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高频考点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文高频考点归纳如下:
一、字词解释
•考点说明:文言文中的字词解释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考察学生对文言文中常见实词和虚词的理解与掌握。
•示例:在《出师表》中,“以”字的多种含义及用法;“之”字的代词、助词等用法。
1.作为介词:表示工具、手段或凭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兴
复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
)
2.表示原因:相当于“因为”、“由于”。
“先帝不以臣卑鄙。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
浅陋。
)
3.表示目的:可译为“来”、“用来”、“以致”等。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因此先帝把
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
4.表示时间、方位:可译为“在”、“从”、“到”。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接受遗命以来,
我早晚忧愁叹息。
)
“之”字的代词、助词等用法
在文言文中,“之”字也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词,其用法多样:
1.代词:可以代指人或事物。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
(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如果不能实现,就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
)
2.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的”。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这确实是危急存亡
的关键时刻啊。
)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这种用法在《出师表》中并不明显,但在其他文言文中常见。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
)
二、语句翻译
•考点说明:要求学生将文言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以检验学生的语言转换能力和对文言句式的理解。
•示例:翻译《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关键句子,如“余幼时即嗜学”等。
“余幼时即嗜学”:我小时候就爱好学习。
三、内容理解
•考点说明:考察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整体把握和深入理解,包括文章的主旨、人物形象、思想感情等。
•示例:在《陈涉世家》中,分析陈胜起义的原因和经过,理解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原因:陈胜起义的主要原因是秦朝暴政导致民不聊生,农民生活困苦,加上陈胜、吴广等人对秦朝统治的强烈不满,以及他们具备一定的组织和领导能力。
经过:陈胜、吴广等人利用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秦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的机会,发动起义。
起义军在陈胜、吴广领导下,攻大泽乡,占蕲县,攻铚、酂、苦、柘、谯等县,沿途不断补充兵员扩大队伍,后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各地纷纷响应。
历史背景和意义:陈胜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农民战争史的开端。
四、写作手法
•考点说明:分析文言文中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以及文章的结构布局和论证方式。
•示例:在《滕王阁序》中,探讨其华丽辞藻背后的写作手法,以及这些手法对文章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的作用。
1.对偶: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通过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韵
律美。
2.排比:如“四美具,二难并。
”通过排比句式,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和说服力。
3.引用:文章中引用了大量典故和诗文,如“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
通过引用,增加了文章的深度和广度。
这些手法对文章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起到了重要作用,使文章既有华丽的外表,又有深刻的内涵。
五、人物形象
•考点说明:针对文言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行为表现及在文章中的作用。
•示例:在《出师表》中,分析诸葛亮的忠诚、智慧和勇气等性格特点,以及他在文章中的核心作用。
性格特点: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展现出了忠诚、智慧和勇气等性格特点。
他忠诚于蜀汉政权和刘备的遗愿,竭尽全力辅佐后主刘禅;他智慧过人,能够洞察时局,制定出合理的战略和战术;他勇气可嘉,敢于冒险,敢于承担责任。
核心作用: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的核心作用是表达了他对蜀汉政权的忠诚和对北伐中原的坚定信念。
他通过这篇文章向后主刘禅表达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军事计划,希望能够得到后主的支持和信任。
同时,他也借此机会向后主传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兴衰、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和责任感。
六、思想感情
•考点说明:挖掘文言文中作者或主人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基调。
•示例:在《送东阳马生序》中,体会作者对于学习态度的看法和对后学的期望。
在《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表达了自己对于学习态度的看法和对后学的期望。
他认为学习应该勤奋刻苦、持之以恒,并且要注重实践和应用。
他鼓励后学要珍惜学习机会,不要浪费时间和资源,要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同时,他也希望后学能够继承前人的优良传统和品质,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通过自身的求学经历,生动展现了勤奋学习的重要性。
他提到自己幼时即嗜学,尽管家境贫寒,却从未放弃对知识的追求。
这种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正是作者希望后学能够继承和发扬的。
此外,作者还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他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态度,对于培养真正有用的人才至关重要。
最后,作者表达了对后学的殷切期望。
他希望后学能够珍惜现在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学识和能力。
同时,也要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积极投身到国家建设和民族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去。
七、文化常识
•考点说明:考察学生对古代文化、历史、地理等常识的了解和掌握。
•示例:在《岳阳楼记》中,了解古代文人墨客对于岳阳楼的描写和赞美,以及岳阳楼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传世名篇,其中对岳阳楼的描写和赞美尤为精彩。
范仲淹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将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和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描绘了岳阳楼屹立于洞庭湖畔的雄伟身姿,以及登楼远眺时所见的湖光山色和气象万千。
这些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了岳阳楼的自然美景,更让人领略到了范仲淹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岳阳楼在历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它不仅是洞庭湖畔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更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抒发情感、寄托理想的重要场所。
许多著名诗人和文学家都曾登临岳阳楼,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佳作。
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岳阳楼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也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岳阳楼还承载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它见证了岳阳乃至湖南地区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特点和成就。
因此,岳阳楼不仅是一座具有观赏价值的建筑,更是一座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