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绝版图

合集下载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有哪些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有哪些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有哪些01 瞒天过海02计围魏救赵03计借刀杀人04 以逸待劳05 趁火打劫06 声东击西07 无中生有08 暗渡陈仓09 隔岸观火10 笑里藏刀11 李代桃僵12 顺手牵羊13 打草惊蛇14 借尸还魂15 调虎离山16 欲擒姑纵17 抛砖引玉18 擒贼擒王19 釜底抽薪20 混水摸鱼21 金蝉脱壳22 关门捉贼23 远交近攻24 假道伐虢25 偷梁换柱26 指桑骂槐27 假痴不癫28 上屋抽梯29 树上开花30 反客为主31 美人计32 空城计33 反间计34 苦肉计35 连环计36 走为上孙子兵法1计篇2作战篇3谋攻篇4行篇5势篇6虚实篇7军争篇8九变篇9行军篇10地形篇11九地篇12火攻篇13离间篇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第二计围魏救赵第三计借刀杀人第四计以逸待劳第五计趁火打劫第六计声东击西第二套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第八计暗渡陈仓第九计隔岸观火第十计笑里藏刀第十一计李代桃僵第十二计顺手牵羊第三套攻战计第十三计打草惊蛇第十四计借尸还魂第十五计调虎离山第十六计欲擒故纵第十七计抛砖引玉第十八计擒贼擒王第四套混战计第十九计釜底抽薪第二十计混水摸鱼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第二十四计假途伐虢第五套并战计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第二十七计假痴不颠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第三十计反客为主第六套败战计第三十一计美人计第三十二计空城计第三十三计反间计第三十四计苦肉计第三十五计连环计第三十六计走为上孙子兵法分13篇,又叫《兵法十三篇》分为卷上:始计第一,作战第二,谋攻第三,军形第四,兵势第五。

卷中:虚实第六,军争第七,九变第八,行军第九卷下:地形第十,九地第十一,火攻第十二,用间第十三。

而三十六计无年代和作者可考,不分卷,有六套计,每套六计,共六六三十六计第一套胜战计第1计瞒天过海第2计围魏救赵第3计借刀杀人第4计以逸待劳第5计趁火打劫第6计声东击西第二套敌战计第7计无中生有第8计暗度陈仓第9计隔岸观火第10计笑里藏刀第11计李代桃僵第12计顺手牵羊第三套攻战计第13计打草惊蛇第14计借尸还魂第15计调虎离山第16计欲擒故纵第17计抛砖引玉第18计擒贼擒王第四套混战计第19计釜底抽薪第20计混水摸鱼第21计金蝉脱壳第22计关门捉贼第23计远交近攻第24计假途伐虢第五套并战计第25计偷梁换柱第26计指桑骂槐第27计假痴不癫第28计上屋抽梯第29计树上开花第30计反客为主第六套败战计第31计美人计第32计空城计第33计反间计第34计苦肉计第35计连环计第36计走为上孙子兵法有三十六计吗?他们好像是两本兵法书吧。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PPT课件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PPT课件
核心问题:达成什么样的战争目的?
三、谋攻篇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和庶人剑。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 ,齐岱为锷,晋魏为脊,周宋为镡,韩魏为夹;包以四夷,裹 以四时;绕以渤海,带以常山;制以五行,论以刑德;开以阴 阳,持以春夏,行以秋冬。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案之 无下,运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 天下服矣。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以贤良 士为脊,以忠圣士为镡,以豪杰士为夹。此剑,直之亦无前, 举之亦无上,案之亦无下,运之亦无旁;上法圆天以顺三光, 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如雷霆之 震也,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庶人之剑,蓬头 突鬓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 斩颈领,下决肝肺。
一、计篇
在这一篇中,孙子对战争筹划的问题做了 全面深刻的回答。回答了为什么要重视战争, 应该把握哪些要素分析战争,筹划战争应该着 重考虑的内外部条件是什么,筹划战争应该把 握的基本理念是什么,最后用“庙算”形象地 提出战争筹划的总体要求。
核心问题:如何认识和分析战争?
一、计篇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道、天、地、将、法。 ❖智、信、仁、勇、严。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多算胜,少算不胜。
六、虚实篇
本篇是《孙子兵法》十三篇中的核心篇。虚实,反 映了力量两种基本的形态。一般说来,“实”是指强大、 主要和有备的力量,“虚”是指薄弱、次要和无备的力 量。在具体的作战实施过程中,我们不能够把“虚”简 单地看作“弱”,它有时是指要害、关键的部位。“虚” 和“实”,是在双方力量对抗中显现的,是反映双方力 量对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对立统一范畴。这个范畴揭示 了力量对抗的基本规律,形成了“避实击虚”的重要战 略战术原则。在这一篇中,我们还要特别关注孙子的战 略主动权、集中兵力、示形和“因敌而变”等思想。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1、瞒天过海原典: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文:防备周全时,更容易麻痹大意;习以为常的事,也常会失去警戒。

秘密潜在公开的事物里,并非存在于公开暴露的事物之外。

公开暴露的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形成了最隐秘的潜藏状态。

解析:"瞒天过海","胜战计"之第一计。

唐太宗率军平定东辽之乱,途中晕船不能行进,薛仁贵出计,造一"木城船",瞒过太宗,使其安全过海。

2、围魏救赵原典: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文:直接攻打集中的强敌,不如先设计分散它再各个击破;主动出击攻击敌人,不如等待敌人的弱点暴露后再相机歼敌。

解析:"围魏救赵","胜战计"第二计。

战国时期,齐国军师孙膑用此计在桂陵大败魏军,可谓"围魏救赵"的典范。

3、借刀杀人原典:敌已明,友示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译文:在敌方情况已经明确,友军态度尚未稳定时,应引导友军与敌人拼杀,不必自己出兵攻打,以保存实力。

这就是根据《易经。

损》卦"损上益下"的原理推演出的,用别人的损失换取自己的利益的办法。

解析:"借刀杀人","胜战计"之第三计。

西汉末年,刘秀率军与驻守洛阳的朱鲔、李轶对峙,刘秀巧用计谋,借朱鲔之手杀掉了李轶,得到了洛阳。

4、以逸待劳原典: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文:迫使敌人处于困难的境地,不一定采取直接进攻的手段,可以根据刚柔互相转化的原理,实行积极防御,逐渐消耗、疲惫敌人,使之由强变弱,我方则由被动变主动。

解析:"以逸待劳","胜战计"之第四计。

隋末唐初,秦王李世民攻打洛阳、河北,李世民用"以逸待劳"之计歼灭了窦建德,逼降了王世充,取得两地。

5、趁火打劫原典:敌之害大,就势取利。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子兵法三十六计1、瞒天过海原典: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文:防备周全时,更容易麻痹大意;习以为常的事,也常会失去警戒。

秘密潜在公开的事物里,并非存在于公开暴露的事物之外。

公开暴露的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形成了最隐秘的潜藏状态。

解析:"瞒天过海","胜战计"之第一计。

唐太宗率军平定东辽之乱,途中晕船不能行进,薛仁贵出计,造一"木城船",瞒过太宗,使其安全过海。

2、围救原典: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文:直接攻打集中的强敌,不如先设计分散它再各个击破;主动出击攻击敌人,不如等待敌人的弱点暴露后再相机歼敌。

解析:"围救","胜战计"第二计。

战国时期,齐国军师膑用此计在桂陵大败军,可谓"围救"的典。

3、借刀杀人原典:敌已明,友示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译文:在敌方情况已经明确,友军态度尚未稳定时,应引导友军与敌人拼杀,不必自己出兵攻打,以保存实力。

这就是根据《易经。

损》卦"损上益下"的原理推演出的,用别人的损失换取自己的利益的办法。

解析:"借刀杀人","胜战计"之第三计。

西汉末年,秀率军与驻守的朱鲔、轶对峙,秀巧用计谋,借朱鲔之手杀掉了轶,得到了。

4、以逸待劳原典: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文:迫使敌人处于困难的境地,不一定采取直接进攻的手段,可以根据刚柔互相转化的原理,实行积极防御,逐渐消耗、疲惫敌人,使之由强变弱,我方则由被动变主动。

解析:"以逸待劳","胜战计"之第四计。

隋末唐初,王世民攻打、,世民用"以逸待劳"之计歼灭了窦建德,逼降了王世充,取得两地。

5、趁火打劫原典:敌之害大,就势取利。

刚决柔也。

译文:当敌方出现危难时,应该趁机出击,夺取胜利。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成了最隐秘的潜藏状态;解析:"瞒天过海","胜战计"之第一计;唐太宗率军平定东辽之乱,途中晕船不能行进,薛仁贵出计,造一"木城船",瞒过太宗,使其安全过海;2、围魏救赵原典: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译文:直接攻打集中的强敌,不如先设计分散它再各个击破;主动出击攻击敌人,不如等待敌人的弱点暴露后再相机歼敌;解析:"围魏救赵","胜战计"第二计;战国时期,齐国军师孙膑用此计在桂陵大败魏军,可谓"围魏救赵"的典范;3、借刀杀人原典:敌已明,友示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译文:在敌方情况已经明确,友军态度尚未稳定时,应引导友军与敌人拼杀,不必自己出兵攻打,以保存实力;这就是根据易经;损卦"损上益下"的原理推演出的,用别人的损失换取自己的利益的办法;解析:"借刀杀人","胜战计"之第三计;西汉末年,刘秀率军与驻守洛阳的朱鲔、李轶对峙,刘秀巧用计谋,借朱鲔之手杀掉了李轶,得到了洛阳;4、以逸待劳原典: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译文:迫使敌人处于困难的境地,不一定采取直接进攻的手段,可以根据刚柔互相转化的原理,实行积极防御,逐渐消耗、疲惫敌人,使之由强变弱,我方则由被动变主动;解析:"以逸待劳","胜战计"之第四计;隋末唐初,秦王李世民攻打洛阳、河北,李世民用"以逸待劳"之计歼灭了窦建德,逼降了王世充,取得两地;5、趁火打劫原典: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译文:当敌方出现危难时,应该趁机出击,夺取胜利;这就是把握战机,以强击弱,克敌制胜的策略;解析:"趁火打劫","胜战计"之第五计;明朝末年,清将多尔衮于李自成义军江山未稳定之际,趁火打劫,勾结吴三桂,占领山海关,挥军入侵,占领了中原;6、声东击西原典: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译文:敌方已经混乱,对所发生的事情都感意外,难以判断和应付,这是易经;萃卦所说的那种混乱溃败的象征;应当利用其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去消灭它;解析:"声东击西","胜战计"之第六计;秦朝末年,汉将韩信率军伐魏,正面佯攻,以"木罂"载军从上游渡河,占领魏地;7、无中生有原典: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译文:制造假象欺骗敌人,但又不是弄假到底,而是巧妙地由假变真,由虚变实,以假象掩盖真象,造成敌人的错觉;解析:"无中生有","敌战计"之第一计;战国后期,秦相张仪利用楚王的贪婪糊涂,无中生有,以商于之地诓骗楚王,拆散了齐楚联盟;8、暗渡陈仓原典: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译文:故意暴露我方正面攻击的行动,利用敌人在此固守的时机,分兵迂回敌后发动突然袭击,出奇制胜;解析:"暗渡陈仓","敌战计"之第二计;秦末楚汉相争,刘邦大将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出奇兵一举占领三秦;9、隔岸观火原典: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译文:在敌方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时,我应静待其形势继续恶化;敌人横暴凶残,互相仇杀,势必自取灭亡;按照易经;豫卦原理,顺应敌情发展,坐收渔利;解析:"隔岸观火","敌战计"第三计;东汉末年,曹操采用谋土郭嘉"隔岸观火"之计,使河北袁氏兄弟自相残杀,从而一举平定河北;10、笑里藏刀原典: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译文:使敌人想信我方重于友谊,而使之麻痹松懈,暗中积极策划破敌之计,经过充分准备后突然行动,不让敌人有所察觉,内藏杀机,外示柔顺;解析:"笑里藏刀","敌战计"之第四计;隋文帝为灭陈朝,一面积极作准备,一面和陈友好相处,使其放警惕,待时机成熟,一举灭掉南陈,统一了天下;11、李代桃僵原典: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译文:当战局发展到必然要受损失的时候,就要牺牲局部,去换取全局的利益; 解析:"李代桃僵","敌战计"之第五计;春秋时期,晋国忠臣赵朔遭满门抄斩,为救忠良之后,门客程婴用"李代桃僵"之计,用别的婴儿换下赵氏孤儿,保全了忠良之后,留下了"托孤救孤"的千古美名;12、顺手牵羊原典: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译文:发现敌人微小的漏洞,必须乘机利用;发现我方微小的利益,必须力争获得;变敌方的小失误为我方的小胜利;解析:"顺手牵羊","敌战计"之第六计;明代郑和于28年中七次航海远行等,虽没达到找见建文帝的目的,但顺手牵羊,宣示了大明国威,郑和也因此成了世界上著名的航海家;13、打草惊蛇原典: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译文:有怀疑就应弄清实情,等情况侦察清楚后再行动;反复侦察,是了解敌情,发现暗藏敌人的手段;解析:"打草惊蛇","攻城计"第一计;三国时期,诸葛亮率军伐魏,设伏兵于木门道,魏都督司马懿为防中计,用打草惊蛇之计派张郃前往追击以探虚实;果然,张郃中伏,全军覆灭;魏虽失一将,却避免了全军覆没;14、借尸还魂原典: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译文:有所作为的,难以控制,不可加以利用;无所作为的,多依赖别人,会求助于我,完全可以控制和利用;利用无所作为的,不是我受别人支配,而是我去支配别人; 解析:"借尸还魂","攻战计"之第二计;秦朝末年,陈胜、吴广率900名壮丁在大泽乡起义,借扶苏和项燕的名义,号召天下,力量迅速壮大;15、调虎离山原典: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译文:等到自然条件变化给敌人造成困难,利用人为的假象去引诱敌人;向前进攻有危险,就设法把敌人引出来消灭;解析:"调虎离山","攻战计"之第三计;春秋前期,卫国老臣石蜡成功运用此计,除掉了逆贼州吁、石厚,留下了"大义灭亲"的千古美谈;16、欲擒故纵原典: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译文:逼敌过甚,会遭到反扑;让它逃跑,则可以削弱它的气势,只须紧跟随在后面,消耗敌之体力,达到兵不血刃而胜;这是易经R26;需的原理;解析:"欲擒故纵","攻战计"之第四计;蜀汉丞相诸葛亮用此计对蛮王孟获"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17、抛砖引玉原典:类以诱之,击蒙也;译文:用非常相似的事物去诱惑敌人,使其懵懵懂懂地上当受骗;解析:"抛砖引玉","攻战计"之第五计;唐贞观年间,监察御使萧翼用王羲之真迹杂帖,抛砖引玉,从王羲之后人辨才和尚手中智赚兰亭序帖真迹,受到了李世民嘉奖;18、擒贼擒王原典: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译文:摧毁敌人的主力,捉住它的首领,以瓦解它的整体力量;就像龙在陆地作战,其本领无从施展而陷入绝境一样;解析:"擒贼擒王","攻战计"之第六计;战国初期魏文侯时,邺令西门豹,为消除河伯娶妇陋习,借为河伯娶妇之机,除去巫婆、三老、廷掾等恶人,震摄了恶霸势力,教育了群众;19、釜底抽薪原典: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译文:两军对垒,不直接抗击敌人的锋芒,而是设法从根本上削弱它的气势,即用以柔克刚的手段制服敌人;解析:"釜底抽薪","混战计"之第一计;公元200年,曹操巧用此计,烧毁袁绍大军粮草,大败袁绍;20、混水摸鱼原典: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译文:趁敌人内部发生混乱,利用它力量虚弱,没有主见的时候,使它顺从我,就像人随从天时变化而作息一样自然;解析:"混水摸鱼","混战计"第二计;东晋年间,东晋将领谢石、谢玄,巧用此计,搅乱局淝水败符坚;21、金蝉脱壳原典: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上蛊;译文:保存我方阵地原有的形状和气势,使友军不生怀疑,敌军不敢妄动,而我军却暗中转移主力,去打击别处的敌人;解析:"金蝉脱壳","混战计"之第三计;清咸丰11年,慈禧太后在回北京途中,巧用金蝉脱壳之计,抢先一步到京,逮捕肃顺,铲除政敌,实现了垂帘听政的目的;22、关门捉贼原典: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译文:对弱小的敌人,要包围起来歼灭;而零散的小股敌人,虽然势单力薄,但机动灵活,狡诈难防,不宜急追远赶;解析:"关门捉贼","混战计"之第四计;战国秦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将白起运用此计在长平生俘赵军四十余万,乱箭射死赵军主将赵括,秦国自此威名远震;23、远交近攻原典: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译文:当作战目标受地理条件所限时,攻打近敌有利,攻打远敌有害;对远隔的敌人,如有利于已,也可以暂时联合;解析:"远交近攻","混战计"之第五计;战国时期,魏人范睢向秦昭王献上"远交近攻"之计,使秦国疆土迅速扩张;24、假道伐虢原典: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译文:地处于两个大国中间的小国,当敌方威胁它屈从的时候,我方应立即出兵求援,藉机扩展势力,对于正处困境的国家,只口头许诺而无实际行动,是不会取得它的信任的;解析:"假道伐虢","混战计"之第六计;春秋时期,晋献公采用大夫荀息计谋,一箭双雕,灭虢和虞国,就是在"假道"二字上作的文章;25、偷梁换柱原典: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译文:频繁变更敌人的阵容,用以抽换它的主力,等待它自行失败,然后乘机制服它;这就象拖住了大车的轮子,也就控制了它的运行一样;解析:"偷梁换柱","并战计"之第一计;北宋真宗年间,皇妃刘氏为谋正宫一位,用偷梁换柱之计,将李妃所生皇子用一剥皮狸猫换走,陷害李妃,而自己登上皇后宝座;26、指桑骂槐原典: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译文:强大的慑服弱小的,须以警戒的方法来诱导;刚强适度,可以获得拥戴;坚毅果敢,可以令人信服;解析:"指桑骂槐","并战计"之第二计;春秋时齐将军田穰苴辕门斩庄贾,就是成功运用"指桑骂槐"的典范;27、假痴不癫原典: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译文:宁可假装不知道而不行动,不可假装知道而妄动;暗中策划而不露声色,就像冬天的雷电蓄力待发一样;解析:"假痴不癫","并战计"之第三计;明建文帝时燕王朱棣为防建文帝毒手,保全性命,诈癫扮傻,待机起事,最终攻破皇城,夺了皇权,史称明成祖;28、上屋抽梯原典: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译文:故意给敌人可乘之机,诱使其深入我方并切断它的前应后援,使之陷入绝境,其遭致祸患,是贪求不应得之利的结果;解析:"上屋抽梯","并战计"第四计;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长子刘琦为防后母陷害,巧用此计,向诸葛亮讨得避祸之策,得免杀身之祸;29、树上开花原典: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译文:借助其它条件布成有利的阵势,使弱小的兵力显示出强大的气势;就象长空列阵的雁群凭藉羽翼和队形来助长气势一样;解析:"树上开花","并战计"之第五计;战国时齐将田单以火牛阵大破燕军,其"借局布势,力小势大"为成功使用此计的典范;30、反客为主原典: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译文:趁着有空隙就插足进去,循序渐进,控制它的首脑机关,从而掌握主动权; 解析:"所客为主","并战计"之第六计;唐代安史之乱后,郭子仪借和回纥将领的友情,巧妙地运用"反客为主"之计,瓦解回纥、吐蕃犯军,使唐王朝度过危机;31、美人计原典: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译文:对兵力强大者,要制服其将帅;对将帅足智多谋者,要削弱其斗志;将帅斗志衰弱,士卒士气消沉,部队就会丧失战斗力;利用敌人的弱点进行分化瓦解,就能顺势保存自己的实力;解析:"美人计","败战计"第一计,是一种"攻心"之计;春秋时期,越五勾践将美女西施、郑旦献给吴王夫差,使之沉缅于酒色,从而战败吴国;32、空城计原典: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译文:兵力虚弱却更显示出虚弱的样子,使敌人加重疑惑;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巧妙地运用这一策略就更加奇妙莫测;解析:"空城计","败战计"之第二计;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成功运用此计,吓退魏将司马懿数万大军,扭转了不利的作局面;33、反间计原典: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译文:在欺骗敌人的手段中又布置一层"迷雾",顺势利用敌垒内的间谍辅助我做工作,就可以有效地保全自己,争取胜利;解析:"反间计","败战计"之第三计,赤壁大战前夕,曹操误中周瑜"反间计",杀掉蔡瑁、张允,最终大败;34、苦肉计原典: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译文:人们通常不会自己伤害自己,真真假假使敌方信以为真,离间计就能够实现了,利用敌人的弱点,如同对付无知幼童,顺着他的意思,他就任你摆布;解析:"苦肉计","败战计"第四计;北宋岳飞部将王佐利用此计,自残手臂,离间了金军元帅兀术与大将陆文龙的关系;35、连环计原典: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译文:敌人兵力强大,不可和它硬拼,应当运用计谋,使它们自相牵制,消弱其战斗力;将帅英明,指挥正确,克敌制胜就象有天助一般;解析:"连环计","败战计"第五计;三国时期,王允将美女貂婵同时许给吕布和董卓,使他们互相猜忌,借吕布杀掉董卓,达到剪除政敌的目的;36、走为上原典: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译文: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为保存自己,主动退却,待机破敌;这种以退为进的用兵方法,并不违背正常的用兵法则;解析:"走为上","败战计"之第六计;秦末楚汉相争,项羽部下在鸿门宴上欲杀刘邦,刘邦听从张良"走为上策"之谋,免遭毒手;。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一、胜战计1、瞒天过海2、围魏救赵3、借刀杀人4、以逸待劳5、趁火打劫6、声东击西二、敌战计1、无中生有2、暗渡陈仓3、隔岸观火4、笑里藏刀5、李代桃僵6、顺手牵羊三、攻战计1、打草惊蛇2、借尸还魂3、调虎离山4、欲擒故纵5、抛砖引玉6、擒贼擒王四、混战计1、釜底抽薪2、混水摸鱼3、金蝉脱壳4、关门捉贼5、远交近攻6、假道代虢五、并战计1、偷梁换柱2、指桑骂槐3、假痴不癫4、上屋抽梯5、树上开花6、反客为主六、败战计1、美人计2、空城计3、反间计4、苦肉计5、连环计6、走为上1、瞒天过海原典: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文:防备周全时,更容易麻痹大意;习以为常的事,也常会失去警戒。

秘密潜在公开的事物里,并非存在于公开暴露的事物之外。

公开暴露的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形成了最隐秘的潜藏状态。

解析:"瞒天过海","胜战计"之第一计。

唐太宗率军平定东辽之乱,途中晕船不能行进,薛仁贵出计,造一"木城船",瞒过太宗,使其安全过海。

2、围魏救赵原典: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文:直接攻打集中的强敌,不如先设计分散它再各个击破;主动出击攻击敌人,不如等待敌人的弱点暴露后再相机歼敌。

解析:"围魏救赵","胜战计"第二计。

战国时期,齐国军师孙膑用此计在桂陵大败魏军,可谓"围魏救赵"的典范。

3、借刀杀人原典:敌已明,友示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译文:在敌方情况已经明确,友军态度尚未稳定时,应引导友军与敌人拼杀,不必自己出兵攻打,以保存实力。

这就是根据《易经。

损》卦"损上益下"的原理推演出的,用别人的损失换取自己的利益的办法。

解析:"借刀杀人","胜战计"之第三计。

西汉末年,刘秀率军与驻守洛阳的朱鲔、李轶对峙,刘秀巧用计谋,借朱鲔之手杀掉了李轶,得到了洛阳。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全图解)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全图解)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全图解)第一套:胜战计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第六计:声东击西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

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二套:敌战计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第七计:无中生有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译: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

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第八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子兵法三十六计之第九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内讧,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

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第十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一、胜战计1、瞒天过海2、围魏救赵3、借刀杀人4、以逸待劳5、趁火打劫6、声东击西二、敌战计1、无中生有2、暗渡陈仓3、隔岸观火4、笑里藏刀5、李代桃僵6、顺手牵羊三、攻战计1、打草惊蛇2、借尸还魂3、调虎离山4、欲擒故纵5、抛砖引玉6、擒贼擒王四、混战计1、釜底抽薪2、混水摸鱼3、金蝉脱壳4、关门捉贼5、远交近攻6、假道代虢五、并战计1、偷梁换柱2、指桑骂槐3、假痴不癫4、上屋抽梯5、树上开花6、反客为主六、败战计1、美人计2、空城计3、反间计4、苦肉计5、连环计6、走为上1、瞒天过海原典: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文:防备周全时,更容易麻痹大意;习以为常的事,也常会失去警戒。

秘密潜在公开的事物里,并非存在于公开暴露的事物之外。

公开暴露的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形成了最隐秘的潜藏状态。

解析:"瞒天过海","胜战计"之第一计。

唐太宗率军平定东辽之乱,途中晕船不能行进,薛仁贵出计,造一"木城船",瞒过太宗,使其安全过海。

2、围魏救赵原典: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文:直接攻打集中的强敌,不如先设计分散它再各个击破;主动出击攻击敌人,不如等待敌人的弱点暴露后再相机歼敌。

解析:"围魏救赵","胜战计"第二计。

战国时期,齐国军师孙膑用此计在桂陵大败魏军,可谓"围魏救赵"的典范。

3、借刀杀人原典:敌已明,友示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译文:在敌方情况已经明确,友军态度尚未稳定时,应引导友军与敌人拼杀,不必自己出兵攻打,以保存实力。

这就是根据《易经。

损》卦"损上益下"的原理推演出的,用别人的损失换取自己的利益的办法。

解析:"借刀杀人","胜战计"之第三计。

西汉末年,刘秀率军与驻守洛阳的朱鲔、李轶对峙,刘秀巧用计谋,借朱鲔之手杀掉了李轶,得到了洛阳。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始计第一1.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2.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作战第二.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

国家安危之主也。

谋攻第三1.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2.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军形第四1.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2.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胜者之战,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兵势第五1.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

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2.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虚实第六1.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

2.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

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军争第七1.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2.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九变第八1.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九变之利,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2.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行军第九1.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

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

军旁有险阻、潢井、葭苇、林木、翳荟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2.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地形第十1.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

三十六计PPT课件

三十六计PPT课件

VS
原理
通过假装痴傻,降低敌人的警觉性,使其 放松戒备,从而为自己创造有利的时机和 条件。
假痴不癫的实例分析
战国时期的孙膑减灶
孙膑是战国时期的一名军事家,他曾在与敌军的交战中,通过减少炊灶数量,假装兵力减弱,以迷惑 敌人,使其陷入错误的判断,最终取得胜利。
三国时期的司马懿装病
三国时期,魏国将领司马懿为麻痹政敌曹爽,故意装出病重的样子,使曹爽放松了对他的警惕,最终 趁机发动政变,成功夺取政权。
声东击西的实例分析
战国时期的例子
齐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韩国求援。齐国得知 后,声称要攻打韩国的某城池,但实际上却 秘密攻打赵国的都城。韩国得知齐国攻打自 己的城池后,慌忙回援,结果被齐国和赵国 联军击败。
三国时期的例子
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中原时,曾采用声东击 西之计。他扬言要攻打魏国的长安,实际上 却派遣精兵攻打魏国的祁山。魏国大军被诸 葛亮所迷惑,匆忙调兵驰援长安,结果祁山
政治策略
政治家可能会通过公开自己为了国家或民族的利益而作出 的个人牺牲,来赢取民众的信任和支持,提升自己的政治 地位。
社交策略
在个人社交中,有时候通过适当展示自己的困难和痛苦, 可以引起他人的同情和关心,从而建立更深厚的人际关系 。
THANKS
感谢观看
人际交往
在社交场合,人们往往更注重外表和形象。通过提升自己的形象和气质,可以在一定程度 上增加个人魅力,提高与他人建立联系和合作的可能性。但同样需要注意,内在素质和能 力同样重要,不能仅依赖外表。
竞争策略
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美人计可作为一种心理战术,诱导竞争对手陷入短暂的迷失和放松 ,从而抓住机遇,实现自己的目标。但这种策略具有高风险性,需谨慎使用,以免弄巧成 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绝版图
转载自菰獨浪籽转载于2010年06月19日 11:09 阅读(9) 评论(0) 分类:个人日记
举报
第一套胜战计
第一计瞒天过海第二计围魏救赵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以逸待劳第五计趁火打劫第六计声东击
西
第二套敌战计
第七计无中生有第八计暗渡陈仓第九计隔岸观

第十计笑里藏刀第十一计李代桃僵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攻战计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第十四计借尸还魂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第十七计抛砖引玉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混战计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第二十计混水摸鱼第二十一
计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第二
十四计假途伐虢
第五套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假痴不颠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第三十计反客为主
第六套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美人计第三十二计空城计第三十三
计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苦肉计第三十五计连环计第三十六
计走为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