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餐作业11-有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餐作业(十一) 光与光合作用(Ⅱ)
A组·全员必做题
1.(2017·长沙联考)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用伊乐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将一枝伊乐藻浸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以白炽灯作为光源,移动白炽灯调节其与大试管的距离,分别在10 ℃、20 ℃和30 ℃下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距离下单位时间枝条产生的气泡数目,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该实验研究的是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B.a点和c点的限制因素分别为温度和光照强度
C.b点条件下伊乐藻能进行光合作用
D.若在缺镁的培养液中进行此实验则b点向右移动
解析b点为光的补偿点(光合作用氧气释放量=呼吸作用吸收量),缺镁时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光的补偿点降低,即b点应该左移。
答案 D
2.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光照相同时间,35 ℃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 ℃时相等
B.光照相同时间,在20 ℃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C.温度高于25 ℃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D.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
解析本题以坐标曲线为载体,考查温度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
图中虚线表示的是CO2的吸收量,即光合作用净合成量,在光照时间相同的情况下,30 ℃时光合作用的总量为 3.50(净合成量)+3.00(呼吸消耗量)=6.5 mg/h,35 ℃时光合作用的总量为 3.00(净合成量)+3.50(呼吸消耗量)=6.5 mg/h,二者相同;在25 ℃时,CO2吸收量最大,即光合作用净合成量最大;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的净合成量等于呼吸作用消耗量。
答案 A
3.(2017·福建宁德联考)某实验小组将玉米幼苗置于一密闭容器内,测定单位时间内温度对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影响(用容器内CO2的变化量表示)。
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表示增加,“-”表示减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B.在适宜光照下,35 ℃时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
C.由表可知,在适宜光照下,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温度是30 ℃
D.由表可知,适宜光照下,25 ℃时玉米幼苗单位时间内固定的CO2量与35 ℃时相同
解析因为测量的是容器中CO2的变化量,所以光照下测得的单位时间内CO2的减少量可以反映净光合速率,黑暗下测得的单位时间内CO2的增加量可以反映呼吸速率。
35 ℃时呼吸速率最高,可以确定细胞呼吸酶的最适温度在35 ℃左右,30 ℃时的实际光合速率(用CO2的变化量表示为35+35=70)最高,可以确定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在30 ℃左右,A错误;35 ℃时的实际光合速率为66,呼吸速率为40,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B错误;净光合速率越高越有利于植物生长,由表知,在适宜光照下,30 ℃时净光合速率最高,C正确;由表知,在适宜光照下,25 ℃时玉米幼苗单位时间内固定的CO2量为25+26=51,35 ℃时玉米幼苗单位时间内固定的CO2量为26+40=66,故25 ℃时玉米幼苗单位时间内固定的CO2量小于35 ℃时的,D错误。
答案 C
4.(2017·陕西八校联考)如图为某植物叶片衰老过程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从第40天开始叶片的有机物含量下降
B.叶片衰老对植物来说只是消极地导致死亡的过程
C.据图推测叶片衰老时,叶绿体结构解体先于线粒体结构解体
D.57天前呼吸作用较弱,所以叶片生命活动所需ATP有一部分由光合作用提供
解析本题借助叶片衰老过程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变化曲线,考查影响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因素。
从第40天开始,虽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开始下降、呼吸作用强度基本没有变化,但由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叶片内有机物含量仍在升高,A错误;叶片衰老是正常的生命现象,不是消极的死亡过程,B错误;第40天后,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减小,可能是由于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结构被破坏,到第60天以后呼吸作用强度才开始下降,此时线粒体结构可能被破坏,C正确;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只能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不能用于其他的生命活动,其他生命活动所需的ATP均来自细胞呼吸,D错误。
答案 C
5.(2017·山东威海段考)如图表示在适宜温度、水分和一定的光照强度下,两种植物的叶片在不同CO2浓度下的CO2净吸收速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植物B在CO2浓度大于100×10-6后,才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两种植物CO2净吸收速率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相关酶的不同
C.在题中所给条件下,将植物A和植物B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罩中,植物B正常生活时间较长
D.两条曲线交叉点代表植物A和植物B积累的有机物一样多
解析本题考查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对曲线的解读、分析能力。
两条曲线与横
坐标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故植物B在CO2浓度小于100×10-6时,已经开始进行光合作用,A项错误;两种植物CO2净吸收速率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二者的遗传物质不同,B项错误;密闭玻璃罩内CO2浓度逐渐降低,能利用较低浓度CO2的植物A生活时间较长,C项错误;两条曲线的交点代表植物A和植物B的净光合作用速率相等,在该条件下积累的有机物一样多,D项正确。
答案 D
6.(2016·湖北武汉质检)如图表示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与植物周围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关系。
图示中,CE段是增大了光照强度后测得的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植物体鲜重增加量是光合作用强度的重要指标
B.出现BC段的限制因素主要是温度
C.叶绿体内A点时的三碳化合物含量大于B点
D.在E点后再次增大光照强度,曲线有可能为EG段
解析植物增加的鲜重主要是水分,不能代表光合作用的强度,A错误;CE段增加光照强度,光合作用强度增加,说明出现BC段的限制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B错误;AB段二氧化碳含量增加,B点三碳化合物含量大于A点,C错误;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超过一定范围之后,光合速率的增加幅度减小,当达到某一光照强度后,光合速率就不再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光饱和现象,在E点后再次增大光照强度,曲线有可能为EG段,D正确。
答案 D
7.用足量的14CO2“饲喂”叶肉细胞,让叶肉细胞长时间在较强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
一段时间后,关闭光源,将叶肉细胞置于黑暗中。
下列关于叶肉细胞中含放射性三碳化合物(C3)的浓度的推测正确的是( ) A.光照中含放射性的C3的浓度持续上升,黑暗中含放射性的C3的浓度持续下降
B.光照中含放射性的C3的浓度先上升后下降,黑暗中含放射性的C3的浓度持续上升
C.光照中含放射性的C3的浓度先上升后保持稳定,黑暗中含放射性的C3的浓度持续上升
D.光照中和黑暗中含放射性的C3的浓度的变化均是先上升后保持稳定
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较强光照下,当叶肉细胞开始利用14CO2进行固定时,产生的含放射性的三碳化合物的浓度将上升,由于暗反应循环进行,最终含放射性的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将保持稳定。
黑暗环境下,由于光反应停止,含放射性的三碳化合物积累,其含量持续上升,但最终达到某个值后将维持稳定。
答案 D
8.(2016·全国卷Ⅱ)BTB是一种酸碱指示剂,BTB的弱碱性溶液颜色可随其中CO2浓度的增高而由蓝变绿再变黄。
某同学为研究某种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用少量的NaHCO3和BTB加水配制成蓝色溶液,并向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使溶液变成浅绿色,之后将等量的绿色溶液分别加入到7支试管中,其中6支加入生长状况一致的等量水草,另一支不加水草,密闭所有试管。
各试管的实验处理和结果见下表。
*遮光是指用黑纸将试管包裹起来,并放在距日光灯100 cm的地方。
若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50 min后1号试管的溶液是浅绿色,则说明2至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若1号试管的溶液是蓝色,则说明2至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
(2)表中X代表的颜色应为__________(填“浅绿色”“黄色”或“蓝色”),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号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在照光前后没有变化,说明在此条件下水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
(1)1号试管中没有水草,2至7号试管中均有水草,且2号试管没有光照,其中的水草只进行呼吸作用,其余试管中的水草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所以与1号试管对照,2至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由不同光强下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引起的。
若1号试管的溶液是蓝色,说明在没有水草的条件下,光照会导致溶液中CO2浓度发生变化,则2至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不可靠的。
(2)2号试管遮光处理,其中的水草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故2号试管溶液中CO2浓度高于3号试管,所以2号试管中溶液应呈现黄色。
(3)5号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在照光前后没有变化,说明其中水草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吸收与释放的CO2量相等。
答案(1)不同光强下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不可靠的
(2)黄色水草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溶液中CO2浓度高于3号试管
(3)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吸收与释放的CO2量相等
B组·能力提升题
9.如图表示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产物实际量、呼吸量等的关系(叶面积指数是指植物单位面积中叶面积的数量,此数量越大,表示叶片交叉程度越大)。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1、2、3依次表示光合作用实际量、细胞呼吸量、干物质量;A点表示植物的净光合作用等于零B.曲线1、2、3依次表示光合作用实际量、干物质量、细胞呼吸量;D点表示植物的净光合作用等于零C.曲线1、2、3依次表示光合作用实际量、干物质量、细胞呼吸量;B点最有利于植株生长
D.曲线1、2、3依次表示光合作用实际量、细胞呼吸量、干物质量;C点最有利于植物生长
解析曲线1为光合总量,2为干物质量,3为呼吸量,A点表示净光合量与呼吸量相等,D点为总光合量与呼吸量相等,D点时净光合量为0,C点净光合量最大,最有利于植物生长。
答案 B
10.(2016·福建福州质检)甲、乙两图都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
下列相
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甲图中O2浓度为a时的情况对应于乙图中的A点
B.甲图中O2浓度为b时的情况对应于乙图中的CD段
C.甲图的a、b、c、d四个O2浓度中c对应的O2浓度最适合贮藏植物器官
D.甲图中O2浓度为d时没有酒精产生
解析甲图中O2浓度为a时,细胞只释放CO2不吸收O2,说明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对应乙图中的A点;
甲图中O2浓度为b时,CO2的释放量远远大于O2的吸收量,说明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且无氧呼
吸强度大,应对应乙图中的AC段;贮藏植物器官应选择CO2产生量最少即细胞呼吸最弱时的氧气浓度,即甲图中的c;O2浓度为d时,CO2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相等,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因此没有酒精产生。
答案 B
11.将生长状况相同的某种植物的叶片均分成4等份,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 h,再光照1 h(光照强度相同),测其有机物变化,得到如下数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植物在27 ℃时生长最快,在29 ℃和30 ℃时不表现生长现象
B.该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在所给的4个温度中都是29 ℃
C.在27 ℃、28 ℃和29 ℃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相等
D.30 ℃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都是1 mg/h
解析暗处理后有机物减少量代表呼吸速率,4个温度下分别为1 mg/h、2 mg/h、3 mg/h、1 mg/h,光照与暗处理前的有机物增加量代表1小时的光合作用和2小时的呼吸作用的差值,所以图中两个数值的绝对值相加代表每小时的净光合速率(有机物积累量),4个温度下分别为4 mg/h、5 mg/h、6 mg/h、2 mg/h,所以总光合速率(有机物制造量)分别为5 mg/h、7 mg/h、9 mg/h、3 mg/h。
该植物在29 ℃时生长最快,4个温度下都表现生长现象;该植物在29 ℃条件下制造的有机物最多;该植物在30 ℃条件下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为3 mg/h,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为1 mg/h。
答案 B
12.(2016·江苏卷)为了选择适宜栽种的作物品种,研究人员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测定了3个品种S1、S2、S3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结果如图1和图2。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最适宜在果树林下套种的品种是________,最适应较高光强的品种是________。
(2)增加环境中CO2浓度后,测得S2的光饱和点显著提高,但S3的光饱和点却没有显著改变,原因可能是:在超过原光饱和点的光强下,S2的光反应产生了过剩的 ________,而S3在光饱和点时可能________(填序号)。
①光反应已基本饱和②暗反应已基本饱和
③光、暗反应都已基本饱和
(3)叶绿体中光反应产生的能量既用于固定CO2,也参与叶绿体中生物大分子________的合成。
(4)在光合作用过程中,CO2与RuBP(五碳化合物)结合的直接产物是磷酸丙糖(TP),TP的去向主要有三个。
如图为叶肉细胞中部分代谢途径示意图。
淀粉是暂时存储的光合作用产物,其合成场所应该在叶绿体的________。
淀粉运出叶绿体时先水解成TP或________,后者通过叶绿体膜上的载体运送到细胞质中,合成由______________糖构成的蔗糖,运出叶肉细胞。
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从图形及题干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1)从图1、图2中可知S2品种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都最低,所以适宜生长在光照比较弱的环境中,故最适宜在果树林下套种。
从图2看,S3的光饱和点最大,因此最适应较高光强的品种是S3。
(2)增加环境中CO2浓度后,测得S2的光饱和点显著提高,可能是因为在超过原光饱和点的光强下,S2的光反应产生了过剩的ATP和,提高CO2浓度后,暗反应速率增大,光合作用的速率增大。
增加环境中CO2浓度后,S3的光饱和点却没有显著改变,可能是由于光反应已经饱和或暗反应已经饱和或光反应和暗反应都已经基本饱和。
(3)叶绿体是一种半自主性细胞器,其中含有少量的DNA和RNA,能合成叶绿体中需要的部分蛋白质,而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都需要消耗能量。
(4)淀粉是暂时存储的光合作用产物,由题图及所学知识可知其合成场所应该在叶绿体的基质中。
从图中看,叶绿体的膜上有磷酸丙糖载体(TR)和六碳糖载体(GR),因此淀粉运出叶绿体时先水解成TP(磷酸丙糖)或六碳糖(葡萄糖),后者通过叶绿体膜上的载体运送到细胞质中,合成由葡萄糖和果糖构成的蔗糖,运出叶肉细胞。
答案(1)S2 S3
(2)ATP和①②③
(3)核酸、蛋白质
(4)基质中葡萄糖葡萄糖和果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