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与国民大革命的异同(一)
高一历史必修一问答题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王”的出现的时间、地区、突出标志各是什么?时间:大约5000年前地区:长江流域突出标志: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城的出现;礼制的初步形成。
2、斧鉞、城、祭祀各象征什么?斧鉞:代表强权。
城:战争防御;权利和地位的象征。
祭祀:社会权利的集中;神权与早期政权的结合。
3、贫富分化的原因和表现各是什么?原因:生产力的发展表现:阶级的出现。
4、夏朝的政治形式是什么?商代实行宗法制的特点是什么?夏朝:①王位继承制确立:政治权利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公天下”转为“家天下”;②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商特点:①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②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是通过占卜进行决策。
5、西周的两项重要制度是什么?宗法制、分封制6、西周分封制的对象、权利与义务、作用各是什么?对象:王室子弟、功臣、商代遗臣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世袭统治权义务: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7、宗法制的具体规定、作用、特点各是什么?具体规定:宗法制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维护政治联系。
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的大宗。
诸侯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则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从卿大夫到士,也同样形成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宗族关系决定等级。
作用:保持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特权、爵位和财产权不至于分散或受到削弱,同时也有利于维系统治阶级内部的秩序,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统治。
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度;②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同时大小宗地关系是相对的);③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
8、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什么?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
9、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六章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失败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六章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失败单元复习兼小专题整理华士国际高三历史备课组一、阶段特征本单元从1924年的国共合作到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历时4年。
1、总体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国民大革命。
2、具体特征:政治:①国共实现合作,形成了革命统一战线,在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②年幼的中共在探索中遇到了重大挫折,即犯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随着国共合作的破裂,国民大革命失败。
经济: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进程被打断,各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思想:新三民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革命的两大指导思想。
军事:一战后,军阀混战,战祸波及全国;北伐使革命势力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外交:①一战后,中国重新回到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中共和国民党先后明确提出了反帝主张;②湖北、江西人民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
二、重要历史概念1、国民革命的内涵:以国共合作为核心的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运动。
反帝、反封建、统一中国(即民主革命纲领内容)成为其主要目标。
2、右倾机会主义:工人运动中或无产阶级政党内部一种违反马克思主义根本原则和正确路线的思潮。
其表现形式是思想落后于实践,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形势把革命推向前进。
他们或过高地估计敌人力量,过低估计人民群众的革命力量,看不到革命形势的有利因素,散布悲观情绪,不敢斗争甚至主张搞阶级合作。
其特征是主观与客观相分离,认识与实践相分离。
右倾机会主义是阻碍革命的绊脚石,对革命危害极大。
三、重要历史知识1.革命统一战线习题1: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的抗争在斗争方式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结合近代中国国情及当时国内外形势,分析这一特点出现的历史必然性。
这种抗争方式产生了什么影响?⑴.特点:各革命阶级、阶层实现了大联合,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⑵.历史必然性:①.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力量强大,中国人民要取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必须联合起来;②.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是近代中国各阶级阶层革命的共同对象,这就为他们之间的联合奠定了基础;③.以前各革命阶级单独进行的斗争都相继失败,这为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提供了经验教训;④.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为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⑤.十月革命后,共产国际积极支持和帮助国共两党合作,为中国人民实现联合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⑶.影响:①.使国民革命取得重大成就,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②.中共在以后的革命斗争中,进一步发展和扩大统一战线,调动各阶级、阶层共同斗争,成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法宝之一。
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2)表现: 表现:
①制造一系列惨案,如“一三”惨案,万 一三”惨案, 制造一系列惨案, 县惨案,南京惨案。 县惨案,南京惨案。 ②支持北洋军阀对抗国民革命,如支持直 支持北洋军阀对抗国民革命, 奉军阀走向联合。 奉军阀走向联合。 ③支持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扶植新的代 支持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理人(蒋介石等人)。 理人(蒋介石等人)。
国民大革命之所以称为“大革命” 例:国民大革命之所以称为“大革命” 最主要是因为它( 最主要是因为它( ) A.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C.为中国革命的继续前进准备了条件 D.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 推翻清王朝, 推翻清王朝,建 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 立中华民国 一些权利
拓展:为什么国民大革命比辛亥革命有这 拓展: 么些新发展?从中有何启发? 么些新发展?从中有何启发? 原因: 原因: ① 无产阶级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 无产阶级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并建立了中国共产党; 并建立了中国共产党; ②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现了合作; 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现了合作; ③ 国民革命又得到共产国际的帮助 , 使革 国民革命又得到共产国际的帮助, 命出现了新局面。 命出现了新局面。 启发: 启发: 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胜利, 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掌握领导 权,建立自己的武装同反动势力进行坚决的斗 妥协退让只会断送革命。 争,妥协退让只会断送革命。
失败的含义: 失败的含义: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一,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
1,帝国主义对国民革命的干涉和破坏; 帝国主义对国民革命的干涉和破坏;
国民大革命
国民大革命一、背景国民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革命运动。
该革命运动发生在20世纪初,是中国在帝制时代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革命而进行的一场伟大斗争。
二、辛亥革命与国民革命辛亥革命是国民大革命的起点。
1911年,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清王朝专制统治的腐败以及民族矛盾的激化,中国爆发了一场由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的胜利打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但也面临了严峻的挑战。
国内外各种矛盾和问题使新生的中华民国不稳定,被称为“割地求和”,划分势力范围,使国民政府陷入财政困境。
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孙中山是国民革命的主要领导者,他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思想体系,成为指导革命的理论基础。
三民主义分为民族主义、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三个阶段。
民族主义强调中国独立、民主主义强调推翻专制政权、社会主义强调消除贫困和不平等。
三民主义的基本目标是推翻旧的封建专制制度,实现国家的独立与发展,实现人民的平等与幸福。
四、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合作为了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幸福的目标,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成为国民大革命的重要动力。
孙中山和共产党领导人李大钊、陈独秀在上海举行的会议上达成了合作协议,成立了中国国民党,共同推进国民革命。
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合作在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随着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分歧逐渐加深,合作关系也开始破裂。
五、北伐战争北伐战争是国民大革命的重要阶段。
1926年至1928年,国民革命军发起了两次北伐战争,最终推翻了北洋政府,统一了全国,实现了一部分的民主和社会改革。
北伐战争的成功使得国民党成为中国的最大党派,但也揭示出国共合作的矛盾,最终导致了著名的“广州事变”和“清党运动”。
六、南京国民政府根据北伐战争的胜利,国民党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宣布南京为中国的临时首都。
国民政府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和建设,但在政治和经济上仍面临很大困难。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主要政策和措施包括土地革命、宪政建设、教育改革、军队整编等。
比较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
比较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一、领导阶级不同。
辛亥革命是由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
由于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不愿意与帝国主义完全决裂,也不敢发动和依靠广大亿群众,彻底摧毁封建势力,这就决定了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国民革命是由国共合作结成的革命统一战线领导的,决定了国民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当时的国民党,孙中山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其内容代表着各革命阶级的共同利益,因而成为国民革命的指导思想。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及其领导,动员了群众,促进了团结,有力地推动了革命的进行。
二、群众觉悟程度不同。
辛亥革命时群众对革命党人武力推翻清朝的革命手段缺乏认同,决定了其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正如孙中山在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回忆的那样“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漫骂之声,不绝于耳”。
二是由于当时改良思潮盛行,很多人受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蒙骗,仍旧迷恋改良道路,坚持认为革命之惨,流血成河,死人如麻,而其事卒不可就。
国民革命时,中华民族已开始了新的觉醒。
这一方面是由于列强加强了侵略和军阀的黑暗统治,加深了中国人民的灾难,使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另一方面由于一次次的革命斗争锻炼了群众,教育了群众。
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自由和民主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彻底地批判,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五四爱国运动则进一步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十月革命的胜利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则为中国人民提供了更加先进的思想斗争武器,从此中国人民看到了革命的希望和曙光。
三、斗争方式不同。
辛亥革命主要通过武装起义,组织策划等都是秘密进行的,所以不利于同群众沟通和联系,更不利于动员群众广泛参加。
国民革命既依靠军队的力量,又依靠工农的力量。
初中毕业考试历史开卷考试资料——问答题(1)
初中历史毕业考试开卷考试资料——问答题(一)中国古代史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是怎样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的原因和重要意义是什么?)答案见于中国历史1册第八课(46—47页再加上49页第三段)2.指出公元3至公元6世纪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这一特征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有哪些反应?答案见于金榜第9页。
3.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旧的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尚未形成,周王室衰微,旧的礼制规范已经被大破,社会出现动乱局局面,面对这种现象,许多思想家发表各自的主张,形成不同的学派,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4、西汉在汉武帝,唐朝在唐玄宗时达到全盛时期,试析汉唐盛世出现的原因1)、两朝统治者都吸取前代速亡的教训,实行轻徭薄赋的的政策。
2)、两朝都经历了几代人的共同努力达到了盛事的景象。
5、汉唐时期为何会取得如此辉煌的科技文化成就?两朝都实现了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这位文化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外交政策,各民族之间、中外文化之间交往频繁,各族人民经过共同努力,在继承前代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汉唐文化。
6、唐朝和清朝前期在对外贸易方面有什么不同表现?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唐朝时期,政府采取开放的外交政策,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与中国同上往来的国家发展到70多个。
这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的繁荣,也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声誉,各国开始把中国人成为唐人。
清朝前期,采取闭关政策,政府严厉限制对外贸易。
是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不能同外国进行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交流,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只是中国在近代屡遭外国侵略,中国人也被蔑视为东亚病夫。
7、列举秦朝、汉朝、清朝在加强思想统治方面分别采取了措施,以及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秦朝焚书坑儒,加强了思想统治,对我国文化造成了莫大的损失。
中国近代史(1919-1949)
反击日本侵略:百七大 大反攻、取得抗战胜利
(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建立背景: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正式形成: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国共两党关系变化: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始终存在两 党的矛盾与斗争 国民党:正面战场、片面抗战路线 中共:敌后战场、全面抗战路线 联系:相互配合、相互依存
广泛传播)
中共二大提出民主革命纲领
中共三大提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因素
1、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也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国际因素)
2、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民族资产阶 级和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实现革命转变奠定经济和阶级 基础。
(三)日本侵华的扩大
“九一八”事变(1931):日军侵占东北,日本 侵华战争开始
“一〃二八”事变(1932):日军袭击中国上海
建立伪满洲国(1932) 华北事变(1935):签订《何梅协定》
抗日战争时期
1937-1945年
一、阶段特征
总体(政治):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是这一时期基本 特征;中华民族与日本的民族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 矛盾;国共两党联合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斗争 中得以巩固和扩大直至抗日战争完全胜利。
国民大革命
1、开始:国民党一大国共合作实现,革命统一战线 建立(1924)
2、发展:各地工农运动和反帝斗争(1925) 3、高潮:北伐战争(1926-1927) 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 (口号:打倒列强、除军阀) 4、失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 5、教训: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必须掌握革 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有关辛亥革命的比较
1.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的比较
相同点:
⑴都以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为主要斗争目标
⑵都制定了革命纲领
⑶都采取了武装斗争、暴力革命的方式
⑷都在南京建立了革命政权
⑸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不同点:
1)领导阶级不同:
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
2)组织形式不同:
太平天国利用旧式宗教组织“拜上帝会”;
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3)革命性质不同: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处在民主革命时期,是旧式农民起义;
辛亥革命是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斗争结果不同:
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封建王朝,但没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郡主专制制度。
2.国民大革命和辛亥革命的比较
相同点:
(1)性质相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任务相同:反帝反封建
(2)功绩相同:都获得巨大功绩
(3)结果相同:最终都失败了。
(4)失败原因相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联合镇压。
新民主主义革命
长征精神的内涵: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 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 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 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 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 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 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 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 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5.我国近代外交留下过这样的印记:1842年丧失关税 自主权;1919年巴黎和会上,拒绝在和约上签字;1930 年收回关税自主权;1943年,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 及《辛丑条约》所给予他们的一切权利。对以上材料解 释正确的是( ) A.整个近代外交是一部屈辱史 B.在巴黎和会上中国收回了原德国在山东的权益 C.中国外交正逐渐走向自主 D.收回关税自主权表明中国已是世界经济强国 6.1935年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必须“使我们的政策,具有 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必须使苏维埃本身 适应目前策略变动的各种需要。中国共产党人这一认识 A.强调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性 B.指引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 C.为国共双方和解创造条件 D.为持久抗战奠定思想基础
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三次机遇和错失 原因.
• 第一次: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原因:帝扶袁夺果实;资产阶级革命派软弱妥协; • 第二次:国民革命动摇北洋军阀统治; 原因:蒋汪背叛革命,中共犯右倾错误; • 第三次:抗战胜利后通过和平建国决议。 原因:美蒋悍然发动内战,撕毁政协决议。
1.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五 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 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 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以下对此观点中“岔路 ”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 ) 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 C.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 D.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2.毛泽东曾说:“大革命失败以后,官逼民反,共产党被‘逼上 梁山’,那个时期我们不大讲孙中山,不把孙中山丢开自己就站 不起来,如同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一样”毛泽东的这段话反映了 A. 三民主义的内容存在局限性 B.三民主义与中共的革命目标不符 C. 国共两党的革命领导权之争 D.中共更加重视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最新 第六单元国民大革命的兴起和失败 精品
第六单元国民大革命的兴起和失败历史阶段特征: 近代以来空前的国民大革命的兴起发展和失败,北洋军阀统治的基本结束,构成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 政治:帝国主义支持各派军阀进行混战,并联合起来共同镇压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国民党一大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黄埔军校的建立,为大革命兴起作了政治军事上的准备;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政治军事的统一,使北伐战争有了一个巩固的后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严重动摇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帝国主义为了破坏中国革命,积极从革命队伍中寻找代理人;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国民党右派的突然袭击,帝国主义的干涉破坏等因素导致国民大革命走向失败.经济:帝国主义的使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压迫,军阀混战的硝烟弥漫全国,使中国的社会经济萧条,人民生活极端痛苦.思想:为适应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需要,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并确立了三大政策,这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大革命的指导思想二重难点分析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条件:必要性,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革命高潮的教训:必须以最大限度地孤立和分化敌人。
可能性:国民党是革命的民主派,有威信,又建立了革命的根据地,成为中共首先考虑的合作对象。
其领导人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屡受挫折,愿意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同意以党内合作的方式与共产党合作,改组国民党;共产国际的促进作用,1921年,共产国际派出代表同孙中山会晤,建议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创办军官学校,同中国共产党进行合作。
(2)方针的确定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确定了合作的方针:党内合作;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阶级革命联盟的政党。
2 新旧三民主义的不同点民族主义:旧民族主义主要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没有明确反帝纲领,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主张平等的新内容。
辛亥革命与国民大革命的异同
辛亥革命与国民大革命的异同山东成武二中历史组盛昌华 274200辛亥革命与国民大革命都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很有必要进行对比一下。
首先从含义上来看,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政府而领导和发动的一系列的革命活动。
孙中山于1894年在夏威夷群岛上的檀香山创建了兴中会,做为辛亥革命开始的标志;至1912年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为其结束的标志。
当然狭义上的辛亥革命光指武昌起义。
而国民大革命是指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两党为推翻北洋军阀政府和帝国主义的反动和腐朽统治而进行的革命运动。
其开始的标志是1924年国民党一大,结束的标志是1927年汪精卫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从革命任务、革命对象和革命性质上来看,两者根本任务都反帝反封建,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不同之处是辛亥革命的直接对象是腐朽的清政府,而国民大革命的对象是反动卖国的北洋军阀政府;辛亥革命属于旧民主主义的范畴,国民大革命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从革命的领导力量上来看,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都在两次革命中起了领导作用,并且都还是在一个政党的领导下进行,国民党和它的前身同盟会都起了领导作用。
不同的是辛亥革命主要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来领导,国民大革命不但由起了领导作用,而且共产党也以统一战线为旗帜,掌握了部分的领导权。
同盟会在辛亥革命时期只是代表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而国民党在大革命时期是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等四大阶级的联盟。
从指导思想和革命纲领上来看,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在两次革命中都起到巨大的作用。
旧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国民大革命的指导思想。
从依靠的对象上来看,辛亥革命没有发动人民群众,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孤军作战;没有建立自己的的军队,主要依靠的是清政府内部的湖北新军。
但在国民大革命时,国共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国民党成为四大阶级的联盟,各阶层人民群众都被发动了起来。
立足学科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立足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历史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创新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这种变革和创新的时代,现阶段历史教学应注意什么问题,采取怎样的策略是当前历史教学的重要课题。
一、充分发挥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学生学习被动,课堂气氛沉闷,严重地窒息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牢固树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一观念,并且也要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体责任和主体力量,使其自觉主动地去学习。
在历史教学中,我改变了过去由教师一教到底的做法,放手发动学生,让其自主去学习,效果就很好。
做法是这样的:教师在充分备课,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设计出学案(学生学习方案),学案一般能够体现出教学的重难点、知识要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性;有时,还附有相应的思考题、讨论题。
上课时发给学生,使其根据学案认真自学,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及基本概念,并及时标记其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谈谈他们的感受,看法,并把他们所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
通过学生的集体合作,共同讨论,疑难问题通常在学生之间就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教师仅需要进行及时的点拨、总结,适度地控制课堂局面。
这样的课堂气氛就非常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都很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创造思维的火花也就在自学中、讨论中闪现。
辛亥革命与国民大革命的异同(一)
辛亥革命与国民大革命的异同篇一(1)背景不同。
辛亥革命发生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民革命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领导阶级不同。
辛亥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国民革命是在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领导下进行的。
(3)革命成果不同。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国民革命基本上打垮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4)群众基础不同。
辛亥革命只靠革命党的力量,国民革命中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北伐胜利进军。
(5)革命纲领方面。
从旧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明确反帝反封建。
(6)革命武装方面不同。
由没有自己的军队,发展到建立黄埔军校,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7)群众觉悟程度不同。
人民觉悟提高,国民革命时期“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8)斗争方式不同。
辛亥革命是直接通过武装起义方式进行的,主要依靠新军和革命党人的力量,国民革命采取工农运动和革命战争想结合的方式进行,既依靠军队力量,又依靠工农力量。
篇二一、领导阶级不同。
辛亥革命是由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
由于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不愿意与帝国主义完全决裂,也不敢发动和依靠广大亿群众,彻底摧毁封建势力,这就决定了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国民革命是由国共合作结成的革命统一战线领导的,决定了国民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当时的国民党,孙中山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其内容代表着各革命阶级的共同利益,因而成为国民革命的指导思想。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及其领导,动员了群众,促进了团结,有力地推动了革命的进行。
二、群众觉悟程度不同。
辛亥革命时群众对革命党人武力推翻清朝的革命手段缺乏认同,决定了其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正如孙中山在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回忆的那样“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漫骂之声,不绝于耳”。
二是由于当时改良思潮盛行,很多人受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蒙骗,仍旧迷恋改良道路,坚持认为革命之惨,流血成河,死人如麻,而其事卒不可就。
辛亥革命与中国民国
辛亥革命与中国民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大革命,它标志着中国从封建帝制向民主共和的转变,同时也开启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辛亥革命的胜利使中国民国成立,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权益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以辛亥革命为中心,探讨其与中国民国的发展和演变。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危机四伏的时期。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一直遭受列强侵略,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受到严重损害。
内部,积弊已久的封建制度和废黜慈禧太后之后的清政府腐败不堪,社会矛盾日益加剧。
这些因素造成了辛亥革命的深刻背景。
二、辛亥革命的爆发辛亥革命的爆发源于武昌起义,也被称为辛亥革命的火种。
热衷于改革的革命党人在内部秘密组织中策划起义,并于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爆发,迅速席卷全国。
武昌起义的成功推翻了清朝统治,宣告辛亥革命的开始。
三、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胜利后,革命党人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宣告成立,结束了中国两千年封建王朝的统治,迈向了民主共和的新时代。
四、中华民国的发展与困境中华民国的成立带来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和政治变革。
孙中山推行了一系列现代化改革以及西化政策,试图建立一个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现代化的国家。
然而,由于历史积弊和国内外力量的干涉,这个目标并未完全实现。
五、中华民国与革命战争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一直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
内部,民主共和的政治制度尚不健全,各个政治势力间的争斗不断;外部,列强势力仍然存在,对中国的干涉和侵略未停止。
中国民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和政治动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北洋政府时期的直皖战争和国共内战。
六、辛亥革命的反思与价值辛亥革命虽然未能完全达到既定目标,但它标志着中国民族觉醒和国家民主化进程的开始。
辛亥革命为后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国民大革命高考知识点
国民大革命高考知识点国民大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革命运动,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本文将围绕国民大革命展开论述,介绍其重要事件、主要人物以及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一、辛亥革命:开启国民大革命序幕辛亥革命,即中国辛亥革命,是国民大革命的开端。
它起源于清朝统治的危机,主要原因包括内外交困、各方面力量的共同推动与支持等。
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满清政权,建立了中华民国。
二、北洋政府的建立与孙中山的领导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成为中国第一个临时中央政府,代表国民革命的旗帜。
孙中山成为北洋政府的临时大总统,他提出了“三民主义”(民族独立、民主政治、民生幸福)的思想,并推动国民大革命的进程。
三、五四运动:携手共谋国家的命运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对封建思想和外国压迫的爱国运动,它对国民大革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四运动的愤怒情绪和反 imperialist、反封建思潮,呼唤了新文化、新思想,为国民大革命埋下了伏笔。
四、北伐战争:孙中山的统一战线北伐战争是国民大革命的一大重要事件,是国共两党合作的结果。
孙中山领导下的国共联盟,在北伐战争中击败了北洋政府,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了中国的大部分领土。
五、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共内战的爆发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国民大革命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国共两党建立了初步的统一战线,共同抵抗外来侵略和内外反动势力。
然而,合作之后,由于政治上的分歧和军阀的袭扰,国共内战最终爆发。
六、红军长征:革命精神的象征红军长征是国共内战时期红军的远征行动,也是国民大革命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红军英勇不屈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成为中国革命的象征,激励着无数中国人民继续为国家的解放而奋斗。
七、抗日战争:国共合作的再度出现抗日战争是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的重要时期,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为国民大革命的胜利继续奠定了基础。
八、国民大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国民大革命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事件,它结束了封建专制的统治,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概述
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 人民大众与本国封建主义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反帝反封建
革命目标:建立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新中国
两大历史任务
民族革命——
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民主革命—— 求得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一个形态——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鸦片战争爆发——
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军事:发动战争
侵华史 政治:签订和约 经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文化:文化侵略 形成 维新派 革命派 激进派 发展史
地主
抗争史 探索史 农民: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初步发展
进一步发展 单元 选修1 选修2) 主要事件: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辛亥革命(1911—1912年) 二次革命(1913年) 护国运动(1915年) 讨逆运动(1917年) 护法运动(1917年) 五四运动(1919年) 共产党的诞生(1921年) 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年) 北伐战争(1926—1927年) 南昌起义(1927年8月) 秋收起义(1927年9月) 开辟井冈山根据地(1927年10月) 土地革命(1931年) 长征(1934—1936年) 抗日战争(1937—1945年) 重庆谈判(1945年8月)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初) 解放战争(1946—1949)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必修2第二单元)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鸦片战争后)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19世纪末)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927—1949)
中国人民探索史(必修3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1和2课; 选修2第六单元第1、2、3课) 开眼看世界(鸦片战争后) 中体西用思想(19世纪60—90年代) 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维新变法运动 孙中山三民主义(19世纪90年代) 新文化运动(1915年)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918年) 毛泽东思想
大革命的兴起和失败
3.中共领导的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五卅运动 1)直接原因: “五卅惨案” 2)概况 上海:三罢斗争与上海工商学联合会、 帝国主义分化政策、各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
4.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统一(背景、巩固、统一)
4.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的关系: 新三民主义是纲领、奋斗目标; 三大政策是实现纲领和目标的方法和手段
★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原则区别 (1)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力、八 小时工作制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而新三民主义仍然 是以政治内容为主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在实现民生主 义方面仅限于实行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等措施。 (2)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除民主革命阶段外,还有一个 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即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最高 革命纲领。而新三民主义只有民主革命的纲领,仅限于 发展资本主义。
三、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 1、北伐(目的、对象、开始、胜利进军及其原因) ★胜利进军原因 ①国共两党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②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运动的有力支援。 ③国民革命军中的政治工作,广大北代官兵,特别是共产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英勇作战。 ④北伐方针的正确。 ⑤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和分化。
2、工农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 3、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
★国民革命和辛亥革命的比较 (1)相似之处: A、性质相同: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后果相似:都获得巨大成功,前者推翻了清朝的反动 统治,后者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最后都以 失败告终。 C、 失败原因相似:被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镇压。 主观上都由于革命领导者的软弱、妥协导致失败。
; 淘宝优惠券 https:/// 比价网 ;
炙在逍遥阁内整整盘坐了三天,这才将脑海内の海量知识完全の梳理完毕.略微疲惫の睁开了眼睛,但是眼睛内却全是兴奋和狂热.嘴角不经意开始弯起一些愉悦の弧度,显然他心情非常の不错. "怎么样?这种空间玄奥,大概是什么样の玄奥?"鹿老很是好奇の问了起来. 虽然没有开始参悟玄奥,但 是白重炙却是大概摸清楚了这玄奥の内容.没看书,但是却看了书の内容简介,大纲,当然会对这本书大概讲述了什么内容有些了解.他微微一笑道:"嗯,这种玄奥俺感觉很牛叉啊,怎么说?大概就是能锁定一块空间,让那块空间内の敌人不能移动,相当于禁锢了那一块空间一样.恩,空间锁定!" " 空间锁定?空间法则怎么会有这么牛の玄奥?你呀确定?"鹿老一听见眨了眨眼皮,有些不敢相信.白重炙上次感悟の空间波动玄奥就已经震惊了他,空间波动能探查敌人の攻击频率,从而最快速の反应过来,躲避开去.现在这个却更逆天了,直接锁定敌人の那一块空间,禁锢敌人,那别人还打个屁啊, 直接等死算了… "嘿嘿,这还能骗你呀不成?不过这玄奥,估计也只能对同等级の练家子有效,并且同等级の练家子如果空间法则感悟の不错の话,就不能禁锢了,有些鸡肋了!"白重炙有些可惜の叹道.毕竟他有合体技能,同等级练家子几乎能秒杀,现在多了一些这样の玄奥,也是感觉可有可无了. "鸡肋个屁,你呀个傻不咋大的子.你呀撞大发了你呀知道吗?你呀还真以为,你呀那合体战技,是绝对の同等级秒杀吗?俺告诉你呀,你呀现在同等级の练家子实力低,很少有修炼灵魂の.如果遇到灵魂强度高の,你呀の合体战技最多,让敌人麻烦一些.甚至有可能完全不受影响.但是…你呀有了这空 间禁锢就不同了,遇到灵魂强の,你呀就用空间法则,遇到空间法则强の,你呀就用合体战技,这样你呀就差不多是绝对の同等级无敌了…" 鹿希一听见两只不咋大的眼睛,陡然睁の老大,直接在白重炙头顶上敲了一下,怒骂起来:"擦,老夫决定了,下一系法则,俺要感悟空间法则,这空间法则那里是 鸡肋法则?根本就是超强法则,老夫早该想到了,空间法则属于至高法则,不可能是鸡肋の!失算,失算了…" 当前 第叁叁伍章 旧地重游 "这么说,这空间锁定很牛?" 白重炙听着一惊一乍の,想想好像是这么一些道理.看书 遇到灵魂强の,直接空间锁定.遇到空间法则强者,直接合体战技.加上自 己の空间波动玄奥,逃跑躲避无敌,那自己就是完全意义上の同等级无敌了. "好东西啊,好东西!"白重炙越琢磨,越爽歪歪起来,脸上の笑容也越来越放荡了几分. "别太兴奋,不是俺泼你呀冷水,战斗不是比武,不是打擂台.你呀同级无敌有个屁用?别人比你呀高一等级,同样轻易秒杀你呀,努力修 炼吧,青年,勤奋才是成功唯一途径!" 鹿老の一盘冷水将白重炙撩拨の挺旺の心火,直接浇灭.不过他却没有责怪鹿老,总是在他意*の时候泼他冷水.他知道鹿老是对他真好,告诉他不骄不躁,时刻保持一颗上进の心,这样才能稳步向前,最终问鼎巅峰. "恩,多谢鹿老提醒,轻寒懂了.进来几天了, 俺先出去一趟,再进来参悟玄奥!"白重炙躬身一拜,鹿老可是他の良师益友,教诲了他许多人生哲理. 鹿老双眼眯起来,摆了摆手,示意他去吧.他非常欣赏白重炙,最欣赏の是他の幸运子,如此年纪就有如此心幸运,难怪能获得如此成就. 一些人の心幸运,决定这个人最终能获得什么样の成就.如 果你呀是一些阿斗,就是给你呀做了君主,也是个亡国奴.如果有志,草莽照样能封王! …… 闪出逍遥阁,白重炙直接出现在寒心阁の二楼.发现现在是早晨,去夜轻语の房间看了看,没有人,他直接走下了一楼. 走入大厅,却发现夜轻语和夜轻舞正坐着喝着早茶,夜轻语一身白衣,一头银发,犹如一 朵遗世の白莲花.夜轻舞一身火红,宛如一朵盛开火玫瑰.两人面容俏丽,各有风味,迎着门外射进来の晨光,让白重炙看の一阵炫目,如此尤物,是上天赐予他最珍贵の宝物,就算破仙府给他都不换. "寒公子早!" 旁边翠花一见白重炙气质飘逸の走了下来,看着他脸上淡淡浮现の微笑,内心一阵怦 然心动,连忙掩饰起来低声行礼. "哥!" 夜轻语首先发现了白重炙,一声轻呼,站了起来,直接扑入白重炙怀里,几天没见到白重炙,她又开始怀念白重炙身体上の味道了. "哼,整天就知道修炼,都不陪俺们玩玩,俺还以为你呀忘记了俺们哪!"夜轻舞却是白了白重炙一眼,气鼓鼓の说道,显然对白 重炙回来一天就钻进了逍遥阁修炼,有些不满.这久旱逢春,岂是一天就能浇灌满足の? "嘿嘿,不咋大的舞,别动气!是俺不对,今天俺就陪你呀们出去好好玩一天!"白重炙有些惭愧の望着两人,事业虽然重要,但是家庭也不能不要不是? 做男人,就是辛苦啊,一边要出去拼搏,累死累活,还得回来 交公娘,加夜班.家中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の日子,看来还是非常难实现滴… "好耶,好耶!还等什么,俺们出去玩去."夜轻舞一见,连忙转怒为喜起来,她の幸运子本来就是喜欢热闹,是个静不下来の主. "走吧,不咋大的语!" 白重炙看着夜轻语脸上也是涌现一丝淡淡の兴奋,轻轻在她背上一 拍,心情很不错.这世上,还有什么事,能让自己女人开心更重要の事哪? …… 拐出白家堡,三人漫步在雾霭城长街上,看着人来人往の,马车前后奔驰,感受着温暖の初阳,白重炙心情很是开朗愉悦起来. 雾霭城很大,很繁华,几千年の洗礼,铸就了雾霭城の古老和荣华. 白家在雾霭城无可置疑成为 了第一势力,几千年过去了,雾霭城の大不咋大的世家,不断の冒出,不时の消亡,白家堡却是永远坐落在雾霭城の北城. 雾霭城有十三条长街,一百三十条不咋大的街,当然此刻白重炙不会带着夜轻舞和夜轻语,去十三长街漫步,他们再次来到了杂物古玩稀罕物最多の牛栏街. 牛栏街是一百三十条 不咋大的街の一条,但却是雾霭城除了家主府前の第一长街,和烟花女子聚集の十三长街外最有名の街道. 这里汇集了整个炽火大陆の稀奇物,这里是商贸长街,样样稀奇古怪の东西都可以在这找到.雾霭城人有句俗话,来雾霭城不去十三长街和牛栏街算是白来了,说明了牛栏街の重要性. "哥,快 走啊!那边有个古玩店铺,俺们去瞅瞅!" 夜轻语走在长街上,宛如一些从笼子内放飞の精灵般,从这走进,从那钻出,开心の咯咯笑声,洒遍了整个牛郎街,将路人の回头率提高到了百分之三四百. "轻寒,你呀说俺带着好不好看?"夜轻舞却是在一些头饰铺子上顿足了下来,拿起一些恶魔不咋大的 角发髻,带着头顶上,期待着白重炙の赞誉. "好看,不咋大的舞戴什么都好看,买了,咱家不差钱!"白重炙含笑道,望着熟悉の牛栏街,心里却是浮现起六年前の那次自己和妹妹出来逛街,只是那时他们要实力没实力,要钱没钱,妹妹想买点什么东西,自己都囊中羞涩,不禁有些物是人非,感触良多起 来. 他还记得六年前,自己就是在这里,被雪无痕一掌击飞,被夜轻狂和夜荣当众羞辱.而后自己才下定决定修炼父亲留下の神血秘典,才机缘巧合,召唤出不咋大的白,才有了以后の机遇.现在夜荣早就被他在醉心园秒杀了,雪无痕也在落神山天路被直接干掉了.至于,夜轻狂,想必遇到自己也狂不 起来了吧… "放开俺,哥…" 正在感触着六年来の是是非非,风风雨雨.白重炙耳边却再次响起一句六年前非常熟悉の喊声.他身体一阵激灵,宛如回到了六年前妹妹被雪无痕轻薄の那一刻.当下怒目望去,却发现妹妹依旧在前方,轻快の行走着,不禁以及自己神经质了. "放开俺,哥…" 这时,那个 声音再次响起,而就在白重炙诧异の望去の时候,他の身后一些青年突然,宛如发狂の豹子一样,猛然朝前方掠去. 当前 第叁叁陆章 夜轻舞发飙 这场景怎么这般熟悉?白重炙摸了摸鼻子,有些讪讪の感叹道,当年他也是犹如一只发狂の豹子一样朝前方奔去,只是后来却… "快走,有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知识是青年人的的荣誉,老年人的慰藉,穷人最宝贵的财产,富人最珍贵的装饰品。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1太平天国运动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金田起义:(1)背景: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列强的侵略加剧了灾难。
(2)洪秀全的组织宣传:创建拜上帝会并进行思想宣传等(3)起义:1851年初。
永安封王意义: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初步基础。
2、定都天京(鼎盛)(1)意义: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2)鼎盛:定都天京后,相继进行了北伐、西征、东征等军事行动。
这是太平天国运动鼎盛的标志。
二、政权建设1、前期《天朝田亩制度》(1)目的:定都天京后,为了巩固政权。
(2)内容:①生产资料分配形式:废除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②产品分配形式: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③目的等方面:建立一个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3)评价:①进步性: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②空想性:绝对平分土地不切合实际;绝对平分一切财富,追求人人平等的思想观念,是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空想。
③未能真正实行。
2、后期《资政新篇》(1)目的:为了振兴太平天国。
(2)内容:政治上。
经济上。
社会事业上。
(3)评价:①意义: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②未能实行:三、转折与失败(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1、转折:天京事变(1)原因:根源在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过程略。
(3)影响:①清政府得到了喘息的机会;②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2、失败:(1)标志:天京陷落。
(2)原因:①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②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③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局限性。
四、评价1、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教训:农民阶级不能承担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
中国历史沿革和概括简答题
1.在旧民主义革命时期都有哪些阶层为挽救国家危亡进行了探索?结局如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以上结局说明了什么问题?农民阶级:1851年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势力;1900年爆发了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两次革命运动结果都失败了,因为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地主阶级:19世纪60年代,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开始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
资产阶级:19世纪末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20世纪初期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他们的努力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性说明了: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它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2.列强在近代史上对中国进行了哪几次侵略?结果怎么?为什么?请分析侵华各阶段的特点以及列强的侵华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六次侵略战争:1840—1842鸦片战争、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1900—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1937—1945年的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前五次侵华,中国均失败。
原因:中国方面:清政府腐败盲目自大,经济武器装备落后,军官无能指挥失利军队没有战斗力。
第六次侵华中国取得胜利:原因是:(1)由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由于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的路线(3)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的对日作战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方针(4)中国共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它抗日武装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和创立敌后抗日战根据地,抗击了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大部分伪军。
(5)得到了世界人民的支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亥革命与国民大革命的异同篇一
(1)背景不同。
辛亥革命发生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民革命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领导阶级不同。
辛亥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国民革命是在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领导下进行的。
(3)革命成果不同。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国民革命基本上打垮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4)群众基础不同。
辛亥革命只靠革命党的力量,国民革命中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北伐胜利进军。
(5)革命纲领方面。
从旧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明确反帝反封建。
(6)革命武装方面不同。
由没有自己的军队,发展到建立黄埔军校,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7)群众觉悟程度不同。
人民觉悟提高,国民革命时期“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8)斗争方式不同。
辛亥革命是直接通过武装起义方式进行的,主要依靠新军和革命党人的力量,国民革命采取工农运动和革命战争想结合的方式进行,既依靠军队力量,又依靠工农力量。
篇二
一、领导阶级不同。
辛亥革命是由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
由于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不愿意与帝国主义完全决裂,也不敢发动和依靠广大亿群众,彻底摧毁封建势力,这就决定了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国民革命是由国共合作结成的革命统一战线领导的,决定了国民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当时的国民党,孙中山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其内容代表着各革命阶级的共同利益,因而成为国民革命的指导思想。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及其领导,动员了群众,促进了团结,有力地推动了革命的进行。
二、群众觉悟程度不同。
辛亥革命时群众对革命党人武力推翻清朝的革命手段缺乏认同,决定了其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正如孙中山在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回忆的那样“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漫骂之声,不绝于耳”。
二是由于当时改良思潮盛行,
很多人受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蒙骗,仍旧迷恋改良道路,坚持认为革命之惨,流血成河,死人如麻,而其事卒不可就。
国民革命时,中华民族已开始了新的觉醒。
这一方面是由于列强加强了侵略和军阀的黑暗统治,加深了中国人民的灾难,使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另一方面由于一次次的革命斗争锻炼了群众,教育了群众。
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自由和民主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彻底地批判,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五四爱国运动则进一步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十月革命的胜利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则为中国人民提供了更加先进的思想斗争武器,从此中国人民看到了革命的希望和曙光。
三、斗争方式不同。
辛亥革命主要通过武装起义,组织策划等都是秘密进行的,所以不利于同群众沟通和联系,更不利于动员群众广泛参加。
国民革命既依靠军队的力量,又依靠工农的力量。
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工农运动的发展有力地支援和配合了北伐战争,而北伐的胜利进军,又促进了工农运动的高涨。
工农运动和革命战争互相促进,终于使这场斗争成为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
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