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中和
中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根本,也是最原初的审美形态,它几乎与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产生,也一直贯穿在中国古代审美形态的发展过程中。
1、“中和”的基本内涵:
“中和”是儒家美学的重要概念。
“中”,是对立的两个因素或两个极端的中间;“和”,指情感的发作必须有节制,从而达到和谐、顺遂的境界而不是矛盾斗争的状态。
它既有量的折衷、平衡,又有质的交汇、融合。
它是一种尺度,强调对立的有差异的各种因素和力量之间的求同存异、平等共生、相互渗透、融会贯通。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2、内含价值:在中国古典美学历史上,“中和”的核心内涵具有统摄其他审美范畴的总体意义。
“情志”、“文质”、“格调”、“虚静”、“比兴”、“意境”、“含蓄”、“巧直”、“意采”等都与“中和”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
3、文化渊源:中国的战争,民族的融合
4、思想基础:
阴阳、五行的观念:认为世界上所有事物都是相互对立,消长的因素构成的
天人合一思想: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特征,儒:天地人合一、人与天地参;道:天地与我并生5、审美特征:
1)适度:
·情感的适中,在审美活动中体现出对情感的某种节制。
使人达到一种宁静、舒畅的愉悦。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
·人格精神的和谐,理想人格的精神,刚柔并济,外圆内方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
·人与自然的和谐,指喜怒哀乐未发的本然状态,即效法天地的自然状态。
西安世园会主题:“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
2)多样性的统一,这是一种平和的、宁静的、渐进的和谐,是人们关于自然对立、变化、统一的认识。
3)天人合一,这是中和最本质最高层次上的特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避免与天地自然的矛盾斗争是一种中和的生命观念,思想意识,审美理想。
6、中和之美在人生与美学上的双重意义
1、中和之美不仅是中国古代审美活动中的理想和基本标准,而且也是伦理实践中的理想和基本标准;换句话说,中和之“美”,同时也就是中和之“善”。
2、中和的基本内涵和审美特征包含着对立因素的折中、调和,包含着多样性的统一。
因此,中和之美在人生和美学上的意义也表现为在这两方面的活动领域,都善于容纳、吸收新出现的、外来的对立因素和有差异的因素,不断进行调整、达到新的中和状态,使之焕发出新的生命之光。
3、中和是一种整体效果,一种整体上均衡、和谐的状态。
因此,在人生实践和审美活动中的中和之美,就是要求注重整体与局部的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