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基本路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家论坛FORUM
9Z 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适应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笔者认为,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历史的产物,更有重要的理论依据。
之所以高度重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弘扬,在于劳动模范的历史地位、劳动者的实践价值和大国工匠的时代意义。
在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的奋斗历程中,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
劳模精神作为劳动模范的优秀品质,孕育于革命战争年代,形成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发展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光大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必将创造出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
劳动精神展示了劳动者的精神风貌,体现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劳动实践的政治本色和劳动者的政治情怀。
我们必须坚持崇尚劳动、造福劳动者。
在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时代,大国工匠作为高技能人才的杰出代表,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中坚力量,工匠精神则是大国工匠的精神标签。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既有历史逻辑的演变,又有理论逻辑的关系。
笔者认为,从历史逻辑看,劳模精神是铸就民族精英、人民楷模、共和国功臣的精神丰碑,劳动精神是创造中华民族历史的精神动力,工匠精神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精神源泉。
从理论逻辑看,劳模精神展现的是劳动模范的风采。
而劳动模范首先是劳动者,其次是模范。
要成为劳动者中的模范,就必须不断超越自己,最终超越别人。
劳动精神体现的是劳动者的精神风貌,工匠精神则为劳动者不断超越自己,最终超越别人,提供精神源泉。
从这个意义上讲,劳动精神是成为合格劳动者的精神,工匠精神是成为杰出劳动者的精神,劳模精神是成为榜样劳动者的精神。
笔者认为,我们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成为合格的劳动者、杰出的劳动者、榜样的劳动者,就必须做到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
这体现了两个方面的要求和四个层面的目标:两个方面的要求分别是“干”的要求和“新”的要求。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我们要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展示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
四个层面的目标是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
这四个目标,体现了个人成长、成才、成功的发展阶段。
一个人要成长,就必须在学习和工作中勤学苦练;深入钻研是成才的必经之路;勇于创新,并有了创新成果,乃至有了绝活、绝招、绝技,则是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之一;一个人做到了敢为人先,并成为所在领域、行业的翘楚,就会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和标杆。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每一位劳动者的成长、成才、成功提供了精神指引。
业广惟勤、精益求精、甘于奉献、持之以恒、以臻至境,乃是真谛。
(作者分别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智库联盟副秘书长,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师)
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基本路径■ 乔东 萧新桥 杨鑫刚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