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高位自卸汽车设计计算说明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高位自卸汽车设计
计算说明书
1.2 设计要求及原始数据
(1).设计要求:
①具有一般自卸汽车的功能。
②能将满载货物的车厢在比较水平的状态下平稳地举升到一定高度,最大升程S
max
见表1。
③为方便卸货,要求车厢在举升过程中逐步后移,车厢处于最大升程位置时,其
后移量a见表1。
为保证车厢的稳定性,其最大后移量a
max
不得超过1.2a。
④在举升过程中可在任意高度停留卸货。
⑤在车厢倾斜卸货时,后厢门随之联动打开;卸货完毕,车厢恢复水平状态,后厢门也随之可靠关闭,后厢门和车厢的相对位置见图2。
⑥举升和翻转机构的安装空间不超过车厢底部与大梁间的空间,后厢门打开机构的安装面不超过车厢侧面。
⑦结构尽量紧凑、简单、可靠,具有良好的动力传递性能。
(2)原始数据:
方案号车厢尺寸L×W×H
L(mm)×W(mm)×H(mm)
S
max
(mm)
A
(mm)
W
(kg)
L
1
(mm)
H
d
(mm)
A 4000×2000×640 1800 380 5000 300 500
B 3900×2000×640 1850 350 4800 300 500
C 3900×1800×630 1900 320 4500 280 470
D 3800×1800×630 1950 300 4200 280 470
E 3700×1800×620 2000 280 4000 250 450
F 3600×1800×610 2050 250 3900 250 450
2 设计方案的评价及选择
2.1举升机构
2.1.1设计要求:
1.能将满载货物的车厢在比较水平的状态下平稳地举升到一定高度,最大升程S max见表1。
2.为方便卸货,要求车厢在举升过程中逐步后移,车厢处于最大升程位置时,其后移量a见表1。
为保证车厢的稳定性,其最大后移量a max不得超过1.2a。
3.在举升过程中可在任意高度停留卸货。
2.1.2 设计方案
方案1:平行四边形举升机构
图2-1平行四边形举升机构
如上图所示机构,CBEF形成一平行四边形,杆BC在液压油缸的带动下绕C轴转动,从而完成车厢的举升和下降。
优点:
①.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安装和维修;
②.能够保证车厢在举升和下降过程中保持水平,稳定性好;
③.液压油缸较小的推程能够完成车厢较大的上移量。
缺点:
车厢上移时,其后移量很大。
为了保证车厢举升到最大高度时,其最大后移量不超过设计要求,需将杆BC、EF做得很长,甚至大大超过了车厢的长度,在工程实际中不能实现。
方案2:L型举升机构
图2-2 L型举升机构
工作原理:
如上图所示车厢举升机构,L形杆BDE一端与铰链B相联(铰链B通过竖直杆固定在车架上),一端与车厢底部的铰链E相联,同时其上绞接一液压油缸2,液压油缸另一端与车厢底部的铰链相联。
举升时,液压油缸1伸长,推动L形杆BCD绕铰链B逆时针转过角度ϕ,使E端上升;与此同时,液压缸2也联动工作,使车厢也转过角度ϕ,从而使车厢在上升过程中保持水平。
随着BCD杆的转动,E点后移,同时带动车厢后移,当E点与B点等高时,后移量达到最大。
优点:
①该机构充分利用了车厢前面的空间,使车厢底部的机构变得简单;
②该机构克服了方案一中后移量过大的缺点,机构的尺寸也较小。
缺点:
①该机构最大的缺点在于车厢全部重量均有L形杆BCD承担,由于DE很长,所以BCD受到很大的扭矩作用。
这就对L形杆的强度提出很高要求,同时也限制了车厢的装载量。
②液压缸1和液压缸2需要联动工作才能保证车厢的水平,使控制机构复杂。
③液压油缸的推程较大。
方案3:剪式举升机构
图2-3 剪式举升机构
工作原理:
如上图所示,该举升机构是由长度相等的两杆AC和BD彼此铰接于E点;AC杆的A 端和与水平的活塞杆铰接,并可在滑槽移动;BD杆的B端与车厢底部为滑动铰接。
当活塞F右移时,车厢上升,同时向后移动;活塞F左移时,车厢下降,同时向前移动。
下面具体分析车厢的后移原理:
设AE=BE=a ,CE=DE=b ,举升前ϕ1=∠CAB ,举升后 ϕ2
=∠CAB ,则有
上移量:)sin (sin )(2
1
ϕϕ-+=b a S
后移量:]b)cos (a -[2acos -]cos )(-[2acos 2
2
1
1
ϕϕϕϕ++=b a a
化简后得:)cos -b)(cos -(a 2
1
ϕϕ=a
可见,后移量与a ,b 的差值有关,故采用此种布置形式时,铰接点E 不能为两杆的中点。
采用此种布置时,会使CD 的距离较小,影响了车厢工作时的稳定性,特别是在车厢翻转卸货时,这种影响尤为显著。
为了消除这种影响,可将E 取为两杆的中点,同时,为了使车厢在上移时能够逐渐后移,需要将C 点换成滑动铰接,而D 点换成固定铰接。
如下图所示:
图2-4 剪式举升机构
最好用作图法将极限为之画出来。
此时,由于E 为两杆的中点,故在车厢上移过程中,A 与D ,B 与C 始终在一条直线上;同时由于A 点向后移动,故车厢上的D 点也随之后移,于是整个车厢就向后移动。
设AC=BD =l ,举升前ϕ1
=∠CAB ,举升后 ϕ2
=∠CAB ,则有
上移量:)sin (sin 2
1
ϕϕ-=l S
后移量:)cos -(cos 2
1
ϕϕl a =
该举升机构的优点是: ① 结构简单,紧凑;
② 能够很好的协调车厢上移量与后移量之间的关系,满足工作要求;
③机构的受力情况较好。
缺点:
液压缸水平布置时,在举升初始阶段,传动角很小,不利于工作。
根据以上缺点,可以将液压缸改为竖直布置的形式,如下图:
图2-5
将液压缸竖直布置后,可以很好地解决传动角过小的问题,但不难想象,这样布置使液压缸的推程需要很大,不易实现。
2.1.3 方案确定
为了解决以上矛盾,可以采用以下多级举升机构:
图2-5 多级举升机构
如上图所示,AD,BC,CF,DE为杆长相等的四杆,AD与BC,CF与DE铰接与中点G,H;A,F为滑动铰接。
该方案较好地解决了以上方案液压缸推程要求很大的缺点,同时,由于原设计中安装液压缸处空间变得较小,故将液压缸布置在机构的中间部位。
2.2 翻转机构
2.2.1 设计要求
(1)利用连杆机构实现车厢的翻转,其安装空间不能超过车厢底部与大梁间的空间。
(2)结构尽量紧凑,可靠,具有良好的动力传递性能。
2.2.2 设计方案
翻转机构是自卸汽车的关键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车辆的性能。
为此,我们设计了多种方案,比较各自的优缺点。
方案1:单缸直推式
该机构示意图如下图:
图2-6单缸直推式
该机构的优点是简单紧凑。
采用单缸时,容易实现三面倾斜。
另外,若油缸垂直下置时,油缸的推力可全部作为车厢的举升力,因而所需的油缸功率较小。
其缺点为该机构横向强度差,而且由于其油缸行程较大。
方案2:油缸前推连杆式
如下图所示:
图2-7 油缸前推连杆式
该机构的优点是横向刚度较好,举升时转动圆滑,三脚架推动车厢举升时,车厢倾翻轴支架的水平反力比较小,车架底部的受力也比较均匀。
其缺点是油缸在车厢翻转过程中摆动角度稍微大了一些,带来一定的不方便。
方案3:Z字形举升机构
图2-8 Z字形举升机构
这个机构是有曲柄摇杆机构联想到的翻转机构,这个机构中油缸是提供动力的作用,油缸的的行程变小,在油缸匀速推进时,车厢的翻转不匀速,可以方便卸货。
2.2.3 方案确定
根据以上各种方案的优劣点,综合分析后,选用方案3。
2.3后厢门打开机构
2.3.1设计要求:
(1)在车厢倾斜卸货时,后厢门随之联动打开
(2)卸货完毕,车厢恢复水平状态,后厢门也随之可靠关闭
(3)后厢门打开机构的安装面不超过车厢侧面
其中,后箱门和车厢的相对位置如下:
2.3.2 设计方案选择:
方案1:控制开合式机构。
图2-9 控制开合式厢门打开机构
该机构通过控制杆控制厢门上面的铰实现厢门的开合。
把控制杆和车厢翻转控制机构恰当的联系在一起时,可以精确的实现翻转和厢门打开的联动控制。
但是这个机构的安装困难,这种结构或者类似结构安装在车厢侧面比较合适,杆在转动的同时还要在移动副中进行滑动,所以,如果稍微有个地方润滑不好的话,就很有可能造成机构的自锁,使得后车厢门不能正常的打开。
方案2:自开式厢门打开机构
图2-10 自开式厢门打开机构
机构分析:
因为厢门和车厢翻转的角度相同,所以厢门在打开和关闭的时候都处于竖直状态,因此考虑利用厢门的重力使之自由打开。
在要卸货的时候打开锁住厢门的机构,厢门可以随车厢的翻转自由打开。
当卸货完毕的时候,在使用锁止机构把厢门锁死,实现厢门可靠的关闭。
该机构设计简单,容易想到。
可以利用车厢底部空间,方便安装。
但是车门的开闭是自由的,不能精确实现车门打开角度与翻转角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综合上面的分析,我们选取第二中方案作为最后的设计方案。
3各工艺动作的配合及运动循环图
3.1举升机构
图3-1 举升机构3.2翻转机构
图3-2翻转机构3.3后厢门打开机构
图3-3后厢门打开机构
4 各运动构件的尺寸计算
4.1 方案选择
根据以上各机构方案设计与比较,最后确定各机构方案如下: 4.1.1举升机构
下面对该方案进行具体尺寸设计:
车厢尺寸L(mm)×W(mm)×H(mm) S max (mm) A(mm) W(kg)
L 1(mm) H d (mm) 3900×1800×630
1900
320
4500
280
470
如图3-1,设AD=BC=CF=DE=l ,初始位置ϕ0
=∠HAB ,到达最大升程时ϕ
1
=∠HAB
由几何关系可得:
)sin -(sin 20
1
max
ϕϕl S
= (3-1)
1.2a )cos -(cos 1
≤ϕϕl (3-2)
为了使整个举升机构不超过车厢底部安装空间,需满足
H d l ≤ϕ0
sin 2 (3-3)
L l ≤ϕ0
cos (3-4)
取 450sin 21
=ϕl ,联立(3-1)(3-2)(3-3)与(3-4)解得
用matlab 编程得到结果, 其中程序为 : syms x y l;
[l,x,y]=solve('2*l*(sin(y*pi/180)-sin(x*pi/180))-1900','l*(cos(x*pi/180)-cos(y*pi/180))-1.2*320','2*l*sin(x*pi/180)-450')
︒=︒==3.37 ,6.7 9,.19361
ϕϕl
图3-4 举升机构简图
欲使液压杆受力最小,根据图示机构得到:当举升到最大高度时,液压杆应垂直杆CF 。
由图解法知:
当举升到最大高度时,所以CM=DN=549.7
4.1.2 翻转机构 如图3-2所示,为使杆为了受力状态良好,D 点安排在车厢的重心附近,取DE=1900,假设最大翻转角度为60°,当翻转到最大角度时,ABD 三点共线,为最佳效果,且设此时ABD 在垂直位置,则AE=DE/2=900,设水平时AE 垂直距离为450设AB=x ,BD=y 。
于是有:
AE DE L L y x +⨯=+60sin (4-1)
22
222)L y (x L L AB AD BD =++- (4-2)
且
BD
L +AB L =AE
L (4-3)
其中0081=DE
L , AE L 为A,E 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AE L =450 ,BD L 为B ,
D 之间的垂直距离,,取为150,AD L 为A,D 之间的水平距离,AB L 为A,B 之间的垂直距离,为300
用matlab 编程计算得到结果,其中matlab 程序为 syms x y;
[x,y]=solve('(sqrt(y^2-150^2)+900)^2+(450-150)^2-x^2','x+y-1800*sin(pi/3)-450'), eval(x), eval(y),
解得 x=1460 , y=549 AB=1460,BD=549,DE=1800
根据图解计算,取AC=400,AC垂直距离为300,则AF=1000
4.2 整体布局
如上图所示,为了便于举升机构和翻转机构的安装,在车厢和车架之间增加一凹形托板在凹形拖板的两侧安装举升机构(即在车厢两侧对称安装一对所选定的举升机构),在凹形拖板的凹形槽安装翻转机构。
这样,举升机构和翻转机构互相独立,并且可以并行利用车厢底部的空间,使结构紧凑。
后厢门打开机构安装在车厢的两侧。
4.3 机构总成
将以上选定的各机构组合后,得到如下最终机构简图:
5 运动分析和运动仿真
利用solidworks进行仿真并导出图像,其仿真结果如下图所示:
假设举升时液压缸的速度恒定为10mm/s
5.1举升时车厢的速度图像5.2举升时车厢的加速度图像
5.3举升时车厢的水平方向位移图像
5.4举升时车厢的竖直位移图像
翻转时假设候液压缸的速度图像恒定为100mm/s
5.5翻转时车厢的速度图像
5.6翻转时候车厢加速度图像
6设计小结
通过这次大作业,我知道其实要做一项课程设计并不简单,要把它做好就更不易了,从中我也感到自己的知识面其实是很狭隘的。
在理论知识的贯穿上和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也亟待提高,可以说这次的设计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的不足之处。
但也因此而小小地锻炼了一下自己,为大四的毕业设计做了一个准备。
参考文献
[1] 邹慧君主编.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手册.高等教育.1998
[2] 牛鸣岐,王保民,余述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手册(第2版) 大学.2010
[3] 邹慧君主编.机械原理.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