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速测量实验报告 声速测量实验数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速测量实验报告声速测量实验数据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声速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学习使用驻波法和相位比较法测量声速。

3、掌握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1、驻波法
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在入射波和反射波相遇处会形成驻波。

驻波的相邻波腹(或波节)之间的距离为半波长。

通过测量相邻两个波腹(或波节)之间的距离,就可以计算出声波的波长。

已知声波的频率,由公式$v =fλ$ (其中$v$ 为声速,$f$ 为频率,$λ$ 为波长)即可求出声速。

2、相位比较法
当发射波和接收波之间存在相位差时,通过示波器可以观察到李萨如图形。

改变接收端的位置,使相位差发生变化。

当相位差变化一个周期,即李萨如图形从直线变为椭圆再变回直线时,接收端移动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三、实验仪器
1、声速测量仪
2、示波器
3、信号发生器
四、实验步骤
1、驻波法
连接实验仪器,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连接到声速测量仪的发射端,将示波器的 CH1 通道连接到声速测量仪的接收端。

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使其在声速测量仪的谐振频率附近,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找到最大振幅对应的频率,即为谐振频率。

缓慢移动声速测量仪的接收端,观察示波器上驻波的形成,记录相邻两个波腹(或波节)之间的距离。

重复测量多次,取平均值计算波长,进而求出声速。

2、相位比较法
连接实验仪器,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同时连接到示波器的 CH1
和 CH2 通道,将声速测量仪的接收端连接到示波器的 CH2 通道。

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为声速测量仪的谐振频率。

缓慢移动声速测量仪的接收端,观察示波器上的李萨如图形,记录李萨如图形变化一个周期时接收端移动的距离。

重复测量多次,取平均值计算波长,求出声速。

五、实验数据
1、驻波法测量数据
|测量次数|相邻波腹(或波节)距离(mm)|
|||
|1|_____|
|2|_____|
|3|_____|
|4|_____|
|5|_____|
2、相位比较法测量数据
|测量次数|李萨如图形变化一个周期时接收端移动距离(mm)||||
|1|_____|
|2|_____|
|3|_____|
|4|_____|
|5|_____|
六、数据处理
1、驻波法
计算相邻波腹(或波节)距离的平均值:
$\overline{d} =\frac{d_1 + d_2 + d_3 + d_4 + d_5}{5}$波长:$λ = 2\overline{d}$
声速:$v =fλ$ (其中$f$ 为谐振频率)
2、相位比较法
计算李萨如图形变化一个周期时接收端移动距离的平均值:
$\overline{D} =\frac{D_1 + D_2 + D_3 + D_4 + D_5}{5}$
波长:$λ =\overline{D}$
声速:$v =fλ$ (其中$f$ 为谐振频率)
七、误差分析
1、系统误差
仪器本身的精度限制,如声速测量仪的刻度误差、示波器的测量误差等。

实验环境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等因素对声速的影响。

2、随机误差
测量时读数的误差。

移动接收端时的操作误差。

八、实验结论
通过驻波法和相位比较法测量声速,得到的实验结果分别为_____和_____。

与理论值相比,存在一定的误差。

在今后的实验中,应进一步提高仪器精度和操作技巧,以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九、注意事项
1、实验过程中要保持仪器的稳定,避免震动和碰撞。

2、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时,要缓慢进行,以确保准确找到谐振频率。

3、读取数据时,要注意示波器和测量仪器的刻度,尽量减小读数误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