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罚目的理论之演变及我国的选择的开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罚目的理论之演变及我国的选择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刑罚一直是法律和社会治安的重要问题,其目的是惩罚罪犯,预防犯罪,保护社会安全。
不同的刑罚目的理论对刑罚性质、程度和实施方式有着不同的看法。
自古以来,人们对刑罚目的的理论探究已经有了相当深入的研究。
本文将探讨刑罚目的理论的演变历程,以及我国的选择。
二、研究目的
本文的研究目的包括:
1.了解刑罚目的理论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应用情况。
2.深入探讨各种刑罚目的理论的内涵、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刑罚对社会治安的影响。
3.分析我国近年来对刑罚目的理论的选择,探讨其合理性和现实意义。
三、研究内容
1. 刑罚目的理论的起源和演变。
探讨古代和近代西方经典文献中的刑罚目的理论,例如惩罚、补偿、预防、复仇、挽救罪犯等不同理论。
2. 各种刑罚目的理论的内涵、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分析不同的刑罚目的理论对于罪犯和社会的影响,从实践角度出发,总结不同刑罚目的理论的优劣和适用范围。
3. 我国对于刑罚目的理论的选择。
探讨我国对不同刑罚目的理论的选择和实践。
分析我国在现实社会治安问题中的应对措施,阐述我国选择相关刑罚目的理论的合理性和现实意义。
四、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证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基于文献研究,梳理各种刑罚目的理论的演变历程和内涵,从理论层面分析各种刑罚目的理论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
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和相关数据,采用实证分析法探讨我国对刑罚目的的选择和实践,评估其合理性和现实意义。
五、预期结果
本文预期达到以下效果:
1.深入了解刑罚目的理论的演化历程,了解各种刑罚目的理论的内涵、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能够更好地理解刑罚的实际影响。
2.分析我国近年来对刑罚目的理论的选择,从实践角度出发,评估其合理性和现实意义。
3.结合具体案例和相关数据,探讨我国对刑罚目的的实际操作,对于完善社会治安管理体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六、参考文献
1. 杨玉元. 刑罚与刑罚目的新论[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4, (4): 12-19.
2.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科学文集(第二卷)[M]. 人民出版社, 1962.
3. 边学莲. 刑法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
4. 叶松林. 从犯罪学到刑罚理论[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7.
5. 李新林,任桂清. 刑法学[M].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9.
6. 国家统计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度统计公报(2016)[J].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