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喜登科一轮复习历史调考试题(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届喜登科一轮复习历史调考试题(一)
命(审)题:命题人:陈银洲范围:古代史全部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号、班级填写在试卷指定位置。

2.第I卷答案写在第II卷卷首答题栏内,第II卷答案写在各题指定答题处。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4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后,中国历史进入了文明社会时期并向前延续和发展。

据此回答1~5题。

1.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三个关键性时代,即殷周之际、春秋战国之际和汉魏之际,非常巧的是这三个时代分别被不同历史研究学者看做是中国封建时代开始的阶段。

根据你现在所学教材知识,选择你认可的中国封建时代开始的标志及其依据()
A.殷周之际,关键是此时由氏族部落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过渡
B.春秋战国之际,关键是在物质文明和社会结构方面具备了封建社会的特征
C.汉魏之际,关键是此时为隋唐封建文明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D.三者皆可,关键看每个阶段的生产力发展程度
2. 社会形态的演变很重要的一个参考标准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从考古发现看,殷周之际的农具多用木石等材料制成,而青铜主要用于铸造武器、礼器和生活用具,形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的原因是青铜()
A.产量有限,不能完全取代石器 B.制造起来困难,不如石器方便
C.质地太脆,不太适合农业生产 D.使用时间短,很快被铁器取代
3. 三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结构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

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A.西周 B.春秋战国 C.秦汉 D.魏晋时期
4.在古代的思想意识里面,“文”、“质”这对概念是对立统一的,孔子曾有名言“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意思是说:作为一个有修养、重品行的人,二者不能缺一,也不能偏重。

这里包含的历史信息不正确的是()
A.春秋时期已经形成了人格评价标准
B.孔子名言中的“文”强调内在的意义与价值,“质”则偏重于外在的形式
C.先秦时期的社会历史巨变决定了这一时期独特的人文历史观
D.“质文论”与孔子所推崇的“仁和礼”有着密切的联系
5. 在古代,农业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强弱兴衰。

六朝时期,江南农业的开发非常快。

下列地区不属于江南重要产粮区的是()
A.三吴地区 B.洞庭、鄱阳湖流域
C.成都平原
D.岭南和闽江流域
秦汉是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官僚统治方式的形成和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国家行政中枢机构经历了复杂的演变,并蕴含了后世中枢组织的萌芽。

据此回答6~8题。

6.尽管史书对秦始皇的高度集权有极其形象乃至夸张的描绘,但从历史事实分析,秦代丞相不仅是皇帝之下的最高官吏,也是实际政务的处理者。

秦代诸多大事,都是以丞相为首的高级官僚集团参与朝议决定的。

关于这段历史信息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A.秦丞相处于百官的中枢地位 B.在制度上秦丞相尚无专权的机会
C.秦简记载的历史信息有可信之处 D.统一而庞大的秦帝国建立了有效的行政体制7.《汉书》记载:“汉因循(秦制)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

……其后颇有所改”。

两汉政治经济制度“颇有所改”表现在()
①实行郡国并行制②三公九卿制
③实行察举制④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③
8.右图是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所描述的
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
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
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
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而站
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文科素养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史常识,重视课外知识拓展,注意中华文化中传统性常识的学习与把握。

据此回答9~10题。

9.北宋初年钱塘(今杭州)的一位儒生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像一首四言诗,便于诵读和记忆,称为《百家姓》。

《百家姓》是我国古代流行时间最长,流传地域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

在宗法观念盛行的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据《百家姓》中的排序“赵钱孙李”,“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却排第一。

由此可推断出《百家姓》最早可能出现在()
A.西周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10.我国农历采用“干支”纪年,2009年是农历乙丑年,我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

2010年世博会又将在我国上海召开。

那么2010年是农历( )
A.丁亥年
B.己丑年
C.庚寅年
D.辛卯年
文化艺术成就的产生和发展,虽然带有一定的民族色彩,但都或多或少地带有时代的烙印。

据此回答11~14题。

11.下列文物图是出土的两汉时期的艺术珍品,这些文物图集中反映出两汉时期()
西汉彩绘乐舞杂技俑东汉说唱俑“长乐未央”瓦当
A.兼容并蓄的艺术风格 B.绘画艺术丰富多彩
C.雕塑艺术成就辉煌 D.娱乐生活丰富多彩
12.两汉时期,汉赋是当时兴起的一种新文学体裁。

关于汉赋说法正确的是()
A.汉赋形式朴实自然,语言通俗 B.其特点是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
C.《陌上桑》是汉赋中的名篇 D.汉赋是汉代诗歌的代表
1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绘画和书法艺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秦统一后“书同文”以隶书作为统一字体
B.秦汉之际的钟繇开始把隶书转化为楷书
C.曹不兴是佛像画始祖,展子虞为唐画之祖
D.宋代风俗画日益增多,《游春图》是山水画的代表作
14. 敦煌壁画是我国古代现存规模最庞大的“世界艺术宝库”,伴随着历史上王朝的兴衰演变,敦煌壁画的艺术主题也在改变: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

这种变化说明了()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中外文化的交融性
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在我国历史研究领域浩如烟海的文物史料中,有些文物是研究和学习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据此回答15~18题。

15. 据史料记载,两汉时期,作为南北两条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楼兰曾有积粟百万、威服外国的壮举,曾有狭制丝路、左右西域的辉煌,然而人类活动的加剧以及水系的变化和战争的破坏,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楼兰地区由绿洲变成了荒漠。

”导致楼兰文明衰落的原因有()
①人类活动加剧,破坏生态环境②经济重心转移
③民族之间战争的破坏④两汉中央政府的移民政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右图是代表唐代陶瓷制作技术水平的三彩骆驼载乐俑,驼背上有三个胡人、两个
汉人组成的乐舞队。

四乐工分坐两侧,中间一胡人在音乐声中起舞。

通过这一文物
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①唐朝的陶瓷技术水平②唐朝音乐舞蹈特点
③唐朝服饰情况④唐朝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7.右图说的是宋代福建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

其求教的内容最有
可能是()
A.“三纲五常” B.“天理”
C.“精神和形体是统一的”D.“经世致用”
18.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明清时期)从
商致富的记载,但……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
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中国全史•商贾史》)对材料理解
不正确的是()
A.明清时期从商致富的现象多,是因为唐宋对“市”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被突破了
B.“营商致富的动机”包括经商积累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或用于子女科举人仕
C.“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指商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
D.造成材料中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中国古代工商业高度发达,手工业产品和商品经济庄子世界领先地位。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在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

据此回答19~22题。

19. 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一书中指出: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借用借款的办法刺激经济之成长。

此处“借款的办法”是指()
A.方田均税法 B.保甲法 C.市易法 D.募役法
20.下列涉及民生问题的评述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商鞅变法奖励耕织,促使秦国逐步强盛
B.唐初推行“存百姓”思想,促成了贞观之治
C.明朝一条鞭法赋役征银,废除了人头税
D.清实行“推丁入亩”,对农民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
21.明中后期,有些商人家财万贯,起初达官显贵之人很鄙视他们,如今则非常乐意与之为友。

史书记载,达官显贵之人子女婚嫁时,只考虑对方财富,不过问对方的社会地位。

这表明()
①商业繁荣②商品经济冲击了等级观念
③阶级矛盾缓和④上层社会拜金主义盛行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2. 中国的瓷器以其巧夺天工的工艺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如下所示,在一座古墓中考古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

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
早于()
A.魏晋 B.隋唐 C.宋代 D.清代
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过程中,各族人民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据此回答21~22题。

23.《宋史·夏国传》记载:“其地饶五谷,尤宜稻麦。

甘、凉之间,则以诸河为溉。

兴、灵则有吉渠曰唐来,曰汉源,皆支引黄河。

故灌溉之利,岁无旱涝之虞。

”根据上述材料,对西夏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西夏部分地区粮食丰盈 B.灌溉系统利用自然河流
C.沿用了前代的水利工程 D.西夏已转变为农业国家
24.《元史》: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

依据材料分析,元朝的行省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主要是因为()
A.采用了传统的地方分权制度 B.尽量缩小行省的管辖区域
C.依据山川走势划分行省辖区 D.利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势力
25.下列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中,属于雍正帝的是()
①平定“三藩之乱”②在天山北路设乌里雅苏台将军
③设置驻藏大臣④对云、贵、桂、川实行改土归流
A.①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2010届喜登科一轮复习历史调考试题(一)
命(审)题:命题人:陈银洲范围:古代史全部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综合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26题13分,27题13分,28题10分,29
题14分,共50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魏晋时期的手工业产品组图
图1北朝方格兽纹锦(吐鲁番出土) 图2南朝青瓷(南京出土)图3纸绘生活图(吐鲁番出土)
——材料一图片组均引自于人教版古代史教材材料二郦道元在《水经·河水注三》写道:“酒泉延寿县南山出泉水,大如筥,注地为沟,水有肥如肉汁,取著器中,始黄,后黑如凝膏,然极明,与膏无异,膏车及水碓缸甚佳,彼方人谓之石漆。

水肥亦所在有之,非止高奴县水也。


——中国通史第五卷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册)材料三《北史》中记载龟兹国(今新疆库车县一带)“西北大山中有如膏者,流出成川,行数里入地,状如墨江,甚臭”。

这里讲的“流出成川”者即石油在地表风化后,大量流出的现象。

当时人们把这种石油视作灵丹妙药,认为“服之发齿已落者能令更生,病人服之皆愈”。

世界其他地区的人们也在长期实践中,发现了石油的药用价值。

《北史·西域列传》记载:北周武帝宣政年间(578),突厥围攻酒泉,酒泉人以石油为燃料,焚烧突厥攻城器具,突厥人用水扑火,火不但不灭,反而愈烧愈旺,突厥军大败。

这样酒泉城才未被突厥军占领。

材料四秦汉时期,天然气井仅限于巴蜀及陕西少数地区。

魏晋时期,发现天然气苗的地区有所扩大。

据《博物志》记载,酒泉延寿的人们不但发现了石油,而且也发现了天然气喷出地面燃烧的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晋书》中记载炎熙元年(306)五月,“范阳国地燃,可以爨”。

地燃即天然气喷出地表燃烧的现象。

当时范阳国辖境,相当于今河北涞源以东,固安、永清以西,徐水、容城以北,北京房山区以南的地区,就是今华北油田所在地。

图一 唐蕃会盟碑
图二 乾隆帝颁赐给
西藏地方政府的金瓶
——中国通史第五卷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册)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三幅图片中你能读出哪些历史信息?(3分)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魏晋时期取
得上述手工业成就的原因有哪些?(2分)
(2)材料二叙述了石油的什么特征?(2分)而材料二和材料三又反映了古代石油已经有了
哪些用途?(2分)
(3)材料四反映的历史信息是什么?(2分)
(4)综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魏晋时期我国石油天然气开采和应用水平较高的历史原因有
哪些?(2分)
27. 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逐渐形成发展和巩固的。

西藏地区与中
央政府联系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唐蕃会盟碑及碑文
【碑文】“圣神赞普墀祖德赞与大唐文武孝德皇帝和叶社稷如一统,立
大和盟约 。

兹述舅甥二主结约始末及此盟约节目,勒石以铭。

”……
“……圣神赞普赤祖德赞陛下……乃与唐主文武孝德皇帝舅甥和叶社
稷如一统,情意绵长。

结此千秋万世福乐大和盟约于唐之京师西隅兴唐寺前。

” ——唐蕃会盟碑碑文摘选
材料二 《元史·百官志三》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
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

置院使二员,同知二员,副使二员,经历二员,都事四员,管勾
一员,照磨一员”。

院使由朝廷命官任领。

吐蕃有事,另设分院往治。

宣政
院的官员,僧俗并用,是元朝设立的一个特殊机构,它既是管理全国佛教
的事务机关,又是直接统领吐蕃的政务和军事。

材料三 中国清代中央政府派驻西藏地方的行政长官全称是“钦差
驻藏办事大臣”,又称“钦命总理西藏事务大臣”。

设正副各一员,副职称“帮
办大臣”。

雍正五年(1727)始置,至宣统三年(1911)、历一百八十四年驻藏大臣共八十三任,计五十七人(内有再任及三任者)。

帮办大臣共五十二任,计四十九人。

由帮办大臣升任办事大臣者九人。

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会同达赖监理西藏地方事务,诸如高级僧俗官员的任免,财政收支的稽核,地方军队的指挥,涉外事务的处理,司法、户口、差役等项政务的督察等。

此外,并专司监督有关达赖喇嘛、班禅及其他大呼图克图(活佛)转世的金瓶掣签(见图二)、拈定灵童、主持坐床典礼等事宜。

备注:按历史定制,藏传佛教大活佛的转世灵童须经金瓶掣签认定,唯独噶玛噶举派的活佛噶玛巴例外,其转世灵童主要是由上一世噶玛巴的遗嘱来认定,但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批准。

请回答:
(1)图一反映出吐蕃与中央政府怎样的关系?(2分)具体史实有哪些?(3分)
(2)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西藏和中央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明清时期,中央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
(3)从材料一二三来看,中央政府对西藏履行了哪些职能,起到了哪些作用?(3分)
28.(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朝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图1) 唐朝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图2)
图1 图2
材料二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需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论政体》
材料三 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丞相地位官职所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
皇 帝
材料四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

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材料五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在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

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

”“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中西历史比较研究资料选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处理君权与相权关系问题上,秦朝与唐朝统治者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4分)
(2)请结合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列举明清时期中枢机构大循环的表现,并说明其反映的本质问题。

(3分)
(3)你同意材料五中孟德斯鸠的观点吗?当时中国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29.自古以来,城市就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地区,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唐代中期以后,延续了近千年的封闭式的坊市制度开始崩溃。

·北宋中期开
始出现新的城市规划。

(两宋都城)在街道上布局虽不甚规整,但在城市布局的科学性
与合理性方面则有了长足的发展。

汴梁城有内、外城墙三层。

中间一层为内层,主要分
布着中央各官署;内层中部又有宫城,即大内。

·而同前代相比,变化最大的当属
坊墙拆除、临街房舍店铺及娱乐场所的出现。

——《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中国历史25讲》材料二中国古代两个著名都城布局图
——《人民版历史必修2·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插图
材料三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

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

南京“织机逾百张”繁阜喧盛。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Ⅱ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城市规划与布局有什么新特点?(1分)为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一的分析和材料二两图判断,图一和图二的朝代及都城名称分别是什么?(4分)比较图一和图二,说明图二与图一所示城市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3)根据材料三以及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有什么新特点?(1分)这种新现象对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参考答案
2010届喜登科一轮复习历史调考试题(一)
命(审)题:命题人:陈银洲范围:古代史全部
难点提示:2.A 【点拨】注意题干的重点是在强调西周时期青铜的用途,由于冶炼青铜器所需要的锡十分稀有,青铜产量有限,基本上为上层贵族所垄断,主要被用来制造武器、礼器和生活用品,还不能完全取代石器,这种情况到冶铁技术发明以后才得以改变。

此题容易错选C项,考生在解题时要注意题干所涉及的时间。

战国时期的农具主要用铁器而不是青铜,主要原因是青铜质地太脆,不太适合农业生产。

注意辨析两种问法不同,所选答案就不同。

4.B【点拨】注意这里的文是外在的,而质是内在的。

5.D【点拨】六朝时期,三吴地区最发达,当然粮食产量高。

B、C两项教材有叙述,岭南及闽江流域虽也开发,但不是重要产粮区。

8.C 【点拨】本题旨在考查考生读图释文的能力,由图文材料所描述的古代君臣礼仪关系的变化,大臣们由坐到站再到跪,很明显是皇权加强,大臣们权力削弱。

故选C项。

9.C【点拨】宋朝开国皇帝是赵匡胤,所以当时赵姓最尊贵,因而被排在第一位。

11.C【点拨】本题考查考生读图提炼信息的能力。

兼容并蓄反映了盛唐文化特点,图片体现的是雕塑艺术而非绘画艺术,娱乐生活丰富多彩符合唐宋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12.B【点拨】汉赋的特点是词藻华丽,所以A明显不对,《陌上桑》是乐府的主要代表,而非汉赋。

汉代诗歌的代表是乐府。

13.C【点拨】秦统一后以小篆作为统一的标准字体;钟繇为魏晋时期曹魏人;《游春图》为唐代展子虞代表作。

14. D【点拨】文学艺术是社会的镜子,是对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艺术再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宋代市民阶层兴起,不同的时代环
境造就了文学艺术的不同风格。

20.C【点拨】古代赋税改革中,真正废除人头税的是清朝的“摊丁入亩”,而非明朝的一条鞭法。

21. D【点拨】富商大贾的出现是商业繁荣的表现;子女婚嫁只问财富,不问地位,体现了商品经济对等级观念的冲击;显贵之人乐意与从事末业之人为伍,子女婚嫁,只问钱财,能够说明上层社会拜金主义盛行。

达官显贵与巨商之间等级观念的淡化不能说明全社会阶级矛盾的缓和,这犯了偷换论题的错误。

22.D【点拨】珐琅彩出现于清朝时期,珐琅彩瓷的特点是瓷质细润,彩料凝重,色泽鲜艳靓丽,画工精致。

26.【点拨】本题图文并举,旨在考查考生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手工业发展情况的掌握;侧重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和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将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与所学知识结合,然后回答问题.
【答案】(1)历史信息:图1表明北方的纺织业特别是织锦业比较发达,其图案也体现了鲜明的北方风格;(1分)图2形制美观,制作精良,表明当时南方制瓷业特别是青瓷制作技术日臻成熟;以莲花装饰反映了当时佛教的盛行;(1分)图3的纸张表面平滑,质地细薄,反映了造纸技术进步明显,其画面反映了当时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生活情景,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三幅图体现了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手工业水平较高。

(1分)历史原因:北方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江南迅速开发;伴随着民族融合的发展,各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发展;分裂割据政权中的一些统治者重视劝课农桑、发展经济,以上因素都利于手工业发展。

(2分) (2)材料二是对石油的形态、性质及用途所作的详细和真实的记录。

(2分)用途:照明、用作润滑剂、药用、军事上的火攻。

(2分)
(3)历史信息:魏晋时期石油天然气的发现范围比较广,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可以说是我国开发利用石油、天然气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

(2分)
(4)经过秦汉长达四百余年的大一统局面,社会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这就为三国两晋时期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同时,经过这四百年的凿井实践,也为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魏晋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提高,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能力也不断加强。

(2分)
27.【答案】(1)并列政权间的友好关系。

(2分)文成公主入藏,带去大批精美的手工艺品和多种生产技术、医药书籍,大大有利于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

唐蕃自此结为姻亲之好,两百年间,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

(3分)
(2)呈现出由并列政权到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发展趋势。

(2分)明朝时通过设置卫所和建立僧官制度,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清朝时,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3分)
(3)管理和建设。

保持了西藏地区的社会稳定;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体现了古代民族融合的历史趋势。

(3分)
28.【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历程的归纳概括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围绕着古代皇权与相权关系和中央与地方关系展开分析,抓住主线是皇权的不断强化以及由此给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答案】(1)秦朝设三公九卿,不给丞相兵权,以御史大夫牵制丞相;唐朝设三省六部,将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

(2分)共同点:限制相权,加强皇权。

(2分)
(2)明朝废除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事;建立内阁制,成为皇帝的内侍机构;清增设军机处,挑选亲信充任。

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专制皇权加强,发展到顶峰。

(3分)
(3)同意。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采用高压独裁手段维护统治,表明封建制度衰落。

君主专制的强化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