及中枢性面瘫;(2)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肺功能障碍、精神疾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等无法配合研究者;(3)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均予以醋酸泼尼松片10 mg,3次/d,6 d后减量为10 mg,2次/d,2 d后改为10 mg,1次/d,服用2 d,共服药10 d。

两组均予以普通电针治疗,患者取仰卧位,用0.25 mm×0.25 mm毫针刺入双侧合谷、足三里、太冲穴、翳风、地仓、颧髎以及患侧攒竹、阳白穴,隔日1次[5],连续治疗4周。

手法主要为平补平泻,行针以酸胀得气,分别予足三里、太冲穴接G6805电针仪,选断续波,频率30~40次/min,留针30 min。

治疗组在电针治疗基础上,予以超声波治疗。

应用超声波于患侧面部摩擦,采用连续输出,功率1.0 W/cm2,隔日1次,每次15 min,连续治疗4周。

1.3 疗效评估标准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6]以及
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标准[7]评定。

痊愈:符合H-B I级标准,表情肌运动时左右两侧对称,面肌功能恢复正常,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计1分。

显效:符合H-B II级标准,静态时外观左右对称,微笑时口角轻微歪斜,鼓腮、皱眉患侧微差,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计2分。

有效:符合H-B III级、IV级标准,症状体征有所改善,计3分。

无效:符合H-B Ⅴ级、Ⅵ级标准,症状和体征无改善,计4分。

中医症状体征评分,参照国家“十一五”针灸面瘫标准[8]评分,按照病情程度分别计为0分:正常;1分:轻度异常;2分:中度异常;3分:重度异常。

病情严重程度与得分高低呈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进行卡方检验,检验标准a=0.05。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0%,但治疗组痊愈率为75.0%(15/20),优于对照组的52.38%(11/21,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81,P<0.05,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H-B评分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前H-B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第1、2周时两组H-B评分均显著降低,治疗组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n/%)组别例数痊愈显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2015/75.005/0.050/0100.0%
对照组2111/52.3810/7.620/0100.0%
表2 两组治疗前后H-B评分变化(分,x±s)组别治疗前
治疗后
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
治疗组
(N=20)
4.31±0.723.46±0.512.84±0.472.46±0.531.55±0.46对照组
(N=21)
4.24±0.744.04±0.533.46±0.422.68±0.571.62±0.32
(下转第59页)
·疾病预防控制·
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健康管理模式的构建及应用[J]. 中国全科医学, 2016, 19(31): 3795-3798.
[9] 王丽, 常利杰, 吴浩, 等. 北京方庄医护“一对一”绑定
式社区护士参与慢病健康管理模式的效果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6, 19(30): 3722-3725.
[10] 吴洁, 聂森, 周嵘, 等. 心理干预治疗在骨肉瘤患者中的
应用[J]. 现代肿瘤医学, 2013, 21(2): 407-409.
[11] 王树伟, 贾艳春. 心理干预对肺栓塞患者治疗疗效的影响
[J]. 护理进修杂志, 2013, 28(9): 813-815.
[12] 毛小琴, 贾雄飞, 周光.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心理干预
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 2013, 40(10): 1893-1898.
(收稿日期:
2019-03-08)2.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体征评分变化
两组治疗前中医症状体征评分比较(P >0.05)。

治疗第3、4周时,治疗组症状体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3)。

2.4 两组痊愈时间比较
治疗组患者痊愈所需时间为(21.65±4.30)d ,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9.43±5.43)d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3 讨论
中医对于周围性面瘫早有记载,其发病机制多由于素来体虚,脉络不实,邪风乘虚而入,直中面部脉络,致使面部经络痹阻不同,肌肉经脉失养[9]。

该病起病骤急,多发于春秋季节,面瘫多为一侧面部患病,表现为肌肉痉挛、瘫痪、麻木,眼睑闭合不全、口角下垂,皱眉不能,进食喝水困难。

现代医学则认为该病与病毒感染、外感风寒有关,病理表现为患侧神经血管痉挛失养,导致神经肌肉缺血水肿[10]。

针灸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使局部水肿、炎症反应消退,预防面神经受损严重。

随着康复医学及康复技术的发展,物理疗法被广泛用于康复疾病的治疗,其中超声疗法是最常用的物理疗法之一。

连续式超声波的温热作用较明显,可以降低神经兴奋
性,产生镇痛、解痉的作用较明显,还可以加强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促进水肿的吸收[11]。

虽然,单独应用电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已有明确的临床疗效[12],但本研究将电针联合超声波治疗周围性面瘫取得了较好疗效,与单独电针疗法相比可以明显缩短周围性面瘫的治疗周期,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后遗症。

参考文献
[1] 李瑛, 李妍, 刘立安, 等. 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多中
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J]. 中国针灸, 2011, 31(4): 289-293.
[2] 李健东, 赵亮, 王佳, 等. 贝尔麻痹的发病诱因调查[J].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6, (2): 95-96.
[3] 李信明, 魏安宁. 超声波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临
床康复, 2004, 8(2): 306-308.
[4]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
南[J]. 中华神经科学杂志, 2016, 49(2): 84-86.
[5] 梁繁荣. 针灸学[M]. 2版.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220.
[6] 孙传兴. 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 2版.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 198.
[7] 吴昊. 面神经功能评价系统应用于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相
关标准的研究[D]. 济南: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8]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中医临床路径-22个专业95
个病种[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 139-141.[9] 刘锦. 浅析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取穴和治疗时机[J]. 针
灸临床杂志, 2006, 22(10): 3-4.
[10] 韩维举. 贝尔面瘫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 中华临床医师杂
志(电子版), 2009, 3(9): 1435-1444.
[11] 周万松. 超声波疗法的应用进展[C]//2005年全国超声医
学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 广州: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 2005: 4.
[12] 张海峰, 茅贝珍, 王怡心, 等. 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概况
[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 27(23): 73-75.
(收稿日期:
2019-03-08)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变化 (分,x ±s )
组别治疗前
治疗后
第1周
第2周
第3周
第4周
治疗组
(N =20)
20.75±4.5719.84±0.5313.53±3.524.43±2.251.00±1.65对照组(N =21)
20.82±4.4919.96±0.4113.67±4.338.72±2.634.32±1.57
(上接第25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