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建设对上游是否有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库建设对上游是否有影响
●观点:大规模的水库建设对区域气候、水文循环和环境变化有一定影响。
●理由:
1)气候:水库的建设,将增加水的蒸发和渗漏损失,使下泄径流量减小,气候变
化使降水趋于集中,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概率增加,
事例:汉江流域,丹江口水库建设后,90年代以来上游来水量减少了10%以
上,原因有区域气候变化的影响,也有水库蒸发和渗漏的影响。
2)水文特征:由于水库群调节,长江上游的汛期整体提前约1个月到来,也提前
1个月结束。
这是对长江上游的河道径流的显著改变、
3)生物:长江上游河段特有鱼类,大多数终生在流水中生活,它们的形态结构、
生理特征和生态习性同栖息地的水流、河床物质和底栖生物相适应,
事例:岩原鲤、圆口铜鱼等喜栖息于快速流淌、与大气接触面大,含氧量较高
的水体,形成水库后,在静水中则会因溶解氧不足而死亡
4)生产生活:水库上游流域在春季升温显著的气候背景下,其蒸散也在增加,这样
更易导致土壤失墒加快,从而加大春旱发生的概率,而夏季在变凉的气候背景下,
其降水在增加,蒸散在减少【侧面反映极端降水事件发生的概率在增加上游水
库增加】
●结论:水库建设对上游有影响
水库大量泄水是否一定可行
可行性:
1.气候变化使降水趋于集中,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概率增加,也加大了防汛难度。
2.增加了非汛期水资源,有利于三峡枢纽的正常运行,但汛后水库群蓄水压力增大,蓄满
保证率随上游水库数量的增加而有所降低
可能造成不利后果:
1.水库在少雨季节普遍缺水,而在汛期降水集中期出于防汛安全又不得不大量弃水,造成水
资源的流失,影响水库的供水保证率和水库的运行能力,水库经济效益和为下游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提供用水的社会效益下降。
2.因此水库的水温分层使冬季下泄水温较天然情况高,而春、夏季下泄水温较天然情况低.
下泄低温水可使鱼类在产卵、生长及捕食方面受到极不利的影响,造成鱼类资源的减产甚至某些鱼种的灭绝.下泄低温水还会对农作物产生"冷害"影响,造成减产甚至绝产
事例:向家坝库区死鱼事故是由于溪洛渡水电站泄水引起向家坝库区水体中气泡饱和导致鱼类突发性死亡,
水库库区上游是否会有洪涝威胁
事例:三门峡建设对上游潼关以上淤积和洪涝灾害问题。
【由于潼关的“卡口”和侵蚀基面的抬升,使渭河、北洛河、小北干流发生严重淤积,并且淤积还在向上游延伸。
】
原因分析:
1) 三门峡水库建成后,水库高水位运行,造成水库大量淤积。
2) 汛期滞洪高水位严重影响库尾淤积,造成潼关水位继续上升。
3) 非汛期高水位运行导致大量淤积。
【潼关高程的变化较大程度地受来水来沙条件的影响。
】
泥沙淤积导致潼关高程大量抬高。
潼关高程抬高导致渭河下游大量淤积和河床抬高,河道变成了地上悬河,加大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
结论:水库库区建设上游有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