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Z20名校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8月第一次联考(暑假返校联考)历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20名校联盟(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历史试题卷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史载:“(武王)十一年将伐纣,卜龟兆不吉,风雨暴至,群公尽惧,唯太公强之,劝武王,武王于是遂行(伐纣决战)。

”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周武王
①通过占卜来理解天命②不再信天意而只重人功
③是伐纣的最高决策者④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 ②③④
2.《耕织图》最早为南宋作品,得到历代帝王的推崇和嘉许。

天子三推,皇后亲蚕,男耕女织,这是中国古代很美丽的小农经济图景。

清康熙南巡,见到此图,感慨于织女之寒、农夫之苦,命内廷重新绘制,《耕织图·耕图》(见右)即为其中一幅。

下列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一牛挽犁的耕作技术始于西汉
B.图中农具存在回转不便的缺点
C.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一直很先进
D.传统农耕技术没有革命性进展
3.论及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多元文化的面貌,有研究者指出:“这个时代,儒玄佛道四家并立,而且相互影响,有的人儒玄双修,有的人调和儒佛。

……(这其中),佛教在这
一时期初步完成了中土化的过程,道教则完成了官方化的过程。

”该时期这一多元文化面貌的出现,反映了
A.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逐渐确立
B.儒家思想的核心地位受到冲击
C.庞大而又严密的理学体系建立
D.儒学的正统地位在根本上动摇
4.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的繁荣昌盛时期,宋瓷产品多样,技艺娴熟,工艺精细。

这其中,定窑系以薄胎白釉产品为主流,覆烧工艺颇具特色。

因此,被北宋皇宫选定为“名窑”,专为宫廷烧制御用品,并将其产品作为官窑产品。

下列项中,与此吻合的是
A.“唐三彩”风行一时
B.釉下彩绘装饰艺术首创
C.“孩儿枕”闻名天下
D.粉彩瓷器烧制水平极高
5.元代曾聚集了一大批著名画家。

元代赵孟頫等主张以书法笔意入画,重气韵,轻格律,注重主观抒情;元中晚期黄公望等则以寄兴谴情的写意诗为旨,作品以象征清高坚贞人格精神的梅、兰、竹、菊等题材为主。

据此推知,这些画家的画作
A.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
B.突出个性表现并且追求抒情写意
C.特别讲究画面的布局与构图
D.注重对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6.右为《明内阁政治地位演变图》。

结合所学,分析此“演变图”,正确的是
A.内阁官员权势逐渐提高
B.内阁是中央正式行政机构
C.内阁取得了法定的地位
D.内阁的职权范围十分明确
7.清世宗雍正帝崇尚务实,以“为治之道在于务实,不尚虚名”相标榜,其“实政”多有引人注目之处。

下列项中,可以作为雍正帝“实政”依据的是
①建立军机处和推行密折制②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
③一度允许浙江“一体贸易”④创立“秘密建储”制度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鸦片战争后,洋纱首先涌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

因其质优价廉,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

随后,洋布输入,取代土布,又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

这表明鸦片战争后
A.自然经济的解体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B.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有了一定的发展
C.农产品生产开始受到世界市场影响
D.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在中国出现
9.“(他)的远征是中华帝国最后一次向“西域”的大举征伐。

他本人把他的武功比隆于汉唐两代。

……他为(这一地区)变成清朝的一个行省并使更多的汉族移民前往定居铺平了道路。

”材料中的“他”指的是
A.康熙帝
B. 林则徐
C.左宗棠
D. 刘永福
10.有学者认为,1901年清政府的“新政创造了新的机会来动员学生、知识分子、绅士、商人和其他的城市精英,以及新军中的下级官吏。

当辛亥革命到来的时候,他们能够集体行动……”。

该学者旨在说明这次“新政”
A.暴露了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
B.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
C.直接导致了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D.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11.据《清代北京竹枝词》载,光绪年间(1875-1908年)京津一带有人作竹枝词咏道:“报单新到火轮船,昼夜能行路数千。

多少官商来往便,快如飞鸟过云天。

”据此判断,材料中的这种交通工具
①最早是由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的②光绪年间首次在中国设计建成
③相关的航运企业最早在上海创办④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A.①②
B.②④
C. ①③
D.③④
12.读下表,分析下列选项,与之吻合的是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青年学生创办的新式刊物、创立的学生社团(部分)
A.青年学生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B.中国开始形成了国人办报的高潮
C.新文化运动实现了全面的文化转型
D.马克思主义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13.关于中共历史上某次政治局扩大会议,有史书记述说:“这次会议开了四天,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指出抗日战争必然是持久而艰苦的,必须做到全国人民总动员,实行全面抗战。

”据此判断,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位于下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14.记录片《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有这么一段描述:“在大会发言中,时任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全面阐述了中国政府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原则立场。

……乔冠华发言结束后,几十个国家的代表排着队和乔冠华握手,向中国表示祝贺。

次日刊登在《纽约时报》头版的“乔的大笑',成为新中国外交自信的符号。

”该记录片描述的这次会议
A.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国家关系
B.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C.最终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D.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5.2021年6月17日,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系列运载火箭,顺利将聂海胜等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下列有关“神舟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1984年,中国向南太平洋地区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B.成功运用长征1号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五次发射与回收试验
C.2003年,在酒泉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
D.标志着中国航空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16.他出身名门望族,母亲是克利斯提尼的侄女,世界先进行列信于民主和科学思想的理物主义学家阿那克司拉斯,提携他的政治家则是出身平民下层的厄菲阿尔特。

他担任雅典民主派领袖并执掌政权十几年。

材料中的“他”执政期间
①在奥林匹亚举办首届体育竞技盛会③雅典娜女神主神庙帕特农神庙完工
②形成了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④主张“生而平等”的斯多亚学派产生
A.①④
B.②③
C. ①②③
D.②③④
17.下为《16-17世纪初美洲(墨西哥)地区印第安人人口变化表》(据齐世荣等《15世界九强兴衰史》改编)。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①殖民者对印第安人的大规模屠杀②欧洲移民带来的各种疾病的影响
③非洲黑人贩入对印第安人的排挤④美洲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冲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有学者认为,“青年黑格尔派”不是一个统一的学派,其内部充满着激进派与保守派、革命派与自由派、唯物论与唯心论的矛盾。

其中的革命派转变为唯物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他们的代表是费尔巴哈和马克思。

在参加“青年黑格尔派”活动期间,马克思
A.汲取了黑格尔的哲学精髓辩证法思想
B.与恩格斯完成首个合作作品《神圣家族》
C.发表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D.完成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伟大转变
19.有人在评论一种经济现象时说:“(这)不仅是一个财富高度集中的时代,而且是一个或几个大家族操控某个市场,从而左右政治经济的时代。

……这些富豪所拥有的不仅是金钱,在经济生活中也有巨大的影响力。

”这种经济现象开始盛行是在
A.18世纪末的英国
B.19世纪末的美国
C.1920年代的苏联
D.1930年代的德国
20.1827年,一位文学家在他的一部戏剧“序言”中激烈攻击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扩大艺术表现的范围。

他认为自然中一切事务都可以成为艺术题材,而且文艺应该表现各种矛盾和斗争:灵与肉,美与丑,天与地…….也是从这时起,这位文学大师就成为当时这一新兴文学流派的旗手。

下列文学作品所呈现的特色,与之最为相符的是A.《红与黑》B.《人间喜剧》C.《巴黎圣母院》D.《安娜·卡列尼娜》
21.右边漫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战爆发前欧洲错综复杂的形势。

对该漫画内容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因“阿尔萨斯洛林”问题,法国视德国为最大的敌人
B.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的争夺,形成了“危险的巴尔干”
C.由于争夺世界霸权和市场,对峙双方成为“殖民对手”
D.为了对付“三国协约”,德、意、奥结成“三国同盟”
22.1920年,英国科幻作家威尔斯访问苏俄,同列宁进行了会谈。

1934年威尔斯再次来到莫斯科时,看到苏维埃国家一片兴旺发达的景象,称赞列宁是个真正的伟人。

威尔斯第二次来到莫斯科时,有可能看到的事实是
①“星期六义务劳动”
②苏联通过《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
③国家电气化计划已经实现
④苏联正在实施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五年计划
A. 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②④
23.有学者叙述说:“到1941年,世界上所有的大国都卷入了这场吞噬了大部分欧洲国家,几乎所有科的亚洲和太平洋国家和地区、非洲部分地区的暴力和痛苦的大漩涡之中。

”下列在1941年发网生的相关事件,按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德国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②日本突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③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德、意宣战
④美英两国首脑会晤,发表《大西洋宪章》
A.①②③④
B. ①④②③
C.②③①④
D. ④①②③
24.二战后,英国工党将基础工业绝大部分国有化;法国社会党政府对能源、运输、航空、银行、保险业国有化;联邦德国政府创办了许多国有企业,从而使国家对煤炭、电力、铁路、航空、邮电、港口等工业部门实行了控制。

这表明,二战后西欧国家曾
A.实行“统制经济体制”
B.加大政府干预经济力度
C.全面推行国有化改革
D.普遍采用计划经济方式
25.“井田制度说”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

迄今为止,关于井田制的形式和其剥削性质,已无多大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孟子所说的一段话:“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

”有人批评孟子对于西周田制的估计过于简单化、理想化,从而对其说持否定态度;也有人认为,孟子所说是比较全面的,他当时所说不只是一种田制,而是说了多种田制,一些学者还结合战国至西汉相关文献中谈其他田制的史料,对孟子的说法加以支持,并做了有益的补充、解说。

这说明
A.事过境迁,“井田制度”已成过眼烟云,其原本就是一个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
B.是单一的“井田”还是“多田”,须资料确证,若无实证,搁置争议,自圆其说
C.借助多种研究路径并随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井田”的问题有可能逐步弄清
D.历史事实的考辩,只有通过考古学的进展和史学家的价值判断才能最终得到解决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1956年2月,苏共召开二十大,揭露斯大林的错误,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转折意义。

它为各国党独立思考,探索本国改革之路,提供了一个历史机会。

……这年,中共“以苏为鉴”,提出了走中国自己道路的历史性命题,并进行了许多值得称许的探索。

虽然这种探索有很大局限,没有也不可能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总体架构,但如果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中国的社会主义或许会有不一样的面目。

--摘编自萧冬连《国步艰难: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
材料二:1984年,春天仿佛始终徜徉于中华大地。

这年,邓小平首次南下深圳、珠海、厦门,对经济特区建设给予充分肯定……这年,第一代农民工开始进城,……第一支科学考察队登上南极大陆,第一次在奥运会金牌榜上实现零的突破,背负巨大压力的中国女排首获世界大赛三连冠,点然了全国人民振兴中华的爱国热情。

这年10月1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天安门广场上走来了国庆35周年的阅兵方的爱国热情,国成立后的第12次国庆阅兵,也是继1959年后25年来第一次盛大的国庆阅兵。

一一引自记录片《敢教日月换新天(第十集,春风浩荡)(解说词)》(2021年6月)(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述1956年中共在经济领域进行“值得称许的探索”的表现,并列出这一年中共在文化事业、科技发展及与民主党派关系方面提出的方针。

(5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1984年中国在改革开放、祖国统一、对外关系方面作出的重要决策,并用一句话写出邓小平的历史地位。

(5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处于不同时代的两个特定社会之间,近代西方社会和古代希腊社会,我们观察到了连续的特征,我们可以将这种连续关系喻为“血缘”关系。

雅典民主政治在国家政治原则、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国家决策方式和公职选举、任期等方面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深刻的积极影响;以人文主义为核心具有人文精神的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则是西方思想史上三大思想解放运动,有关“人”的解放因此成为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

--编自[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及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
材料二:法国启蒙运动既是启蒙时代的核心和高潮,也受到之前英国科学、政治的影响。

那么,为何18世纪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呢?经济上,自路易十四始到路易十六大革命前夕,法国经济状况并不差,尤其是上层社会和商人们非常富足,这些贵族要么自己去做研究和思考社会问题,要么资助其他的精英去做。

政治上,这时的法国变得专制,被剥夺权利的地方贵族逐渐集中到巴黎,有了议论政治和交流思想的机会。

文化上,三
位国王都重视科学和文化的发展,这让法国成为一个文明的国度。

启蒙思想能在法国迅速传播,还要感谢印刷术。

印刷术让伏尔泰和狄德罗给法国人上了开启民智的课程,让孟德斯鸠和卢梭将未来社会的设想传播到远离巴黎的偏远地区。

--摘编自吴军《文明之光》(第四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西方社会”与古代“希腊社会”在哪两个方面存在着连续的“血缘”关系。

结合所学,从““人”的解放”的角度,分别用一句话说明智者运动、文艺复兴运动的重要意义。

(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世纪启蒙运动的中心”形成于法国的原因,并结合所学,指出“科学、政治”领域对法国启蒙运动影响最大的两个英国人。

(6分)
28.民族交融,民族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始终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之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一:西汉刘向在《<战国策>书录》中说:“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仿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

……国异政教,各自制断。

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


唐朝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华夏”连称,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

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

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

--摘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唐朝统治者具有较为开明的民族思想,坚持“中国既安,远人自服”的民族怀柔政策,唐太宗认为“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终至贞观年间“四夷宾服”的政治景观,太宗也被各族共尊为“天可汗”。

在强调“华夷之辩”的中国古代,这种开阔包容的气度更显不易……唐廷对周边民族不是一味武力征服,更多时候谋求的是双方的友好和平。

当时,唐廷与吐蕃之间友好交往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事例。

--引自宇欣等《中国历史大讲堂·唐史十二讲》
材料三:在统治多民族大一统国家方面,清朝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

简而言之,就是采取“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基本原则,保持各民族自己的社会习俗、宗教信仰,重点笼络各民族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有特点的行政管理。

一向足智多谋的孙中山看出要召集知识分子做组织者,必须有一套革命理论。

在知识策划方面,他想出了一个“三民主义”。

第一个即民族主义,意味着人民和种族结为一体;第二个即民权,即人民的权利和权力;第三即民生,按照古代含义,它意味着百姓生活得不错。

--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四卷)》、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解读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历史现象,并从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指出其发展趋势。

(5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列举唐太宗对不同民族地区采取的“友好和平”的统治方式,并概述唐太宗在位时“唐廷与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史实。

(5分)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写出清朝中央设置的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名称。

清朝留下了不少令人称道的建筑文化遗产,请列举其中体现“笼络各民族上层分子”这一原则的相关建筑并加以简要说明。

②写出“民族主义”在同盟会“十六字”纲领中的对应内容。

试以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的举措和法令为例,说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将“人民和种族结为一体”的具体表现。

(5分)
29.历史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三次重大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一:一战使国际关系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霸斗争从战场转移到关前,国到开会议,通过一系列条约,在企环范国内建了国主义的方护或国利益和维持践后和平的新体系,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代,国际事务中发生的进个重大事件无不直接或间接地与这一体系相关联。

然而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该体系自身存在的8种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导致它的崩溃。

--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二战的结束制造了和平的景象:易北河畔,苏联士兵和美国士兵因亲密的情谊而击掌皮贺他们的胜利,但是,当1945年春天德国投降之时,苏联、美国和英国之间的战时同盟就解体了。

曾经的伙伴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不断地放弃合作。

两年之后,因为共同的危险而诞生的同盟关系让位给两个主要敌对国之间的冷战。

冷战的最初体现是欧洲大陆被分成了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竞争的集团---方依赖美国,一方追随苏联。

--摘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三:在一些观察者眼里,1989-1991年后欧洲的共产主义政权纷纷解体,预示着从此以后的世界现代史将只有一个发展方向。

按照他们的理论观点,所有的现代社会事实上都已经走向自由民主制和自由市场经济。

然而,这样一种想象出的“历史的终结”决非历史可能发展的唯一方向,这一点很快就变得很明显了。

新的运动纷纷出现,向全球资本主义、西方政治理论霸权、现代文化世俗主义以及美国的强权控制--冷战当中形成的唯一世界霸权,提出了挑战。

--引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下,从1870年起)》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一战后“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的“新体系”的名称。

以“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代”为限,例举中国、印度和德国出现的对这一“新体系”形成冲击的“重大事件”。

(5分)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二战期间“因为共同的危险而诞生的同盟关系”的性质,并简述二战后美国为加强与苏联“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竞争”而采取的措施。

(4分)
(3)阅读材料三,用一句话归纳苏东剧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趋势。

结合所学,简析这一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并指出目前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突出表现。

(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