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教学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7
CHINESE UNIVERSITY SCIENCE & TECHNOLOGY 2012・05
1 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以创新为动力的经济化大潮正席卷全球,为了尽快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从容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显得愈发重要与迫切。只有拥有人才,才能在经济浪潮中拥有竞争力。
2 创新型人才的内涵及其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创新型人才的内涵
所谓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是具有高度责任感、个性化、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具有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的人才。创新型人才具有这样一些特质:在群体当中,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且熟悉多个领域;年轻且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信息来源不局限于自己的职业环境背景;最重要的一点,他们不被现实社会系统的规范所制约,能够在社会中独立地创造或者获取资源而取得发展。
得好好的啊。”
相信这个问题是普遍存在的,目前高校大部分的学科培养,在应用阶段属于“纸上谈兵”。只是单纯的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机械化的记忆知识点,继续沿袭中学的应试教育模式。这就造成了中国大部分的学生缺乏怀疑性、批判性。
(2)缺乏办学特色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目前我国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旧延续历史的惯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模式千篇一律,缺乏自身办学特色。比如教学计划、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设置上雷同;二是教学依旧以教师、课堂和知识传授为中心,缺少了学生动手、参与社会实践的课程,导致学用脱节。
(3)重科研轻教学
目前我国高校中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部分高校教师着眼于职称评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撰写论文和著作上,相反,只是把教学作为日常工作来完成,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对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具有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摘 要: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教学创新研究
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原动力,人才是创新体系中最根本最活跃的要素,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
务,而教学创新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应针对创新型人才培养中所遇到的问题,积极探索利用教学创新更好地培育创新型人才的新方法。
创新型人才 教学创新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李 蕾
(西安体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8)
68
中国高校科
技
2012・05
计划中长期存在的过分注重专业需要和偏重知识传授的做法。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注意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的整合与优化。
其次,必须大力推进专业主干课程的研究性、深度教学,培养研究性的学习能力。在学科门类中基础专业、专业学科与专业教育的各类主要课程中积极推进研究性教学,大力实施小班授课,将知识传授与思维训练和研究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使学生达到参与、探究、合作的目的。
其三,采取多样化培养模式。针对不同类型特长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培养模式,提供不同的鼓励创造和创新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潜力,从而为国家培养出创新性人才。
其四,着重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将实践教学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方法,提高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完成理论知识的系统化,从而锻炼创新思维能力,在完成实践活动后,将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再带回课堂上。通过这个过程的互动,学生可以有目的地学习和提问,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最后,还要注重校内与校外有机结合的共建机制。不仅要在校内建立起稳定的实践教学平台体系,开设实验室“创新天地”,更要依托企业建立研究生培养基地,引导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参与实践。
3.3加强创新性的教师队伍建设
创新型的教学需要创新型的教师和高等教育管理人员,才能够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创新型的学生。积极邀请著名专家、研究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到学校讲学、兼职,当客座教授,将最先进的科技前沿知识、关键技术问题带进课堂,和企业一起培养人才。鼓励教师深入企业、科研单位和重大工程实践一线,了解和掌握最新科研动态、科研成果和学术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3.4营造创新性的学校环境
一要建设创新型领导班子,培育创新性办学环境。一所学校能否培养出创新型人才,领导班子是关键。领导班子是否具
气氛。
3.5全面考核教学效果,完善教师评价体系
实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全程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考试方式,推进考试制度改革。学生学业成绩的构成要实现多元化,要将各种形式的平时考查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按一定比例综合成为课程总成绩,要特别重视与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其成果。
高校应该优化和完善教师的评价体系,通过建立相应的支持创新的制度,来鼓励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积极投身于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工作中。在体制上要有突破,要把评优、晋级包括酬金分配、科研资金配置等与开展“创新教育”进行结合,大胆提拔和奖励那些勇于开拓创新,并且获得较好成绩的教师员工,让他们的辛勤耕耘有所回报,从而激励高校青年教师能够以更大的热情和积极性去开拓创新。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教学,势必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长期所面临的问题之一。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够找到一条适合创新型人才发展的道路。例如中国科技大学的“科技英才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造火箭”项目,北京交通大学三个平台冒出“科研苗子”,江西中医学院的“科研时间班”和“双惟”时间班,厦门大学改建带有活动桌椅的教室,这5所院校打破常规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值得广大院校借鉴。
参考文献:
[1] 龙跃君.高校研究性教学的价值反思与内涵解读[J].中国大学教学, 2006(6):22-23.
[2] 孙元清.对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教学实践的反思[J].化学教学,2004 (12):1-3.
[3] 聂绪学,覃凤英.新形势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J].党史文苑,2007(10):79-80.
[4] 李维平.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及培养[J].学习与研究.2006(8).[5] 赵韩强,赵树凯,潘洪涛.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理工 高校研究,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