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埃及金字塔》教学教案三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埃及金字塔》教学教案三

篇一
教学目的:
⒈认识11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⒊展开丰盛的联想,感受金字塔的宏伟壮丽和神秘莫测,从而产生对勤劳智慧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⒋学习常用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⒈感受金字塔的宏伟壮丽和神秘莫测,从而产生对勤劳智慧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⒉学习常用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金字塔的图片和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七大奇迹吗?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出示幻灯片:1.中国—万里长城 2.美国—大峡谷 3.加拿大—尼亚加拉瀑布4.埃及—金字塔 5.高棉—吴哥窟 6.印度—泰姬马哈陵7.意大利—比萨塔)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埃及金字塔,领略其宏伟、神秘的独特风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⒈自由轻声朗诵课文,要求
(1)圈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
(3)查字典或联络上下文理解词语;
(4)找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做上标记。

⒉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报告自己勾画的生字词,学生朗诵;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⒈默读课文,想一想各自然段说了什么?
⒉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介绍了有关金字塔的哪些内容?
⒊给课文分段。

四、激发兴趣,大胆质疑
⒈(出示金字塔图片)让我们再来看看在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建造起来的
令人倍感神秘莫测的金字塔,想一想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呢?
⒉学生大胆质疑。

⒊师生一起整理质疑问习题。

五、作业
⒈读熟课文;
⒉搜集有关埃及金字塔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朗诵课文,复习导入
⒈在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幻灯片出示):这就是闻名中外的埃及金字塔。

1、“闻名中外”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话中你能了解到什么呢?
2、文中哪句话说明了这样闻名中外的金字塔在世界古代建筑中占有的地位呢?把它用“”画出来。

(第2自然段第1句话。


二、深入研读,感受奇迹
默读课文,边读边找一找:从哪些语句中能够感受到埃及金字塔工程的浩大、构造的精细呢?用“”画出来。

⒈第1自然段:
看图,图文结合理解:“金黄色的沙漠”是金字塔的背景,更添苍莽、大气;“一座座巨大的角锥形”写的是数量众多的金字塔的独特外观形状;“巍然耸立,傲对碧空”展现了金字塔非凡的气势,令人赞赏。

⒉第2自然段:
在世界古代建筑中,金字塔成为七大奇迹之首,原因是什么呢?
“唯有”说明它是保存完好的,而且阿拉伯人的俗语也证明了它保存时间的长远,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打磨。

三、回读课文,总结归纳全文
默读全文,画出描写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的句子
四、作业
⒈浏览有关埃及金字塔的课外书;
⒉制作一张手抄报。

板书设计
特点:外形雄伟
埃及的金字塔构造精美闻名中外
建造:运石头七大奇迹之首
垒石头
篇二
教学目的
1 朗诵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按空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2 感受古代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金字塔雄伟、精美的特点以及按空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或挂图。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 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的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

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闻名中外的建筑——万里长城。

说到埃及,人们又必然会想到同样闻名中外的建筑——金字塔。

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探索。

然而,金字塔至今仍是谜团重重。

今天就让我们做一回小小研究员,走进金字塔,了解金字塔,好吗?
2 板书课习题,齐读课习题。

3 质疑:你最想了解金字塔的什么呢?
简略板书:金字塔建在哪里?金字塔是什么样子的?怎样建造的?有哪些神秘的传说?……
4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习题来学习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疏通词句
1 自由轻声朗诵课文。

要求:
(1)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

(3)查字典或联络上下文理解词语。

(4)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 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报告自己勾画的生字词,并朗诵。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 默读课文,理清参观的先后顺序,想一想各段说了什么?
2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有你想了解的关于金字塔的内容吗?
四、激发兴趣、鼓舞质疑(讲读课文)
(一)学习第1段。

1 轻声朗诵课文第1段,共享你浏览中的收获。

指名报告浏览中的收获:
地理位置——尼罗河沿岸;数量——许多;大小——大大小小;历史悠久——四五千年的历史。

2 引读课文第1段。

(二)学习第2段。

默读课文第2段,指名说:这段主要写了金字塔在世界文明的地位——世界古代建筑的一个奇迹。

课件展示图片。

引读、齐读。

(三)学习第3段。

快速阅读第3段,指名告诉大家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四)学习第4段。

(1)指名朗诵,想:作者运用的是什么记叙顺序?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指名说方法。

(记叙顺序:由远到近;描写方法:比较法、列数字法、举例法。


(3) 默读这一段,边读边勾画用上述说明方法的句子,想一想:有什么好处?同桌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

适时引导学生了解:“胡夫”金字塔外观和构造上的特点。

小结说明方法:作者运用比较、列数字、举例等方法拉近了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的距离,对金字塔的雄伟和精美有了更深的了解。

因此,写作中的说明方法的运用是为表现建筑特点服务的。

引读、同桌对读、一问一答等喜爱的方式
重复读第4段。

读到这里,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在遥远的古代,这样庞大的建筑物终究是怎样建成的?)
(五)学习第5段。

是呀,作者也有这样的疑问,齐读第5段。

本段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上下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作者成功地激起了我们的好奇心。

走,我们也随他去了解了解,看看金字塔到底是怎样建成的。

(六)学习第6段。

1 默读课文第6段,思考: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 指名说说建造金字塔的两种不同说法。

3 这两种说法是怎么来的?(是考古学家们提出的两种不同的猜测)为什么会有这两种猜测呢?
(七)学习第7段。

齐读第7段,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指名谈感受(相机板书:血汗智慧创造奇迹)
小结: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算的,仅从古埃及人*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五、课外延伸,深化探究
1 关注金字塔的研究,感兴趣的同学,查找积攒资料,下次我们再举行“金字塔新闻发布会”。

2 关注世界七大奇迹,查找资料,在课后完成一张手抄报,标题自定。

附:板书设计
埃及金字塔
宏大血汗
精美智慧创造奇迹
篇三
教学目的:
⑴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从课文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⑵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词。

⑶引导学生深入语言文字,领会金字塔工程宏伟、精美的特点。

⑷了解课文列数据、做比较等说明方法,并领会这些方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深入语言文字,领会金字塔工程宏伟、精美的特点。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埃及金字塔的图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⑴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
板书:古埃及、印度、巴比伦、中国
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

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闻名中外的建筑“万里长城”。

说到埃及,人们又必然会想到同样闻名中外的建筑“金字塔”。

⑵说说你了解的金字塔。

⑶板书课习题。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沙漠,一起到神秘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金字塔。

二、初读课文、疏通词句
⑴自由轻声朗诵课文,要求。

(1)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
(3)查字典或联络上下文理解词语;
(4)划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⑵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报告自己勾画的生字词,朗诵。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⑴默读课文,想一想各自然段说了什么?
⑵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介绍了有关金字塔的哪些内容?
⑶给课文分段。

四、激发兴趣、鼓舞质疑
⑴观赏埃及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金字塔。

⑵师:古老神秘的埃及大地,错综复杂的金字塔建筑,同学们读了课文有什么疑问?或者还想了解什么?
学生自由质疑,老师引导整理质疑问习题。

五、作业: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奇妙导入。

⑴(出示金字塔图片)你会用文中哪些词来形容它?
⑵读好这些词。

“傲对碧空”是什么意思?
过渡:是啊,埃及金字塔凭什么“傲对碧空”。

今天这一节课,让我们走进它,解决这个问习题,有信心吗?
二、重点切入,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地读课文3—5小节,找出过渡句,并找出这句话中的重点词语。

2、出示过渡句“如此雄伟而精美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学生自读这句话。

启发:这句话中你找到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原因了吗?(板书雄伟、精美)3、小结:这句关键句是过渡句,它将上下文有机地连贯了起来。

通过这句过渡句我们知道了埃及金字塔能傲对碧空的原因。

让我们在来读一读这句过渡句。

三、精读心得,领会写法。

过渡:埃及的金字塔很多,文章不可能一一向我们介绍,作者想了什么规定?(板书:举例子)举了哪个例子?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胡夫金字塔,真切地感受它的雄伟与精美。

1、出示学习要求:认真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些字词句中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雄伟与精美?说说作者是如何写的?
2、学生自主心得探究。

3、组织交流,引导想象,指导朗诵,加深理解。

(学生交流、相机出示重点句)
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1)学生交流。

(2)师小结说明方法,相机板书:列数字、作比较
(3)把埃及的金字塔与海安建工大厦作比较感受它的高。

(4 )小结:这么高的金字塔耸立在眼前,实在太雄伟了。

B“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均匀每块重2.5吨。

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1)学生交流。

(2)师小结说明方法,相机板书:列数字、作比较
(3)算一算,说一说(出示标题:算一算:⑴这些巨石如果用一列领有30节车皮的火车来运,大约要拉多少趟?⑵仅这一座胡夫金字塔所需要的石料有多重?说一说: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均匀每块重2.5吨。

我估计,如果 ____________;如果___________。


(3)指导朗诵。

C、“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严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尖锐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1)学生交流。

(2 )指导朗诵
⑷小结:作者用了一系列的说明方法,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雄伟与精美,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一下金字塔的独特魅力吧!(引读)
四、自主探究,突破难点。

过渡:如此雄伟而精美的埃及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呢?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建造方法。

1、明确学习要求:默读课文4、5小节,找一找文中详细介绍了哪两种建造方法?
2、指名答复。

3、感受当时的局面,学生画图演示并向同桌讲解过程。

4、小结。

⑸过渡:听了同学的解说,看了生动的画面,此时的你想说些什么?因此文章结尾也说——我想它更是全人类的自豪,是全世界人民的文化遗产。

让我们怀着崇敬与自豪来赞美一下吧!(齐读最后一节)
五、课外延伸,丰盛积攒。

过渡:在世界文化遗产中,除了埃及金字塔,你还知道哪些?在课外浏览活动中教师已经布置大家去搜集这方面的资料了,今天都带来了吗?赶快拿出来,告诉大家你搜集到了哪些世界文化遗产?
1、指名说。

2、明确要求:把搜集到的资料自己先读一读,理一理,想一想你介绍的这项世界文化遗产的特点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的来描述的?
3、学生自读资料。

4、指名上台交流。

5、小结。

六、总结归纳课文,深化情感。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研究,我们不但知道了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原因,
而且真切地感受到了它的特点与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其实方才同学们介绍的这些世界文化遗产也都有自己的特点,让我们去读书,去了解,去探究吧,你肯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