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初探
【摘要】:自学能力的形成是一个主动探索,培养能力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的作用在于导。

“授之以本,教之以法”意在让教师教会学生探求,掌握并运用数学知识及规
律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由“学会”进入“会学”的境界,最终目的就是达到叶
圣陶先生所说的“不需要教”。

使学生变知识积累为自身能动地获取并创造性地应用知识。


人说得好:“授人以鱼,只供餐饭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无穷”。

教师教学的根本目的,
不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因此我们在小学数
学教学中要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到持之以恒的精神,再引导学生掌
握学习方法,最终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兴趣愿望持之以恒主动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
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
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自学能力的形成是一个主动探索,培养能力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的作用在于导。

“授之以本,教之以法”意在让教师教会学生探求,掌握并
运用数学知识的结构及规律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法,使学生由“学会”进入“会学”
的境界,最终目的就是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不需要教”。

使学生变知识积累为自身能动地
获取并创造性地应用知识。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学愿望
要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首先得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

对于教学而言,枯燥乏味的数学概念,
以及数学计算,使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把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之火炬点燃、烧旺,才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

(一)、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习兴趣。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兴趣的源头。

所以,在教学中,运用形象生动、富有情趣的课堂设计
巧设悬念,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
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我在进行“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写出一个
数“128”,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2整除,经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我让学生每人报
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谁说的数能被“2”整除,谁说的数不能被“2”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

当教师对学生报的多位数都能准确说出能否被“2”整除时,同学
们感到非常惊讶。

接着,我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2整除吗?”学生们都摇了摇头。

此时,我紧紧抓住这个机会,迅速出击,说道:“你们想
知道能被2整除的数有什么特点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想!”我继续说道:“今天我们就来找一找能被2整除的数有什么特点。

”在老师创设的这种情境下,孩子们的求知欲望达到了极点,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爱学。

(二)、激发学习参与意识,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培养学习兴趣是一好方法。

让学生搞一些简单的,有趣味的
知识活动,使他们从中产生一种自己掌握知识后的舒畅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让学生自己准备一把剪刀和一些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纸
板当作学具,启发学生怎样把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剪下,再拼成长方形,把长方形剪掉一个
角拼成平行四边形,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学生们动手动脑后体验成功的乐趣时,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数学兴趣。

二、持之以恒、促进自学能力的形成
学习知识,最终要靠学生自己的努力,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自主
学习的形成。

但是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是一两节课就能形成的,必须持之以恒。

“先学后教”、“先练后讲”,我们现在的“助学课堂”使学生改过去依靠老师学习的坏习惯而转
化为依靠课本学习。

但老师不讲,要做尝试题,对学生来说,一定会比“先讲后练”显得吃力些,因此,学生必须自己先温习回忆已学过的有关知识,必须独立地分析例题,与学过的知
识进行对比,在尝试中发现不懂的问题后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例如:在教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我首先精心设计“助学单”。

1、比一比谁想的多:1你知道哪些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写
出来。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2、试一试我能行:说一说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
少平方厘米?你是怎么知道的?(准备明天与同学交流)。

前一天把“助学单”发在学生手中,每位学生通过自己理解、分析、整理独立完成,第二天上课时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教学时,
教师不用太多的启发,只听取学生小组汇报、辩解、补充,学生就能解决问题学到新知识,
不知不觉学生信心倍增。

实际上是在老师同学课本的正确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尝试,朝着成
功的彼岸迈进。

这样让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处在主体地位学习,更
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持之以恒,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指导学生掌握自学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学生对自学有了兴趣,又能长时间的坚持自学,只能说明他们具备了自学的基础条件,但更
重要的是还要具备了学习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自学素质,必须
教会他们有关科学的自学方法。

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教师
就必须从小学一年级起,逐渐地教给学生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引导他们自觉地去自学,形成
自学习惯。

例如:教学“二十以内的进位加法时,先引导学生动手摆学具,感知“9加几”的计算思路,再
引导学生口述“凑十法”的计算过程,接着把知识汇编成顺口溜:“凑十法”算得快,只把小数
来分开;见9借1凑成十,小数分成1和几;见8借2凑成十,小数分成2和几;-——最后
得数是十几。

后面几句引导学生顺着编出来。

在愉快的气氛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了学习目的,掌握了学习方法。

古人说得好:“授人以鱼,只供餐饭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无穷”。

教师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因此我们在小学数
学教学中要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到持之以恒的精神,再引导学生掌
握学习方法,最终实现学生自学就能获得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