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第三节 迷幻陷阱——“误读”和“异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似的还有“大夫”中的“大”、“难兄难弟”中的“难”、 “累累”等字的读音。
语林趣话
战机是如何贻误的 1928年国民党新政府虽然取得了形式上的统一,但是,在蒋介石、 冯玉祥、阎锡山和桂系四大军阀联合战胜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几个 月后,这种形式上的统一就公开破裂,最后形成为国民党军阀混 战的局面。这次混战,其战争次数的频繁和规模的巨大,都使北 洋军阀望尘莫及,它带给中国人民的苦难也远远地超过北洋军阀 时代。
多音字,意义不同,读音也相应改变,以示区别,因此要根据这个 字 在 具 体 语 境 中 的 意 义 去 判 定 读 音 。 如 1997 年 高 考 第 一 题 中 的 “ 参 与 ” 的 “ 与 ” , 意 为 “ 参 加 ” , 它 就 不 读 yǔ 而 读 yù ; 又 如 1998年高考第一题中的“押解”的“解”,意为“押送”,它就 不读jiě而读jiè。
a.同义多音字。有些字在不同的词里,字义并没有显著的不同, 字音却不同了,主要有三种情况:单用和构成词时读法不同,如 “剥花生”的“剥”读bāo,“剥削”的“剥”读bō;个别词语中 的读音与一般读音不同,如“秘”在“秘诀、秘书”等词中读mì, 而 在 国 家 名 “ 秘 鲁 ” 中 读 bì ; 用 于 口 语 和 书 面 语 时 读 法 不 同 , 如 “血”在口语中读xiě,而在书面语中读xuè。 b.多义多音字。有些字的字义不同,字音也不同,但人们往往不 加区别地错读成一个音。如“耙”(bà)是一种碎土的工具,使用这 种农具碎土平地叫“耙地”,如果读pá就是另一种农具,如钉耙、 竹耙子等。
b.形声字——谨防声旁误读。 形声字由于古今语音的演变等原因,大约有四分之三的形声字,声 旁和整个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所以形声字并不都能根据声旁来推 断读音。在识记过程中一定要打破“汉字读半边,不会错上天”的 老话,谨防声旁误导。如1985年高考第一题中的“畸形”的“畸”, 它就不读声旁“奇(qí)”而读jī:又如1997年高考第一题中的“旖旎” 的“旖”,它就不读声旁“奇(qí)”而读yǐ。
迷幻陷阱——“误读”和“异读”
学习目标
1.掌握多音字、形声字的特点,做到正确认读多音字、形声 字。 2.了解异读词产生的原因,按规范读音认读汉字。
双基要点
1.引子撮要 “翻—到—死”说的是一位不懂装懂、自以为是的老先生在主持一 家丧礼时错字百出,把本来挺严肃悲痛的丧事搞成了一场闹剧的笑 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固然跟这位老先生的学识浅薄有关, 但更重要的是由于汉语中有一种形声字,它的声旁是用来表音的, 有些字确实是可以读半边音的,但不是所有“形声字”都可以读半 边音。“老先生”不明白这一点,一味照半边音读,自然会闹出笑 话来。
④方言字和习惯误读字 我国人口众多,方言比较复杂,如“姊妹”的“姊”,北方考生容 易读成jiě;“结束”的“束”南方考生容易读成sù。有些字也会 由于人们的习惯读法而出现错误,如“埋怨”的“埋”读成mái, “包括”的“括”读成guō等。 对以上四类容易读错的字,可分别采用如下四种识记方法。
a.多音字——切记据义定音。
(3)多音字有什么记忆规律? 多音字在字音考查题目中所占比重有加大的趋势,为了更好地掌握多 音字,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据词义辨多音字 一般来说,词义不同,读音也不同。如天津卷第1题B项“与会”,指 “参加、加入”意时,读yù,其它意时读yǔ音;“熨帖”的“熨”如 表示“妥帖”意,读作yù音,表示“用烙铁或熨斗烫平”意时,就读 yùn;又如山东第1题,“力能扛鼎”中的“扛”,指“用两手举”意 时,读gāng,指“用肩膀承担物体”意时,读作káng。可见词义不同, 读音也相应不同。
c.形似字——看清细微差别。 形似字读错,大都因为答题时一瞥而过,没有看清他们的细微差 别。如1992年高考第一题中的“庇护”的“庇”,考生容易把它 误读成pì。 d.方言字和习惯误读字——矫正地区缺陷与习惯读法。 也就是说,对这一类字音一定要有针对性地用普通话标准来矫正 所在地方言区的读音缺陷和习惯读法。如“钥匙”的“匙”读shi, 不读chí;“包庇”的“庇”读bì,不读pì等等。
1930年5月,冯玉祥、阎锡山为了更好地联合反蒋,曾商定双方军 队在河南北部的沁阳会师,以集中优势兵力,一举歼灭驻守在河南 的蒋军。但是,冯玉祥的一名作战参谋在拟定作战命令时,竟把 “沁阳”错误地写成了“泌阳”。碰巧,河南省的南部还真有个叫 “泌阳”的地方,但是,从“沁阳”到“泌阳”,两地相距千里。 这样一来,冯玉祥的军队误入泌阳,从而贻误了聚歼蒋介石军队的 有利战机,让蒋军坐得主动权。俗话说“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冯玉祥的军队因把“沁”错写成“泌”,一字之误贻误战机,至使 冯、阎联军在其后近半年的中原大战中,处处被动挨打。
⑦依据语境辨多音字 有些字因其读音太多而考生一时无法掌握。其实,只要把它们放入一 个特定的语境当中,辨别记忆就容易多了。 例如全国卷Ⅱ第1题B项“宿”字,可设计这样的语境:他们俩有宿 (sù) 仇 以 后 却 要 在 一 起 共 事 , 刘 将 军 作 为 一 名 宿 (sù) 将 , 为 此 一 宿 (xiǔ)没睡着,只好起来数着天上的星宿(xiù); “差”字:他在出差(chāi)途中看到许多差(chā)可告慰或差(chā)强 人意的现象,城郊发展已不差(chà)多少了,仅就住房来说,以往那 参差(cī)不齐的农舍,已大旁组成的。一般说来,形旁和字 义有关,声旁与字音有关,根据一个字的声旁,大致可以推知这个 字的读音。但是,由于形声字声旁声母、韵母的变化,含有某一声 旁的字不一定读某一声旁的音。例如“良莠”的“莠”,读yǒu不读 xiù,“澎湃”的“湃”读pài不读bài,这是声母发生了变化;“浸 渍”的“渍”读zì不读zé,“酗酒”的“酗”读xù不读xiōng,这是 韵母发生了变化;“联袂”的“袂”读mèi不读jué,则是声母、韵 母都发生了变化。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形声字发展到今天,不少形旁的字义已经很难 理解,大多数声旁已不能准确地表示或根本不能表示出读音,“读 字读半边”是不足取的。前边提到的“老先生”和“白字先生”因 为不了解这一点,所以才洋相尽出。正确的方法是遇到拿不准和不 认识的字,或请教老师同学,或查阅字典,直到弄清楚为止。
(2)造成读错字的另一个原因是“多音字”的存在。多音字是“一 字多音”,在特定的语境中只能读某个指定的音,当不会区分时, 就有可能读错。
“误读”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这个字根本就没有这个音,也就是 读“错”了;另一种是一个字的两种读音都对,可是在应该读这个 音时却读成了另一个音,也就是读“混”了。造成误读的原因各不 相同,“读半边”、“多音字”和“方言音”都可能造成误读。
(2)哪几种字容易误读? ①多音字 汉字是表意文字,一个汉字往往不止一个意义。意义不同,读音也 不同,因而一个字常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例如“宽宏大量” 的“量”读liàng,而“车载斗量”的“量”读liáng;又如“瓶塞” 的“塞”读sāi,而“敷衍塞责”的“塞”读sè。多音字包括同义 多音字和多义多音字。
3.工具箱整合
(1)什么是误读和异读?
“异读”是指一个字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着两种读音,有人这么读, 有人那么读,这是由读音的不统一造成的。比如“波浪”,有人读 “ bōlàng” , 有 人 读 “ pōlàng” ; 再 如 “ 比 较 ” , 有 人 读 “bǐjiào”,有人读“bǐjiǎo”。对于这种并不区别意义而又同时有 多种读音的情况,显然应该选择其中一种读音作为正确读音,特别 是当有关部门审订了读音之后,就要按照规范的读音来读。
④据单用或合成词辨多音字 有的多音字作单用时是一个读音,作合成词时是另一个读音。 如“剥”“削”,当“剥”用于合成词或成语当中时,读作bō, 作一个单个语素使用时,读作bāo;削,用于合成词或成语当中 时,读作xuē,作一个单个语素使用时读作xiāo。这类词还有 “薄”“逮”等。
⑤归纳法辨多音字 有的多音字可以通过归纳法,将其串起来方便记忆,如“当”读 dāng音时,有“门当户对”“首当其冲”“螳臂当车”“锐不可 当”“独当一面”;“量”读liàng音时,有“量体裁衣”(山东卷第 1题)“量入为出”“量才录用”“度德量力”等。 ⑥依据人姓地名辨多音字 有的多音字,作地名和人姓用时,读音是有所不同的。如“单”, 作人姓、地名时,读作“shàn”,姓单,单县(地名),还有单(chán) 于(古代匈奴的君主);类似的字还有“任”“蠡”“燕”等。
1929年3月,首先发生了蒋介石集团与桂系集团为争夺两湖地盘 而进行的战争。紧接着又爆发了蒋介石集团与冯玉祥西北军集团 的战争。其原因是为了争夺对山东的控制权。其后,桂系与冯玉 祥的西北军,及后来参加反蒋的唐生智、石友三等都被蒋介石击 溃。
蒋介石虽然多次战胜了众多的反对势力,然而反蒋的声浪并没有 因此降低,西北、西南的军阀和国民党的反蒋派正在形成一种反 蒋的大联合。1930年3月中旬,冯玉祥、阎锡山和桂系三集团的 将领鹿钟麟、商震、黄绍竑等50余人,共推阎锡山为“中华民国 军”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为副总司令,共同反蒋。同年4月, 空前的军阀大混战正式揭开。东起山东,西至襄樊,南迄长沙, 在绵延数千里的战线上,展开了百万大军的惨烈厮杀。一时战火 滚滚,哀鸿遍野。
③形近字 汉字中有很多字形体相近,认读时很容易将一个字读成另一个字。例 如 , “ 昧 ” “ 味 ” 相 似 , 有 人 便 将 “ 冒 昧 ” 的 “ 昧 ” 读 成 wèi ; “肓”“盲”相似,有人将“膏肓”的“肓”读成máng……凡此种 种,都是不注意形似字之间的细微差别造成的。 注意两种情况:a.形近音同的字,如“楼”“耧”“蝼”读lóu;b.形 近音异的字,如“栗”读lì,“粟”读sù等等。 区别形近字的读音,要全神贯注看字形,不可马虎从事,如“概(gài)、 慨(kǎi)、戈(gē)、弋(yì)”。
“载”字:那是个十年八载(zǎi)也忘不了的载(zài)歌载(zài)舞的夜晚, 我和他在网上下载(zài)了许多有用的资料。 如果碰到词性都相同的多音字,借助语境去辨别是最好的办法。如 “澄清”可以是形容词,形容水的清亮;也可以是动词,是搞清楚、 弄明确或液体的浑浊物沉下去的意思。说“冤假错案一定要澄清”时, 就要读“chéng”;说“把水澄清了再喝”时,就要读作“dèng”。 “矫情”为动词,指“强词夺理,无理取闹”意时,“矫”就读作 “jiáo”音;指“故意违反常情,表示高超或与众不同”意时,“矫” 就读作“jiǎo”音。
②据词性辨多音字 词性不一样,读音也会不一样。如辽宁卷第1题D项,“处理”中 的“处”字,作名词时,读作chù,作动词时,读作chǔ,如“处 理”;全国卷Ⅱ第1题A项“纤夫”和“纤尘不染”、“来日方长” 和“拔苗助长”、“强求”和“牵强”,均可以根据词性加以判别。 类似的还有“创”“丧”“传”等多音字。
③据语体色彩辨多音字 在不同的场合,有的字是书面语,有的是口语,故读音也有所不 同。如山东卷第1题,“露”字的读音,在书面语中读为lù,如 “露骨、露天、原形毕露、崭露头角”等;在口语“露头、露脸、 露相、露马脚”等词语中读作lòu。另外如“给”,口语读作gěi, 书面语读作jǐ;“薄”字,在书面语中多读为bó,譬如“薄弱、 单薄、日薄西山”等,而在口语中多读为báo,譬如“衣服穿得 薄,被子盖得太薄”等。
2.活动提菁
(1)“课堂活动”首先引用了一个著名的相声段子《白字先生》。这位 白字先生跟前边那位老先生一样,对语言一知半解却又自以为是,只 机械地“读字读半边”,所以受到他人的讥笑。而这一切,都是汉语 中的“形声字”惹的“祸”。
形声字是指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的字。“形”指形旁,或叫意符,其作 用是指出字的意义类属;“声”指声旁,或叫声符,其作用是标明字 的读音。形声字在汉语中占绝大多数,学好它是学好汉字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