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中医把脉,又称切脉,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触摸
脉搏的跳动情况,医者可以获取患者身体内部的生理和病理信息,从
而判断病情。
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一些基本的口诀是入门的关键。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中医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一、脉象要素
脉象要素包括位、数、形、势四个方面。
“位”指脉搏显现部位的深浅。
浮脉位浅,轻取即得;沉脉位深,重
按始得。
“数”指脉搏的频率。
快为数脉,一息五六至;慢为迟脉,一息三至。
“形”指脉搏的形状。
如洪脉宽大,状如洪水;细脉如线,细小而软。
“势”指脉搏的力量和趋势。
实脉有力,应指充实;虚脉无力,按之
空虚。
二、常见脉象口诀
1、浮脉
浮脉轻取即可得,外感风邪表证多。
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是表虚。
2、沉脉
沉脉重按始应指,里证常见此脉形。
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里虚寒。
3、迟脉
迟脉一息不足四,寒证阴盛气血寒。
4、数脉
数脉一息五六至,热证阳盛或虚劳。
5、洪脉
洪脉来盛去还衰,满指滔滔应夏时。
热盛阳明气分证,脉洪有力为真实。
6、细脉
细脉如线应指显,气血两虚多常见。
7、滑脉
滑脉如珠替替然,往来流利却还前。
痰食实热多常见,妇女妊娠亦可见。
8、涩脉
涩脉细迟往来难,短且散止又复还。
精伤血少为虚证,气滞血瘀亦相干。
9、弦脉
弦脉端直似琴弦,肝经病主痛与寒。
10、濡脉
濡脉浮细软而棉,气血不足湿邪缠。
11、促脉
促脉数而时一止,阳盛实热阴血瘀。
12、结脉
结脉缓而时一止,阴盛气结寒痰瘀。
13、代脉
代脉动而中止时,良久方还元气亏。
三、脉象的临床意义
脉象的变化与疾病的性质、病位、病势和患者的体质等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浮脉多主表证,沉脉多主里证;数脉多主热证,迟脉多主寒证;实脉多主实证,虚脉多主虚证。
但脉象的诊断并非单一依靠某一种脉象,而是需要综合多种脉象以及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等进行全面分析。
有时,同一疾病在不同的阶段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脉象,或者不同的疾病可能会出现相同的脉象。
因此,中医把脉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细致的观察。
四、把脉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1、环境安静:把脉时应选择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外界干扰。
2、患者体位:患者可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平放,与心脏处于同
一水平线上,手腕下垫一小枕,使气血流通顺畅。
3、医者指法:医者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按触脉搏,手指
的用力要适中,由轻到重,细心体会脉搏的跳动。
4、三部九候:寸、关、尺三部,每部又有浮、中、沉三候,共为
九候。
一般先轻取(浮取),再中取,后重取(沉取)。
5、时间要求:每次把脉的时间不应少于一分钟,以确保能充分了
解脉象的变化。
五、脉象的练习方法
要熟练掌握把脉技巧,需要不断地练习。
可以从健康人的脉象开始,熟悉正常脉象的特点,然后逐渐接触患者的脉象。
在练习过程中,要
多向有经验的中医请教,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诊断水平。
总之,中医把脉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入门时牢记这些口诀可以为学
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要真正掌握这一技能,还需要长期的实践和积累。
希望初学者能够勤奋学习,为传承和发展中医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