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材料近表面微裂纹动态演化过程仿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8卷第5期计算机仿真2021年5月文章编号:1006 - 9348 (2021)05 - 0450 - 05
陶瓷材料近表面微裂纹动态演化过程仿真
李营、许晓政\隋多2,丁雪宝1
(1.沈阳理工大学,辽宁沈阳110159;
2.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29)
摘要:为避免陶瓷材料产生裂纹导致材料报废,仿真陶瓷材料近表面微裂纹动态演化过程。
基于涡流热成像技术检测原理,应用计算机控制脉冲发生器发射脉冲,感应加热源将脉冲转换为高频电流,电流通过激励线圈传导到陶瓷试件表面。
红外热像仪受计算机控制生成陶瓷试件表面温度场图像,计算涡流激励下陶瓷表面生热和陶瓷裂纹热流传导。
利用有限元建立构建实验模型,依据所设定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完成陶瓷材料近表面微裂纹动态演化过程模拟。
实验结果表明:陶瓷试件温度场受陶瓷表面微裂纹影响,温度场随激励时间增加变化较大;陶瓷试件裂纹体积深度与激励时间成正比,温度越高,裂纹越大;陶瓷表面微裂纹深度和裂纹区域温度与无裂纹区域的温差成正比。
关键词:陶瓷;近表面;微裂纹;演化过程;热成像技术;涡流激励
中图分类号:TP274 文献标识码:B
Simulation of Dynamic Evolution of Near Surface
Microcracks in Ceramic Materials
LI Ying1 ,XU Xiao - zheng1 ,SUI Duo2, DING Xue - bao1
(1. Shenyang L i g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S h en ya ng L i a o n i n g 110159,China;
2. L i a o n i n g Normal U n i v e r s i t y,D a l i a n L i a o n i n g 116029,China)
A B S T R A C T:The dynamic e v o l u t i o n p r o c e s s o f n e a r s u r f a c e m i c r o c r a c k s o f c e r a m i c m a t e r i a l was s i m u l a t e d i n t h i s
w o rk f o r a v o i d i n g c e r a m i c m a t e r i a l damage c a u s e d by c r a c k s.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t e s t i n g p r i n c i p l e o f e d d y c u r r e n t t h e rm a l i m a g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t h e co mp ut er was u s e d t o t r a n s m i t p u l s e.The p u l s e was c o n v e r t e d i n t o h i g h f r e q u e n c y c u rr e n t by i n d u c t i o n h e a t i n g s o u r c e.The c u r r e n t was c o n d u c t e d t o t h e c e r a m i c b y t h e e x c i t i n g c o i l.The co mp u t e r co nt r o l l e d t h e i n f r a r e d t h e r m a l i m a g e r t o g e n e r a t e t h e s u r f a c e t e m p e r a t u r e f i e l d o f t h e sa m p l e and c a l c u l a t e t h e s u r f a c e
h e a t g e n e r a t i o n and t h e h e a t f l o w c o n d u c t i o n o f t h e c r a c k.The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model was e s t a b l i s h e d b y f i n i t e e l e m e n t
method,and t h e dynamic e v o l u t i o n p r o c e s s o f n e a r s u r f a c e m i c r o c r a c k s was s i m u l a t e d v i a s e t t i n g i n i t i a l and b o u n d a r y
c o n
d i t i o n s.Th
e r e s u l t s show t h a t m i c r o c r a c k s o n t h e s u r
f a c e o f c e r a m i c s h a v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i n f l u e n c e o n t
h e t e m p e r a t u r e
f i e l d o f c e r a m i c sa mp le s.The t e m p e r a t u r e f i e l d and c r a c k d e p t h a r e p r o p o r t i o n a l t o t h e e x c i t a t i o n t i m e.The m i c r o c
r a c k d e p t h and t h e t e m p e r a t u r e i n t h e c r a c k a r e a a r e d i r e c t l y p r o p o r t i o n a l t o t h e t e m p e r a t u r e d i f f e r e n c e i n t h e c r a c k
f r e e a r e a.
Key w o r d s:C e r a m i c s;Near s u r f a c e;M i c r o c r a c k;E v o l u t i o n p r o c e s s;Thermal i m a g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Eddy c u r r e n t
e x c i t a t i o n
i引言
天然或者合成化合物经过高温烧制做成的非金属材料
基金项目:沈阳理工大学校级横向科研课题-zl醒水器专利转让(2020-0520-03)
收稿日期:2020-11 -02称为陶瓷材料,陶瓷制品的原材料方便收集,制作过程简便~,且成本低,是人们日常使用频率较高的生活用品。
陶瓷材料具有高硬度、高熔点、高抗氧化能力,广泛应用于各个 行业,但其在抗拉、可塑性与韧性方面能力较差[2]。
在制作 与使用陶瓷材料的过程中,陶瓷材料会经历很多髙温过程,裂纹的出现会导致陶瓷材料报废或者降低陶瓷性能,特别是 在工业行业[3],陶瓷材料属于不可再利用材料,陶瓷材料近
—450—
表面的裂纹导致材料报废,会造成一定经济损失[<]。
在陶瓷 材料制作的流程中,如何控制陶瓷裂纹产生以及扩展,降低 陶瓷材料报废率,提升陶瓷品质是陶瓷制作领域需要攻克的 难关之一,所以有必要对陶瓷材料近表面微裂纹的动态演化 过程展开研究。
目前,涡流热成像技术在检测陶瓷材料裂纹 方面使用较多[5\该技术是在国际上发展迅速的物体表面缺 陷、裂纹检测技术。
涡流热成像技术与红外成像技术相结合,可实现被测物体缺陷或裂纹的动态演化过程[6]。
因此,结合涡流热成像技术和有限元模型对陶瓷材料近表面微裂 纹动态演化过程展开仿真。
2涡流热成像技术检测原理
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将一定频率的交变电流施加到激励 线圈上,会感应出导电陶瓷表面的涡流,涡流产生一定热量热量或者涡流在传导过程中,遇到陶瓷裂纹阻隔导致 其出现涡流聚集或分流,参照焦耳定律,涡流转换为焦耳热,陶瓷表面的裂纹导致热量反射,提升裂纹区域温度[8],通过 红外热像仪可观察器件温度场变化,该技术称为涡流热成像 技术,涡流热成像技术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脉冲发生器红外热俅仪计算机
感应加热源
V
W\\W\
_被测陶瓷试件
图1涡流热成像技术的工作原理
涡流成像技术所应用的设备有脉冲发生器、红外热像 仪、感应加热源、计算机、感应线圈及实验陶瓷试件。
由计算 机控制脉冲发生器发射脉冲,感应加热源将脉冲转换为高频 交流电,电流通过激励线圈传导到陶瓷试件表面,红外热像 仪受计算机控制负责将陶瓷试件表面的温度场分布绘制成 图像[9],完成涡流热成像技术。
2.1涡流激励下陶瓷表面生热
根据Maxwell方程组,得到涡流场控制计算公式如下
dB d2B
▽x(—V x B)-\- 〇■ —+e 一~
f i dt dt2
(1)式中,被测陶瓷的磁导率、介电常数、电导率、矢量磁势、热流 量差、时间、外部电路密度分别由表示。
依据集肤效应,涡流在陶瓷试件表面聚集,密度与深度 按照指数规律逐渐降低11<)],集肤深度为涡流透人到陶瓷裂 纹的深度,集肤深度和激励电路频率都与陶瓷属性相关,集肤深度的计算公式为
s=(2)
VTTfJurg
式中,激励电路频率由g表示。
参照焦耳定律,陶瓷表面产生的涡流会在陶瓷内部由电 能转换为热量,其计算公式为
ir = —I y, 12 = —I 〇■/?12(3)
(T a
式中,产生的热量和电场密度分别由ir和表示。
2.2陶瓷裂纹热流传导
当激励频率为120k H z时,陶瓷集肤深度约为0.03毫 米,集肤深度可忽略不计,其原因在于陶瓷材料具有较大磁 导率,当陶瓷内部裂纹高于集肤深度时,其表面加热才可进 行涡流热成像检测。
当裂纹体积深度比高于2时,纵向热传 递受横向热传递影响所导致的模糊效应比较微弱,可忽略横 向热传递所导致的模糊效应,因此,可将陶瓷热传导计算公 式进行简化,简化后的一维模型如下
式中,温度、热扩散系数分别由表示,横坐标由x表示。
反射模式下陶瓷无裂纹区域的温度可通过一维解析模型得 到,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⑴=為卜(5)式中,陶瓷试件厚度由K表示,陶瓷试件的密度由P表示,陶 瓷试件的热容量由Cp表示。
陶瓷裂纹区域的温度变化由表示公式(6)表示
r f{t、=• + 2 ^exp(- ^-a t)^(6)式中,裂纹区域剩余厚度和陶瓷试件的厚度分别由心、心表示,该剩余厚度小于陶瓷试件的厚度,即\<心,因此,陶瓷 无裂纹区域温度会低于陶瓷有裂纹区域,红外热像仪绘制的 温度图像中陶瓷裂纹区域亮度髙于陶瓷无裂纹区域。
3仿真研究
依据涡流热成像技术检测原理,可将涡流激励下陶瓷裂 纹区域温度升高理解为电磁场和温度场耦合的过程。
利用 有限元软件对陶瓷材料近表面微裂纹动态演化过程展开模 拟仿真,所使用的陶瓷试件参数如表1所示。
表1陶瓷试件参数
参数数值
热传导系数9
密度(g/c m3 )5500
模型初始温度/丈280
抗压强度/M P a600
弹性模量240
—451
参数数值
热膨胀系数8. O x M T5
比热450
水温/T20
Weibull分布参数8
抗拉强度/M P a80
泊松比0.3
换热系数35000
依据表1参数构建有限元模型,由图2表示。
裂纹
图2有限元涡流热成像模型
将激励线圈设置在距陶瓷试件表面3.5c m处,该陶瓷试 件长度为25c m,宽度为16c m,髙为4c m,在距该陶瓷试件中 心6c m处存在宽为2m m,高为2m m的微裂纹,该裂纹距试件 表面深度为2m m,裂纹体积的深度比为2。
利用有限元模型对陶瓷近表面微裂纹进行网格划分,图3为有限元对陶瓷裂纹的网格划分示意图。
图3有限元对陶瓷裂纹的网格划分
3.1实验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设置
实验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参照涡流激励产生热量的特 点,设置为:
初始条件为:热力学温度Ti t=280. 3K
边界条件为:
1)磁绝缘与热绝缘为空气周围边界,磁绝缘与热绝缘分 别符合以下公式
n x A= 0(7)
-n- {-k V T)= 0 (8)—452—式中,矢量磁势由4表不。
2)整个陶瓷试件均是电磁热源,该陶瓷试件的边界是边 界电磁热源,边界电磁热源符合以下公式
PC p^ +PCpu-V T = W- (k V T)+W(9)
式中,电流密度由£表示,导人和导出微元体热量差值由▽
•a v r)表示,微元体热力学增量由Pcf ^表示。
3) 按照初始条件以及边界条件对激励线圈展开加载求 解计算,激励线圈的加载频率与交变电流分别为
220kHz、450A。
3.2模拟结果
依据上述边界条件对陶瓷试件实施平行激励,激励时间
保持4〇S,有限元模拟陶瓷试件温度场,结果如图4所示。
(a)激励时间为10s时陶瓷试件温度场情况
(b)激励时间为20s时陶瓷试件温度场情况
(c)激励时间为30s时陶瓷试件温度场情况
(d)激励时间为40s时陶瓷试件温度场情况
图4有限元模拟陶瓷试件温度场结
果
分析图4可知,陶瓷试件与激励线圈之间存在距离,受 距离影响,陶瓷试件在激励之初,温度场呈现对称状态,无任 何变化,受热传导影响,热量在陶瓷试件表面扩散,受陶瓷试 件近表面微裂纹阻挡,当激励时间为10s时,陶瓷试件温度 场两侧出现轻微变化,当激励时间分别为30s与40s时,陶瓷 试件温度场变化逐渐增大。
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有效 模拟出存在近表面微裂纹陶瓷试件的温度场变化情况,并可 侧面利用该方法模拟陶瓷试件温度场,检测其是否存在近表 面微裂纹。
为更清晰观察陶瓷试件近表面微裂纹区域温度变化,提 取有限元内不同激励时间时陶瓷试件表面线温曲线,并计算 各曲线的线温曲线斜率,结果如图5所示。
图5线温曲线与线温曲线斜率
分析图5可知,陶瓷试件近表面微裂纹对陶瓷试件的温 度场影响较大,随着激励时间的增长,线温曲线与线温曲线 斜率出现较大波动,其原因在于陶瓷试件表面涡流温度会随 着激励时间的增加而升高,经过热传导作用,陶瓷试件近表 面微裂纹阻挡热传导效果,使热量聚集,陶瓷试件裂纹区域 温度升高,从图5(b)可清晰看出线温曲线的斜率差值较大, 可直观展现陶瓷试件近表面微裂纹的存在,陶瓷试件表面微 裂纹区域温度较高。
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有效通过模 拟试件的线温以及线温曲线斜率变化检测出陶瓷试件近表 面存在的微裂纹。
利用本文方法模拟温度对陶瓷试件近表面微裂纹的影 响,取不同激励时间下,陶瓷近表面微裂纹状态,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不同激励时间下裂纹体积深度
激励时间/S裂纹体积深度/m m
4 2. 03
8 2.09
12
16 2. 18
20 2.20
242.54
282.87
323.23
36 3.66
40 3.88
分析表2可知,陶瓷试件的裂纹体积深度随着激励时间 的增加而增加,当激励时间在2〇s之前,陶瓷试件裂纹体积 深度增长较慢,当时间超过20s之后,陶瓷试件近表面微裂纹体积深度增长幅度较大,可见温度越高,陶瓷试件近表面 微裂纹越大。
为研究陶瓷试件近表面微裂纹体积深度与陶瓷近表面 温度的关系,取陶瓷试件无裂纹区域的温度与裂纹深度分别 为l m m、2m m、3m m、4m m时裂纹内温度之差,可获取不同裂 纹深度下的温差曲线,结果如图6所示。
综合分析图6可知,陶瓷试件裂纹区域与无裂纹区域的 温差随着陶瓷试件表面微裂纹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当陶瓷 试件表面微裂纹深度为1m m时,陶瓷试件的温差曲线呈现平缓上升趋势,为良好的线性关系;当裂纹深度为2m m时,陶瓷试件的温差曲线整体呈现先上升后降低趋势,激励时间 为3〇8和4〇8时,温差曲线上升迅速,温差逐渐增大;裂纹深 度分别为3m m和4m m时,陶瓷试件温差曲线上升期较迅速,其中图6(d)温差上升较图6(c)迅速,且平稳期较长,由此可 知,陶瓷微表面裂纹深度不同,裂纹区域温度与无裂纹区域 的温差也不同,陶瓷表面微裂纹深度越深,裂纹区域温度与 无裂纹区域的温差越大。
4结论
利用涡流热成像技术检测陶瓷材料表面温度变化,并使 用有限元建立实验模型,设定实验初始条件以及边界条件,对带有微裂纹的陶瓷试件展开实验,从陶瓷试件温度场、线 温曲线、线温曲线斜率以及陶瓷表面微裂纹深度等方面对陶 瓷表面微裂纹展开仿真模拟,经过实验验证,得到结论如下:
1)陶瓷试件在激励线圈激励初期,温度场为对称状态,陶瓷试件受热传导作用,微裂纹阻挡热量使其聚集,陶瓷试 件温度场随着激励时间的增加变化逐渐增大,并可清晰显示
—453
—
体积深度比
(b )裂纹深度为2mm 时温差曲线
(c )裂纹深度为3mni 时温差曲线
t =10s t =20s
〇~0.2 0.4 0.6~08~1.0 0.2 1.4~1.6 1.82.0^
体积深度比
(d )裂纹深度为4m m 时温差曲线
图6不同裂纹深度下的温差曲线陶瓷试件近表面微裂纹的存在。
2)
陶瓷试件的裂纹体积深度与激励时间成正比,激励时 间超过20s 后,陶瓷试件近表面微裂纹体积深度增加较快, 温度越高,陶瓷试件近表面微裂纹越大。
3)
随着激励时间的增加,陶瓷试件线温曲线和线温斜率
曲线波动较大,陶瓷试件表面微裂纹区域温度较高。
—454 —
4)陶瓷试件裂纹区域与无裂纹区域的温差与陶瓷试件 裂纹深度成正比,温差曲线随着陶瓷裂纹深度增加呈现先上 升后下降趋势,陶瓷微表面裂纹深度越深,裂纹区域温度和 无裂纹区域的温差越大。
本文从温度方面模拟了陶瓷材料近表面微裂纹动态演 化过程,虽然效果显著,但导致陶瓷材料产生裂纹的因素很 多,如制作过程中力的作用,陶瓷原材料配比以及陶瓷烧制 时间等多种因素都有可能造成陶瓷表面微裂纹产生,因此需 在上述几个方面对陶瓷表面微裂纹展开研究,以避免陶瓷表 面微裂纹产生,为陶瓷领域提供理论支撑与技术服务。
参考文献:
[1] 杜杰锋,黄佩珍.电迁移诱发表面扩散下沿晶微裂纹的演化
[J].固体力学学报,2017,38( 1) :39 -46.
[2] 王志虎,张菊梅,白力静,等•水热处理对A Z 31镁合金微弧氧
化陶瓷层组织结构及耐蚀性的影响[J].材料研究学报,2020, 34(3) :183 -190.
[3] 汪杰,付建新,宋卫东,等.岩石-充填体组合模型力学特性及
微裂纹演化特征颗粒流模拟[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20,49 (3) :453 -462.
[4] 李先冲.基于图像识别的铝合金机械铰链裂纹检测仿真[J].
计算机仿真,2020,37(2) :481 -485.
[5] 李博志,王建明,董国振,等.微裂纹扩展导致喷丸残余应力重
分布的数值模拟[J]•材料保护,2019,52(9) :111 -116.
[6] 高庞菝,王新华,陈迎春,等.热加工过程中微裂纹扩展的分子
动力学模拟[J]•热加工工艺,2018,47(24) :90 - 92.
[7] 赵小强,赵学童,许超,等.Z n O - B i 203系压敏陶瓷缺陷弛豫
特性的研究进展[J ].物理学报,2017,66(2) :11 -24.
[8] 鲁中良,曹继伟,冯朋帅,等.凝胶注模和反应熔渗S i C 陶瓷基
零件素坯缺陷控制及髙温力学性能研究[J ].西安交通大学学 报,2019,53(2):63 -69.
[9] 萧礼标,张电,薛群虎,等.多种光谱法解析陶瓷板表面凹坑缺
陷的复杂成因[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20,40( 10):3217 -3223.
[10]
冯晓伟,李俊承,常敬臻,等.氧化铝陶瓷受冲击压缩破坏的
细观机理研究[J]•兵工学报,2017,38(12) :2472 - 2479.
[作者简介]
李营(丨984-),女(汉族),辽宁朝阳人,博士研
究生,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工业设计、陶瓷产品设 计与加工、虚拟现实技术。
许晓政( 1982-),男(汉族),辽宁沈阳人,博士研
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陶瓷材料、产品设
计、虚拟现实技术。
隋多( 1985 -),男(汉族),辽宁大连人,硕士研究生,助理工程
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与网络控制。
丁雪宝(1998 -),女(汉族),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
究领域为产品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