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见学生用书P70)
专题七文言文阅读
(见学生用书P70)
考试范围真题统计
一、(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
父思,武昌太守。
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
弘微本名
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
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
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
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
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
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
自混
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
中外姻亲
..,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
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太祖
镇江陵,弘微为文学。
母忧
..去职。
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
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
弘
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
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
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
所,奴僮犹有数百人。
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
..营葬。
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
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
”十年,卒,时年四十二。
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
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D)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回答本题,关注两个方面,一是语句的大致意思,二是四个选项的不同点断之处。
比如“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与“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从后文看,“混”是专有名词,即“谢混”,“所继叔父”是谢弘微和他的关系,用来修饰“混”。
由此分析,“所继叔父/混名知人”的断法有误。
排除B、C两项。
再如“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与“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有子如此”前省略主语“你”,即谢弘微的父亲谢思,其前应断开。
排除A项。
故选择D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B项,“它与血亲有同有异……一部分”错。
姻亲是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血亲是基于血统关系的亲属。
二者性质完全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
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
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
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
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
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
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B项,根据原文“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可知,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的是“谢混”而不是“谢弘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关键词:严正、循、党。
(2)关键词:臧否、言论、乱。
答案(1)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侍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
(2)而谢曜喜爱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
参考译文
谢弘微,是陈郡阳夏人。
父亲谢思,任武昌太守。
堂叔谢峻,是司空谢琰的第二个儿子,谢峻自己没有儿子,就把谢弘微作为嗣子。
谢弘微本名谢密,因为犯了嗣母的名讳,所以就用字来替代名。
谢弘微孩童时期,风采充溢,端庄谨慎,遇上适当的时机才说话。
过继后的叔叔谢混以了解人闻名,见到谢弘微,认为他不同于寻常的人。
谢混对谢思说:“这个孩子深沉早慧,将成为才能出众的人,有这样的儿子,可以满足了。
”谢弘微自己家里一向贫穷、节俭,而嗣父产业很丰盈,他却只承继了嗣父的几千卷书而已,遗产俸禄,一概不加过问。
谢混的风格高尚峻洁,很少同人交往,只和他同族兄弟的儿子谢灵运、谢瞻、谢曜、谢弘微等人因欣赏探讨文章的义理而聚会。
曾经一同游宴歇息,居住在乌衣巷,所以称它为乌衣之
游。
谢瞻等人才气横溢,能言善辩,谢弘微每每用简约的言语使众人信服,谢混特别敬重推崇他这一点,
称他为“微子”。
义熙八年,谢混因为是刘毅的同党被诛杀,他的妻子晋陵公主便把谢混家里的事情托付给谢弘微。
谢弘微经营管理产业,办事如同在官府办公一般,一枚钱一尺帛的收入或支出,都有账册记载。
高祖登上帝位之后,晋陵公主被降为东乡君。
从谢混死,到这时已有九年,但谢混家屋宇整齐,仓库丰满,门客和供役使的人,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田地的开垦,比过去还有所增加。
本族和外姓的亲戚,朋友故旧,进门后没有谁不感慨叹息,有的人为此流泪,深为谢弘微的德义所感动。
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侍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
太祖镇守江陵时,谢弘微任主管教育的文学一职。
谢弘微因为母亲去世离职。
守丧期间以孝道著称,除去丧服后超过一年,仍旧素食不变。
谢弘微的兄长谢曜历任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去世。
谢弘微为他长时间吃素食,哀痛超过常礼,丧服虽然除去,还是不吃鱼肉。
谢弘微从小失去父亲,侍奉兄长如同侍奉父亲,兄弟之间非常友爱和睦,当代没有人能够赶得上。
谢弘微口中从不说别人的是非,而谢曜喜爱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
元嘉九年,东乡君去世,留下的资财非常多,园宅十几所,奴仆尚有数百人。
谢弘微一概不要,自己用私人官俸营办东乡君的丧事。
谢弘微说:“亲戚之间争夺财产,可算是最鄙贱的事。
现在财产多则分用,少则共用,不至于困乏就行了,身死以后,哪里还去管它。
”元嘉十年去世,死时四十二岁。
皇上十分哀痛惋惜,派二卫千人营办丧事,一直到葬事完毕。
朝廷追赠谢弘微为太常。
二、(2017·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上池州李使君①书
杜牧
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足下性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故处世显明无罪悔。
(仆)在京城间,家事人事,终日促束,不得日出所怀以自晓,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
去岁乞假,自江、汉间归京,乃知足下出官之由,勇于为义,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果为不缪②,私自喜贺,足下果不负天所付与、仆所期向,二者所以为喜且自贺也,幸甚,幸甚。
仆不足道,虽能为学,
亦无所益,如足下之才之时,真可惜
..也。
向者所谓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此才可惜也;年四十为刺史,得僻左小郡,有衣食,无为吏之苦,此时之可惜也。
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
仆常念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何者?以其书具而事多也。
今之言者必曰:“使圣人微.旨不传,乃郑玄③辈为注解之罪。
”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臵数子坐于游、夏之位。
若使玄辈解释不足为师,要得圣人复生,如周公、夫子亲授微旨,然后为学。
是则圣人不生,终不为学;假使圣人复生,即亦随而猾之矣。
此则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欺乱常人耳。
自汉已降,其.有国者成败废兴,事业踪迹,一二亿万,青黄白黑,据实控有,皆可图画,考其来由,裁其短长,十得四五,足以应当时之务矣。
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此乃随所见闻,能不亡失而.思念至也。
楚王问萍实④,对曰:“吾往年闻童谣而知之。
”此乃以童子为师耳。
参.之于上古,复酌于见闻,乃能为圣人也。
诸葛孔明曰:“诸公读书,乃欲为博士耳。
”此乃盖滞于所见,不知适变,名为腐儒,亦学者之一病。
仆自元和已来,以至今日,其所见闻名公才人之所论讨,典刑制度,征伐叛乱,考其当时,参于前古,能不忘失而思念,亦可以为一家事业矣。
但随见随忘,随闻随废,轻目重耳之过,此亦学者之一病也。
如足下天与之性,万万与仆相远。
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
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
自古未有不学而能垂名于后代者,足下勉之。
(选自《樊川文集》,有删节)
【注】 ①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李使君,即李方玄,杜牧好友,时任池州刺史。
②缪:通“谬”。
③郑玄:字康成,东汉人,师从马融,遍注五经,为古文经学大家。
④萍实:南方池泽中常生蓬草的果实。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
A .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
足下也 期:期待 B .真可惜..
也 可惜:令人惋惜 C .使圣人微.
旨不传 微:精深微 D .参.之于上古 参:检验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根据文中语境,作者是感佩赞叹对方的才华和时机,所以认为“像您这样的才华、这样的时机,真是值得珍惜”。
因此,这个“可惜”的意思不是“令人惋惜”,而应该是“值得珍惜”。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B )
A .⎩⎪⎨⎪⎧ 饰以.温慎举以.
予人 B .⎩⎪⎨⎪⎧ 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儿之.成,则可待乎 C .⎩⎪⎨⎪⎧ 其.有国者成败废兴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D .⎩⎪⎨⎪⎧
能不亡失而.思念至也吾尝终日而.思矣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 项,以:介词,用,拿;连词,表示目的,译为“来”。
B 项,之:均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 项,其:指示代词,那些;连词,用在选择句中表示选择,译为“(是)……还是……”。
D 项,而:连词,表递进,并且;连词,表修饰,可不译。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作者对非议郑玄等人且否定古注的“今之言者”深表不满,对这些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扰乱治学的不良学风更以“欺乱”斥之。
B .作者提倡以据实控有的态度去对待历史上的成败兴废、事业踪迹,厘清因果,比较优劣,这样“足以应当时之务”,达到经世致用的目的。
C .作者认为自己在学问上虽可成就一家之事业,但还是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轻目重耳,拘泥于所见而不知适应变化的弊病。
D .作者在这封书信中对同龄友人推许鼓励,倾吐怀抱,笔端流露真情;谈论治学之道,眼界开阔,见解精辟,语言洁净简要。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从原文第四段可以看出,C 项中所说的“拘泥于所见而不知适应变化”是对诸葛孔明说的那类人的评价。
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仆 自 知 顽 滞 不 能 苦 心 为 学 假 使 能 学 之 亦 不 能 出 而 施 之 恳 恳 欲 成 足 下 之 美 异 日 既 受 足 下 之 教 于 一 官 一 局 而 无 过 失 而 已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做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理解关键词语,判断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掌握文中对话、转折、引用的规律。
“假使”一般应放在句首,“不能……”“亦不能……”构成并列关系,“成足下之美”“受足下之教”句式相似,再结合语意即可以准确断句。
答案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关键词:资、迹业、光。
(2)关键词:明白、完具、挈臵。
答案(1)我认为上天给予您有将来的名誉声望,业绩光耀于身前身后,(时机)恰好在现在,岂可不努力啊!
(2)我看郑玄等人的分析说明,清楚完备,即使圣人复活,也定会提携他们,让他们坐在子游、子夏的位置上。
参考译文
我和您年龄相同但性格不同,您性情俊逸通达、坚定明确,内心中正、态度和蔼,用温和谨慎加以修饰,所以待人接物、应付世情能够没有过失,不后悔。
(我)在京城期间,(忙于)家里的事、百姓的事,整日繁忙受约束,不能够每天说出心中所想来使自己明白,自然不敢用同辈人来期待您啊。
(我)去年告假,从长江、汉水一带回京城,才知道您由京官调任地方官的缘由,是敢于做正义的事情,从前我寄希望于您的心思,果然没有错,(我)私下里自己欣喜庆贺,您果然不辜负上天交给您的(才能)和我对您的希望,这两者是我替您高兴并自己庆贺的缘由,十分庆幸啊,十分庆幸啊。
我不值一提,即使愿意学习,也没有什么长进,像您这样的才华、这样的时机,真是值得珍惜啊。
从前我所说的您性情俊逸通达、坚定明确,内心中正、态度和蔼,用温和谨慎加以修饰,这样的才华值得珍惜啊;您四十岁成为刺史,得到一个偏僻的小郡,有衣服和食物,没有做小官吏的辛苦,这个时机值得珍惜啊。
我认为上天给予您有将来的名誉声望,业绩光耀于身前身后,(时机)恰好在现在,岂可不努力啊!
我常常认为(生在)百代之后,未必是不幸,为什么呢?因为那些书记载详备而且所记事情繁多。
现在的论者一定说:“使圣人精深微妙的意旨没有传承下来,是郑玄等人作注解的过错。
”我看郑玄等人的分析说明,清楚完备,即使圣人复活,也定会提携他们,让他们坐在子游、子夏的位臵上。
假使郑玄等人的分析说明不足以作典范,那就要圣人复活,(让)像周公、孔子(这样的人)亲自传授精深微妙的意旨,这样之后才学习。
因此圣人不复活,终身不学习;假使圣人复活,也就跟随并且扰乱他们。
这是不学习的那类人,喜欢说大话,欺骗扰乱普通人罢了。
自汉代以来,那些执政者成功失败,衰败兴盛,功业行迹,不计其数,各种各样的事,根据事实,都可以描述出来,考察它们的由来,判断它们的短处与长处,十分里面若得四五分,就能够用来应对当代的事务了。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是依据所见所闻,能够不丢失见闻并且细致思考的结果。
楚王问(孔子)南方池泽中常生蓬草的果实,(孔子)回答说:“我前几年听过儿童的歌谣因而知道它。
”这是把小孩子当作老师了。
用上古的记载检验,又用自己的所见所闻斟酌考量,才能成为圣人啊。
诸葛孔明说:“你们这些人读书,是想要成为精通一艺的博士罢了。
”这就是被所见的东西蒙蔽拘泥,不懂得适宜地变通,叫作迂腐的儒生,这也是求学的人的一个弊病。
我从元和年间以来,直到今天,我见到听到的名家才子的讨论,(舒及)典章刑罚制度,征战叛乱之事,考察他们当时的情况,用古时的事迹来验证,能够做到不丢失见闻并且细致思考,也可以成就一番事业了。
只是随即见到随即就遗忘了,随即听到随即就废弃了,有轻视眼见重视耳闻的过错,这也是求学的人的一个弊病啊。
像您是上天给予天性,我与您相差实在很远。
我知道自己愚妄固执,不能够苦心学习,假使能够学得一些,也不能够拿出来并加以施行,我非常恳切诚挚地想要成就您的好事,将来接受了您的教诲,(也只求)对于官吏事务没有过失罢了。
自古以来没有不学习却能够在后代中流传名声的人,您可要努力啊。
1.从选材上看,文言文阅读试题选文范围稳定,一般出自“二十四史”,所选材料都是正面历史人物的传记类文章,篇幅一般控制在700字以内。
选文故事情节相对简单,词语不重藻饰,大都是比较浅显的文言文,对考生来说难度较为适宜。
2.从客观题来看,题型、分值固定,考点比较固定。
考查内容主要涉及断句、文化常识、实词以及对文意的综合分析。
3.从主观题来看,近来来,文言文翻译题颇受重视,题型、分值、考查形式稳定,是每年的必考题,占到了文言文阅读题一半以上的分值,因此在备考中一定要特别重视。
考点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含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
(见学生用书P72)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历年高考中的一个重要考查点,着重考查的是一词多义、通假字、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
考向一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例1】(2017·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
其先尝从军有功,封会稽阳亭。
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以农桑为业。
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
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
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
生子二人,长曰蒙,少曰诵,诵即充父。
祖世任气,至蒙、诵滋甚,故蒙、诵在钱唐,勇势凌人。
末复与豪家丁伯等结怨,举家徙处上虞。
建武三年,充生。
为小儿,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
侪伦好掩雀、捕蝉、戏钱、林熙,充独不肯。
诵奇之。
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
父未尝笞,母未尝非,闸里未尝让.。
八
岁出于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
充书日进,又无过失。
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
经明德就,谢师而专门,援笔而众奇。
所读文书,亦日博多。
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
以笔著文,亦如此焉;操行事上,亦如此焉。
不好徼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
常言人长,希言人短。
能释人之大过,亦悲夫人之细非。
好自周,不肯自彰,勉以.行操为基,耻以材能为名。
众会乎坐,不问不言;赐见君将,不及不对。
见污伤,不肯自明;位不进,亦不怀恨。
贫无一亩庇身,志佚于王公;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
得官不欣,失位不恨。
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
淫读古文,甘闻异言。
世书俗说,多所不安,幽处独居,考论实虚。
充为人清重,游必择友,不好苟.交。
所友位虽微卑,年虽幼稚,行苟离俗,必与之友。
好杰友雅徒,不泛结俗材。
俗材因其.微过,蜚条陷之,然终不自明,亦不非怨其人。
(王充《论衡·自纪篇》,有删节)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岁凶.,横道伤杀凶:凶险
B.闾里未尝让.让:责备
C.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讽:背诵
D.游必择友,不好苟.交苟:草率,随便
解析凶:指庄稼收成不好。
这一义项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学习过,原文是“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参考译文
王充,是会稽郡上虞县人,字仲任。
他的祖上曾从军立有军功,被封为会稽郡的阳亭侯。
才一年就因变乱而失去了爵位和封地,于是就在那里落了户,以种地养蚕为业。
曾祖父王勇好意气用事,结果跟很多人都合不来。
灾荒年头,拦路杀伤过人,因此仇人众多。
正好赶上舓会动乱,(他的祖父)担心被仇人抓住,(于是)祖父王汎领着全家肩挑车载所有家当,准备到会稽郡安家,但中途在钱唐县留了下来,以经商为业。
祖父有两个儿子,长子叫王蒙,次子叫王诵,王诵就是王充的父亲。
王家祖祖辈辈纵任意气,到了王蒙、王诵就更厉害了。
所以王蒙、王诵在钱唐县又仗恃自己的勇力欺凌别人。
后来,又与豪强丁伯等结下了怨仇,全家又搬到上虞县居住。
建武三年,王充出生。
王充小时候,跟同辈的伙伴一起玩,不喜欢轻慢戏弄。
小伙伴们都喜欢捉鸟、捕蝉、猜钱、爬树,只有王充不愿玩这些。
王诵对此感到很惊奇。
王充六岁时,家里就教他写字,王充恭厚友爱孝顺,很懂礼貌,庄重寡言,有成年人的气派。
父亲没有打过他,母亲没有责备过他,乡邻没有指责过他。
八岁进书馆学习,书馆里的小孩子有一百多人,都因为有过失而脱去衣服受责打,或者因为字写得难看而被鞭打。
只有王充的书法日见进步,又没有什么过失。
学完了识字书写课程,就离开了教写字的老师,去学习《论语》和《尚书》,每天能背诵上千字。
读通了经书,品德也修养好了,就又辞别老师而去专门钻研学问,王充一写出文章,大家就觉得惊奇。
他所读的书,也一天比一天多。
王充才能虽高但不喜欢随便写作,口才很好可是不好与人谈论对答。
不是志同道合的人,他可以整天不说话。
他的论说初听似乎与大家的看法相违背,但听到最后,大家就会认为他的观点是对的。
王充写文章也是如此,行事为人和侍奉尊长也是如此。
王充不图在舓会上出名,不为个人的利害去求见长官。
经常说别人的长处,很少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