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学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学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当前学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文/易安定
摘要:当前学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口号盛行,缺乏操作性;相互割裂,缺乏系统性;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

学校文化建设应抓住以下几点:把握本质,体现科学性;正确定位,凸现创新性;一以贯之,实现传承性。

关键词:学校文化建设问题对策
学校文化建设是现代学校的核心任务。

“文化立校”,越来越成为校长们的共识。

但在当前的学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着一些误解和误区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一、当前学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口号盛行,缺乏操作性。

当前,学校文化建设中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是口号盛行。

什么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办学方略、办学目标、管理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学校口号等等一大堆,但要么空洞无物,要么表行不一。

如奋斗目标就是“争创一流”,而创什么“一流”、创哪里的“一流”则不清楚;还有“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满足人民的教育需求
”等,没有明确的内涵和要求,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装。

时下的一个流行词就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是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

但在“以人为本”的口号下,教师的劳动得不到尊重,教师的专业成长得不到关注,教师的法定待遇得不到落实,教师的民主权利得不到保障。

2、相互割裂,缺乏系统性。

如果说,校风是学校文化的集中体现的话,那么学校对校风的表述(包括教风、学风等)既是对学校文化的高度概括,也是对学校文化发展方向的定位。

校风即学校风气,它是一所学校所特有的占主导地位的行为习惯和群体风尚,体现为一种独特的心理环境和行为方式。

校风由校长和管理人员的工作作风、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组成。

校长的作风是校风的关键,正所谓“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

作风是主导,教风是主体,学风是归宿,三者互相联系。

然而,纵观当前各校对“校风”的表述,基本上是“校风、教风、学风”(简称“三风”)。

这“三风”不管是指“三类”还是指“三层”都有划分不当之嫌。

如果说“教风”的主体是教师、“学风”的主体是学生,那么请问“校风”的主体是谁?“校风”在表述上另一个问题是相互割裂,流行词语堆砌,既缺乏明确的定位,又缺少内在联系。

3、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

现在,各校都十分重视学校文化建设,这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建设什么样的学校文化?怎样建设自己的学校文化?一
些学校在这个问题上还是很模糊的。

不少学校把学校文化建设的工夫花在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上,并称之为“校园文化建设”。

建设的内容大同小异:花草假山、名人画像、校园雕塑等。

如果“名人”和雕塑不被校园里的多数人“认识”和认同,这样的建设有何意义?注重“面子”而不注重“内涵”,除了能反映决策者的“文化”外,它违背了学校文化的本义,或者说这是一种“没有文化”的“学校文化”建设。

如果我们没有准确地把握“学校文化”的内涵,却在大张旗鼓地抓“学校文化”建设,就会走入“没有文化”的误区,必将导致领导随心所欲、教师无所适从、学生信仰缺失。

这并非信口开河,危言耸听。

二、当前学校文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人创造文化,文化又塑造人”。

学校文化是学校中“人”创造的(关键在校长);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一旦形成,又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塑造着师生的灵魂、规范着师生的行为。

所以,加强新时期学校文化建设应该摆在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

1、把握本质,体现科学性。

准确把握学校文化的内涵是进行学校文化建设的前提。

“文化”一词有着丰富的内涵,因而关于文化的定义很多,但一般认为,可以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行为(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类型,“在物质文化中,文化穿着物的外衣,显现的是人化的内涵”;行为文化是人们处理个人与他人及其社会关系的行为方式及其固定化的各种制度;精神文化则是包含了情感意志、风俗习惯、道德风尚在内的文化心理和社会意识诸形式。

(谢新观、王道君:《哲学原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版第231页)不管哪种类型的文化都是一个民族(或一个群体)价值观念、价值取向的体现。

因而,笔者认为,文化的本质就是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它通过物质的、行为(制度)的、精神的(社会意识)等形式表现出来。

正确把握文化概念,既要把握文化本质和现象的联系,又要把二者区别开来。

如同“文化”概念的表述一样,目前对“学校文化”的表述也是五花八门,笔者赞成这样的表述:“学校文化的表象是学校中大多数人在组织中表现出来的做事方式和处世态度,其核心是这些做事方式和处世态度的‘内隐规矩’和‘内隐概念’”。

(季萍:《“学校文化”的反思与再建》,《人民教育》2004年第2期第6页)学校文化在本质上是观念的,它通过学校成员(领导、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方式及其由行为方式的物化形态,如制度建设(制度是对某种行为方式的认同和
规范)、学校的环境建设(布局、建筑风格、设施及其质量体现了决策者的办学理念和教育理念)表现出来。

所以,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是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先进的办学理念,并将其外化到学校的制度(包括校训及校风的表述)和校园环境建设中,并进而转化为学校绝大多数成员的共同信念。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

(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2月版)笔者认为,“思想的领导”说穿了就是学校文化建设。

在学校的环境建设方面,当前有一句流行语:“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

但说什么、怎么说,说的话能否让人听得懂?这决不是墙壁自己能做得到的。

“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但苏霍姆林斯基在此名言后面的一句话却不大引人注意,这就是“如果上面那些语录的思想不与集体当时关心的主题相联系,所有这些言论便不会进入学生的心灵,因而成为空谈”。

(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2月版第160页)
2、正确定位,凸现创新性。

在明确了学校文化的本质和现象之后,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就是
“建设什么样的学校文化?”“怎样建设学校文化?”
首先,学校文化应具有鲜明的个性。

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多样因其独特而存在。

学校文化受社会文化的影响,一所学校的学校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在学校的反映,更是校长办学思想、教育理念、个人风格和学校传统的综合体现。

“一个学校的教育理念就是校长的教育哲学思想。

一个成熟的教育理念,往往贯穿办学的始终,经得住历史检验,是历任校长治校育人的总方向、总路线。

”(汪兴代:《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人民教育》2007年第7期第15页)一所学校的学校文化定位应在具有先进性的前提下凸现个性,要体现学校特色。

学校文化建设不能靠模仿,主要靠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个性。

创新的源泉在民主。

其次,学校文化建设的系统性。

根据“文化”的三个类型,我们可以把学校文化建设划分为环境设施建设、制度(行为)建设和思想建设(形成共同的教育信念和价值取向)。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学校就是一个系统,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系统理论认为,整体性、目的性和层次性是系统的三大特点。

所以,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统筹兼顾,抓住重点,其目标就是形成共同的教育信念和价值取向。

学校管理由制度管理实现向文化管理转变的条件就是共同的教育信念和
价值取向的形成。

校风是由领导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构成的系统,三者之间虽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但各自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必须抓住领导作风这个关键,由领导的作风带动教师的教风,由教师的教风带动学生的校风,以“风”带“风”,层层带动。

校训和校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校训反映的是治校、做人的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校风既可以是对学校成员当前行为方式和心理状态的描述,也可以是对期望达到的状态的定位。

当前的校风有好有坏,对于好的校风要通过校训予以继承和发扬光大;对于坏的校风则通过校训予以校正。

学校文化与校园文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校园文化是浅层次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深层次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更多地体现在环境布置和学生的行为习惯上,学校文化更多地体现在校长和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工作作风上。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实施过程,学校文化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来实现和传承。

3、一以贯之,实现传承性。

一定的学校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因而,学校文化建设也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朝令夕改。

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一旦形成就具有不可抗拒的作用力。

这大概也是全国各地都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的原因所在。

文化又具有可塑性,我们完全可以经过努力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发展健康向上的
先进文化。

这是我们之所以强调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据所在。

继承与创新结合,准确定位,持之以恒,这是我们进行学校文化建设应该把握的一个基本原则。

在这个原则下,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抓住根本——学校文化内涵。

学校文化的根本就是教育理念、
办学理念、管理理念。

“文化的本质含义便是人化,它映现着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所达到的程度、方式和成果。

”(谢新观、王道君:《哲学原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版第230页)学校教职员工的精神面貌、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校园环境既是学校文化的体现,又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切入点。

但需要指出的是,制度的建立和环境的美化不等于文化的形成。

如果没有形成共同的教育信念和价值观念,再完备的制度都可能形同虚设,美丽的校园也只是中看不中用的空壳。

第二,扭住关键——校长文化引领。

“有什么样的校长就会有什么样
的学校”,有什么样的校长文化也就会有什么样的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校园人的价值观,学校文化的建设就是在学校内部全体师生中树立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念,形成共同的理想、价值取向、行为准则,从而统一思想,统一行动。

校长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直接决定着学校大多数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教育观。

这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
第三,依靠主体——师生文化共建。

学校的教职员工和学生既是学校文化的体现者也是学校文化的建设者。

尊重教师、信任教师、发展教师、依靠教师,是校长工作第一要务。

只有校长做到以教师为本,教师才有可能以学生为本;学校有了“和谐”之风,才会有“书香”之气,而“书香”之气才是学校文化的底色。

对学生而言,教师的言传身教比其他任何形式的教育都有效;教师的言传身教主要是通过教学实现的。

所以,重视教师,抓好教学,“教师第一”,“教学为主”,乃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

参考文献:
萧宗六:《学校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第3版。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