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七校2025届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温州七校2025届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经典模拟试题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不能用离子方程式CO32-+2H+CO2↑+H2O表示的反应是
A.K2CO3+2HNO3=2KNO3+CO2↑+H2O
B.Na2CO3+2HCl=2NaCl+CO2↑+H2O
C.CaCO3+2HCl=CaCl2+CO2↑+H2O
D.(NH4)2CO3+H2SO4= (NH4)2SO4+CO2↑+H2O
2、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A.氨气B.Br2C.BaSO4D.氢氧化钠溶液
3、下列反应中,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Fe和盐酸反应:Fe+2H+=Fe3++H2↑
B.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H++SO42-+Ba2++OH-=BaSO4↓+H2O
C.醋酸和碳酸钠溶液反应:2H++CO32-=H2O+CO2↑
D.石灰石和盐酸反应:CaCO3+2H+=Ca2++CO2↑+H2O
4、对下列物质所含离子的检验中,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灼烧白色粉末,火焰呈黄色,证明原粉末中一定有Na+,无K+
B.某溶液与NaOH溶液共热,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气体,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存在NH4+
C.某溶液中,先加入硝酸银溶液,有淡黄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可判定原溶液一定含有I-
D.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白色沉淀不溶解,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5、饱和氯水长期放置后,下列微粒在溶液中不减少的是
A.Cl2B.HClO C.Cl-D.H2O
6、下列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Fe+CuSO4=FeSO4+Cu
B.CO+CuO Cu+CO2
C.AgNO3+NaCl=AgCl↓+NaNO3
D.2FeCl2+Cl2=2FeCl3
7、下列危险化学品标志中表示腐蚀品的是
A.B.C.D.
8、下列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淡化B.海水晒盐C.风力发电D.海带提碘
9、在标准状况下,下列物质占体积最大的是
A.98g H2SO4
B.6.02×1023个氮分子
C.44.8L HCl
D.6g氢气
10、下列关于离子共存或离子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H+、Cl-、MnO4-、K+
B.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中,H+、Al3+、Cl-、NO3-
C.Fe2+与H2O2在酸性溶液中的反应:2Fe2++H2O2+2H+===2Fe3++2H2O
D.稀硫酸与Ba(OH)2溶液的反应:H++SO42-+Ba2++OH-===BaSO4↓+H2O
11、下列反应中,一定发生电子转移的是
A.NH4HCO3NH3↑+CO2↑+H2O B.2KMnO4K2MnO4+MnO2+O2↑
C.Ca(OH)2+CO2=CaCO3↓+H2O D.FeO+2HCl=H2O+FeCl2
1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两种微粒,若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其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
B.凡单原子形成的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C.两原子,若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不存在两种质子数和电子数均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13、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

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第一步沤浸树皮脱胶的碱液可用“蜃”溶于水制得。

“蜃”的主要成分是
A.CaO B.Ca(OH)2C.CaCO3D.K2CO3
14、反应SiCl4+2H2高温Si+4HCl中,作还原剂的是
A.SiCl4B.H2C.Si D.HCl
15、草酸(分子式为H2C2O4沸点:150℃)是生物体的一种代谢产物,广泛分布于植物、动物和真菌体中。

下列有关
判断不正确的是
A.45g草酸中含有1.204 ×1024个氧原子
B.1mol 草酸中约含有6.02×1023个分子C.草酸的摩尔质量是90g/mol
D.1 mol 草酸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
16、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可能含有K+、Ag+、NH+
4、Mg2+、SO2-
4
、Cl-、NO-
3
、HCO-
3
等离子。

经检测废水呈强碱性,
则可确定该厂废水中肯定不含有的离子组合是()
A.Ag+、K+、NO-
3、HCO-
3
B.K+、NH+
4
、NO-
3
、SO2-
4
C.Ag+、NH+
4、Mg2+、HCO-
3
D.K+、Mg2+、SO2-
4
、Cl-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7、a、b、c、d、e、f、g为七种由短周期元素构成的粒子,它们都有10个电子,其结构特点如下所示:(单位:电荷)
其中b的离子半径大于e的离子半径;c与f可形成两个共价型g分子。

试写出:
(1)a粒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___。

(2)b与e相应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比较为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3)若d极易溶于水,在水溶液中变化的方程式为________,实验室制备d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若d为正四面体形分子,其重要应用之一为________。

(4)c粒子是________,f粒子是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由c、f生成g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18、甲溶液可能含有K+、Ca2+、NH4+、Cu2+、NO3-、Cl-、SO42-、CO32-八种离子中的若干种
.为确定甲溶液的组成,将其分成两等份,进行如下实验:
①向一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浓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4.48L。

②向另一份溶液中加入0.6 mol/L的BaCl2溶液500mL,恰好可以与溶液中的离子完全反应,过滤得66.3g沉淀及滤液。

③向上述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的石灰水中,得到一定量的沉淀X。

④向上述滤液中加入1 mol/L AgNO3溶液650 mL,恰好可完全反应,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用相应的离子符号表示):
⑴上述实验③中得到沉淀X的质量为______;生成沉淀X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⑵甲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可能存在的离子是______.
⑶甲溶液一定存在的离子中,物质的量最大的离子是______;物质的量最小的离子是______,此物质的量最小的离子其物
质的量为______。

19、现有一不纯的小苏打样品(含杂质NaCl、Na2CO3·10H2O),为测定NaHCO3的质量分数,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夹持仪器未画出)。

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并将其放入硬质玻璃管中;称量装浓硫酸的洗气瓶C的质量和装碱石灰的U形管D的质量。

③打开活塞K1、K2,关闭K3,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

④关闭活塞K1、K2,打开K3,点燃酒精灯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

⑤打开活塞K1,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拆下装置,再次称量洗气瓶C和U形管D的质量。

[资料]
i.浓硫酸常用于吸收水蒸气。

ii.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iii.Na2CO3·10H2O Na2CO3+10H2O↑。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E的名称是__________,其中盛放的药品是__________;若无该装置,则会导致测得的NaH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步骤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

(3)装置B中除反应Na2CO3·10H2O Na2CO3+10H2O↑外,还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4)若实验中称取样品的质量为50.0 g,反应后C、D装置增加的质量分别为12.6 g、8.8 g,则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若将等质量的该样品与足量稀硫酸混合,可得CO2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L(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20、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按如图所示操作,充分反应后:
①Ⅰ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Ⅱ中铜丝上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结合Ⅰ、Ⅱ实验现象可知Fe2+、Cu2+、Ag+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

(2)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永远值得炎黄子孙骄傲。

黑火药在发生爆炸时,发生如下反应:2KNO3+3C+S===K2S+N2↑+3CO2↑。

其中氧化产物是________
(3)人体内的铁元素是以Fe2+和Fe3+的形式存在。

Fe2+易被人体吸收,服用维生素C,可使Fe3+转化成Fe2+,有利于人体吸收,说明维生素C具有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4)市场上出售的某种麦片中含有微量还原性铁粉,这些铁粉在人体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的作用下转化成亚铁盐。

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氢气还原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已知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2.4 L/mol,但很多化学实验并非在标准状况下进行,而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下图为测定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的实验装置图。

图中反应原理为:2C2H5OH+2Na→2C2H5ONa+H2↑(反应放热)。

(1)①该装置有明显错误处,请指出错误之处:_________;
②作图修改(只针对需修改部位):_____________。

(2)经过(1)改正后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常温常压下,取4.6g 乙醇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并利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H2(假设广口瓶和量筒足够大);
c.当圆底烧瓶中不再有气泡产生,不能立即读数,必须先_____,后________,再平视读取量筒中收集到水的体积为1240.0 mL。

经计算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为__________。

(3)经过(1)改正后仍有实验误差,下列哪些选项会导致实验误差_______。

A.收集到的氢气中含有装置中原有的空气
B.收集H2前导管B中无蒸馏水
C.分液漏斗中的无水乙醇进入圆底烧瓶后占用了装置内气体空间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
【解析】
可溶性碳酸盐和强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盐、水、二氧化碳的离子反应为CO32-+2H+CO2↑+H2O,以此来解答。

【详解】
A. K2CO3+2HNO3=2KNO3+CO2↑+H2O的离子反应为CO32-+2H+CO2↑+H2O,故A不选;
B. Na2CO3+2HCl=2NaCl+CO2↑+H2O的离子反应为CO32-+2H+CO2↑+H2O,故B不选;
C. CaCO3+2HCl=CaCl2+CO2↑+H2O的离子反应为CaCO3+2H+CO2↑+H2O+Ca2+,故C选;
D. (NH4)2CO3+H2SO4= (NH4)2SO4+CO2↑+H2O的离子反应为CO32-+2H+CO2↑+H2O,故D不选。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
离子反应的概念关键在理解,离子方程式有其书写规则,并不是所有的离子方程式都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表示离子反应。

例如: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反应,写离子方程式时由于醋酸是弱酸,应写分子式。

离子方程式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了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2、C
【解析】
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溶于水和在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则A、氨气是非电解质,A错误;B、单质溴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B错误;C、硫酸钡是电解质,C正确;D、氢氧化钠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错误,答案选C。

点睛:判断电解质或非电解质时必须抓住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否自身电离出离子,导电只是实验现象,不能作为判断的依据。

另外也可以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去判断,即酸碱盐、氧化物和水是电解质,答题时需要灵活掌握、合理应用。

3、D
【解析】
A. H+氧化性比较弱,Fe与HCl反应产生Fe2+,不是Fe3+,A错误;
B. 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产生BaSO4和H2O,二者的物质的量的比是1:2,离子方程式应该为:
2H++SO42-+Ba2++2OH-=BaSO4↓+2H2O,B错误;
C. 醋酸是弱酸,主要以电解质分子存在,不能拆写为离子形式,C错误;
D. 二者反应符合事实,遵循离子方程式中物质拆分原则,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4、B
【解析】
A.焰色反应为元素的性质,观察K的焰色反应需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火焰呈黄色,证明原粉末中有Na元素,但不能确定是否含K元素,故A错误;
B.与NaOH溶液共热,产生使湿润红色的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即产生氨气,说明原溶液中存在NH4+,故B正确;C.碘化银为黄色固体,溴化银为淡黄色,故C错误;
D.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白色沉淀不溶解,该白色沉淀可能是氯化银,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5、C
【解析】
氯气与水发生:Cl2+H2O⇌HClO+HCl,溶液中含有Cl2、HClO、H2O等分子,含有H+、ClO﹣、Cl﹣等离子,长期放置后发生2HClO2H++2Cl﹣+O2↑,则Cl2、HClO、H2O均减少,只有氯离子增加,故选C。

6、C
【解析】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B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符合题意;
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反应过程中,氯元素和铁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睛】
明确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以及准确判断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是解答的关键。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一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为复分解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置换反应。

7、A
【解析】A、为腐蚀品标志,故A正确;B、为易燃固体标志,故B错误;C、为辐射标志,故C错误;D、为易燃液体或易燃气体标志,故D错误。

8、D
【解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
A. 海水淡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 海水晒盐过程中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 风力发电过程中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 海带提碘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解题关键: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易错点A,对海水淡化过程的理解。

9、B
【解析】试题分析:A、H2SO4是液体,未知液体的密度,无法计算体积;B、6.02×1023个氮分子的物质的量是=1mol,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C、44.8L HCl的物质的量为=2mol,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
D、6g氢气的物质的量为=3mol,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67.2L;体积最大的为6g氢气,故选D。

考点:考查了物质的量的计算的相关知识。

10、C
【解析】
A、含MnO4-的溶液呈紫红色,故某无色溶液中不可能大量存在MnO4-,选项A错误;
B、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显碱性,H+、Al3+与OH-反应而不能大量存在,选项B错误;
C、Fe2+与H2O2在酸性溶液中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选项C正确;
D、稀硫酸与Ba(OH)2溶液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SO+Ba2++2OH-=BaSO4↓+2H2O,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11、B
【解析】
因为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此题实际是判断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其关键是分析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据此解答。

【详解】
A、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A不选;
B、反应中锰元素的化合价由+7价降低为+6价和+4价,氧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0价,发生了电子转移,B选;
C、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不选;
D、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不选;
答案选B。

12、B
【解析】
A.Na+和Mg2+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互为同位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化学性质相同,故A 正确;
B.Fe2+等不具有稀有气体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则凡单原子形成的离子,不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故B错误;
C.两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两原子是同一元素,互为同位素,故C正确;
D.阳离子中质子数=电子数+电荷数,阴离子中质子数=电子数﹣电荷数,所以不存在两种质子数和电子数均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故D正确;
故答案选B。

13、A
【解析】
牡蛎壳为贝壳,贝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灼烧生成氧化钙,CaO溶于水得Ca(OH)2。

故B、C、D错误,A正确。

答案选A。

14、B
【解析】
反应SiCl4+2H2高温Si+4HCl中,Si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降低为0价,得电子,被还原,作氧化剂,H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为+1价,失电子,被氧化,作还原剂,故答案选B。

【点睛】
氧化剂和还原剂首先都应该是反应物,化合价升高的物质自身作还原剂,化合价降低的物质自身作氧化剂,氧化剂和还原剂都是从化合价的变化角度分析。

15、D
【解析】
A.45g草酸的物质的量=
45g
90g/mol
=0.5mol,其中含有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2mol,氧原子的个数是
2mol×6.02×1023mol-1=1.204×1024,A判断正确;
B.1mol草酸中约含有6.02×1023个分子,B判断正确;
C.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90,则草酸的摩尔质量是90g/mol,C判断正确;
D .草酸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1mol 草酸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D 判断错误。

答案选D 。

16、C 【解析】
由废水呈强碱性可知,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能与银离子和镁离子反应生成沉淀,能与铵根离子反应生成弱碱一水合氨,能与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根和水,则溶液中一定不含有银离子、铵根离子、镁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故选C 。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7、 NaOH>Mg(OH)2 NH 3+H 2O NH 3·H 2O NH 4++OH -
2NH 4Cl+Ca(OH)2Δ
CaCl 2+2NH 3↑+2H 2O 作为燃料 OH - H 3O + OH -+H 3O +=2H 2O
【解析】
a 、d 和g 不带电荷,说明是分子或者原子, e 带2个单位正电荷,说明e 为 Mg 2+,
b 和f 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可能是Na +、H 3O +、NH 4+,b 的离子半径大于e 的离子半径,因此b 为Na +,
c 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可能是F -、OH -、NH 2-,又c 与f 可形成两个共价型g 分子,那么c 为OH -,f 为H 3O +,g 为H 2O ,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1)a 为原子,即为Ne ,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b 为Na +,e 为 Mg 2+,相应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比较为NaOH>Mg(OH)2;
(3)若d 极易溶于水,说明d 为NH 3,NH 3溶于水形成NH 3•H 2O ,电离后生成NH 4+和OH -,在水溶液中变化的方程式为NH 3+H 2O
NH 3·H 2O
NH 4++OH -;
(4)c 为OH -,f 为H 3O +,g 为H 2O ,OH -与H 3O +生成H 2O 的离子方程式为:OH -+H 3O +
=2H 2O 。

【点睛】
解答本题时要熟记常见的“10电子”粒子:
18、10g 2232Ca CO 2OH CaCO H O +-++=↓+ 2Ca +、2Cu + 3NO -
K + Cl - 0.1mol
【解析】
通过①得出铵根离子物质的量,
通过②分析得出碳酸根和硫酸根的物质的量, 通过③及离子共存分体得出不含的离子, 通过④分析含有的微粒及物质的量。

【详解】
①向一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 浓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4.48L ,应生成NH 3,则一定含有NH 4+,且(
)
4 4.48L
n NH 0.2mol 22.4L /mol
+
=
=;
②向另一份溶液中加入0.6 mol/L 的BaCl 2溶液500mL ,恰好可以与溶液中的离子完全反应,过滤得66.3g 沉淀及滤液,沉淀可能为BaSO 4或BaCO 3或二者都有,
如为BaSO 4,则()4m BaSO 0.6mol /L 0.5L 233g /mol 69.9g =⨯⨯=, 如为BaCO 3,()3m BaCO 0.6mol /L 0.5L 197g /mo l59.1g =⨯⨯=, 则说明甲中含有SO 42-、CO 32-,设分别为x mol 、y mol ,
则x y 0.3233x 197y 66.3+=⎧⎨+=⎩
,x = 0.2 ,y = 0.1;
③向上述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的石灰水中,得到一定量的沉淀X ,则说明含有CO 32-
,则一定不存在Ca 2+、Cu 2+;
④向上述滤液中加入1 mol/LAgNO 3溶液650mL ,恰好可完全反应,可知滤液中()n Cl 1mol /L 0.65L 0.65mol -
=⨯=,
而②加入()n Cl
0.6mol /L 20.5L 0.6mol -
=⨯⨯=,
则说明甲中含有Cl -,且()n Cl
0.65mol 0.6mol 0.05mol -
=-=,
如不含NO 3-
,则由电荷守恒可知一定含有K +,由()()()()()224
3
4
n K
n NH 2n CO 2n SO n Cl +
+---
+=++,
则()n K
20.1mol 20.2mol 0.05mol 0.2mol 0.45mol +
=⨯+⨯+-=,
因分成两份,则甲含有0.4 mol NH 4+、0.9 mol K +、0.4 mol SO 42-、0.2 mol CO 32-、0.1mol Cl -,如含有NO 3-,则K +大于0.9 mol ,
⑴上述实验③中得到沉淀X 为碳酸钙,质量为0.1 mol × 100 g/mol=10g ,生成沉淀X 的离子方程式为Ca 2+ + 2OH - + CO 2== CaCO 3↓ + H 2O ,
故答案为10g ;Ca 2+ + 2OH - + CO 2== CaCO 3↓ + H 2O ;
⑵由以上分析可知一定不存在Ca 2+、Cu 2+,不能确定是否含有NO 3-,
故答案为Ca 2+、Cu 2+;NO 3-;
⑶甲含有0.4 mol NH 4+、0.9 mol K +、0.4 mol SO 42-
、0.2 mol CO 32-
、0.1mol Cl -
,如含有NO 3-
,则K +大于0.9 mol ,则物质的量最大的离子是K +;物质的量最小的离子是Cl -
,此物质的量最小的离子其物质的量为0.1 mol , 故答案为K +;Cl -
;0.1 mol 。

19、球形干燥管 碱石灰 偏大 除去装置A 、B 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2NaHCO 3 Na 2CO 3+H 2O↑ +
CO 2↑ 67.2 10.08 【解析】
将混合物加热会产生H 2O(g)、CO 2等气体,应在C 、D 中分别吸收。

由干燥剂的性质知应先吸收水,再吸收二氧化碳,即C 中的干燥剂吸水后不能吸收CO 2;由D 的增重(NaHCO 3分解产生的CO 2的质量)可求出NaHCO 3质量。

由C 的增重(Na 2CO 3•10H 2O 分解产生的H 2O 及已知的NaHCO 3分解产生的H 2O 的质量)可求出Na 2CO 3•10H 2O 的质量;故应在实验前赶尽装置中的空气,关键操作应是赶尽B 中的空气,所以打开活塞K 1、K 2,关闭K 3就成为操作的关键,缓缓通入则是为了赶出效果更好;实验结束打开K 1,将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驱赶到D 和C 中以便充分吸收;E 中碱石灰可防止外界空气中的H 2O(g)、CO 2进入装置D 影响实验效果。

【详解】
(1)由题知仪器E 的名称是球形干燥管。

干燥管中盛放的是碱石灰,碱石灰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所以干燥管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D 影响测定结果,若撤去E 装置,则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大,测定的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偏大; 故答案为:球形干燥管;碱石灰;偏大;
(2)由于装置A 、B 内的空气含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会影响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质量的测定,因此打开活塞K 1、K 2,关闭活塞K 3,实验前要通入空气的目的是除去装置A 、B 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除去装置A 、B 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3) 含NaCl 、Na 2CO 3•10H 2O 和NaHCO 3的混合物加热时,除碳酸钠晶体失去结晶水生成碳酸钠外,碳酸氢钠也会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 3 Na 2CO 3+H 2O↑+CO 2↑;
故答案为:2NaHCO 3
Na 2CO 3+H 2O↑+CO 2↑;
(4)装置D 中增加的质量为二氧化碳的质量,设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则
()
3
23
2222NaHCO Na CO H O CO 168g 18g 44g x
m H O 8.8g
+
+↑
可得:x = 33.6 g ;m(H 2O)=3.6g
所以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2333.6g
(Na CO )=
100%=67.2%50.0g
ω⨯ ;
装置C 吸收的是水蒸气,包括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的和十水碳酸钠分解生成的,十水碳酸钠分解生成的水蒸气的质量 = 12.6 g - 3.6 g = 9.0 g ;
设十水碳酸钠的质量为y ,则:
23223
2Na CO 10H O △Na CO 10H O
286g 180g y
9.0g
+ 可得:y = 14.3 g ;
若将等质量的该样品与足量稀硫酸混合,由碳元素守恒可得:233.6g 14.3g
n (CO )=
=0.45mol 84g/mol 286g/mol
+ ,所以CO 2
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2(CO )=0.45mol 22.4L/mol=10.08L V ⨯ ; 故答案为:67.2;10.08 。

【点睛】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以钠的化合物为载体,综合考查学生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以及实验原理,为解答该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20、Fe +Cu 2+=Fe 2++Cu 红色铜丝上有银白色金属附着,无色溶液变为蓝色 Ag +>Cu 2+>Fe 2+
CO 2 还
原性 Fe +2HCl=FeCl 2+H 2↑
【解析】
(1)①Fe 丝与CuSO 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 +Cu 2+=Fe 2++Cu ,故答案为:Fe +Cu 2+=Fe 2++Cu ;
②铜丝和AgNO 3溶液反应生成Ag 和Cu(NO 3)2,现象为:红色铜丝上有银白色金属附着,无色溶液变为蓝色,故答案为:红色铜丝上有银白色金属附着,无色溶液变为蓝色;
③Fe 置换出Cu ,说明Fe 比Cu 活泼,而氧化性:Cu 2+>Fe 2+
,Cu 置换出Ag ,说明Cu 比Ag 活泼,而氧化性:Ag +
>Cu 2+,综上所述,氧化性:Ag +>Cu 2+>Fe 2+,故答案为:Ag +>Cu 2+>Fe 2+;
(2)2KNO 3+3C +S=K 2S +N 2↑+3CO 2↑中C 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成CO 2,CO 2是氧化产物,故答案为:CO 2; (3)服用维生素C ,可使Fe 3+转化成Fe 2+,使Fe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将Fe 3+还原为Fe 2+,说明维生素C 具有还原性,故答案为:还原性;
(4)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 +2HCl=FeCl 2+H 2↑,故答案为:Fe +2HCl=FeCl 2+H 2↑;
(5)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uO+H2Δ
Cu+H2O,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
向和数目如下:,故答案为:。

21、广口瓶中导管“短进长出”将气体恢复至室温使广口瓶中液面于量筒中液面相平
24.8L/mol BC
【解析】
(1)①该装置有明显错误处,请指出错误之处:广口瓶中导管“短进长出”,②作图修改(只针对需修改部
位):,(2)气体的体积受温度和压强影响较大,当圆底烧瓶中不再有气泡产生,不能立即读数,必须先将气体恢复至室温,后使广口瓶中液面于量筒中液面相平,使广口瓶内压强等于大气压,由关系式:2CH3CH2OH~H2,4.6g 乙
醇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收集到的H2应为=0.05mol,读取量筒中收集到水的体积为1240.0 mL,经计算常温常
压下气体摩尔体积为1240.0 mL/0.05mol=1.240L/0.05mol= 24.8L/mol;(3)A、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收集到的氢气中含有装置中原有的空气,不影响增加的氢气体积的测量,故A错误;B、收集H2前导管B中无蒸馏水,使烧瓶内压强与大气压不等,会导致实验误差,故B正确;C、分液漏斗中的无水乙醇进入圆底烧瓶后占用了装置内气体空间,排出的气体当成了生成的H2的体积,会导致实验误差,故C正确。

故选B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