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考点新版考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招聘题库带答案《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考点word版可编辑
1.单选题。

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品德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它们属于品德的_____。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2.单选题。

_____既是人生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又是容易发生品德两极分化的时期。

A、学前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3.单选题。

若问小明“为什么偷东西是不对的?”他的回答是“抓住了会挨打”。

据此可以判断小明的道德认识发展处于_____。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准习俗水平
4.填空题。

先向被说服者提出一个较小的要求,当被接受后再向其提出更大的要求,后者往往才是真正的规范要求。

这种现象被称为
____。

5.单选题。

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_____
A、行为方式
B、意向或意图
C、行为习惯
D、语言或行为
6.填空题。

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____与内化三个阶段。

7.填空题。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理成分:____、____、
____、____。

8.填空题。

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____和____,并具有坚定性,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9.简答题。

简述道德意志的表现。

10.单选题。

小学生常常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_____
A、道德情感不深
B、缺乏合理行为技能
C、道德认识不足
D、道德意志力不够
11.单选题。

柯尔伯格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其中好孩子定向阶段属于_____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2.单选题。

品德是一种_____
A、社会现象
B、意识形态
C、道德准则
D、个体心理特征
13.单选题。

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_____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4.单选题。

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的相接近,这种现象称为:_____
A、从众
B、服从
C、认同
D、内化
15.多选题。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论的阶段有_____。

A、前道德阶段
B、他律道德阶段
C、自律道德阶段
D、好孩子定向阶段
E、普遍的伦理原则阶段
16.单选题。

从整体发展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大致是
_____。

A、 8岁左右
B、 9岁左右
C、 10岁左右
D、 11岁左右
17.简答题。

【案例分析】杰明今年上小学三年级,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他是一个很调皮的学生,经常弄些鬼点子捉弄周围的同学。

最近老师发现他又出现了偷东西的行为,今天背后女同学的钢笔丢了,在杰明的文具盒里可以找到。

明天晓东的钱丢了,也能发现杰明突然富有了很多。

杰明的偷盗行为越来越多,周围的同学都不喜欢他,也不怎么跟他说话了。

请用教育心理学的相关原理分析杰明的行为,并说明如果你是班主任,会如何处理。

18.单选题。

以下基本要素符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这四句话含义的一项是_____。

A、知、情、信、行
B、知、情、意、行
C、知、情、体、行
D、知、信、意、行
19.判断题。

如果道德知识与道德实践的结果不一致,就会妨碍道德观念的形成。

_____
20.单选题。

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_____
A、知识经验
B、观念和信念
C、道德认识
D、道德观
21.简答题。

试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2.单选题。

—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_____
A、与生俱来的
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C、是遗传得来的
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23.简答题。

简述道德判断与评价发展的特点。

24.多选题。

一般认为,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如下阶段_____。

A、依从
B、服从
C、认同
D、内化
E、完善
25.单选题。

以下不属于学生过错行为的是_____
A、调皮搗蛋
B、恶作剧
C、考试作弊
D、未经允许拿他人东西
26.单选题。

某儿童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协商或修改的,按照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该儿童的道德发展处于_____
A、他律阶段
B、前习俗阶段
C、自律阶段
D、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27.简答题。

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28.判断题。

品德等同于道德。

_____
29.填空题。

皮亚杰认为,____道德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已从自我中心中解脱出来,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30.填空题。

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称之为____。

31.简答题。

简述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32.判断题。

皮亚杰认为,在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广度、深度及灵活性都有了质的飞跃,其道德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儿童开始出现了利他主义。

_____
33.填空题。

____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34.单选题。

科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的最高阶段是_____。

A、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B、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C、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D、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35.填空题。

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要经历____、____和____。

36.多选题。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包括_____。

A、无律阶段
B、他律阶段
C、合作道德阶段
D、公正道德阶段
E、自律阶段
37.单选题。

“亲其师、信其道”,主要表明了_____的作用。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动机
D、道德意志
38.填空题。

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____和不稳定性的特征。

39.单选题。

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是_____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40.单选题。

一个孩子帮妈妈洗碗,不小心打破了五个碗;另一个孩子在柜子上拿糖吃,打破了一个碗。

谁犯的错要大一些?这是皮亚杰研究道德发展阶段时经常采用的方法,属于_____
A、两难故事法
B、对偶故事法
C、个案分析法
D、文献研究法
41.单选题。

“有问题想与父母商量”、“想去河边钓鱼”,这属于态度的_____
A、情感成分
B、行为成分
C、认知成分
D、结构成分
42.单选题。

学生从道德上理解道德规范并不很难,但是要真正把这种要求转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形成道德信念,就必须经过道德实践的亲身体验,其中转化的“催化剂”是_____。

A、道德动机
B、道德评价
C、道德行为习惯
D、积极的道德情感
43.简答题。

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44.单选题。

把道德发展分为三级水平六个阶段的是_____。

A、皮亚杰
B、华生
C、布鲁纳
D、科尔伯格
45.多选题。

一般认为,品德包括的基本心理成分有_____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识
D、道德行为
46.简答题。

试论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47.单选题。

_____是规范内化的初级阶段,是品德建立的开端。

A、依从
B、接受
C、认同
D、内化
48.单选题。

有的学生看见警察在时,遵守交通规则;警察不在时,就违反交通规则;其态度和品德属于哪一阶段?_____
A、解冻
B、依从
C、认同
D、内化
49.简答题。

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50.单选题。

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是_____
A、 6岁
B、 7岁
C、 8岁
D、 9岁
.单选题。

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品德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它们属于品德的_____。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参考答案】 B
【解析】:
答案:B。

解析: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其中,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缺乏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也就无所谓品德的发展。

2.单选题。

_____既是人生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又是容易发生品德两极分化的时期。

A、学前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参考答案】 C
【解析】:
答案:C【解析】初中阶段既是人生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又是容易发生品德两极分化的时期,其中初中二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3.单选题。

若问小明“为什么偷东西是不对的?”他的回答是“抓住了会挨打”。

据此可以判断小明的道德认识发展处于_____。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准习俗水平
【参考答案】 A
【解析】: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科尔伯格三阶段六水平道德发展特点的掌握。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对儿童的道德发展进行研究,在研究基础上,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

其中,儿童评定行为好坏着重于行为的结果,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这是处于前习俗水平阶段的儿童。

4.填空题。

先向被说服者提出一个较小的要求,当被接受后再向其提出更大的要求,后者往往才是真正的规范要求。

这种现象被称为
____。

【参考答案】登门槛效应
5.单选题。

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_____
A、行为方式
B、意向或意图
C、行为习惯
D、语言或行为
【参考答案】 B
【解析】:
答案:B【解析】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6.填空题。

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____与内化三个阶段。

【参考答案】认同
7.填空题。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理成分: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8.填空题。

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____和____,并具有坚定性,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参考答案】自觉性主动性
9.简答题。

简述道德意志的表现。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1)控制和调节个人的愿望;
(2)道德的动机战胜不道德的动机;
(3)对道德情感的自我调节;
(4)克服道德行为中的困难。

10.单选题。

小学生常常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_____
A、道德情感不深
B、缺乏合理行为技能
C、道德认识不足
D、道德意志力不够
【参考答案】 B
【解析】:
答案:B【解析】小学生常常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主要原因是他们不善于分析具体情境后再采取合理的行为方式与方法,或不具有某些行为技能。

遇到这类情况时,教师首先应该肯定他们的动机,而后指出思考不周、行为不当的问题,或通过交谈、集体讨论让学生自己做出必要的结论。

11.单选题。

柯尔伯格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其中好孩子定向阶段属于_____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参考答案】 B
【解析】:
答案:B。

解析:在习俗水平(依据行为是否有利于维持习俗秩序,是否符合他人愿望进行道德判断)(10至20岁)的第一个阶段为好孩子定向阶段(或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

一个体按照人们所称“好孩子”的要求去做,以得到别人的赞许。

12.单选题。

品德是一种_____
A、社会现象
B、意识形态
C、道德准则
D、个体心理特征
【参考答案】 D
【解析】:
答案:D。

解析: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13.单选题。

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_____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参考答案】 B
【解析】:
答案:B。

解析:考查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三水平六阶段)
14.单选题。

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的相接近,这种现象称为:_____
A、从众
B、服从
C、认同
D、内化
【参考答案】 C
【解析】:
答案:C。

解析: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

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这一阶段的学生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15.多选题。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论的阶段有_____。

A、前道德阶段
B、他律道德阶段
C、自律道德阶段
D、好孩子定向阶段
E、普遍的伦理原则阶段
【参考答案】 ABC
【解析】:
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共分为四阶段,分别是:自我中心阶段(前道德阶段)、权威阶段(他律阶段)、可逆性阶段(自律道德阶段)、公正阶段。

而好孩子定向阶段、普遍的伦理原则阶段是科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中提出的。

16.单选题。

从整体发展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大致是
_____。

A、 8岁左右
B、 9岁左右
C、 10岁左右
D、 11岁左右
【参考答案】 B
【解析】: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对品德发展关键期的掌握。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小学品德发展的关键期通常为小学三年级,也有教材会直接写为9岁。

而中学品德发展的关楗期是初中二年级,一般很少考到年龄。

17.简答题。

【案例分析】杰明今年上小学三年级,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他是一个很调皮的学生,经常弄些鬼点子捉弄周围的同学。

最近老师发现他又出现了偷东西的行为,今天背后女同学的钢笔丢了,在杰明的文具盒里可以找到。

明天晓东的钱丢了,也能发现杰明突然富有了很多。

杰明的偷盗行为越来越多,周围的同学都不喜欢他,也不怎么跟他说话了。

请用教育心理学的相关原理分析杰明的行为,并说明如果你是班主任,会如何处理。

【参考答案】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三年级儿童品德发展特点的掌握,同时考查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策略的掌握和应用。

考生在解读案例时要抓住“三年级”这个关键时期,对学生的品德发展特点进行详细阐述,并结合促进品德发展的具体途径来提出自已的建议。

【名师点睛】杰明现在上三年级,正是小学阶段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在品德上出现一些;^良行为是可以理解的,这与小学阶段儿童品德发展的特点有关。

小学阶段儿童品德发展主要有以下特征:(1)逐步形成协调的道德认知能力,同时也缺乏原则性,但是发展趋势是和谐稳定的。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在道德认识的理解上,从直观、具体、较肤浅的理解逐渐过渡到较为抽象的、本质的理解。

在道德品质的评价上,从只关注行为效果,逐渐过波到较为全面地考虑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关系;在道德原则的掌握上,道德判断从简单依附于社会的、他人的原则逐渐过渡到受内心道德原则的制约。

(2)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这种分化可能是盲目模仿导致的,也可能是缺乏技能导致的。

(3)明显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

通过外部教育的要求,掌握纪律并能遵守,再到将纪律形成自觉行为这三个阶段,儿童就能够形成良好的纪律行为^从这几个特点分析,杰明正处在各个阶段的过渡期,道德认识还不是很到位,道德行为也较为协调,还只能在外界的教育下去意识到道德约束。

此外,杰明也存在道德发展的滞后性,他的偷盗行为可能是因为不了解纪律导致的,也可能是明知故犯、故意搗乱,老师要对杰明出现这种行为的背后原因进行调查,从而有针对性地对杰明进行教育。

具体来说,针对杰明的行为,我会从以下几方面对他进行辅导:
(1)对杰明进行有效的说服,这是品德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方式。

在说服过程中,我会向他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他的态度。

教师的说服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

一般而言,富于感情色彩的说服内容容易引起兴趣,然后再用充分的材料进行说服论证,比较容易产生稳定的、长期的说服效果。

(2)树立良好的榜样。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都证明,社会学习是通过观察、模仿而完成的,态度与品德作为社会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行为习得。

班杜拉的大量实验表明,榜样在观察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榜样的特点、示范的形式以及榜样所示范行为的性质和后果都会影响学习的效果。

(3)利用群体约定。

研究发现,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使其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

一旦某成员出现越轨或违反约定的行为,则会受到其他成员的有形或无形的压力,迫使其改变态度。

(4)价值辨析。

研究者认为,人的价值观刚开始不能被个体清醒地意识到,必须经过一步步的辨别和分析,才能形成清晰的价值观念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

在价值观辨析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鼓励他们努力去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

(5)给予恰当的奖励和惩罚。

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不仅影响着认识、技能或策略的学习,而且对个体的态度与品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除了上述所介绍的各种方法外,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等方法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和改变都是非常有效的。

18.单选题。

以下基本要素符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这四句话含义的一项是_____。

A、知、情、信、行
B、知、情、意、行
C、知、情、体、行
D、知、信、意、行
【参考答案】 B
【解析】:
答案:B。

19.判断题。

如果道德知识与道德实践的结果不一致,就会妨碍道德观念的形成。

_____
【参考答案】正确
【解析】:
答案:正确。

解析:这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基本条件之一。

通过道德实践,获得与道德知识相符合的道德经验。

道德知识在道德实践中被证实,道德规范便具有了可信性,学生的亲身体验会使外在的道德知识转化成内在的道德观念。

如果道德知识与道德实践的结果不一致,就会妨碍道德观念的形成。

20.单选题。

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_____
A、知识经验
B、观念和信念
C、道德认识
D、道德观
【参考答案】 B
【解析】:
答案:B【解析】态度的结构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

21.简答题。

试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1)有效的说服。

有效的说服是提高道德认知的途径。

用言语说服学生需要一些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有效地利用正反论据;②发挥情感的作用,不仅要以理服人更要以情动人;③考虑原有态度的特点。

(2)树立良好的榜样。

这是加强道德行为的途径。

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榜样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榜样的特点、示范的形式及榜样所本范行为的性质和后果都会影响到观察学习的效果。

有着较大影响力的榜样具有如下特征:①这些榜样的行为达到了要求并得到了奖励,而其他人也常常会效仿他们的行为;②这些榜样有权利、有能力奖励学习者,尤其是巳经奖励或奖励过学习者的榜样,如家长、教师、同伴等;③这些榜样与学习者有类似之处,如性别、年龄等,即这些榜样可以反映学习者的自我概念和志向。

(3)利用群体约定。

教师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做出的集体约定,来改变学生的态度。

利用群体约定的具体步骤如下:①清晰而客观地介绍问题的性质;②唤起班集体成员对问题的意识,使他们明白只有改变态度才能更令人满意;③清楚而客观地说明要形成的新态度;④引导集体讨论改变态度的具体方法;⑤使全班学生一致同意把计划付诸实践,每位学生都承担执行计划的任务;⑥学生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改变态度;⑦引导大家对改变的态度进行评价,使态度进一步概括化和稳定化。

(4)价值辨析。

价值辨析是指引导个体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努力去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

(5)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

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调控手段,不仅影响着认知、技能和策略的学习,而且对个体道德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奖励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

给予奖励时:①要选择确定可以得到奖励的道德行为。

一般来讲,应奖励诸如爱护公物、拾金不昧、尊老爱幼等一些具体的道德行为,而不是奖励一些概括性的行为。

②应选择恰当的奖励物。

同一奖励物,其效用
可能因人而异,应考虑个体的实际情况,选用最有效的奖励物。

③应强调内部奖励。

外部的物质奖励只是权宜之计,不可过多食用,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强化,让学生亲身体验做出道德行为后的愉快感、自豪感、欣慰感,以此转化为产生道德行为的持久的内部动力。

除上述所介绍的各种方法外,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等方法对品德的形成和改变都是非常有效的。

22.单选题。

—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_____
A、与生俱来的
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C、是遗传得来的
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参考答案】 D
【解析】:
答案:D【解析】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态度是通过学习形成的,不是天生的。

23.简答题。

简述道德判断与评价发展的特点。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1)从他律到自律;(2)从效果到动机;(3)从律他到律己;(4)从片面到全面;(5)从笼统到具体。

24.多选题。

一般认为,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如下阶段_____。

A、依从
B、服从
C、认同
D、内化
E、完善
【参考答案】 ACD
25.单选题。

以下不属于学生过错行为的是_____
A、调皮搗蛋
B、恶作剧
C、考试作弊
D、未经允许拿他人东西
【参考答案】 D
【解析】:
答案:D【解析】学生的不良行为可分为过错行为与不良品德行为两种。

这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在教育过程中应正确区分。

学生的过错行为是指那些不符合道德要求的问题行为。

调皮捣蛋、恶作剧、起哄、无理取闹、作业和考试作弊等属于过错行为。

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则是指那些由错误道德意识支配的,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问题行为。

26.单选题。

某儿童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协商或修改的,按照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该儿童的道德发展处于_____
A、他律阶段
B、前习俗阶段
C、自律阶段
D、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参考答案】 C
【解析】:
【出题思路】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是考试中的常考点,考生要对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进行把握,能够在给出特点后准确地对应到相应的阶段上。

皮亚杰从认知发展的观点考查和分析儿童对对偶故事的回答,认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经历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阶段,具体为:(1)前道德阶段(无律阶段,2—5岁),这个阶段的儿童以自我为中心来考虑问题,规则对他们没有约束力。

(2)他律阶段(5—8岁),这个阶段的儿童完全接受成人的指令;把规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来源于外部、具有权威性、不可协商的;完全服从于成人或规则;错误的程度是由破坏的数量而定的。

(3)自律阶段(9一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判断事物能基于自主个体间的平等合作与相互认同的关系。

他们把规则看成是灵活的,彼此都认可的,是可以协商的,与合作以及相互尊重的原则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就是对的;能考虑到以犯错误者的想法去评定错误。

本题中,儿童已能够意识到规则的可修改性和可协商性,因此已到达自律阶段。

27.简答题。

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由他律逐步向自律、由客观责任感逐步向主观责任感的转化过程,依据儿童公正观念的发展水平,可把这一过程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1一2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处于感觉运动时期,行为多与生理本能的满足有关,无任何规则意识,因而谈不上任何道德观念发展。

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2一8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主要表现为以服从成人为主要特征的他律道德,故又称为“服从的阶段”。

这一阶段又可分为两个亚阶段:
(1)自我中心阶段(2一5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处于前运算思维阶段。

其特点是单向、不可逆的向我中心主义,单向理解规则,片面强调个人存在及个人的意见和要求。

这一阶段又叫“单纯的个人规则道德发展阶段”。

(2)权威阶段(5一8岁)。

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正由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算思维过渡,以表象思维为主,但仍不具备可逆性和守恒性。

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一12岁)。

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已达到具有可逆性的具体运算,其道德判断有了自律的萌芽,公正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