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册物理10月月月考考试总结整理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上册物理10月月月考考试总结整理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一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减速滑动.若已知物体在第1秒内位移为8.0 m ,在第3秒内位移为0.5 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加速度一定为3.75 m/s 2
B .物体的加速度可能为3.75 m/s 2
C .物体在第0.5秒末速度一定为4.0 m/s
D .物体在第2.5秒末速度一定为0.5 m/s
2.如图甲、乙所示的x – t 图像和v – t 图像中给出四条图线,甲、乙、丙、丁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
B .0~t 1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小于乙车通过的路程
C .0~t 2时间内,丙、丁两车在t 2时刻相距最远
D .0~t 2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3.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图象中的OC 段与AB 平行,CB 段与OA 平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t 1到t 2时刻两车的距离越来越远
B .0~t 3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C .甲车的初速度等于乙车在t 3时刻的速度
D .t 3时刻甲车在乙车的前方
4.已知物理量λ的单位为“m”、物理量v 的单位为“m/s”、物理量f 的单位为“s -1”,则由这三个物理量组成的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v =f
B .v =λf
C .f =vλ
D .λ=vf
5.如图所示,表示五个共点力的有向线段恰分别构成正六边形的两条邻边和三条对角
线.已知F1=10 N,这五个共点力的合力大小为( )
A.0
B.30 N
C.60 N
D.90 N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向上的弹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的形变产生的
B.相对运动的物体间一定有滑动摩擦力存在
C.相互压紧的粗糙物体之间总有摩擦力存在
D.线能织成布,靠的是纱线之间的静摩擦力作用
7.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可求出的物理量是()
A.物体的初速度B.物体的加速度
C.物体的平均速度D.物体通过的路程
8.如图所示,手沿水平方向将书压在竖直墙壁上,使其保持静止,现增大手对书的压力,则书()
A.将沿墙壁滑动B.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不变
C.对墙壁的压力不变D.受到的静摩擦力不变
9.图(a)所示,一只小鸟沿着较粗的树枝从A 缓慢移动到B,将该过程抽象为质点从圆弧A 点移动到B 点,如图(b),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树枝对小鸟的弹力减小,摩擦力减小
B.树枝对小鸟的弹力增大,摩擦力减小
C.树枝对小鸟的弹力增大,摩擦力增大
D.树枝对小鸟的弹力减小,摩擦力增大
10.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该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
B.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该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
C.某同学沿着400 m的环形操场跑了一圈,位移为400 m
D.高速公路路牌标示“上海80 km”涉及的是位移
11.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均是矢量的是()
A.力,加速度,路程
B.位移,速度,加速度
C.力,位移,速率
D.力,加速度,质量
12.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行动经过的时间叫反应时间。
两位同学合作,用刻度尺可测得人的反应时间。
如图甲所示,A握住尺的上端,B在尺的下部做握尺的准备(但不与尺接触),当看到A放开手时,B立即握住尺。
若B做握尺准备时,手指位置如图乙所示,而握住尺时的位置如图丙所示,由此测得B同学的反应时间约为
A.20s
B.0.30s
C.0.10s
D.0.04s
13.手机导航越来越多成为人们出行的必备工具,绍兴多风景名胜,某游客游完兰亭后驾车去东湖,他打开手机导航,搜索了驾车线路,线路显示走常规路线距离19.8km,需用时27分钟,选择走距离较短则有17.4km,需用时30分钟,如果走高速优先则有22.3km,需用时29分钟,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走常规路线的19.8km指的是位移
B.走“距离较短”说明路程最小
C.选择走“距离较短”,则瞬时速率一定最小
D.走“高速优先”,平均速度最大
14.如图所示,将棱长分别为a、2a、3a的同一个长方体木块分别以不同的方式放置在桌面上,长方体木块的各个表面粗糙程度相同.若用弹簧测力计牵引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示数分别为F1、F2、F3,则F1、F2、F3之比为
A.1∶1∶1 B.2∶3∶6 C.6∶3∶2 D.以上都不对15.自由下落的物体第n s内通过的位移比第(n-2)s内通过的位移多
A.3(n+2)m B.4.9(2n+1)m C.19.6m D.
2
21 n
n
m
16.汽车以某一初速度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 s内行驶了2 m,第2 s内行驶了4 m,则汽车第3 s内的平均速度为( )
A.2m/s B.5m/s C.6 m/s D.8m/s
17.关于速度和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速度大的物体速度变化大B.加速度为零的物体速度也为零
C.加速度大的物体速度变化快D.加速度不为零的物体速度必定越来越大18.某质点向东运动12m,又向西运动20m,又向北运动6m,则它运动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别是
A.2m,10m B.38m,10m
C.14m,6m D.38m,6m
19.如图所示是某商场安装的智能化电动扶梯,无人乘行时,扶梯运转得很慢;有人站上扶梯时,它会先慢慢加速,再匀速运转。
一顾客乘扶梯上楼,恰好经历了这两个过程。
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顾客始终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B .顾客受到的支持力总是大于重力
C .顾客对扶梯作用力的方向先指向右下方,再竖直向下
D .顾客对扶梯作用力的方向先指向左下方,再竖直向下
20.把一个重为G 的物体,用一个水平力F =kt (k 为恒量,t 为时间)压在竖直的足够高的平整的墙上,如下图所示,从t =0开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 f 随t 的变化关系是( )
A .
B .
C .
D . 二、多选题
21.如图所示,用与竖直方向成θ角(45θ<︒)的倾斜轻绳a 和水平轻绳b 共同固定一个小球,这时绳b 的拉力为1T ,现保持小球在原位置不动,使绳b 在原竖直平面内逆时针转过θ角,绳b 的拉力为2T ,再逆时针转过θ角固定,绳b 的拉力为3T ,则( )
A .132T T T =>
B .123T T T <<
C .132T T T =<
D .绳a 的拉力减小
22.如图所示,小球沿足够长的斜面向上做匀变速运动,依次经a 、b 、c 、d 到达最高点e .已知ab =bd =6 m ,bc =1 m ,小球从a 到c 和从c 到d 所用的时间都是2 s ,设小球经b 、c 时的速度分别为v b 、v c ,则( )
A .v b 8m/s
B .v c =3 m/s
C .s de =3 m
D .从d 到e 所用时间为4 s
23.如图甲所示是一种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图,在这个系统中B 为一个能发射超声波的
固定小盒子,工作时小盒子B
向匀速直线运动的被测物体发出短暂的超声波脉冲,脉冲被运动的物体反射后又被小盒子B 接收,从小盒子B 发射超声波开始计时,经∆t 时间再次发射超声波脉冲,图乙是连续两次发射的超声波的位移—时间图像。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超声波的速度为112x v t =
声 B .超声波的速度为222x v t =声 C
.物体的速度为21212()x x v t t t -=--∆ D .物体的速度为()
21212x x v t t t -=-+∆
24.两辆儿童赛车a 、b 在两条平行直轨道上从同一起点、同向行驶.它们在0~t 0内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则
A .图像交点说明两车位移相同
B .两车速度相同时b 车在前
C .0~t 0内两车平均速度相同
D .两车的加速度均越来越小
25.如图所示,水平面上等腰三角形均匀框架顶角30BAC ∠=︒,一均匀圆球放在框架内,球与框架BC 、AC 两边接触但无挤压,现使框架以顶点A 为转轴在竖直平面内顺时针方向从AB 边水平缓慢转至AB 边竖直,则在转动过程中( )
A .球对A
B 边的压力先增大后减小
B .球对B
C 边的压力先增大后减小
C.球对AC边的压力一直增大
D.球的重心位置一直升高
26.如图所示,两根轻质细线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倾斜杆上的a点和b点、另一端拴在O 点,Oa沿水平方向,Oa与Ob夹角为钝角,现在对O点一个竖直向下的拉力F,保持F大小不变,缓慢向虚线方向转动,转过θ(θ=90°)。
倾斜杆、绳Oa、绳Ob和F都始终在竖直平面以内,且O、a、b的位置不变。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Oa上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
B.Oa上的拉力不断增大
C.Ob上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
D.Ob上的拉力不断减小
27.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和M的两三角形斜劈P和Q叠放在一起后置于水平地面上,现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水平力F分别推P和Q,它们均静止不动,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
A.P与Q之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B.Q与地面之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C.Q对P的支持力可能大于mg
D.地面对Q的支持力大小一定等于(M+m)g
28.两个中间有孔的质量均为M的小球用一轻弹簧相连,套在一水平光滑横杆上,两个小球下面分别连一轻弹簧.两轻弹簧下端系在同一质量为m的小球上,如图所示.已知三根轻弹簧的劲度系数都为k,三根轻弹簧刚好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水平横杆对其中一个小球的支持力为Mg+mg
B.连接质量为m小球的其中一个轻弹簧的伸长量为
C.套在水平光滑横杆上的轻弹簧的形变量为
D.连接质量为m小球的其中一个轻弹簧的弹力为
三、实验题
29.某同学在做“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实验时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每两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来,图中上面的数字为相邻两点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 HZ.
(1)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为__.
(2)打第四个计数点时纸带的速度v1=__m/s.
30.某同学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待测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将毫米刻度尺设置在弹簧一侧,并使弹簧另一端的指针恰好落在刻度尺上.他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然后在弹簧下端依次挂1、2、3、4、5个钩码,测出弹簧相应的总长度.每只钩码的质量都是10g.实验数据见下表.(g取10 N/kg)
(1)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悬吊钩码时,应在钩码静止后再读数
B.应在弹簧的弹性限度范围内进行测量
C.在安装刻度尺时,必须使刻度尺保持竖直状态
D.在测量弹簧原长时,应将弹簧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并测出其长度
(2)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在图乙所示的坐标纸上,作出弹簧弹力大小F跟弹簧伸长量x关系的F-x图象____,并根据图像求出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 N/m.
(3)一个实验小组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两条不同的轻质弹簧a和b,得到弹力F和弹簧总长度l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_.
A.a的原长比b的短
B.a的劲度系数比b的小
C.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
D.测得的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31.某研究小组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实验中,
(1)下图是四位同学释放纸带瞬间的照片,你认为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
A B C D
(2)关于接通电源和放手让重物运动的先后顺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接通电源和放手应同时 B.先放手后接通电源
C.先接通电源后放手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通过纸袋测量发现加速度只有9.3 m/s2,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写出一条就可以) 32.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打出了一条纸
带.A、B、C、D、E为我们在纸带上所选的记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各点间的距离如下图所示,则纸带的_____(填“左”或“右”)端与小车相连,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为________m/s.并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m/s2.若当交流电的实际频率小于
50Hz时,仍按50Hz计算,则测量的加速度值比真实的加速度值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四、解答题
33.一辆汽车正在以v0=18m/s的速度匀速行驶,突然,司机看见车的正前方不远处有一只狗静止在路中央,如图甲所示,司机立即采取制动措施.若从司机看见狗开始计时
(t=0),汽车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根据图象或者运动规律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该司机的反应时间t1和汽车的刹车时间t2分别是多少?
(2)汽车从司机发现狗至停止运动的这段时间内前进的距离s是多少?
(3)试求出汽车制动时的加速度.
34.如图所示,在一个水平向右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量为M的车厢里,用一个定滑轮通过绳子悬挂两个物体,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已知m1<m2,m2静止在车厢的地板上,m1向左偏离竖直方向θ角.这时,
(1)求汽车的加速度;
(2)求作用在m2上的摩擦力;
(3)求m2对车厢的地板的压力.
35.一名宇航员在某星球上完成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视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让一个小球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测得小球在5s内的位移是50m,求该星球上物体开始下落2s末的速度。
36.某人在塔顶上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释放一个小球,当第6个小球正欲释放时,第1个小球已刚好到达地面,而第4个小球与第3个分别位于高为4 m的某一层的上、下沿,问:
(1)释放小球的时间间隔是多少?
(2)此塔的高度是多少?(g取10 m/s2)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BC .根据位移时间公式得,第1s 内的位移为:
x 1=v 0t +
12
at 2
=8.0m 第3s 内的位移为:
x 3-x 2=(v 0+2a )t +
12
at 2
=0.5m 代入数据得:
v 0=9.875m/s ,a =-3.75m/s 2
得:
v 3=v 0+at =-1.375m/s
说明在3s 前物体已经停止。
0.5s 末的速度等于第1s 内平均速度,为8m/s ,则从0.5s 末开始到停止的时间为 v a
,则2s 后运动的时间为:
8
1.5 1.5v a a
-=- 采用逆向思维得,2s 后到停止的位移为:
218 1.50.5m 2a a
-=() 解得:a =4m/s 2.故B 正确, AC 错误。
D .从0.5s 末开始到停止的时间为
8
s 2s 4
v t a '=
== 则2.5s 末的速度为零。
故D 错误。
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根据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由图象可知:乙图线的斜率不变,说明乙的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甲做速度越来越小的变速直线运动,都是直线运动,故A 错误;
B .在位移时间图象中纵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可知0~t 1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的位
移相等,两车都做单向直线运动,所以路程相等,故B 错误;
C .由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丙、丁两车在t 2时刻面积差最大,所以相距最远,故C 正确;
D .0~t 2时间内,丙车的位移小于丁车的位移,时间相等,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所以丙车的平均速度小于丁车的平均速度,故D 错误.
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由题中“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可知,本题主要考察x-t 图,根据图像规律可分析本题。
【详解】
A .t 1到t 2时刻,图像中C
B 段与OA 平行,所以甲、乙两车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相同,之间的距离不变,故A 错误;
B .0~t 3时间内甲车的位移与乙车的位移相同,时间相同,所以平均速度相同,故B 错误;
C .在x-t 图中,图像斜率表示速度,图象中的OC 段与AB 平行,所以甲车的初速度等于乙车在t 3时刻的速度,故C 正确;
D .t 3时刻甲车的位移与乙车的位移相同,故D 错误。
4.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v=f λ,知,1m
s
-=m ∙s ≠m /s .故A 错误.根据v=λf ,知m•s -1=m/s .故B 正确.根据
f=vλ,知ms -1•m=m 2/s≠s -1.故C 错误.根据λ=vf ,知ms -1•s -1=m/s 2≠m .故D 错误.故选B .
5.C
解析:C 【解析】
:选C.先把F 1、F 4合成,则F 14=F 3,再把F 2、F 5合成,则F 25=F 3,由几何关系可知F 3=2F 1=20 N ,所以F 合=3F 3=60 N.
6.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 弹力的是由施力物体的形变产生,故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向上的支持力是由于桌面的微小形变产生的,故A 错误;
BC.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相互接触、产生弹性形变、接触面粗糙、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
动的趋势;故可知有相对运动的物体间、相互压紧的粗糙物体间并一定有摩擦力,故B 错误,C 错误;
D. 线能织成布,靠的是纱线之间的静摩擦力的作用,故D 正确。
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位移﹣时间图象中,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是曲线,无法算物体的出初速度,故A 错误;
B 、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斜率无法求出,速度就无法求出,加速度也无法求解,故B 错误;
C 、12s 内的位移为△x=6m ﹣2m=4m ,则12s 内的平均速度为==
=m/s ,故C 正
确;
D 、物体先沿正方向运动,后沿负方向运动,只知道初末位移的坐标,不知道具体过程,只能求位移,不能求出路程,故D 错误. 故选C
8.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BCD .以书为研究对象,书在水平方向受到压力和墙壁的支持力,竖直方向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由于书静止,因此这两对力都是平衡力,所以书受到的摩擦力f 等于书的重力G ;增大手对书的压力,书对墙壁的压力增大,最大静摩擦力变大,书因为重力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摩擦力方向仍向上,保持不变,故BC 错误,D 正确; A .书在竖直方向受到的静摩擦力和重力仍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摩擦力大小不变,因书与墙壁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变大,可知书仍会保持静止状态,不会沿墙壁滑动,故A 错误;
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由题中“一只小鸟沿着较粗的树枝从 A 缓慢移动到 B ”可知,本题考查受力分析和力的平衡,根据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可解答本题。
【详解】
设弹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根据平衡可得
cos N F mg θ=
从A 到B 的过程中,θ减小,所以F N 变大,排除AD ; 小鸟所受摩擦力为
sin f mg θ=
所以摩擦力变小,故答案选B 。
10.A
解析:A 【解析】
试题分析: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该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例如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回到原来的位置时,选项A 正确;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选项B 错误;某同学沿着400 m 的环形操场跑了一圈,则路程为400 m ,位移为零,选项C 错误;高速公路路牌标示“上海80 km ”涉及的是路程,选项D 错误;故选A.
考点:路程和位移
【名师点睛】此题是对路程和位移的考查;关键是理解路程和位移的概念,路程是物体路径的总长度,是标量;而位移是从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的长度,是矢量;一般情况下,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的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11.B
解析:B 【解析】
力,加速度、位移和速度都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而路程、速率和质量只有大小无方向,是标量,故选B.
1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开始时的位置在20cm 处,握住尺时的位置在60cm 处,所以在反应时间内下落的高度为40cm=0.40m ,由运动学可得:
212
h gt =
解得:
0.3s t =
=≈ A. 20s 与分析不符,故A 错误; B. 0.30s 与分析相符,故B 正确; C. 0.10s 与分析不符,故C 错误; D. 0.04s 与分析不符,故D 错误。
1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位移是由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而路程是轨迹和长度;瞬时速率是瞬时速度的大小;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
【详解】
走常规路线的19.8km指的是路程,故A错误;走“距离较短”说明路程最小,故B正确;瞬时速率大小与距离无关,故C错误;路径不同,位移相等,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时间越短平均速度越大,故常规路线的平均速度最大,故D错误。
所以B正确,ACD错误。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学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正确认识位移和路程、时间与时刻、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即可解题。
14.A
解析:A
【解析】
【详解】
匀速运动时受力平衡,根据拉力和摩擦力相等可得:
F=f
根据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可得:
f=μF N=μmg
同一个物体的重力相等,则三种情况下的摩擦力大小相等,则F相等,故F1、F2、F3之比为1:1:1,故A正确。
15.C
解析:C
【解析】
【详解】
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x=gT2=9.8×12=9.8m,知自由下落的物体第n秒内通过的位移比第(n-2)秒内通过的位移多2×9.8m=19.6m。
A.3(n+2)m,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
B.4.9(2n+1)m,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错误;
C.19.6m,与结论相符,选项C正确;
D.
2
21
n
n
m,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错误;
16.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汽车做匀加速运动,根据相邻相等时间内位移之差等于常数,则有:
2132x x x x -=-
代入数据解得:36x =m ;故第3s 内的平均速度为:
366
1
x t v =
==m/s 故选C 。
1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C .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快,但速度变化不一定大,A 错误,C 正确; B .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中,加速度为零,但速度不为零,B 错误; D .若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为零,但速度越来越小,D 错误。
18.B
解析:B 【解析】
物体运动的路程为12+20+6=38m ,由右图可知,在东西方向最后是向西8m ,又向北运动6m ,最后位移为10m ,B 对.
19.D
解析:D
【解析】以人为研究对象,匀速运动时,人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作用;处于加速运动时,人受到静摩擦力、重力、支持力三个力的作用下,故A 错误;顾客处于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支持力才大于重力,故B 错误;顾客处于加速运动时,人受到静摩擦力、重力、支持力三个力的作用下,则扶梯对顾客作用力的方向先指向右上方,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时,其作用力竖直向上,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定律可知,顾客对扶梯作用力的方向先指向左下方,再竖直向下
故D 正确;C 错误.故选D .
点睛:正确解答本题要掌握: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明确超重和失重的实质,理解生活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
2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于物体所受的水平推力为F kt =,由二力平衡得,墙与物体间的压力 N F kt =。
当F 比较小时,物体受的摩擦力F f 小于物体的重力G ,物体将沿墙壁下滑,此时物体间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F kt μ=
当摩擦力F 等于重力G 时,物体不能立即停止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仍然是滑动摩擦力,随着摩擦力的增大,摩擦力将大于重力,物体做减速运动直至静止,摩擦力将变为静摩擦力,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无关,跟重力始终平衡,故ACD 错误,B 正确。
故选B 。
二、多选题 21.AD 【解析】 【分析】 【详解】
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重力,、两绳的拉力.根据平衡条件得知,和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上,大小与重力相等,保持不变,作出绳在三个不同位置时,两个拉力的变化,如图:
解析:AD 【解析】 【分析】 【详解】
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重力,a 、b 两绳的拉力.根据平衡条件得知,1T 和2T 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上,大小与重力相等,保持不变,作出b 绳在三个不同位置时,两个拉力的变化,如图:
可得到,132T T T =>.由图看出,绳a 的拉力减小. A.132T T T =>与分析结果相符;故A 正确. B.123T T T <<与分析结果不相符;故B 错误. C.132T T T =<与分析结果不相符;故C 错误.
D.绳a 的拉力减小与分析结果相符;故D 正确.
22.BD 【解析】 【分析】 【详解】
B .物体在a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0,加速度为a ,则从a 到c 有: 即:
物体从a 到d 有: 即: 3=v0+2a 故: 故: v0=4m/s 根据速
解析:BD 【解析】 【分析】 【详解】
B .物体在a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0,加速度为a ,则从a 到c 有:
20111
2
ac x v t at =+
即:
01
7242
v a =⨯+⨯⨯
0722v a =+
物体从a 到d 有:
20221
2
ad x v t at =+
即:
01
124162v a =⨯+⨯
3=v 0+2a
故:
21
m/s 2
a =-
故:
v 0=4m/s
根据速度公式v t =v 0+at 可得:
1
423m/s 2
c v =-⨯=
故B 正确. A .从a 到b 有:
v b 2-v a 2=2ax ab
解得:
b v =
故A 错误.
C .根据速度公式v t =v 0+at 可得:
021
442m/s 2
d v v at =+=-⨯=
则从d 到e 有:
-v d 2=2ax de
则:
244m
1
222
d d
e v x a ===⨯ 故C 错误.
D .v t =v 0+at 可得从d 到e 的时间为:
2
4s
12
d d
e v t a =
== 故D 正确.
23.A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由乙图可知,超声波在时间内通过位移为x1,则超声波的速度为
选项A 正确,B 错误;
CD .由题可知物体通过的位移为x2-x1时所用时间为
所以物体的速度为
解析:A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由乙图可知,超声波在
1
2
t 时间内通过位移为x 1,则超声波的速度为 11
112=
2
x x v t t =声 选项A 正确,B 错误;
CD .由题可知物体通过的位移为x 2-x 1时所用时间为
21211
()222
t t t t t t t -∆-+∆=-+∆ 所以物体的速度为
()()2121212121
2
x x x x v t t t t t t --=
=
-+∆-+∆
选项C 错误,D 正确。
故选AD 。
24.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图象交点说明两车速度相同;速度图象的“面积”大小等于物体的位移,两车速度相同时车的位移比的大,而两车是从同一起点、同向行驶的,所以两车速度相同时车在前,故A
解析: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图象交点说明两车速度相同;速度图象的“面积”大小等于物体的位移,两车速度相同时b 车的位移比a 的大,而两车是从同一起点、同向行驶的,所以两车速度相同时b 车在前,故A 错误,B 正确;
C .根据速度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知00t 内a 车的位移比b 车的大,根据x v t =可知a 车的平均速度比b 车的的平均速度大,故C 错误;
D .根据图象切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知两车的加速度均减小,故D 正确。
25.AC 【解析】
【分析】
【详解】
ABC .对球受力分析可知球受重力、AB 边和AC 边的支持力,两支持力的夹角为120°,BC 边与球间没有弹力,根据平衡条件可知三个力可以构成首尾相连的矢量三角形,如图
解析:AC
【解析】
【分析】
【详解】
ABC .对球受力分析可知球受重力、AB 边和AC 边的支持力,两支持力的夹角为120°,BC 边与球间没有弹力,根据平衡条件可知三个力可以构成首尾相连的矢量三角形,如图
根据正弦定理有
==sin 30sin sin AC AB F F mg a
β︒ 解得
sin sin 30AB F mg α︒=
sin sin 30AC F mg β︒
= 在框架以定点A 为转轴在竖直平面顺时针从AB 边水平缓慢转至AB 边竖直过程中α减小,β增大,由于α先大于90°后小于90°,所以sinα先增加后减小,因此F AB 先增大后减小,F AC 一直增加,故A 正确,B 错误,C 正确;
D .在框架以顶点A 为转轴在竖直平面内顺时针方向从AB 边水平缓慢转至AB 边竖直过程中,球的重心在BC 边水平时最高,故转动过程中球的重心先升高后降低,故D 错误。
故选AC 。
26.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