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名师预测生物试题二知识点10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面B面
知识点10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选择题
1.右图是人体内某激素进行调节的示意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图可知此激素不是促甲状腺激素
B.该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形成的复合体,
穿过两层膜并作用于核内DNA
C.该激素不直接参与新陈代谢
D.该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形成的复合体能影响
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 B
【解析】:由图可知,该激素能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形成“激素—受体”的复合体,应该是性激素;A选项正确。

“激素—受体”的复合体从核孔进入细胞核,作用与DNA,从而转录出mRNA并合成相应的多肽,可见,该复合体影响转录过程。

B选项错误。

D选项正确。

激素只是改变细胞的代谢,并不直接参与生命活动;C选项正确。

2. 下图为下丘脑某神经细胞的部分膜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局部结构,则兴奋经过此
处时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B.此细胞可以分泌促进水重吸收的激素,且
该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
C.该细胞可参与形成体温调节中枢、呼吸中
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
D.动作电位的形成与膜上的②、④等载体
有关,A面为正电位,B面为负电位
【答案】 B
【解析】: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其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

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枢纽。

下丘脑内调节着体温、营养摄取、水平衡、内分泌、情绪反应、生物节律等重要生理过程。

此图若为突触后膜,则兴奋经过此处时的信号转换是:化学信号→电信号;A选项错误。

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可分泌抗利尿激素,促进人体对水分的重吸收,但激素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B选项正确。

下丘脑中具有体温调节中枢,能够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呼吸中枢位于脑干。

C选项错误。

有图示糖支链的位置判断,A面为膜外,B面膜内,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与膜上的②、④等载体有关,体现出内正外负的特点;D选项错误。

3.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寒颤。

下列关于该反射的叙述,错误的()
A.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主要是下丘脑
B.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骨骼肌
C.寒冷刺激引起的兴奋在该反射弧的突触上双向传导
D .寒冷刺激引起的兴奋经过突触时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答案】 C
【解析】: 寒冷刺激引起的兴奋以局部电流和化学信号的形式沿反射弧传导和传递,其中突触的结构使兴奋单向传导。

4.右面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
的是( ) A .敲击Ⅱ处,小腿突然抬起,这种现象属于反射
B .阻断Ⅰ处,敲击Ⅱ处,小腿不能抬起
C .刺激Ⅲ处,可在Ⅰ处检测到电位变化
D .Ⅳ处神经元的活动可能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
【答案】 C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弄清楚兴奋在此反射弧上的传导方向。

在神经元之间,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导到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据些判断,兴奋的传导方向是Ⅱ→Ⅰ→Ⅳ→Ⅲ,且Ⅱ是感受器。

敲击Ⅱ处,会产生膝跳反射,A 选项正确。

阻断Ⅰ处,敲击Ⅱ处时,传入神经受阻,小腿不能抬起,B 选项正确。

刺激Ⅲ处时,由于在突触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故在Ⅰ处是检测不到电位变化的。

C 选项错误。

低级中枢(脊髓)中的神经元活动都有可能受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D 选项正确。

5.下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C 为组织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与A 端相连接的效应器指的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它所支配的肌肉
或腺体
B .兴奋在反射弧上传递时,
C 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
号-电信号
C .刺激
D 点,在
E 处测到电位变化,不能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
传递是单方向的
D .把某药物放在C 处,刺激
E 点,D 处没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对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 【答案】C
【解析】:与A 端相连接的是感受器;在组织液处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因为因为反射弧上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刺激E 点,D 处本来就没有电位变化,与有无药物作用无关;要证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除了刺激D 点,在E 处检测电位变化外,还须刺激E 点,在D 处检测电位变化。

6.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刺激b 点(b 点为电表②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表②的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 .通过检测①的电位变化和肌肉收缩,可以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
C .兴奋由b 传导到c 时,发生电信号至化学信号至电信号的转换
D .若肌肉收缩但电表②不偏转,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
【答案】C
【解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且速度都是一样的,关键就是看刺激点到两电极的距
离,当刺激点处于中点时,到两电极的时间相等,不偏转;A 选项错误。

刺激b 点,①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受突触的影响);B 选项错误。

连接bc 两点有一个突触,故兴奋由b 传导到c 时,发生电信号至化学信号至电信号的转换;C 选项正确。

由肌细胞产生的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不能逆向传递,所以电表②不偏转,也说明兴奋在突触(神经—肌肉的接头处)上是单向传导的;D 选项错误。

7.下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对其描述正确的是
A .a 为树突末梢,构成突触小体
B .1中物质通过协助扩散释放至2中
C .2中的神经递质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D .在反射弧中信号传递方向是b→a
【答案】C
【解析】:结构模式图显示,a 为轴突末梢;A 选项错误。

1突触小泡中的物质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2;B 选项错误。

突触间隙2相当组织间隙,充斥着组织液;C 选项正确。

在反射弧中信号传递方向是a →b ;D 选项错误。

8.右图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组织或器官的细胞、A 表示物质,符合该模
型的是
A .①睾丸,②全身细胞,A 雄性激素
B .①中间神经元,②传入神经元,A 神经递质
C .①下丘脑,②垂体细胞,A 促甲状腺激素
D .①小肠黏膜,②胰腺,促胰液素
【答案】D
【解析】:该模型表示的是细胞①产生物质A ,分泌到细胞外,并作用在细胞②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上。

A 选项中,雄性激素是脂类激素,其靶细胞受体位于细胞内;B 选项中,神经递质只能,由传入神经元向中间神经元传递,而不能倒过来;C 选项中,下匠脑的某些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

D 项正确,内容来自于教材。

9..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后不会引起
A.水盐调节紊乱
B.性腺发育停止
C.血糖浓度逐渐降低
D.体温调节紊乱
【答案】C
【解析】:垂体能合成和分泌生长激素、促性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能维持甲状腺的正常生长发育,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而动物最主要和最直接参与体温调节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促性腺激素能影响性腺的发育和机能,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此外,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在水、盐平衡调节中的起作用,但抗利尿激素虽由下丘脑分泌,却通过垂体释放。

10.春天大多数鸟类进入繁殖季节,繁殖活动受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调节鸟类繁殖活动的图解如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性激素能专一性的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是因为其细胞表
面分布有识别激素的特异性糖蛋白
B.下丘脑中有一些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
C.垂体分泌的鸟类繁殖活动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D.性腺分泌的鸟类繁殖活动的激素对下丘脑分泌相关激素具有
反馈作用
【答案】C
【解析】:图示表明:日照长短可以刺激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性腺分泌性激素→动物的繁殖行为。

11.下列关于高等动物体内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激素调节比神经调节更迅速、更持久
②、激素的分泌不只受神经调节
③、激素的合成场所都是核糖体
④、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后随血液循环选择性的运送到特定的组织器官,起调节作用
A.①②③B.①③C.③④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神经调节比激素调节更迅速、更持久;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有些激素如甲状腺激素——氨基酸的衍生物、性激素——胆固醇等不在核糖体内合成。

激素是内分泌腺的分泌物,内分泌腺是一类没有导管的腺体,其分泌物直接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到达全身。

12.下列关于免疫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可直接接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
B.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效果强,是由于记忆细胞的缘故
C.病毒通常是先进行体液免疫后进行细胞免疫
D.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答案】C
【解析】:第一次抗体主要来自于抗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浆细胞,而第二次抗体主要来自于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浆细胞。

病毒感染后可通过体液免疫阻止其随着血液播散,进入细胞内的病毒可引起发生细胞免疫,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

13.某人食用含肉毒杆菌罐头食品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症状,经医生诊断后,下列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
A.注射肉毒杆菌抗毒素B.注射肉毒杆菌凝集素
C.注射抗原促使机体产生抗体D.注射淋巴因子促使机体发挥细胞免疫作用【答案】A
【解析】:对人体来说,肉毒杆菌是抗原,肉毒杆菌抗毒素、肉毒杆菌凝集素都是免疫球蛋白,但肉毒杆菌抗毒素是针对肉毒杆菌的特异性抗体。

14.右图表示A、B两妇女在1到5月血浆中人乳头瘤状病毒抗体的相对含量(其中妇女A在1月份接种了相应的疫苗,两人均在4月份感染了人乳头癌状病毒)。

下列对曲线圈的解释不成立
...的是
A .妇女A 在接种疫苗后,体内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B .两人体内的B 细胞需要在病原体和淋巴因子的共同作用下才
能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C .两人在5月份抗体含量的差异源于妇女A 体内记忆细胞活动
的结果
D .两人体内T 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够攻击被人乳头癌状病毒
入侵的靶细胞
【答案】D
【解析】:在5月份,妇女A 产生的反应属于二次免疫,比妇女B 反应迅速、效应强,这种差异源于妇女A 体内记忆细胞活动的结果。

T 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主要是作用于B 淋巴细胞或效应T 细胞,不能攻击被人乳头癌状病毒入侵的靶细胞;乳头癌状病毒与效应T 细胞密切接触,裂解死亡。

15.以下关于吞噬细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 .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B .富含溶酶体,其水解酶能将吞噬的物质水解
C .吞噬病原微生物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D .可参与构成第一、二道防线
【答案】D
【解析】:吞噬细胞内富含溶酶体,溶酶体中含多种水解酶,能水解多种抗原。

吞噬细胞既可以在非特异免疫中发挥作用——直接吞噬消灭各种病原微生物,又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吞噬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物,参与构成第三道防线。

16.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B .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 的基因
C .②、③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
D .细胞5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图,细胞1~5分别为吞噬细胞、T 细胞、B 细胞、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物质a 为抗体。

个体内所有的细胞都是由同一个细胞分裂分化而来,T 细胞、B 细胞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细胞1~4内都存在合成抗体的基因。

细胞之间的相互识别是根据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来实现的。

记忆细胞有分裂能力。

17.人体免疫系统中的B 细胞和T 细胞
A .都能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
B .核DNA 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
C .都能识别抗原产生抗体
D .分化、发育的场所相同
【答案】
A
【解析】: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大部分成为浆细胞(效应B细胞),由浆细胞产生球蛋白抗体进行体液免疫。

T细胞在受到抗原刺激后成为效应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即直接杀伤靶细胞或分泌淋巴因子对靶细胞进行杀伤,另外有小部分T细胞分化成为记忆T细胞,当同样的抗原入侵时,可以大量增殖成为效应T细胞进行杀伤。

B细胞由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分化而来;T细胞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在人体胚胎期和初生期,骨髓中的一部分多能干细胞或前T细胞迁移到胸腺内,在胸腺激素的诱导下分化成熟,成为具有免疫活性的T细胞。

B细胞和T细胞核DNA携带的遗传信息相同。

18. 2011年7月28日,英国和瑞士科学家报告说,他们已分离出一种能中和所有甲型流感病毒的 "超级抗体",这项发现可能成为研制通用流感疫苗的转折点。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超级抗体"可能来源于记忆细胞
B. "超级抗体"参与细胞免疫
C.注射 "超级抗体"可预防所有甲型流感
D.抗体可能会对自身成分起作用
【答案】 D
【解析】:由题干提供的信息并没有指明“超级抗体”的来源,但根据甲型流感病毒变异快的特点,又能中和所有甲型流感病毒,可以肯定“超级抗体”不是二次免疫的产物;抗体只能在体液中起作用,不能参与细胞免疫;研制而成的通用流感疫苗才可预防所有甲型流感,“超级抗体”不可以。

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如过敏反应。

19.曾经在我国山东、北京等地先后有人因感染禽流感病毒(注:禽流感病毒和人类流感病毒属于同一种类型病毒)而死亡。

下图表示禽流感病毒在禽类中传播及人类研究、治疗禽流感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禽流感病毒的蛋白质外壳直接决定其抗原特异性,可以引发特异性免疫反应
B.图中刚治愈的家禽B若再次被该病毒感染,不会再患该病,因为它的体内产生了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
C.被该病毒侵染的人应及时注射抗生素(如青霉素),以抑制病毒的增殖
D.用DNA酶处理后的该病毒侵染禽类,仍可能会引发禽流感
【答案】 C
【解析】: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NA酶对它不起作用。

抗生素只能对细菌产生作用,对于病毒应该注射干扰素才能抑制其增殖。

20.下列有关T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分布在淋巴和血液中
B.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化为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
C.大多数T细胞必须依靠某种B细胞的帮助才能增殖、分化
D.用类固醇使病人T细胞增殖分化受阻,器官移植成功率会明显提高
【答案】 C
【解析】:B细胞增殖、分化需要抗原刺激,也需要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协助,因此大多数B 细胞必须依靠某种T细胞的帮助才能增殖、分化,C项错误。

21. Graves病又称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是由于患者所产生的某种抗体X与甲状腺细胞膜上
的某种激素的受体Y结合,致使甲状腺细胞持续被激发,产生高水平激素Z所致。

对患者使用寡核苷酸UDP可减弱Graves病的症状。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Graves病属于过敏反应
B.Y是促甲状腺激素的特异性受体
C.UDP可能会抑制X的分泌
D.患者代谢增强,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答案】A
【解析】: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题干信
息表明,Graves病是机体对某种激素的受体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弥漫性甲状腺肿,是一种
自身免疫性疾病。

Graves病的基本病理是甲状腺功能亢进,合成及分泌甲状腺激素过多,
使患者代谢增强,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与X抗体结合的物质Y是促甲状腺激素的特异性
受体。

UDP可减弱Graves病的症状,说明UDP可能会抑制抗体X的分泌。

22. HIV能通过细胞表面的CD4(—种受体蛋白)识别T细胞,如果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4
修饰过的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因H L 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红细胞成
为HIV的“陷阱细胞”,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

据材料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CD4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B. T细胞与红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相同。

C.细胞可作为“陷阱细胞”与其结构有关
D.人侵到红细胞的HIV随红细胞凋亡后可被免疫系统
清除
【答案】B
【解析】:CD4能够修饰红细胞,使红细胞被HIV所识别并入侵,显然CD4类似于免疫细胞
表面的受体蛋白,因此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反应;人体的T细胞在胸腺发育成熟,
而红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两种细胞的发育场所不相同;成熟的红细胞没有核糖体等细胞
器,不能为HIV合成蛋白质外壳提供场所,最终入侵到红细胞的HIV随红细胞凋亡后可被免
疫系统清除。

23.三名欧洲科学家因为发现两种引发人类致命疾病的病毒而荣获2008年诺贝尔奖。

德国人
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发现导致宫颈癌的HPV(人乳头状瘤病毒),为宫颈癌疫苗的诞生奠
定了基础。

法国人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发现了艾滋病病毒(HIV)循环
复制及与主体病毒相互配合的病理,由此确立了诊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方式。

叙述不正确
的是()
A.病毒是致癌因子,开发出宫颈癌疫苗,可使宫颈癌的预防和根除成为可能
B.艾滋病病毒主要侵染T淋巴细胞,使人最终丧失免疫能力
C.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的复制能力较弱
D.接种过艾滋病病毒疫苗的健康人也可能在短期内感染艾滋病病毒
【答案】C
【解析】: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T淋巴细胞;人体感染HIV后需经过5~20年,平均7~10年的时间才能发展为AIDS病人,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

处于潜伏期的HIV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内脏中含有HIV,具有传染性。

潜伏期不是静止期,更不是安全期,病毒在持续繁殖,具有强烈的破坏作用。

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它病原体感染而不是遗传;HIV易发生变异是目前研制疫苗的主要困难,其众多的变异类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24.下列关于人体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通过反射,神经系统能感受病原体的侵入并启动免疫反应
B.激素随体液运输到全身各组织,但只对特定的靶细胞发挥作用
C.抗体必须借助体液的运输才能发挥作用,属于体液调节
D.淋巴因子和溶菌酶都是淋巴细胞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活性物质
【答案】B
【解析】:神经系统不能感受病原体的侵入,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后才能感受到病原体的存在,并且神经系统也不能依靠反射启动免疫反应。

抗体发挥作用属于体液免疫,而不是体液调节。

人体内几乎所有细胞都能合成溶菌酶,溶菌酶是体内普遍存在的免疫活性物质,但它不具有特异性,它所发挥的免疫作用届于非特异性免疫。

二、非选择题
25.(12分)下图为反射弧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
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据图回答:
(1)此反射弧的感受器具体是由神经元的形成的
(2)在a处给以刺激,该处膜外电位变化是,所产生的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形式传导的。

(3)兴奋传到神经中枢,中枢内会有信号的转换过程,即电信号
导致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结构)作用于下一个神
经元上的受体,引起下一级神经元的兴奋。

(4)刺激a处后,c处电位计指针的偏转情况是。

(5)若刺激b处,电位计指针是否偏转,原因是。

【答案】:(1)感觉(或者传入)树突末梢
(2)由正变负神经冲动(或者局部电流)
(3)神经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4)两次方向相反的摆动
(5)不 d处为突触,兴奋只能单向传递(或者神经递质只能有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解析】:(1)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树突末梢)的特殊装置,广泛分布于身体各器官和组织内。

(2)a处是传入神经纤维上的位点,若施以一刺激,膜外的电位将由原来的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并以神经冲动或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

(3)神经中枢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的细胞体集中的部位, 当兴奋传到神经中枢时,要通过突触的结构来完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4)a处处受刺激后,产生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导到神经中枢,经神经中枢的综合分析后传导到c处,c处由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变为动作电位(外负内正),然后恢复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导致电位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摆动。

(5)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传出神经,故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因为传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d,突触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单一的,只能由传出神经传到肌细胞,而不由肌细胞传到传出神经。

26.(9分)
人体内环境的维持,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而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的“语言”。

请结合右图回答(1)至(3)题。

(1)图中①表示系统;“甲”表示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及抗体)和细胞。

体内蛋白质合成不足可能会导致抗体数量减少和血浆渗透压,从而使机体出现免疫力下降、组织水肿。

(2)当人紧张时,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细胞的信息分子“丙”是来自神经元分泌的,完成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3)由上图可知,调节
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4)右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调控模式图,主要包括
①至⑤五个过程,其中TRH及TSH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
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人体长期缺碘将会导致甲状腺增生(俗称大脖子
病),这是图中过程减弱,过程增
强的结果(填编号)。

(ⅱ)有一种疾病是体内产生了大量TSH受体的抗体,
该抗体可以结合TSH受体而充当TSH的作用,从而引起甲状腺功能。

【答案】30.(9分)
(1)免疫(1分)记忆B细胞(1分)下降(1分)
(2)神经递质(1分)反射弧(1分)
(3)神经—体液—免疫(1分)
(4)(ⅰ)③(1分),④、⑤、①、②(1分)。

(ⅱ)亢进(或过度增强)(1分)。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在识图。

从图中已有信息可知①表示免疫系统,体内蛋白质合成不足会影响渗透压、免疫等功能。

甲是指体液免疫产生的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2)当人紧张时,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是神经调节的结果,肾上腺作为效应器,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细胞,使肾上腺细胞分泌肾上腺素。

(3)三种情况体现了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4)乙为促甲状腺激素,其分量是受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量的调节。

人体长期缺碘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释放激素(TRH)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增加,甲状腺增生肿大。

人体内产生了大量TSH受体的抗体,该抗体结合TSH受体而充当TSH的作用,从而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这类疾病在免疫学上称为自身免疫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