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非正式组织及其管理的浅议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正式组织及其管理的浅议论⽂
企业⾮正式组织及其管理的浅议论⽂
摘要:
摘要:
⾃梅奥等⼈从霍桑试验中意外发现⾮正式组织的存在起,⾮正式组织⼀直是组织⾏为学和管理学研究的⼀个重要内容。
本⽂通过对⾮正式组织概念和特质的分析和研究以及与正式组织的⽐较,从中获得企业对⾮正式组织管理的启⽰。
关键词:正式组织⾮正式组织影响对策
关键词:正式组织
20世纪30年代,美国⾏为科学家梅奥通过霍桑试验发现了存在于⼀切组织中的⾮正式组织。
梅奥认为,正式组织是以效率的逻辑为重要标准,⽽⾮正式组织则以情感的逻辑为重要标准,两者相互依存,共同存在。
1、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的内涵:企业中存在着正式组织和⾮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是指企业为了有效实现其⽬标,由正式的规章制度、明确的职责范围、固定的成员及其之间形成的相互关系⽽构成的体系。
正式组织以提⾼劳动效率为⽬标,有正式的规则和程序,⼈与⼈的互动是程序化、⾮⼈格化的,维系⼈与⼈之间的纽带是⼯作⽽较少感情⾊彩。
[6]
2、⾮正式组织。
(1)⾮正式组织的内涵。
⾮正式组织是指企业成员在共同的⼯作和⽣活交往过程中,相互间产⽣共同的感情、态度和倾向,形成共同的⾏为准则和惯例,要求个⼈服从⽽构成的体系。
⾮正式组织以满⾜员⼯情感需要为主要标准,⼈与⼈之间是直接⾯对⾯的,是融⼊强烈情感的⾃由互动,员⼯对其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它以其独特的感情、规范和倾向,左右着成员的⾏为。
[6]
(2)⾮正式组织形成的条件和原因。
①⾮正式组织形成的条件。
a、环境因素。
b、利益或价值观的⼀致性。
c、情感的交融。
d、兴趣和爱好的相似性。
e、相似的经历和背景。
[3]
②⾮正式组织存在的原因。
企业中⾮正式组织的存在,主要在于以下三⽅⾯因素:
a、志向兴趣性因素。
员⼯在企业⽣产经营活动中,由于⼯作中的联系⽽产⽣相似的态度和价值观,使员⼯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容易产⽣共同的语⾔及相互理解对⽅的⾏为。
这种交往的经常化,就会⾃然形成⾮正式组织。
b、需求性因素。
员⼯出于希望相互间建⽴良好⼈际关系并在相互适合对⽅个性的基础上⽽发展联系,进⽽成为⾮正式组织。
如新进员⼯期待得到组织成员的认同以获得安全感与归属感。
c、利益维护因素。
公司制度与管理不公平、有争议,易使权益受损的员⼯因为认知相同⽽互相⽀持。
如员⼯感到⾃⾝利益会被侵犯的时候,希望被其他⾮正式成员的认同并保护的欲望就更强烈,从众⼼理也就较严重。
[4]
3、⾮正式组织在企业管理中的影响。
(1)⾮正式组织的消极影响。
①墨守成规,阻碍变⾰。
受社会历史⽂化的影响,寻求维持现状是⼈们的⼀种普遍⼼理。
⾮正式组织往往不拘泥于组织的⽬标计划⽽受限于习惯、风俗、⽂化等要素。
因此,从⼀定程度上讲,⾮正式组织会影响到正式组织的变⾰造成惰性。
[5]
②⾓⾊、⽬标上的冲突,降低组织效能。
⼀个正式组织的`成员,有其特定的⾓⾊任务,但如果同时⼜是⾮正式组织的成员,则兼有⾮正式组织的⾓⾊和任务。
当这种双重⾓⾊,双重任务不能相容时,则必然产⽣了⾓⾊任务的冲突:不是懈怠了正式组织的⾓⾊任务,就是忽略了⾮正式组织的⾓⾊任务。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成员常常处于⼀种两难境地:做事忧柔寡断,犹豫不决,影响⼯作的效率和效果。
③抑制才能发挥,造成企业⼈才流失。
⾮正式组织对所属成员具有相当的约束⼒和控制⼒,使其⾔⾏能够⾃觉遵从于⾮正式组织的整体好恶。
那些⾼素质的⼈才,为了免于被孤⽴冷落,其结果要么向⾮正式组织屈服,刻意降低⾃⼰的效率或保留⾃⼰的能⼒,要么选择离开组织,另谋⾼就。
⽆论哪种选择,都使企业在不同程度上造成⼈⼒资源的损失。
[5]
(2)⾮正式组织的积极影响。
①给予正式组织以活⼒。
离开⾮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仅仅是⼀堆⼲巴巴的职能、制度、程序和⽬标,仅仅是理性的、机械性的⾏为系统。
有了⼈们相互之间⾮正式的接触、感情交流、认同、刺激,才赋予正式组织以⾎⾁、活⼒和创造性。
②缓解⼯作压⼒,满⾜成员的⼼理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活节奏的加快,每个⼈都会⾯临着各种各样的精神压⼒,⾮正式组织的存在,恰好给⼈们释放压⼒、宣泄情绪提供了⼀个场所。
[4]
③有利于培养员⼯的团队意识。
⾮正式组织的特点决定了其成员的向⼼⼒和团队意识是⾮常强的,⽽当⾮正式组织的⽬标利益同企业的⽬标利益同步的时候,整个企业的成员会表现出空前的团结,分⼯合作会更加默契,从⽽提⾼⼯作效率,有利于企业⽬标的实现。
4、⾮正式组织的管理对策。
(1)接受理解,认识接纳,防⽌⾮正式组织紧密化。
善于发现⾮正式组织,掌握其形成的原因、⽬标和需求倾向,根据不同的成因加以引导,适当融⼊,减少企业内部冲突。
(2)重视⾮正式组织核⼼⼈物的作⽤。
由于核⼼⼈物具有很强的号召⼒和权威性,应在企业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引导其在正式组织中发挥作⽤,增强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成员的吸引⼒,使其成为正式组织的建设者⽽⾮对抗者。
(3)利⽤其传播信息,实⾏“⼀正视,⼆利⽤,三限制”原则。
⾸先,要正视⾮正式组织的存在,⼀分为⼆地看待⾮正式组织的积极与消极⽅⾯。
其次,利⽤其积极作⽤,满⾜员⼯⼼理需要;利⽤⾮正式沟通渠道搜集信息,了解员⼯思想动向,给员⼯做些澄清事实和解释调解的⼯作;再者,限制⾮正式沟通的消极作⽤,开放正式沟通渠道,增加⼯作透明度,⽤事实对那些⼦虚乌有、放⼤变形的流⾔、消息予以揭露。
[4]
参考⽂献:
参考⽂献:
[1]黄娅男徐肖庆。
浅议⾮正式组织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经营管理。
[2]曹惠清。
浅析企业⾮正式组织的管理。
科技信息。
[3]许刚。
略论企业⾮正式组织及其管理。
⼭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4]栗誉丹李颖婷。
企业中的⾮正式组织及其管理对策。
法制与社会,2007,(8)。
[5]宋艳敏。
浅谈企业内⾮正式组织及管理。
⽢肃农业,2006,(2)
b d s f i d = " 1 3 6 " > e m b d s f i d = " 1 3 7 " > / e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