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八校联盟”2024学年语文高三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八校联盟”2024学年语文高三上期末考试
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电影作为视听艺术,诉诸人的感官的首先是它的外在表现形式,这就使其艺术美,具有首先表现为形式美的可能;并且,电影艺术家也应该尽可能地追求内容所允许的“形式美”。

电影艺术的形式美,往往首先表现为它的画面构图、色彩、音响等电影语言的有机组合,以及是否能使人产生直接的审美快感的其他手段。

生物生命本能层面上的“视听”感官,在与对象接触的刹那就获得的一种心理上、精神上的愉悦,是一种本能性的生命满足与审美感动。

电影艺术的形式美能一下子就抓住你的注意你的心。

也就是说,人的“视听”感官具有对纯形式美的需要,从这个层面上说,形式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

而电影艺术作为视听艺术,如果电影艺术家能赋予电影的艺术形象以外在的形式美,同样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受众的注意,抓住受众的心,不但能实现艺术形象的外在形式美在“视听”感官层面上的审美意义与审美价值,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还能促使受众产生更高的审美期待心理,即激起受众在精神的时空中的生命欲望与审美期待。

因为人是矛盾的统一体,既感性又理性,在生物生命的本能层面上,人是“感性”的动物,他的生命中,尤其在对艺术的审美中时刻都期待着“美”,而且,往往首先表现出对形式美的期待,在电影艺术的欣赏中显得尤为突出。

②在中国现存的电影作品中,其中相当的作品,它们的内容都非常深刻;但是,由于缺乏形式上的美感,不能激起人们的审美欲望,人们不愿去看,因为大家不愿走进电影院仅仅是为了去聆听、领悟电影的深刻内涵,他们要的是审美,或者说要的是“寓教于美”。

因此,在这个层面上,对电影艺术而言,形式上的审美性显得尤为重要,它是电影艺术实现艺术感染和审美价值的前提保证,也是电影艺术商品价值实现的重要保证。

③但是,就中国的整体水平而言,不但在形式美的创作水平上有待提高,而且还必须要进一步地使艺术家对符合内容的形式美的最大化即完美追求,内化为他们的普遍共识,带到自己电影艺术的创作中去。

电影艺术的任何艺术目的、教化作用都必须通过其
审美性发挥作用,审美性是电影艺术的中心性质,首要目的。

受众最喜爱的作品,是在具有精彩形式的审美性下具有令其生命受感动内容的作品,在二者只能取其一时,他们宁愿选择形式美感强的作品,以满足自己生物本能层面上的“视听”感官对形式美感的需要。

它有如人的生命活动,必须在满足了生命本能需要的基础上,他才会去追求精神上的崇高生命需求与审美期待。

所以,电影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必须要进行形式美的完美创作与追求。

④当然,内容过于单薄,形式所叙事的“内容含量”不够,在过于简单的情节中不可能产生丰满的人物形象,情节中所有的矛盾冲突也被完全“美化”的视觉画面所消解。

《英雄》内容表达上的得失,还应追溯到其形式表达上“内容含量”的不足,在获得形式上巨大成功的同时,也付出了失去深入表达内涵的惨重代价。

所以,徒具空壳的形式美,即使再美也只能是无生命力内涵的浅层次的美。

因为电影艺术是关于“人”的艺术,追求内容美与形式美的高度统一以创作出完美的艺术形象,即电影艺术美,是所有创作者的最高艺术追求,也是欣赏者的最高审美期待。

(选自佚名《形式美——电影艺术美的存在方式》,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审美性是电影艺术的中心性质,电影艺术的任何艺术目的、教化作用都必须通过其审美性发挥作用。

B.从特定层面上说,形式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电影艺术家就应该赋予电影作品美的形式。

C.形式美作品与内容美作品二者不可兼得时,受众宁愿选择舍弃内容以满足生物本能层面上的“视听”感官对形式美感的需要。

D.电影艺术创作的最高艺术追求和欣赏者的最高审美期待是追求内容与形式美的高度统一的电影艺术形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②段采用因果论证,分析了我国现存电影作品中那些内容虽非常深刻却不能激起人们的审美欲望的原因,从而得出追求形式美是电影艺术商品价值实现的重要保证的结论。

B.文章第③段采用类比推理,用人的生命活动做类比,论证电影必须先满足“视听”感官对形式美感的需要,才会去追求精神上的崇高需求与审美期待。

C.文章第④段,采用举例论证法,举电影《英雄》为例,因为其形式上“内容含量”的不足,从而论证了只顾形式而忽视内容,同样是失败的作品。

D.文章论证时采用层进式的结构,先从电影艺术形式之美及重要性说起,再谈到中国
整体电影艺术水平有待提高,最后指出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实现形式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实现艺术形象的外在形式美在“视听”感官层面上的审美意义与审美价值,就能抓住受众的注意受众的心,一定就是好的电影作品。

B.目前中国电影作品,就整体水平而言,内容都非常深刻,但是形式方面欠缺,也就是说,目前中国电影,内容美与形式美的高度统一整体做得不好。

C.人是“感性”的动物,在审美时都是首先表现出对形式美的期待,这在电影艺术的欣赏中显得尤为突出。

D.本文虽然前面说“形式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后文又主张“追求内容美与形式美的高度统一”,但总体来说,前后并不矛盾。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严复
叶兆言
严复是学海军出身的,以资历论,他是海军的老前辈。

严复学海军的时候,才14岁,学了五年,毕业了,分配在扬武舰当实习生。

当时正处于中国海军的草创时期,从时间上来说,中国海军的起步,比日本略早。

光绪二年,严复被派往英国继续深造海军。

光绪六年,李鸿章创办北洋水师学堂,聘请刚回国的严复担任总教习,以后又升任总办,这时候他才二十多岁,年轻有为,前程似锦。

可惜这一代学海军的人,注定不会有大出息,因为大清朝的腐败,已烂到了骨子里。

日本人成了中国人的心腹大患。

中国海军的脸面,很快在甲午中日大海战中,丢失殆尽。

第二年,清政府撤销了海军衙门,严复成不了一代海军名将,英雄无用武之地,临了只好弃武就文,到文化人的圈子里来混。

林琴南翻译《巴黎茶花女遗事》,风靡了一大群痴情男女,这种靠小说讨好读者的事情,严复是不愿意干的。

他是武人出身,对风花雪月看不入眼,而且相信小说会越看越没有出息,临了不过是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严复选择了西方的社会学著作,成了一名现代文明的窃火者,梁启超因此称他为“清季输入欧化之第一人”。

从时间上看,严译《天演论》是182年,比林琴南略早几天。

林译小说以情动人,严译著作以理服人,他的《天演论》在思想方面,给一代中国人巨大的冲击。

这一年正是戊戌变法之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成了现成的改革口号,此后许多年里,救亡图存的观念深入人心,就思想启迪而言,严译要比林译更有意义得多。

就在翻译《天演论》的同一年,严复给光绪皇帝写过一封万言书,把今日世界和中
国古代战国做了比较,指出春秋战国时期重视兼并,而现在各国讲究平权,当时的小国如宋,如中山,都被七雄灭了,如今的一些小国,如荷兰,如瑞士,却依然能够瓦全于世界列强之间。

因此事在人为,只要中国自强,西方列强“所求于我者,不过通商之利而已”,如果中国老是自己不争气,永远不能自立。

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严复郁郁不得志,最后只能潜心译书。

严复的翻译比较有系统,他懂外语,所以不像林琴南那么离谱,逮着什么是什么。

谈到严复的翻译,通常要说的是他的“译例言”,即后人屡屡要说的信、达、雅,这三个字已成为翻译界的老生常谈。

严复对民国以来的任何政治运动,一概持反对态度。

让人深感疑惑不解的,是他为中国介绍了大量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思想,然而在对待民主,自由,共和,平等,这些常见名词上表现了极度保守主义的观点。

严复甚至对推翻帝制,也有着常人所不同的见解,认为推翻大清朝未必是什么好事。

他不是保皇党,从来就没有动过殉清的念头,只是反感革命,反对空口说爱国,说自由。

严复一世的英名,毁于“筹安会”六君子。

事实上,严复列名筹安会,纯粹是瞎起哄,因此当局后来通缉“筹安肇首”,有意将他排除在外。

据说通缉令没有颁布之前,盛传要抓他坐牢,林琴南匆匆赶到他家,劝他逃走。

严复毅然拒绝,说:“俯仰无愧怍,虽被刑,无累于吾神明。

庸何伤!”他表现得很英勇,很正气凛然,然而赞成袁世凯称帝,是个人名誉上永远洗不掉的一个污点。

严复对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起过重要作用,后人长时间不愿意提起他,显然和晚年列名筹安会六君子有关。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中国海军起步比日本早,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导致了甲午海战的失败,这也注定了严复海军名将之梦的破灭。

B.由于武人出身和戊戌变法的影响,严复翻译选择西方的社会学著作,他的译作给当时的中国人带来巨大冲击。

C.严复的思想充满矛盾,他既不保皇,又不赞成推翻清朝;既介绍大量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思想,又有保守主义观点。

D.本文引用严复文章的有关内容和他的原话,以及梁启超对他的评价,体现了人物叙写方面注重史实,客观真实。

E.本文叙议结合,既通过丰富事例完整生动地再现了严复的一生及其所处的时代,又恰到好处地对严复进行了评点。

2.文中写林琴南,对叙写严复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鲁迅曾称赞严复“是一个十九世纪末年中国感觉锐敏的人”。

严复的“锐敏”体现
在哪里?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全面屏手机,泛指正面屏占比达到80%以上的手机,一般采用极限超窄边框屏幕,相比普通手机,具备更窄的顶部和尾部区域,边框也更窄。

夏普早在2014年就发布过第一款全面屏手机Aquos Crystal,采用5寸显示屏,1280*720分辨率,同时取消受话器而配备了骨传导方案,实现了手机正面开孔的最少化,但当时没有引起较大的反响。

2017年下半年,全面屏手机在市场上全面性爆发,品牌从小米MIX到小米MIX2,从三星Galaxy S8到三星Galaxy Note8,再加上后面包括iPhoneX、华为麦芒6、华为Mate10在内的一系列新机等。

由于手机的大屏化已面临手掌大小瓶颈,屏幕超过6英寸的机身让使用者无法单手触摸到手机边缘,且容易滑落碎屏,导致体验感下降,而最适合大部分用尸使用的手机尺寸是5—6英寸。

全面屏更高的屏占比,意味着在机身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展示更多内容,能够让用户使用更加便利。

目前主流手机的宽高比是16:8,而全面屏一般是18:9。

加大的宽度给人们带来了“分屏浏览”这一全新的使用体验。

全面屏让同一屏幕内看电视剧和微信聊天、淘宝购物比价这些新需求成为可能。

2017上半年开始,手机销量的驱动因素由前几年拍照驱动、外观驱动和芯片性能驱动,逐渐转变为明星代言驱动。

外观万面,各大品牌乃至各品牌内的子类都呈现严重的同质化。

厂商不得不通过推出多款颜色来吸引眼球,但依然乏善可陈;比如苹果推出红色款Iphone7和7Plus来吸引眼球,但销量不达预期。

全面屏带来的科技感、整体感则是外观微创新趋势中的一次大飞跃。

全面屏未来将结合曲面技术、AR技术等掀起新一轮外观升级浪潮。

(摘编自《智能手机全面屏研究报告》)
材料二:
中国手机市场各尺寸机型占比
全面屏渗透率将迎来快速增长
(资料来源于《2018年中国全面屏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材料三:
对于未来全面屏手机发展的趋势,金立集团董事长刘立荣认为,“第一代全面屏”主要带来的是更大的占比外观以及视觉效果方面的提升。

他预测,不久将迎来“第二代全面屏”,还会迎来更多技术以及交互上的革新,例如:异形全面屏、柔性屏幕以及各种新外观材料将成为打造差异化的重要突破口。

由于全面屏导致当前大多数厂商不得不暂时采取指纹后置的解决方案,还会催生出新的生物识别技术革新。

无论是今年iphoneX的面部识别,还是未来基于OLED屏幕实现的屏下指纹识别,都是技术发展的方向。

刘立荣认为,全面屏的到来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它解决了目前5G时代到来前手机行业创新疲劳的问题,并相信随着全面屏技术的推广,用户换机频率会重新提高。

(摘编自张娜《手机行业“全面屏”发展势不可挡》)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几年,消费者对大屏手机的关注度与日俱增,5.1英寸及5.1英寸以上手机在2017年市场占比为82.9%,较2016年升了15.6个百分点。

B.屏幕超过5.6英寸的手机市场需求递减,说明消费者单手操控整机尺寸过大的手机有一定难度,手机屏幕发展受手掌大小限制。

C.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趋于平稳增长,异形手机与全面屏手机市场渗透率相比增长缓慢,全面屏手机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抑制了异形手机的发展。

D.2017年全面屏手机渗透率约为9%,2018年全面屏机型渗透率跃升至44.6%,打造全面屏手机成为满足消费需求的重要途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全面屏手机,指正面屏占比达到80%以上、宽高比为18:9的手机,窄边框达到极致。

提高屏占比,能解决手机大屏化与用户握持感之间的矛盾。

B.夏普研发了第一款全面屏手机,在技术上也有所突破,但没有引起较大的反响,因为其市场号召力过小,品牌效益不足以引领市场潮流。

C.屏幕超过6英寸的手机,由于机身过大让使用者无法单手触摸到手机边缘,就容易出现滑落碎屏的情况,让人体验感下降。

D.手机销量的驱动因素由拍照驱动、外观驱动和芯片性能驱动变为明星代言驱动,全面屏带来的强烈的视觉效果,是外观创新趋势中的一次大飞跃。

3.请联系材料,简要概括“全面屏”手机的优势及技术发展方向。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砺,字汝砺,京兆鄮人。

父仁俨,入蜀仕王氏,为丹棱令。

蜀平,补渭南主簿,累迁永和令。

砺,建隆中举进士甲科。

父丧,绝水浆数日。

服除,以禄不足养母,闲居无仕进意,乡旧移书敦谕,砺乃赴官。

解褐凤州团练推官,岁余,又以母疾弃官。

开宝
九年,诣阙.献书,召试学士院,授陇州防御推官。

入迁光禄寺丞,丁内艰
...,起就职。

久之,转秘书丞,改屯田员外郎、知鄂州,以善政闻。

端拱初,真宗在襄邸,迁库部,充记室参军,赐金紫。

初,广顺中,周世宗节制澶州,砺贽文见之,馆接数日。

世宗入朝砺处僧舍梦古衣冠者曰汝能从乎砺随往睹宫卫若非人间殿上王者秉珪南向总三十余砺升谒之,最上者前有案,置簿录人姓名,砺见己名居首,因请示休咎。

王者曰:“我非汝师。

”指一人曰:“此来和天尊,异日汝主也,当问之。

”其人笑曰:“此去四十年,汝功成,予名亦显矣。

”砺再拜,寤而志之。

砺初名励,以籍作砺,遂改之。

至是,受命谒见藩府,归谓子曰:“吾今见襄王仪貌,
即所梦来和天尊也。

”迁水部郎中
..。

真宗尹开封,砺为推官。

真宗尝问砺“何年及第?”
砺唯唯不对。

后知其唱名第一,自悔失问,谓砺不以科名自伐,甚重之。

储宫
..建,兼右谕德,转度支郎中。

即位,拜给事中、判吏部铨。

未几,召入翰林为学士。

咸平初,
知贡举,俄拜工部侍郎、枢密副使。

二年,卒,年六十九。

真宗轸悼,谓宰相曰:“砺介直清苦,方当任用,遽此沦谢。

”即冒雨临其丧。

砺僦舍委巷中,乘与不能进,步至其第,嗟悯久之。

废朝,赠兵部尚书,中使护葬。

砺为文尚繁,无师法,每诗一题或数十篇。

在翰林,制诰迂怪,见者哂之。

有文集二十卷。

(摘编自《宋史•列传第四十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宗入朝/砺处僧舍/梦古衣冠者曰/汝能从乎/砺随往/睹宫卫若非人间/殿上王者秉珪南向/总三十余
B.世宗入朝/砺处僧舍/梦古衣/冠者曰/汝能从乎/砺随往睹/宫卫若非人间/殿上王者秉珪/南向总三十余
C.世宗入朝/砺处僧舍/梦古衣冠者曰/汝能从乎/砺随往/睹宫卫若非人间殿上/王者秉珪南向/总三十余
D.世宗入朝/砺处僧舍/梦古衣/冠者曰/汝能从乎/砺随往睹/宫卫若非人间殿上/王者秉珪/南向总三十余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阙: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泛指帝王的住所。

B.丁内艰:古代称妻子为内人,丁内艰指对妻子离世的委婉说法。

C.郎中:隋唐迄清,各部皆设郎中,分掌各司事务,职位次于尚书、侍郎。

D.储宫:封建时代的太子被称作储君,所以储宫指太子的住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
A.杨砺是个孝子。

他的父亲去世,他连续几天断绝了饮食;母亲生病,他就弃官回家照顾母亲。

B.杨砺经历颇具传奇色彩。

他梦见有人预言他四十年后会建立功业,后来果然得到了世宗的重用。

C.杨砺为官清廉。

他租赁的住宅位于狭小的陋巷,皇帝的车驾不能进去,只能步行到他家为他哀悼。

D.杨砺的文章世人评价不高。

他虽供职翰林,但行文却不够简洁,拟写的诏书更是被看见的人笑话。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禄不足养母,闲居无仕进意,乡旧移书敦谕,砺乃赴官。

(2)后知其唱名第一,自悔失问,谓砺不以科名自伐,甚重之。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余干古县城①
刘长卿
孤城上与白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

官舍已空秋草没,女墙②犹在夜乌啼。

平沙渺渺迷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

飞鸟不知陵谷变③,朝来暮去弋阳④溪。

(注)①此诗为作者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从岭南潘州南巴贬所北归,途经战乱后的余干古县城时所作。

②女墙:建在城墙顶部内外沿上的薄型挡墙。

③陵谷变:出自《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哀今之人,胡僭(cǎn,同“惨”)莫惩”,该诗强烈地谴责了周幽王荒淫昏庸,误国害民,造成陵谷灾变。

④弋阳:县名,在江西省东北部。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开篇扣题,写诗人登上余干古县城后见到的一片荒凉之景。

B.颔联诗人夜听乌啼,在“犹在”和“已空”对比中追思,顿生漂泊异乡之慨。

C.中间两联对仗工整,登城画面中的近景与远景、色彩与声响极富层次感。

D.诗人笔下所绘“落日”景象,既是自然景观,又暗含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2)本诗尾联是“以景结情”的名句,简析其包含的思想感情。

6.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

(荀子《劝学》)
(2)朝搴阰之木兰兮,_________。

(屈原《离骚》)
(3)夫列子御风而行,_________,旬有五日而后反。

(庄子《逍遥游》)
(4)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5)从今若许闲乘月,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
(6)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
(7)成事不说,遂事不谏,_________。

(《论语·八佾》)
(8)攀栖鹘之危巢,_________。

(苏轼《后赤壁赋》)
7.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80字左右。

①中华民族有着英雄书写的悠久历史。

远古时代,“鲧禹治水”“精卫填海”等故事,让我们感受到坚忍不拔和一心为民的品质与情怀;在现当代,英雄主义的书写被赋予极
强的“唤醒”功能。

请从《平凡的世界》《红岩》《呐喊》《边城》中选择一个英雄人物,谈谈他(她)的“唤醒”功能。

要求:符合原著,表达清晰。

②垃圾分类是一种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改善生活环境,节约使用资源。

继上海之后,北京将于2020年5月1日大力推行垃圾分类。

为助力此项措施的推行,请提出你的合理性建议。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

③“逆行者”是指那些灾难来临之际逆着逃生的方向朝着灾难点儿进发的人们。

不管是在扑灭四川凉山森林火灾时不幸殉职的多名消防战士,还是在疫情蔓延时临危受命的84岁的钟南山、73岁的李兰娟和那些不惧生死的白衣天使,他们都是和平年代的“最美逆行者”。

请你为他们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诗歌。

要求:感情真挚,语言流畅。

8.微写作
在西班牙举行的一场自行车赛上,车手伊斯梅尔·埃斯特万在距离终点只有 300 米时不幸遭遇爆胎,他只能扛起自行车跑向终点。

而此时他身后的竞争对手奥古斯汀·纳瓦罗拒绝超越对手,慢慢地跟随其身后。

后来,埃斯特万想把奖牌送给纳瓦罗,但遭到了婉拒。

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超过 150 字。

①这一消息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发表看法。

要求:观点鲜明,言之成理。

②请发挥想象,描写当时比赛终点的场景。

要求:具体、形象,有画面感。

③请以“对手”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

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一只站在树上的鸟,从来不会害怕树枝断裂,因为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自己的翅膀。

这句话可以启发人们认识自身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1.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