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必修四导学案 窦娥冤
单元学习指导一、单元学习目标本单元选有三篇戏剧剧本,这三篇剧本既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既有中国古代的,也有中国现代的。
学习这些戏剧,同学们对戏剧会有一个梗概性的了解。
《窦娥冤》是元代戏剧,我们现在称它为元杂剧,学习本剧,我们不仅可以对元代社会有所了解,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点京剧的源流,因为元杂剧是京剧的一个源头。
学习《雷雨》,同学们可以了解中国现代话剧,并进一步了解戏剧的特点。
学习《哈姆莱特》,可以让我们了解一点莎士比亚以及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特点。
关于人物塑造,同学们以前学习过小说。
戏剧与小说有相通的地方,即都要塑造人物形象。
塑造人物形象常常要涉及到人物的语言、行为以及人物的背景,这一点小说与戏剧是一样的。
但是小说是给人“读”的,戏剧是给人“观”的。
读小说的叫做读者,观戏的叫做观众,看见小说与戏剧也有明显的区别。
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要研究它们的区别。
二、重难点提示1.要了解戏剧的特点不论是中国古代戏剧,还是中国现代戏剧,也不论是中国戏剧还是外国戏剧,它们都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舞台表演;而舞台表演,一定要受到时间和场地的限制。
一出戏,演出的时间不能太长,因为观众不可能长时间地看戏;舞台的大小有限,因此戏的内容不能有浩大的场面,人物不能很多。
一篇小说,现在读不完,可以放一放,有时间再读;现在不想读了,也可以放一放,想读的时候再读。
戏就不能这样,它不能因为某个观众不想看了,就停止演出,等他想看的时候再来演出。
戏剧要吸引观众一口气把一出戏看完,就必须有吸引观众一口气看下去的要素;我们学习戏剧,就要研究这些要素是什么,就要研究如何设置场面。
2.要了解中国古代戏剧、中国现代戏剧、外国戏剧的不同特点了解了戏剧的共同特点还不够,还要了解中国古代戏剧、中国现代戏剧、外国戏剧的具体特点,了解它们塑造人物的方法,了解不同戏剧的不同内容。
比如学习元杂剧,就要学习元杂剧的结构、学习元杂剧的角色名称;学习中国现代话剧,就要学习中国话剧对矛盾冲突的设置,就要学习对人物语言与戏剧语言的处理;学习莎士比亚戏剧,就要学习莎士比亚戏剧人物语言的特点,学习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窦娥冤》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窦娥冤》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关汉卿及元杂剧的特点2、把握故事情节,感知窦娥悲剧的一生【学习重点】1、重点放在高潮部分第三折2、认识窦娥形象的悲剧性3、背诵【滚绣球】【学习难点】体味本色语言的特色风格。
【使用方法与学法指导】诵读;讨论、展示、探究;点拨【课时预设】 3课时【导学过程】导入1:诗有诗眼,文有文眼,戏也有戏眼。
“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诗眼是--绿;“红杏枝头春意闹”呢?--闹;“云破月来花弄影”--弄;《荷塘月色》一文的文眼是--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那么今天将要学习的戏曲《窦娥冤》的戏眼是--冤。
窦娥有什么“冤”?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窦娥冤》……导入2:我们的许多偶像明星们,在向中国古代戏曲吸取营养。
比如王力宏《盖世英雄》、周杰伦《霍元甲》以及陶喆《 Susan 说》等。
他们只是从中国传统戏曲的长河中舀出了一勺,就足以使歌迷心醉神驰,这说明中国传统戏曲在张扬着时尚与个性的今天,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无穷魅力。
因而提高我们的戏曲欣赏水平,无疑也会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代戏曲。
学习古代戏曲,我们不能绕过关汉卿,而学习关汉卿,必然提及《窦娥冤》。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位戏曲大师的代表作品《窦娥冤》。
在进入文本探究之前,我们先一起检测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抢答形式,给学习小组计分。
)一、自主学习1.本色派元杂剧作家关汉卿: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
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其中《窦娥冤》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
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高中语文《窦娥冤》导学案(一)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窦娥冤》导学案(一)新人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以及有关知识。
2.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1.元杂剧的剧本构成。
学法指导:1.熟读课文,初步了解文意2.查阅工具书或电子网络了解作家作品及戏曲有关常识并解决重点字资料链接:(一)有关元杂剧:1、元杂剧的结构形式:“四折一楔子”元杂剧的“折”相当于现代戏剧中的“幕”,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包括多场次。
“楔子”相当于“序幕”或“过场戏”,多用在第一幕前的介绍剧情、人物,也有用在两幕之间的。
2、元杂剧的剧本构成:唱词:按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宾白:即说白。
曲词为主,所以说白为宾。
科介:即现代戏剧中的“舞台提示”。
3、元杂剧的角色:旦:女角色。
包括正旦(女主角)、副旦(女配角)、外旦(老年女角色)、小旦(少年女角色)四类。
末:男角色。
也包括正末、副末、外末、小末四类。
净:俗称“大花脸”,多扮相貌、性格上有特异之处者。
丑:俗称“小花脸”。
多扮次要角色。
此外,还有“卜儿”(老妇人)、孛老(老头儿)、孤(官员)、徕儿(小厮)、细酸(读书人)等角色。
4、其他:元杂剧多一人主唱,因而又可分为“旦本戏”(女角色主唱)、和“末本戏”(男角色主唱)两类。
(二)有关作者,吴汉卿号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是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
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三)东海孝妇的故事: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婆婆)甚谨。
姑欲嫁之,终于肯。
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劳,哀其亡子守寡。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1《窦娥冤》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1《窦娥冤》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3.元杂剧常识见《点金训练》4.作家及作品介绍见《点金训练》【审美鉴赏合作探究】问题探究一:窦娥的人物形象及社会意义1.在赴刑场的路上,窦娥央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这一细节刻画对塑造窦娥的形象有什么作用?2.窦娥是被昏聩的官吏屈判成杀人死罪的,在【滚绣球】中为何要对天地日月鬼神进行强烈的谴责呢?3.《窦娥冤》中窦娥先是指天斥地,临刑前又愿天地为她伸冤,而许下了三桩誓愿,探究一下这是否矛盾。
问题探究二:作品的浪漫主义特色1.窦娥临死前许了什么誓愿?有什么作用?2.窦娥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的誓愿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即学即练巩固提升】一、除了《窦娥冤》,文学史上还有很多作品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比如《孔雀东南飞》写刘兰芝和焦仲卿双双殉情,化为双飞鸟;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西游记》中的故事。
选其中的一部作品,分析其是如何运用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二、基础积累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盗跖(zhí)嗟怨(jiē)前合后偃(yǎn)B.罪愆(qiān)衔冤(xián)湛湛青天(zhān)C.煞尾(chà)亢旱(kànɡ)苌弘化碧(chánɡ)D.埋怨(mái)错勘(kān)古陌荒阡(mò)2.下列各项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寒喧震撼顷刻披枷带琐B.分辨诀别造蘖望帝啼鹃C.时辰昭障亲眷一腔怨气D.怜悯祭奠白练鳏寡孤独3.下列对各句修辞手法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一马难将两鞍鞴——比喻一个妇女不能出嫁两次。
B.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是对偶也是对比。
C.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盗跖、颜渊比喻恶人和好人。
D.怎么的覆盆不照太阳晖——比喻官府的黑暗。
三、课内阅读阅读【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只落得两泪涟涟”,完成4~6题。
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窦娥冤》导学案(第2课时)2
云南省宜良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1课《窦娥冤》导学案(第2课时)新人教版必修4【大成目标】【使用说明】1、分角色朗诵,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2、建议二课时。
一、学生提问题,小组讨论解决。
一、分角色朗读(10分钟)。
二、文本探究(12分钟)1、第二部分:这一部分开始写窦娥在拥挤中走向法场时的情景。
当刽子手问她可有亲眷要见面时,窦娥的一段唱在结构上与刻划人物上有什么作用?①结构:照应楔子中父亲窦天章进京赶考的事;伏下第四折窦天 章以肃政廉访使的身份为窦娥伸冤的事。
②刻划人物:更突出了窦娥的满腔愤怒和满心凄苦,一个遭受千 古奇冤的青年女子,临死前竟然没有一个贴心的亲人来看望她一 下。
窦娥估计婆婆今天可能要来看她,可又担心这种情景会把她气坏,因此想走后街刑场,避而不见婆婆的面。
她以最大的牺牲替代婆婆承受了一切,临死之前她当然十分渴望跟这个“相依为命”的唯一亲人会上一面。
可是为了不致于“枉将他气杀”,窦娥又克制住自己的感情,情愿让自己的伤口上流着鲜血,而不愿在这时候让婆婆来见她的面。
这是何等善良的心地,又是何等崇高的品德!关汉卿在这里他极细腻的笔触,把他的主人公心灵深处最美好最闪光的东西袒露给观众看,然后又使观众看到它的毁灭。
关汉卿就是如此成功地运用了他的悲剧艺术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窦娥不想见婆婆而婆婆偏偏来了,情节发生了波折,于是窦娥向婆婆诉原委,表心迹,提请求。
这中间的一大段科白,既是戏剧情节发展必要的过渡,又有强调窦娥冤情委实不浅的作用。
《快活三》《鲍老儿》两支曲子,唱出了窦娥的冤情比天大,关心婆婆的感情比海深。
她的自我牺牲这么巨大,而临死前的要求却如此微小。
关汉卿把女主人公对于不公平世道的怨愤和对于亲人的体贴结合起来写,这样人物的性格丰富饱满了。
然而这样美好的人将要被毁灭了,观众的心也被揪住了,这就充分显示出关汉卿艺术手腕的高明。
【小结】以上这部分是写窦娥与婆婆的诀别,表现了也纯朴善良的性格。
1、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B )A 、关汉卿,金末元初大都人,著名的戏曲作家,元杂剧的奠基人。
高中语文 1 窦娥冤(第2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2021年整理)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中语文1 窦娥冤(第2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中语文1 窦娥冤(第2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中语文1 窦娥冤(第2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的全部内容。
《窦娥冤》【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关汉卿及元杂剧的特点;2。
诵读感知,把握本文的故事情节;3.感知窦娥悲剧的一生.【学习过程】: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学习分析第三折,把握人物形象,体会语言特色;2。
分析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学习过程】:学习任务一:根据第三折的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把课文分成若干层次。
学习任务二:品读[端正好][滚绣球]。
1。
朗读并背诵[端正好][滚绣球]。
2.思考回答问题:窦娥是被昏聩的官吏屈判成杀人死罪的,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3。
找出本段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4。
谈谈你从这一部分中看到的窦娥的性格特点?学习任务三:分析【倘秀才】至【鲍老儿】1。
思考并回答:这一部分里窦娥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体现了窦娥性格中的哪一面?这样写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2。
思考:窦娥的这一性格特点在前两折中有没有体现?【参考答案】第二课时学习任务一:第一层是[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大意是窦娥指斥天地鬼神.第二层是[倘秀才]至[鲍老儿]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告别婆婆。
第三层是[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发下三大誓愿。
学习任务二:2。
明确:对天地鬼神的指斥,实际上是对黑暗社会的控诉与抗议,对当时社会法制和统治秩序的否定。
1《窦娥冤》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单元
4.文学常识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他—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
《窦娥冤》5.语文补偿词类知识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
1 窦娥冤[学习目标]1.掌握元杂剧的有关知识;2.研究《窦娥冤》的矛盾冲突;3.把握本课的思想主旨。
[学习重点]研究《窦娥冤》的矛盾冲突。
[学习难点]把握本课的思想主旨。
[天天预习]1.课内词汇(注音、释义)桃杌.(W ù) 前合后偃.(y ǎn ) 盗跖.(zh í) 哥哥行.(h áng ) 角徵.(zh ǐ) 罪愆.(qi ān ) 湛湛..(zh àn zh àn ) 苌.(ch áng )弘 暑气暄.(xu ān ) 当垆.(l ú) 埋.怨(m án ) 应.验(y ìng ) 绣闼.(t à) 尸骸.(h ái ) 错勘.(k án ) 嗟.怨(ji ē ) 鳏.寡(gu ān ) 恓惶..(x ī hu áng ) 恁.的(n èn ) ..(zh èngchu ài ) 2.每日成语苌弘化碧 望帝啼鹃 六月飞霜 东海孝妇 顺水推舟3.读背任务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窦娥冤》【滚绣球】)曲四大家”。
他—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4 1-1《窦娥冤》 导学案
《窦娥冤》学案一、学习要点(一)古代戏曲的特点1.始于离者,终于和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
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
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
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
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即美。
2.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中国戏曲之特点,一言以蔽之,“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学者王国维语)。
戏曲与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
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
也即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
3.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中国戏曲的表现生活,运用了一种“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如中国画之写意山水,用纵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所以,戏曲舞台上才有了红脸的关羽,白脸的曹操;有了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有了无花木之春色,无波涛之江河。
4.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中国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需要面对一个舞台之狭小与生活之博大的矛盾。
戏曲并没有像话剧那样用“三一律”的原则对生活进行挤压以便于表现。
而是运用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又借助于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来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
所以,戏曲可以在明亮的灯光下制造出黑夜的假象,可以在空旷的舞台上驭马行舟。
(二)关汉卿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
元代人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语文:《窦娥冤》学案(人教版必修4).doc
《窦娥冤》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家作品;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以及有关知识2.能力目标: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体会戏曲的语言特点,理解想像、夸张的艺术手法3.情感目标:通过窦娥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以及人们的反抗精神二、重点难点1.品味戏曲的语言2.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手法的运用与理解三、预习点拨1.熟读课文,初步了解文意2.查阅工具书或电子网络了解作家作品及戏曲有关常识并解决重点字词第一课时写作背景: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
元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利于巩固统治地位。
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
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可以说,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阶级矛盾,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
杂剧《窦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
一、知识储备1.关汉卿,号,戏曲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代表作品有、、、等。
《窦娥冤》全名,共,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关汉卿的和王实甫的代表了元杂剧的最高成就。
2.元曲四大家为“关"“马""郑” “白其代表作是关汉卿的,马致远的,白朴的,郑光祖的。
3.元杂剧:元代形成的一种把、、等有机结合起来的戏剧形式。
剧本结构一般分为,有的还加一个,剧本由、、三部分组成。
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演唱,全用北方曲调,由或一人独唱至终。
4.正音刽子手()、亲眷()、嗟怨()、杳无音信()、前合后偃()、尸骸()、冤枉()、荒阡()、亢旱()、鲍老儿()、丫蹇()、5.课文出现个曲牌,都属于宫调。
二、理清结构(本折戏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三、问题探究研读第一层1.【端正好】曲子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2.在【滚绣球】曲中,窦娥质问了什么?痛陈了什么?否定了什么?(用原文回答)3.【滚绣球】这支曲子又表达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研读第二层1.课文在表现窦娥反抗精神的同时,又反映了她性格的另一面,是什么?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的?2.试分析窦娥与婆婆的一段对白,体会关剧的语言艺术。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窦娥冤》导学案(第1课时)2
云南省宜良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第1课《窦娥冤》导学案(第1课时)新人教版必修4【大成目标】1、通过课文教学,深刻认识元代社会的恶人横行、官吏贪暴、法制黑暗、政治腐败(重点)。
2、理解窦娥正直善良、宁死不屈的性格(难点)。
3、使学生领会戏剧如何通过唱词、科白刻划人物形象、展开矛盾冲突的写作技巧初步认识我国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
一、了解作者关汉卿,号已斋叟,元代大都人,约生于十三世纪初叶,卒于十三世纪末,比莎士比亚早出生三个世纪。
他一生共创作了60多个剧本。
比莎士比亚多出将近一倍。
关汉卿的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悲剧,写得一腔怨气喷如火,感天动地惊鬼神;他的喜剧,写得嘻笑怒骂多辛辣,妙趣横生满屋春;他的历史剧,写得历史人物如再现,豪气逼人真雄健。
郭沫若说过,关汉卿能够“爱人民之所爱,憎人民之所憎”。
他的杂剧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的社会现实,又关于把现实和理想结合起来,赋予他所肯定的人物以理想的光辉,表达出人民的美好愿望。
二、元杂剧知识1、构成要素:唱词:①宫调、曲牌。
②韵文科:戏剧动作的总称。
白(宾白):①对白;②独白;③旁白;④带白。
2、形式:四折(四幕)一楔子(序幕)。
3、角色末(生;外末─老生;正末─小生。
扮演剧中主要男性人物角色。
)旦(正旦;卜儿─老妇人。
扮演剧中主要女性人物角色)净(大花脸。
扮演剧中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物异之点的男性人物。
)丑(小花脸;二花脸;三花脸。
扮演剧中男性次要人物角色。
这些人物有的语言幽默,行动滑稽,心地善良;有的奸诈可恶,吝啬卑鄙。
)三、知识积累盗跖(zhí)前合后偃(yǎn)罪愆(qiān)苌弘(chánɡ)亢旱(kànɡ)暄(xuān)一、阅读课文,学生思考(10分钟)1、在课文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明确:共出现10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
基础案(20分钟)课前预习,课堂上用10分钟进行交流。
教师补充讲解,回答解决学生问题。
升华案(15分钟)1、思考解决问题。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窦娥冤》导学案
《窦娥冤》导学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分析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2、把握“三桩誓愿”的实质及意义。
【课时重点】
分析窦娥形象,剖析“三桩誓愿”的深刻含义
【课时难点】
窦娥对天地既指斥又依赖的矛盾中透露出作者思想的复杂性。
【学法指导】
朗读、讨论、点拨
一、合作探究
(一)概括第三折的三个情节结构
1、【端正好】——【滚绣球】:
2、【倘秀才】——【鲍老儿】:
3、【耍孩儿】——【煞尾】:
(二)内容探析
1、窦娥在临刑前发下的“三桩誓愿”分别是:()、()、()。
其中运用的四个典故分别是:()、()、()、()。
(以上均限四字语回答)
这四个典故所涉及的四个人物分别是:()、()、()、()。
2、这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试说明理由。
3、婆媳诀别的场面中,有一段发自窦娥心灵的呼喊:“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
”窦娥为什么抱怨自己的命运,她这样说用意是什么?
4、从窦娥的遭遇看出元代是怎样的社会状况?
三、训练操作
在文学世界里,我们阅读一个人物应该深入他的内心,用自己的心去触摸他的心,然后,我们就能成就一颗善良的心灵,请大家认真揣摩窦娥这个人物,以“窦娥,我想对你说”,写一篇短文。
(不少于300字)
学后反思:。
高中语文 1 窦娥冤(第3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窦娥冤》【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关汉卿及元杂剧的特点;2.诵读感知,把握本文的故事情节;3.感知窦娥悲剧的一生。
【学习过程】: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窦娥的反抗精神和元朝社会的黑暗;2.理解课文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学习过程】:学习任务一:阅读窦娥临刑时发出“三桩誓愿”部分,然后回答问题。
(将答案填在下面的横线上)窦娥在临刑前发下了三桩誓愿,这三桩誓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其中运用的四个典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均限四字语回答。
)这四个典故所涉及的四个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任务二:分别说明窦娥发出三桩誓愿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学习任务三:思考并回答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试说明理由。
学习任务四:你怎样理解窦娥的三桩誓愿与前文对天地的指责?学习任务五:思考并回答:1.窦娥的三桩誓愿明明是幻想,却偏偏写成现实,这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明明是不合理的偏偏写成合理的,这说明了什么?2.剧作者写两桩誓愿的应验,这在艺术性方面有什么效果?学习任务六:讨论:窦娥是什么样的一个形象?(提示:我们在阅读作品时,要注意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思考,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个方面:①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面对这些方面,我们该如何思考呢?一般可以从四个方面揣摩:第一,重视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第三,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第四,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根据发生的主要事件,窦娥对待和自己有关系的人和事,以及自身生活命运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分析窦娥的形象,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高中必修四《窦娥冤》教案(6篇)
高中必修四《窦娥冤》教案(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中必修四《窦娥冤》教案(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窦娥冤》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窦娥冤》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学习目标】1.概括戏剧冲突,理解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2.理解概括悲剧产生的根源,感受《窦娥冤》悲剧的美学价值。
3.概括该剧的主题。
【重点难点】1.概括戏剧冲突,理解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2.理解概括悲剧产生的根源,感受《窦娥冤》悲剧的美学价值。
【使用说明】1.用约15分钟重点阅读第三折【滚绣球】【叨叨令】等曲子,还可选取其他曲词和一些说白,品味曲词与说白的语言特色。
2.用约30分钟完成【自主学习】案,边读边完成相关题目。
3.用约25分钟小组合作完成【合作探究】案,用约10分钟进行全班讨论、交流质疑,教师点拨时应及时修正自己的答案。
4.用约5分钟完成【课堂检查】。
5.用约5分钟完成【课堂总结】。
6.课后完成【课后训练】【自主学习】一、阅读〔滚绣球〕完成下列习题。
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只合把清浊分辨只合:只应该B.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糊突:混淆C.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勘:判断D.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延:邀请2.对下列句中画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盗跖和颜渊一个是起义领袖,一个是读书人。
泛指武将和文人。
B.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比喻乘便行事,此处作趋炎附势解。
C.错勘贤愚枉做天枉:冤屈。
D.〔滚绣球〕是表示音调高低的。
3.〔滚绣球〕开头两句表明窦娥信奉鬼神的力量,视为神圣;而后面又说“不分好歹何为地”“错勘贤愚枉做天”,以下哪种理解准确()A.说明窦娥因冤生怨、情绪波动,故认识前后不一致。
B.是残酷的现实使她改变观念,对天地鬼神产生怀疑。
C.一个穷苦妇女敢于直斥天地鬼神,表现出觉醒的意识。
D.通过诅咒日月鬼神的不公道,诅咒社会现实的不合理。
4.曲中清浊、善恶、贤愚、软硬指的是哪两类人()A.穷人和富人B.统治阶级和人民群众C.天地鬼神和窦娥自己D.为善的与作恶的5.这段唱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A.否定神权。
《窦娥冤》、《雷雨》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
《窦娥冤》、《雷雨》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窦娥冤》、《雷雨》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1人教版高一必修四中的两篇话剧,分别是《窦娥冤》和《雷雨》,这两部作品都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教案设计的角度来探讨如何教授这两部话剧,使得学生在观看后能够全面理解剧情,领悟其中的深刻思想,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第一篇话剧《窦娥冤》,是元朝文学家关汉卿所作。
讲述了唐代美女窦娥因嫁入皇家而遭遇家庭悲剧,遭受各种冤屈,最终自杀而殉节的故事。
本剧是中国话剧中第一部以真人历史为蓝本的话剧,所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这部作品,可以按照以下教学步骤进行:第一步,带学生了解唐朝社会特点,包括政治、文化背景,尤其是家族关系的重要性。
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或研究资料,了解当时唐朝皇室婚姻政策的规定,以及家族利益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
第二步,让学生了解话剧的故事背景,引导学生关注窦氏家族的遭遇,特别是窦娥的命运。
同时,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窦娥会被赐婚到皇室?为什么她的家族会走向灭亡?第三步,让学生欣赏话剧的演出,结合剧本和导演的解读,进一步理解话剧的内涵和深意。
可以带领学生分析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情感表现和行为动机,讨论人物形象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为学生对于话剧深层次的理解提供帮助。
第四步,教授话剧的语言、节奏、梗概等方面,如词语的含义、口音、气氛的塑造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表演艺术的魅力。
第二篇话剧《雷雨》,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曹禺先生的代表作。
该剧以20世纪20年代南方城镇的一所学堂为背景,讲述了教师周汝昌与中学女生周芷若爱情和家庭困境的故事,展示了现代化进程中人的内心苦闷和思想觉醒。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这部作品,可以按以下教学步骤进行:第一步,简介待学生了解民国时期的文化、政治、经济背景。
引导学生关注南方城市的社会时尚和文化氛围,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迁,了解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
高中语文必修四《窦娥冤》优秀导学案
《窦娥冤》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以及有关知识。
2.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1.元杂剧的剧本构成。
学法指导:1.熟读课文,初步了解文意2.查阅工具书或电子网络了解作家作品及戏曲有关常识并解决重点字资料链接:(一)有关元杂剧:1、元杂剧的结构形式:“四折一楔子”元杂剧的“折”相当于现代戏剧中的“幕”,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包括多场次。
“楔子”相当于“序幕”或“过场戏”,多用在第一幕前的介绍剧情、人物,也有用在两幕之间的。
2、元杂剧的剧本构成:唱词:按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宾白:即说白。
曲词为主,所以说白为宾。
科介:即现代戏剧中的“舞台提示”。
3、元杂剧的角色:旦:女角色。
包括正旦(女主角)、副旦(女配角)、外旦(老年女角色)、小旦(少年女角色)四类。
末:男角色。
也包括正末、副末、外末、小末四类。
净:俗称“大花脸”,多扮相貌、性格上有特异之处者。
丑:俗称“小花脸”。
多扮次要角色。
此外,还有“卜儿”(老妇人)、孛老(老头儿)、孤(官员)、徕儿(小厮)、细酸(读书人)等角色。
4、其他:元杂剧多一人主唱,因而又可分为“旦本戏”(女角色主唱)、和“末本戏”(男角色主唱)两类。
(二)有关作者,吴汉卿号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是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
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三)东海孝妇的故事: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婆婆)甚谨。
姑欲嫁之,终于肯。
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劳,哀其亡子守寡。
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1《窦娥冤》导学案2
《窦娥冤》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元杂剧和关汉卿的基本知识;理解古白话跟现代汉语在词法上的一些异同。
2.整体感知全剧,把握故事情节和结构。
3.理清《窦娥冤》的戏剧冲突。
【知识导学】一.作者及其作品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我国最早的也是古代伟大的,的奠基人,被誉为“”、“”,195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他精通音律,会吟诗,会吹箫、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具有多种多样的才艺。
当时由于元朝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关汉卿不满当时的社会现实,他不愿做官而进入社会底层。
他一生主要从事戏剧活动,不仅写剧本,而且登台演唱,借助元杂剧艺术来揭露现实黑暗,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关汉卿比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早三个多世纪,共创作杂剧六十多种,现仅存十八种;所作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
流传较广的有《》《》《望江亭》《单刀会》《鲁斋郎》等。
关汉卿剧作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
他同情弱小,憎恶强权。
在他笔下,被压迫的人民总是那样勇敢、正直而又充满着智慧;而上层统治阶级总是如此卑劣、低下和贪婪。
他的剧作既深刻地反映了现实,又放射着理想的光辉,深受人民喜爱。
关汉卿剧作之所以有生命力,还在于它的巨大的艺术魅力。
他善于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刻画出人物深邃复杂的内心世界。
他的戏剧语言不事雕琢镂饰,呈其朴实自然的本色,又有艺术韵味,也被历代评论家称为本色派之首。
二.文学和文化常识1.元曲的分类。
“元曲”,一般包括和。
是元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标志。
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
小令是独立的只曲,相当于一首单调的词,主要是从民间的小曲和词调变化来的。
如我们熟悉的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秋思》。
套数是由两支以上同宫调的曲子联缀而成的组曲,各套曲子的联缀多有一定的顺序,末曲多以尾声结束。
2.元杂剧: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它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 《窦娥冤》导学案设计
高二语文必修4《窦娥冤》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能说出元杂剧的特点以及有关知识,体会其艺术特色。
2、了解作家作品。
3、通过窦娥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认识当时阶级尖锐的阶级矛盾。
重点难点元杂剧的剧本构成。
学法指导诵读法。
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一)初步了解中国古典戏剧中国古典戏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中国古典戏剧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
(二)认识元杂剧1、什么是元杂剧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剧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形成了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剧艺术形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2、元杂剧的结构元杂剧的结构形式:主要是四折,即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有五折、六折或多折连演。
元杂剧的“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3、元杂剧的角色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主要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末:男主角称正末;旦:女主角称正旦。
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
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都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 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窦娥冤》导学案4
河南省新安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窦娥冤》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1.了解元杂剧和关汉卿的基本知识;理解古白话跟现代汉语在词法上的一些异同。
2.整体感知全剧,把握故事情节和结构。
3.理清《窦娥冤》的戏剧冲突。
【知识导学】一.作者及其作品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我国最早的也是古代伟大的,的奠基人,被誉为“”、“”,195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他精通音律,会吟诗,会吹箫、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具有多种多样的才艺。
当时由于元朝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关汉卿不满当时的社会现实,他不愿做官而进入社会底层。
他一生主要从事戏剧活动,不仅写剧本,而且登台演唱,借助元杂剧艺术来揭露现实黑暗,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关汉卿比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早三个多世纪,共创作杂剧六十多种,现仅存十八种;所作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
流传较广的有《》《》《望江亭》《单刀会》《鲁斋郎》等。
关汉卿剧作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
他同情弱小,憎恶强权。
在他笔下,被压迫的人民总是那样勇敢、正直而又充满着智慧;而上层统治阶级总是如此卑劣、低下和贪婪。
他的剧作既深刻地反映了现实,又放射着理想的光辉,深受人民喜爱。
关汉卿剧作之所以有生命力,还在于它的巨大的艺术魅力。
他善于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刻画出人物深邃复杂的内心世界。
他的戏剧语言不事雕琢镂饰,呈其朴实自然的本色,又有艺术韵味,也被历代评论家称为本色派之首。
二.文学和文化常识1.元曲的分类。
“元曲”,一般包括和。
是元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标志。
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
小令是独立的只曲,相当于一首单调的词,主要是从民间的小曲和词调变化来的。
如我们熟悉的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秋思》。
套数是由两支以上同宫调的曲子联缀而成的组曲,各套曲子的联缀多有一定的顺序,末曲多以尾声结束。
2.元杂剧: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窦娥冤》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学习目标】
一、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初步了解关汉卿戏曲语言的艺
术特色
二、掌握字词等基础知识三、梳理课文结构四、重点阅
读课文第三折
【知识链接】
一、元曲的分类
小令:独立的只曲,相当于单调的词。
如马致远的《天
净沙秋思》。
散曲套数:即套曲,由同一宫调的至少两个曲牌联成的
组曲,多的可达二
三十支曲子。
全套押同一个韵脚。
套曲标题之前标明它
所属的
曲宫调以及它的第一支曲子的曲牌。
杂剧:宋金时期,在诸宫调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一种文学
样式,是一种将歌曲、
宾白、舞蹈诸要素结合起来的艺术样式。
结构上一般分
四折一楔子。
二、元杂剧
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
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
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
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
下发展起来的,特点明显,体制严格,是一种歌唱、说白、
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
且由韵文和散文相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1、结构:元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
个完整的故事,少数作品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
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
的“幕”。
“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
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和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
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
正旦独唱。
(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
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
此外,
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
配角有副净,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
如
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都扮演男性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
员)、徕儿(小厮)。
3、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
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
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
”宾白有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
4、题目正名:元杂剧结尾有“题目正名”,用两句或四句对偶句总结全剧内容,交待剧名。
它不是情节的组成部分,其功能在于广告宣传,可能在演出结束时由演员在下场前念出和写于戏报上。
一般取末句作为剧的全名,取末句中最能代表戏剧内容的几个字作为剧的简名。
如关汉卿《窦娥冤》的题目为“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末句为全名,最后三字即简名。
三、作者简介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王国维称之为“元人第一”。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
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墙头马上》。
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7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8部,
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之父”莎士比亚。
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等
是他的代表作。
其中最著名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
剧之一。
1838年《窦娥冤》就有英译本流传到海外,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
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
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
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其戏剧语言不事雕琢镂饰,呈
自然朴实的本色,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具有强烈的艺术韵味,被称为“字字本色”,被尊为“本色派”之首。
四、古代著名剧作、剧作家
1、南戏中兴之祖:元末高则诚《琵琶行》
2、明初四大传奇:《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
3、临川四梦(玉茗堂四梦):《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
4、南洪北孔:洪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
5、十大古典喜剧:关汉卿《救风尘》、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康进之《李逵负荆》、郑廷玉《看钱奴》、施君美《幽闺记》、康海《中山狼》、吴炳《绿牡丹》、高
濂《玉簪记》、李渔《风筝误》。
6、十大古典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纪君祥《赵氏孤儿》、高则诚《琵琶记》、冯梦龙《精忠旗》、孟称舜《娇红记》、李玉《清忠谱》、洪升《长生殿》、孔
尚任《桃花扇》、方成培《雷峰塔》。
五、元杂剧中的“四”
元杂剧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
元杂剧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元杂剧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纪君祥《赵氏孤儿》。
【自主学习】
自读课文,掌握基础知识
一、注音
看觑()蓦过隅头()无捱无靠()孛老()秀闼()
田畴()鳏寡孤独()燕侣莺俦()撚断()恓惶()
讼庭()错勘()杳无音信()苌弘化碧()盗跖()
邹衍()缥缃()当垆卖酒()刽子手()
二、课文中使用了不少宋元时期的白话,其中有些词语,
字形,同今天一样,但其意义却发生了变化。
同学们查阅资料完成下表:
课文原句古义今义
就准了这四十两银子
这早晚窦秀才
早晚使用
早晚呆痴
当骂呵,则处分几句
你老人家放精细着
行动些,行动些
不提防遭刑宪
谁敢合毒药与你
只合把清浊分辨
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
是什么主意
嘱咐他几句话咱
念窦娥身首不完全
尸骸上烈些纸钱
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
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
你还有甚的说话
那有这等说话
不知亢旱三年的说话准也不准
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
【教学过程】
一、速读文章,整体把握
1、请跳读课文,看看课文节选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
属什么宫调?
2、请概括讲述本课故事情节,并重点讲述第三折情节。
二、合作探究
1、第三折是全剧的高潮部分,这折戏可以分为几个场面?表现了窦娥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请用简洁的词语概括。
2、窦娥的三桩誓愿化用了哪些典故?
3、这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
【巩固提高】
1、下列各项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寒喧罪愆倾刻披枷戴锁
B、分辩诀别造蘖望帝啼鹃
C、时辰昭障冤枉湛湛清天
D、怜悯枷纽白练负屈衔冤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A、磨(摇)旗只合(应该)错勘(判断)定罪愆(罪过)
B、糊突(混淆)则(只)被亢(极)旱餐(吃,挨)刀
C、枷纽(拘束)天道(规律)生埋怨(深深地)
D、笑科(动作)哥哥行(行走)着做公的(语助词)
3、下列戏剧术语分类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外(外末)②端下好③云④正宫⑤滚绣球⑥一煞⑦唱⑧正旦⑨科(介)⑩倘秀才⑾花脸⑿耍孩儿⒀鲍老儿⒁卜儿⒂快活三⒃净⒄白
A、角色名①⑧⑾⒁⒃
B、角色表演指示③⑦⑨⒄
C、宫调名②④
D、曲牌名⑤⑥⑩⑿⒀⒂
4、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关汉卿,金末元初大都人,著名的戏曲作家,元杂剧的奠基人。
他一生创作杂剧六十多种,今存18种,代表作除《窦娥冤》之外,还有《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1956年,作者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B、《窦娥冤》全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著名杂剧,全剧共四折,开头有一个“楔子”(元杂剧在四折以外所增加的短的独立段落,一般用在最前面,作为剧情的开端,有时用在折与折之间,衔接剧情)。
课文是全剧的第三折,是矛盾冲突的结局。
C、“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元代四个著名的杂剧作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其中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郑光祖的代表作是《倩女离魂》,白朴的代表作是《墙头马上》。
D、《窦娥冤》中用到“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
飞霜”“亢旱三年”四个典故分别涉及的人物是周朝的苌弘、神话中的杜宇、战国的邹衍、汉朝的孝妇。
张颖
高一数学必修四1.5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