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三贴近”原则,构建和谐课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落实“三贴近”原则,构建和谐课堂
众所周知,在政治的教学过程中,应树立和落实三个基本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了解、识记和理解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知识内容。

2.能力目标:通过对自己周围世界的观察,善于提出问题,即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活经验和社会生活能力,增强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即知识实践化;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会辨别各种消极的情感因素,逐渐树立和培养健康积极的情感因素,学会调节情绪,树立正确的接人待物的态度,树立高尚的人生价值观,直正做到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

如果这三个教学目标能得以贯彻和落实,将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符合21世纪的新人才,那么如何才能把这三个教学目标落实到位呢?我认为就要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即“三贴近”原则。

一、贴近学生
21世纪是讲求人文精神,注重人文关怀的新世纪。

尊重人权、关注人性、以人为本已成为新时代的旋律。

而政治课堂更是帮助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精神,所以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培养21世纪的新人才,使之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于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小学合作学习。

老师要转变传统上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应成为学生的引导者,督促者和参与者,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备课主要是备知识和备学生。

一方面,备知识就是紧扣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哪些基础知识,并通过对知识学习和掌握,从而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

只有做好以下几点工作才能真正地把备知识落到实处:
1、紧扣教学大纲。

老师要研读教学大纲,把握该门学科的知识体系,并理清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弄清哪些知识是学生必须重点把握的,哪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讲是难点、重点。

对于重点和难点知识,我们在讲解时就重点强调,提醒学生多注意,要求学生多花点时间和精力。

对于有些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可一带而过或稍微花些时间讲解即可。

这样重难点突出,详略得当,学生学习起来有目标、有专攻,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老师教起来轻松,学生学起来更轻松。

2、备课备知识的重要最终目的就是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能力,运用这些知识去发现生活、学习、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善于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把这些知识或能力以问题的形式浓缩在一份试卷上。

可以说考试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最直接最普遍的一种形式,也是
升学、考级、考核的一种较公平的手段,所以教师不光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我想这才是教学的最高境界。

于是我认为在备课时,教师先要下题海,自己先做题,做过以后再进行归纳。

通过归纳明确这一知识点有哪些考查题型,如何去解答这些题型,用哪些知识点去解答,将归纳的内容在教学中一一展示,从而教会学生掌握常见的问题有哪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有哪些,如何去归纳知识,进行知识衔接,知识迁移,从而得出完整的答案。

3、备知识不光要教给学生课本的知识,而是要以课本知识为核心,教给学生成长中所需要的知识,如在教学中贯穿德育教育,如荣辱观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教学中贯穿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教学中贯穿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权利与素质意识等,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质人才。

另一方面备课应备学生,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学生,所以作为教师应深同感受,站在学生的立场去看问题、去分析问题、去解决问题。

1、分析学生在理解和学习该知识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及存的模糊的知识或错误的认识。

例如在讲到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时候,由于许多学生受当地或其它地方及身边的一些个别党员身上存在的有损党员形象行为,即贪污受贿,腐败现象,导致许多学生对党员存在偏见甚至是偏激的认识,那么这时候老师在备课时,就不能把中国共产党如何如何伟大这个观点生硬地强加给学生,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学生是不会信服的。

此时教师应该取学生身边存在的大量先进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读给学生听,或选用录像放给学生看,让他们慢慢地从真人真事中去体会、去感悟、去认识。

并结合老师的讲授告诉他们: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事物,看事物(情)我们要看主流,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相结合,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

2、结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知识讲解的坡度。

一般在确定知识讲解的思路时应遵循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

选择一些学生喜闻乐见而又能帮助学生理解的知识的典型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

第二,上课,是连接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纽带,是教师导演的工作室,是学生表演,活动的大舞台。

要想把这场现代剧给组织好和表演好,深得社会的认可,我认为应做到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作为教师上课要富有感染力,要富有激情。

人的情感是有感染性和相通性,教师的激情上课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达到以情染情的效果;教师要激情上课,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讲得非常流利、非常精彩,从而达到以智启智的效果;教师的激情上课本身就体现出一种对工作,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自然流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取向,从而达到以德引德的效果。

2、教师上课时对待学生要公平,特别是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要关注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

对待学生的错误要抱着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要抱着欣赏的眼光,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多鼓励、多表扬学生,少训斥、打骂学生。

教师在上课时用语时应尽量使用请求,婉转的语气,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学生的殷殷关切之情,举手投足间自然流露出对学生的无限关爱之情,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从心底真正地接纳你,才愿意听你上的课,接受你讲的道理,才愿意把心里话向你倾诉。

(3)上课的形式要活泼多样,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采用自主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型学习、欣赏音乐、讲故事,开讨论会等形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督促者,从而产生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精彩课堂。

二、贴近生活
可以说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并指导生活,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现实知识化。

教科书上的知识来源实践并经过实践的检验,并经过前人的总结,整理而成的。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现实的感悟、体验获得知识。

而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查则是知识现实化,即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现实,去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何做好现实知识化,知识现实化这两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环节呢?,我认为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以新的教学观和学生观来组织课堂教学
根据现代教育理念,教学的功能正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要综合形成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各种能力,教师从主要表达知识的“仓库”变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指南,成为学生学会学习的导师,与此相适应,要确立新的学生观,即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知识的建构主体。

第二,运用形式多样而灵活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

每个教师都有一套面对自己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法。

有的地区较发达,教学资源相对丰富,教学设备相对先进,于是,教师的教学形式相对灵活和多样;有的地方则因各种条件的不足,限制了教学手段与方法的采用。

但是,无论怎样的教学方法和现实条件,教师都要坚持贴近生活,从社会生活甚至学生身边的实例出发,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得出结论。

下面介绍几种具体的操作方法。

1、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围绕学生关注的政治现象或政治问题,选取学生身边的比较典型的背景材料,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对该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归纳,分析、综合,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融入到政治现象、政治问题中,融入到具体的背景材料中。

真正使学生从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

2、讨论法和辩证法
在进行政治课堂教学时,可选取有可辩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广泛收集、分析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和辩证,使学生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

3、活动教学法
开展诸如小记者采访、相声、表演、欣赏音乐等活动,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在体验中得到感化。

三、贴近社会
每个人都是社会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作为青少年学生的一代,则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振兴中华的伟大历史使命,所以从小应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增强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贴近社会的原则,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讲解社会热点问题或典型的社会事例并结合所学知识,帮助学生逐步树立公民意识、责任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心理健康意识、环保意识等,让学生懂得应对社会负责,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第二,在教学中注重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通过教学并联系学生身边的社会实际生活,教会学生如何处理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社会的关系;并学会如何与他人交往,与朋友、同学、老师交往,如何承担起对他们、对集体、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

第三,走出课堂,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学生走出课堂多开展一些诸如社会调查、参观、实地考察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检查验所学知识并在活动中把知识服务于社会,运用于身边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达到了服务社会的目的。

总之,无论在课前,课中和课后,我们只有把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三贴近”原则真正地落实到实处,把坚持灌输的原则和坚持启发式统一起来,处理好教材和教学中思想和知识,思想性和知识性的关系,处理好感性材料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才能真正地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用,不断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21世纪人才,才能达到政治教学的目的,完成了政治这门学科应该所完成的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