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O装置大件吊装方案65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工程概况 (2)
2.编制依据 (3)
3.施工程序 (3)
4.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4)
5.施工进度计划 (41)
6.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42)
7.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质量措施 (44)
8.施工平面布置与文明施工技术措施 (49)
9.劳动力需用量计划及技能要求 (49)
10.施工机具、计量器具计划 (49)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简介
本工程位于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黔希煤化工投资3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我单位承接DMO装置,其中包含DMO合成工序(42)、CO循环气压缩(43)、DMO精馏(44)工号,本方案是为DMO装置大型设备吊装而编制。

1.2 工程基本构成机构
建设单位:黔西县黔希煤化工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总包单位: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河南省中大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1.3 工程主要技术参数
1.4关键工序
2. 编制依据
2.1 《大型设备吊装工程施工工艺标准》SH/T3515-2003
2.2 《工程建设安装工程起重施工规范》 HG20201-2000
2.3 《石油化工工程起重施工规范》 SH/T3536-2002
2.4 《DMO合成工段设备布置图》 201018-42-044C-01~07
2.5 《CO循环气压缩工段设备布置图》 201018-43-044C-01~07
2.6 《DMO精馏工段设备布置图》 201018-44-044C-01~10
2.7《大型设备吊装管理标准》Q/CNPC-YGS G326.12-2002
2.8 《起重吊运指挥信号》 GB5082-85
2.9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B6067-2010
2.10 《建筑工程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 JGJ80-91
2.11 650吨履带吊车性能数据表
3. 施工程序
3.1 施工程序概述
施工准备→吊装方案制定→吊装机索具准备→吊装场地硬化处理及运输通道平整→设备基础检查验收→设备检查验收→吊装机索具进场组装→设备基础凿麻、垫铁安装找平→塔体吊装就位、找正设备→设备检查验收
3.2 吊装施工流程图
4. 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4.1 总体施工方法
本装置设备采用整体吊装方法(设备重量=设备净重+吊钩、索具重量)。

吊装工艺采用单吊车提升滑移抬吊法工艺,即设备上部吊耳在主吊车的提升下缓慢上升,并保持垂直状态,辅助吊车溜尾,将设备尾部提升离地,保持在100mm左右,并不断向前抬送,直至设备呈直立状态,此时辅助吊车摘钩。

主吊车将设备送入装置内,待设备至安装位置后,使设备下落到基础上。

4.2 吊装前准备
4.2.1 设计和设备的技术文件齐全,施工方案已经批准,并进行了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4.2.2 材料、劳动力、机具基本齐全,并能保证连续施工
4.2.3 施工用水、电等满足施工需要
4.2.4 熟悉施工场地、气象信息及地下资料
4.2.5 起重机索具进场报验合格
4.2.6 吊装人员资质报验合格
4.2.7 设备及吊车进场道路准备,设备装车时,必须保证两侧吊耳呈水平状
4.2.7.1 在路基松散处、水坑、泥坑等处必须用铲车铲净淤泥和集水后回填干土夯实
4.2.7.2 设备及吊车进场时,道路必须畅通无阻
4.2.7.3 吊装场地内不应有任何阻碍吊装的建筑,如钢结构、土建施工用临时棚子等
4.2.8 设备卸车准备
4.2.8.1 设备卸车区塔地面应平整压实
4.2.8.2 设备卸车后应放置于道木上,不得裸露放置于地面上
4.2.8.3 设备卸车及摆放平面布置图参见本方案各设备分项方案
4.3 设备吊装分析
4.3.1 MN再生塔设备
设备重心高度Xc=∑Gi×Li/∑Gi=2403368217/134553/1000=17.86米
4.3.1.2 MN再生塔设备吊装质量
G =K1K2(G1+G2)
G -------设备吊装计算重力单位t
K1--------动载系数,取1.1
K2--------不稳定系数,取1.1
G1--------吊装设备重量单位t
G2--------钢丝绳、吊车勾头重量单位t
G=1.1×1.1×(137+7.5)=174.845吨
注:由于两台吊车抬吊,故取不稳定系数1.1
4.3.1.3 MN再生塔设备受力情况
4.3.1.3.1 设备水平放置时,设备重心位置距主辅吊耳距离如上图:
L1×Q主=L2×Q辅
Q主+ Q辅=Q
Q-------设备最大安装重量174.845(t)
L2-------辅吊耳距设备重心距离(m)
L1-------主吊耳距设备重心距离(m)
Q主-------主吊受力(N)
Q辅-------辅吊受力(N)
计算得出吊车起钩时,主吊车与溜尾吊车瞬间受力
Q主=79.88t
Q辅=94.965t
4.3.1.3.2 设备吊装与地面30°角时,设备重心位置距主辅吊耳距离如下图:
计算得出设备与地面30°角时,主吊与溜尾吊车受力
Q主=89.71t
Q辅=85.13t
4.3.1.3.3 设备吊装与地面60°角时,设备重心位置距主辅吊耳距离如下图:
计算得出设备与地面60°角时,主吊与溜尾吊车受力
Q主=104.36t
Q辅=70.48t
4.3.1.3.4 设备吊装垂直于地面时,设备全部重量由主吊承担Q主=174.845t
MN再生塔吊装立面图
4.3.1.4MN 再生塔平衡梁核算
图1 平衡梁制造图
根据设备直径选用平衡梁规格型号:无缝钢管材质为20#钢,规格273*16,长L=4500mm 选定材料允许抗压及抗弯强度查表为[σ]=155MPa 平横梁截面的力学特性
截面面积:A=π/4×(D ²-d ²) (1) D ——所选平横梁管外径(D=273mm) d ——所选平横梁管内径(d=241mm) 将数据代入式(1)得: A= 12911.68mm
2
回转半径: i =
(2)
A 向旋转
a=350、b=250、c=20
(
+)
4
D——所选平横梁管外径(D=273mm)
d——所选平横梁管内径(d=241mm)
将数据代入式(2)得:
i=91.039mm
③长细比计算:
λ=μL/i (3)
μ取1
L——所选平横梁长度(L=4500mm)
将数据代入(3)得:
λ=49.429
④稳定系数选取:
根根平横梁所选材的长细比λ,查表得Φ=0.804(4)
⑤平横梁的强度核算:
根据σ=F1 /(ΦA)=P/ 2tan60°/(ΦA)=Qg/2 tg60°/(ΦA) (5)
σ——平横梁受压强度
F1——平横梁受压荷载
Q——设备重量(Q=137000 kg)
A——平横梁受压面积
g——换算系数(g=10N/kg)
Φ——钢材轴心受压杆件的稳定系数
将相关参数代入试(5)得:
σ=137000*10/2tan60°/(0.804*12911.68)=114.29MPa<155MPa[σ]平横梁能满足设备吊装需求。

4.3.1.5MN再生塔钢丝绳核算
吊装用钢丝绳此方案中选取6倍安全系数
安装质量动载系数取1.1
主吊最大受力Q=137*1.1=150.7t
钢丝绳选用直径Φ=60,6*37+1,抗拉强度1870Mpa等级,最小破断拉力240t,2根钢丝绳各一弯两股挂于勾头
安全系数为:S=4×240/150.7=6.37>6 安全
辅吊最大受力Q=94.965t
钢丝绳选用直径Φ=48,6*37+1,抗拉强度1870Mpa等级,最小破断拉力153t,2根钢丝绳各一弯两股挂于勾头
安全系数为:S=4×153/94.965=6.44>6 安全
由等比定理可得:
H/R=(H-H2)/(A+d)可推出
A=R-d-RH2/H (1)
H2=H1-h (2)
(3)
将式(2)、(3)代入式(1)得:
A=R-d-R(H1-h)
(4)
A——抗杆临界值
R——吊车回转半径
d——设备半径
H1——设备顶部至地面距离
h——吊车转盘中心距地面距离
L——主臂长度
R=14m,d=3m,H1=39.3m,h=1.633m,L=54m
将上述数据代入公式
得出A=1.1m(MN再生塔下部直径6米,上部直径4.5米,实际净空距离A=1.1+0.75=1.95m) 中联重工650吨履带吊S杆截面为2.5m*2.5m
A=1.95m>1.25m
结论:不抗杆
4.3.1.7 MN再生塔吊装流程
水平抬头时650履带臂杆36m+36m,回转半径不得超过18米,溜尾180吨履带臂杆长度26米,回转半径不得超过8米,主吊缓缓涨杆、提升,溜尾吊车将设备底部提升至距离地面100mm高度停止提升,缓缓涨杆并向西行走,行走路线参见吊装平面图,主吊继续提升直至设备呈直立状态,溜尾吊车摘除卡环离开,主吊将设备缓缓落入设备基础。

13
4.3.1.9MN再生塔B吊装平面图
14
15
4.3.1.11MN再生塔D吊装平面图
16
4.3.2 DMO气体脱除塔
设备重心高度Xc=∑Gi×Li/∑Gi=316943808/41563.29/1000=7.626米设备重心图:
4.3.2.2 设备吊装质量
G =K1K2(G1+G2)
G -------设备吊装计算重力单位t
K1--------动载系数,取1.1
K2--------不稳定系数,取1.1
G1--------吊装设备重量单位t
G2--------钢丝绳、吊车勾头重量单位t
G=1.1×1.1×(43+4.5)=57.475吨
注:由于两台吊车抬吊,故取不稳定系数1.1
4.3.2.3 设备受力情况
4.3.2.3.1 设备水平放置时,设备重心位置距主辅吊耳距离如上图:L1×Q主=L2×Q辅
Q主+ Q辅=Q
Q-------设备最大安装重量57.475 (t)
L2-------辅吊耳距设备重心距离(m)
L1-------主吊耳距设备重心距离(m)
Q主-------主吊受力(N)
Q辅-------辅吊受力(N)
计算得出
Q主=24.49t
Q辅=32.985t
4.3.2.3.2 设备吊装与地面30°角时,设备重心位置距主辅吊耳距离如下图:
计算得出
Q主=30.33t
Q辅=27.145t
4.3.2.3.3 设备吊装与地面60°角时,设备重心位置距主辅吊耳距离如下图:
计算得出
Q主=39.12t Q辅=18.355t
4.3.2.3.4 设备吊装垂直于地面时,设备全部重量由主吊承担
Q主=57.475t
4.3.2.4 DMO气体脱除塔平衡梁
设备两吊耳间距离4300mm,使用MN再生塔平衡梁即可,设备重量小于MN再生塔,平衡梁强度故不再次核算。

4.3.2.5DMO气体脱除塔钢丝绳核算
吊装用钢丝绳此方案中选取6倍安全系数
安装质量动载系数取1.1
主吊最大受力Q=43*1.1=47.3t
钢丝绳选用直径Φ=34,6*37+1,抗拉强度1870Mpa等级,最小破断拉力77t,2根钢丝绳各一弯两股挂于勾头
安全系数为:S=4×77/47.3=6.51>6 安全
辅吊最大受力Q=32.985t
钢丝绳选用直径Φ=28,6*37+1,抗拉强度1870Mpa等级,最小破断拉力52.2t,2根钢丝绳各一弯两股挂于勾头
安全系数为:S=4×52.2/32.985=6.33>6 安全
4.3.2.6DMO 气体脱除塔吊装抗杆计算
由等比定理可得:
H/R=(H-H2)/(
A+d )可推出A=R-d-RH2/H (1) H2=H1-h (2) (3) 将式(2)、(3)代入式(1)得:
A=R-d-R (H1-h
)(4) A ——抗杆临界值 R ——吊车回转半径 d ——设备半径
H1——设备顶部至地面距离 h ——吊车转盘中心距地面距离 L ——主臂长度
R=14m ,d=2.15m ,H1=18.142m ,h=1.417m ,L=26m 将上述数据代入公式 得出A=1.17m
中联重工650吨履带吊S 杆截面为1.92m*1.92m A=1.17m >0.96m 结论:不抗杆
4.3.2.8DMO气体脱除塔A吊装平面图
23
24
4.3.2.10DMO气体脱除塔C吊装平面图
25
4.3.2.11DMO气体脱除塔D吊装平面图
26
4.3.3 DMO气体脱除塔冷凝器
DMO
4.3.3.1 DMO气体脱除塔冷凝器设备吊装质量
G =K1(G1+G2)
G -------设备吊装计算重力单位t
K1--------动载系数,取1.1
G1--------吊装设备重量单位t
G2--------钢丝绳、吊车勾头重量单位t
G=1.1×(50+5.5)=61.05吨
设备的重心L=8616/2=4308mm
吊车受力F=61.05t
4.3.3.2DMO气体脱除塔冷凝器钢丝绳核算
吊装用钢丝绳此方案中选取6倍安全系数
安装质量动载系数取1.1
主吊最大受力Q=50*1.1=55t
钢丝绳选用直径Φ=36,6*37+1,抗拉强度1870Mpa等级,最小破断拉力86.3t,2根钢丝绳各一弯两股挂于勾头
安全系数为:S=4×86.3/55=6.28>6 安全
4.3.3.3DMO气体脱除塔冷凝器吊装流程
DMO气体脱除塔冷凝器属于卧式设备,吊装时采用一台650吨履带吊车(HW标准工况塔式副臂 36米+36米),两根钢丝绳(Φ36 6×37+1 1870Mpa)捆绑于鞍座两侧 (各一弯两股)挂于勾头,臂杆长度54米,回转半径不得大于20米(半径超出20米超出吊车额定吊装荷载,吊车存在倾覆的可能性)。

由等比定理可得:
H/R=(H-H2)/(A+d
)可推出A=R-d-RH2/H (1) H2=H1-h (2) (3) 将式(2)、(3)代入式(1)得:
A=R-d-R (H1-h )
(4) A ——抗杆临界值 R ——吊车回转半径 d ——设备半径
H1——设备顶部至地面距离 h ——吊车转盘中心距地面距离 L ——主臂长度
R=20m ,d=9.3m ,H1=25.924m ,h=1.696m ,L=54m 将上述数据代入公式 得出A=1.84m
中联重工650吨履带吊S 杆截面为2.5m*2.5m A=1.84m >1.25m 结论:不抗杆
4.3.3.6DMO气体脱除塔冷凝器A吊装平面图
30
4.3.3.7DMO气体脱除塔冷凝器B吊装平面图
31
4.3.3.8DMO气体脱除塔冷凝器C吊装平面图
32
4.3.3.9DMO气体脱除塔冷凝器D吊装平面图
33
4.3.4 DMO反应器
4.3.4.1 DMO反应器重心
方案编制时仍未收到DMO反应器装配图,重心估算在设备中心位置
4.3.4.2 设备吊装质量
G =K1K2(G1+G2)
G -------设备吊装计算重力单位t
K1--------动载系数,取1.1
K2--------不稳定系数,取1.1
G1--------吊装设备重量单位t
G2--------钢丝绳、吊车勾头重量单位t
G=1.1×1.1×(102+7.5)=132.495吨
注:由于两台吊车抬吊,故取不稳定系数1.1
4.3.2.3 设备受力情况
4.3.2.3.1 设备水平放置时,设备重心位置距主辅吊耳距离如上图:
L1×Q主=L2×Q辅
Q主+ Q辅=Q
Q-------设备最大安装重量132.495 (t)
L2-------辅吊耳距设备重心距离(m)
L1-------主吊耳距设备重心距离(m)
Q主-------主吊受力(N)
Q辅-------辅吊受力(N)
计算得出
Q主=51.66t
Q辅=80.835t
34
4.3.2.3.2 设备与地面30°、60°时
溜尾吊车承受重量越来越小,故不再计算
4.3.2.3.3 设备吊装垂直于地面时,设备全部重量由主吊承担
Q主
35
4.3.2.4 DMO反应器平衡梁
设备两吊耳间距离4000mm,使用MN再生塔平衡梁即可,设备重量小于MN再生塔,平衡梁强度故不再次核算。

4.3.2.5 DMO反应器钢丝绳核算
吊装用钢丝绳此方案中选取6倍安全系数
安装质量动载系数取1.1
主吊最大受力Q=102*1.1=112.2t
钢丝绳选用直径Φ=52,6*37+1,抗拉强度1870Mpa等级,最小破断拉力180t,2根钢丝绳各一弯两股挂于勾头
安全系数为:S=4×180/112.2=6.42>6 安全
辅吊最大受力Q=80.835t
钢丝绳选用直径Φ=44,6*37+1,抗拉强度1870Mpa等级,最小破断拉力129t,2根钢丝绳各一弯两股挂于勾头
安全系数为:S=4×129/80.835=6.38>6 安全
36
4.3.2.7DMO反应器A吊装平面图
37
4.3.2.8DMO反应器B吊装平面图
38
4.3.2.9DMO反应器C吊装平面图
39
4.3.2.10 DMO反应器D吊装平面图
40
5. 施工进度计划
为节约成本,依据现场测量和吊装方法,吊装场地狭小,并依据设备到货计划制定下表。

6.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6.1 吊装平面布置的原则
方便吊装工具的设置、便于和等吊车吊装和行走、便于设备吊装前的摆放,尽可能不影响门架安装以及其它设备的安装。

设备吊装场地应坚实、平整,满足设备吊装的要求。

6.2 对吊车吊装站位处、吊车行走路面的地基处理要求
施工厂区为人工开山而来,地面土层厚度仅5~15mm,吊装区域地面均为岩石,依据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3100Kpa。

650吨履带吊车自带路基板为1.5米*6米,吊装时铺设4块路基板,承载面积为36㎡,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中规定,则承载力为111600KN=11383.2吨650吨履带吊车空载重360t,超起配重400t,设备及索具200t,总计对地面压力为960吨,
远远小于地面的承载力,故吊装时不需要进行地面处理,仅仅平整场地即可,地面的平整度以及倾斜度要求:路基板所压及范围内地面结实平整,不应有局部地面凹凸现象存在,以保证路基板均匀受力,吊车确保安全。

吊车在不吊重行走时地面允许有±1.5°的倾斜度,吊着设备行走时地面允许有±1°的倾斜度,地面过渡必须自然,不的得有梯度。

地基处理范围为:147米×47.5米,用挖掘机粉碎露出地面的大颗粒岩石,再铺设一层碎石,位于42工号南部,详细参见地基处理平面图
43
6.3 大型吊装质量保证体系图6.3 吊装质量控制点
6.4设备吊装岗位职责
设备吊装时必须有明确的岗位分工和岗位职责。

各岗位作业人员必须遵守纪律,坚守岗位,服从指挥,各负其责。

岗位分工和指责如下表:
大型设备吊装岗位职责表
7. 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技术措施
7.1 安全保证体系构成
在设备吊装施工准备和实施过程中,安全质量保证体系必须正常运转,以确保大型设备顺利吊装。

安全保证体系岗位职责见下表。

7.2 安全保证体系构成图
7.2 安全技术要求
7.2.1 施工前进行详尽的技术交底,力求使全体相关的决策层、管理层、指挥层和施工作
业人员对方案的每一环节都有清晰的了解,并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人,专门向吊车司
机明确交代指挥信号。

7.2.2 吊车组杆进场后应组织相关人员检查,确认合格并签字后方可使用。

严禁使用病车
进行一切吊装作业。

7.2.3 禁止任何非指挥人员参与吊装指挥,参加作业的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上岗证。

7.2.4 吊装前必须向有关部门进行申请,得到批准签字后方可吊装。

7.2.5 所有相关人员必须到施工现场,吊装过程中遇到预料外情况时,应慎重研究对策,
任何情况均应禁止盲动。

7.2.6 吊车站位和行走场地地基应进行专门、慎重处理,并经有关人员确认。

7.2.7 作业过程中,登高作业的人员应佩带劳动部门认可的安全带,并正确使用。

7.2.8 吊装中所用的机索具应按本方案、《起重工操作规程》、《实用起重吊装手册》及《炼
油、化工安全规定》等有关规范和要求执行。

严禁使用有断丝、断股、裂纹、腐蚀和变形的绳索、机具进行一切吊装作业。

7.2.9 采用吊车吊装设备,吊车应严格按要求站位,吊车支腿要牢靠,用路基板或道木支
垫支腿。

7.2.10 应有统一的吊装指挥信号,参加施工的人员必须熟悉此信号,以便各操作协调。

7.2.11 吊车及运输车辆进出场地要求垫实,必要时可用钢板或路基板进行局部铺垫。

7.2.12 作业时应设立警戒线,关键位置设专人看守,严禁人员在吊装危险影响区域内行走、
逗留和作业。

7.2.13 吊装前应组织各专业人员进行联合细致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7.2.14 吊装过程中,安全部门要严格把关,加强安全监督管理,明确各自职责,责任到人。

对人、机、设备和周围设施等进行全方位的安全监控。

7.2.15 吊装各大型设备时风力等级不得大于5级(即风速不得大于10.7m/s)。

7.2.16 吊装作业时,被吊物件严禁从人员头顶上方吊装经过。

7.2.17 对于吊装高空净距较小的设备,应在地面上吊直离地后即转好方位再继续提升,在
吊装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设备旋转和晃动。

7.2.18 吊车应采取有效的防静电措施。

7.2.19 吊装设备时务必十分缓慢谨慎,严禁被吊装设备、吊车部件及吊装绳索具等与周围
建筑、周围其它设施产生刮、挤、卡和撞击等影响吊装安全的一切现象。

7.2.20 严禁吊装所用的所有机具、绳索具与电焊二次线(把线)、电焊和火焊的熔渣火星、
水及强腐蚀性物质接触。

应采取合理有效的防水、防电、防腐蚀及防火等隔离措施。

7.2.21 对于合成气冷却器,由于吊装作业执行时间长,应定期对地基沉降情况、吊车和绳
索具等进行监测控制,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

7.2.22 施工中,凡参加登高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身体检查合格,操作时均需佩载安全带,
并系在安全可靠的地方,所带的工具应拴上保险绳,并严禁上、下掷物件。

7.2.23 在吊装过程中,如因故中断,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不得使重物长时间呈悬空状态。

7.2.24 大风、沙尘、雨雪、大雾等天气严禁吊装。

7.2.25 未尽事宜,应遵守《起重工操作规程》、《石油化工安全技术规程》及其它相关安全
规定。

7.3 职业安全卫生与环境管理
8.1 设备吊装前,严格按施工总平面图要求布置设备、吊装机具,机具摆放整齐有序,做到物流有序,保证现场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状况良好。

8.2 吊装过程中,保持场地平整、道路畅通、排水良好。

8.3 电源线、溜绳、钢丝绳、道木等应排放整齐,穿越道路时,应用槽钢或角钢加以保护。

8.4 各种措施用料等,应按指定的地点分类摆放。

每次吊装前应对场地进行清扫,保持施工场地干净整齐。

8.5 参加施工的作业人员应加强成果保护意识,做好本工序的成果保护,同时不破坏上下工序及其他专业的成果。

8.6 设备进场顺序
MN再生塔A→MN再生塔B→MN再生塔C→MN再生塔D→DMO反应器A→DMO反应器B→DMO反应器C→DMO反应器D→DMO气体脱除冷凝器A→DMO气体脱除冷凝器B→DMO气体脱除冷凝器C→DMO气体脱除冷凝器D,其中MN再生塔A、B、C必须保证设备头部朝西进场,MN再生塔D 必须保证设备尾部朝西进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