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企业自主创新模式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关村企业自主创新模式分析
中关村企业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二次创新等三种主要创新模式上表现出各不相同的特征。

一、中关村企业原始创新的特点
1、国家战略需求是中关村原始创新的重要动力
中关村企业原始创新的动力不仅仅是来自市场需求,国家战略需求是中关村原始创新的重要动力。

原始创新往往需要巨大投入,目前中国的企业一般难于独自承担。

对于满足国家战略需要的技术、产业领域,国家给予了大力支持。

企业的创新方向和国家战略相吻合,保证了中关村企业原始创新的成功。

经过多年发展积累,中关村在软件、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环保和新能源等国家战略领域的技术和产品处于领先地位,一些企业开始凭借核心专利参与创制国家和国际标准。

园区承接的国家“863项目”占全国的25%,“973项目”占全国的36%,在相关领域得到了国家大力的支持和大量的资助。

近几年,中关村企业每年的研发投入总数都在百亿人民币以上。

2000年以来,园区高新技术企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累计已达到9项,2005年园区企业申请发明专利3200多件,占北京市总数近30%。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园区企业牵头创制国际标准8项,国家标准98项。

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出了六大类、2000多个品种的“中国芯”组群;曙光公司研制出11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第三个能制造和应用10万亿次以上超级计算机的国家;科兴生物公司牵头率先研制出“非典”灭活疫苗,与美国、英国、瑞士等国家同步研制出“人用禽流感疫苗”;大唐移动公司提交的TD-SCDMA标准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三大国际标准之一;英纳超导公司生产的高温超导线材已投入使用并实现并网运营,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规模生产高温超导线材而且能够并网运营的国家。

2、企业开始成为组织原始创新的新生力量
在原始创新的组织上,在国家大力支持的一些战略领域,中关村企业开始成为主体。

中关村园区承接的国家“863项目”当中,有246项是由企业承担的。

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发挥机制灵活、决策快、效率高、资源整合能力强、产业化能力强的特点,主动承接国家战略性原始创新项目。

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SARS)、禽流感疫情,2001年刚刚成立的北京科兴公司积极敏锐地把握国家需求,大胆决策,敢于先期自主投入数千万元,同时调动相关国家研究资源,与中国疾病防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合作,跨部门、跨界限联合攻关,在诸多研究团队当中两次率先胜出,研制的疫苗进入临床试验。

在通信领域,陈卫率领的信威通信公司打破外国技术垄断,开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SCDMA(同步码分多址)无线通信系统,坚定不渝十年打造SCDMA产业链,形成农村无线通信“村村通”,城市移动通信“大灵通”,面向未来的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等三大系列,在推动我国通信领域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企业开始探索以专利、标准为手段参与高端竞争,争取话语权
“三流企业卖劳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品牌,超一流企业主导产业标准。

”作为原始创新的成果,中关村产生了大量的知识产权。

企业通过实行专利战略、标准战略开始进入产业竞争的高端领域。

大唐移动的TD-SCDMA标准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成为世界三大3G标准之一,该标准的实施不仅产业带动效应巨大,也为国家信息安全和国防通信开辟出新的通路,使我国在移动通信领域掌握了话语权。

2005年6月,由联想等企业发起制定的闪联标准(1.0版)被正式颁布为国家推荐性行业标准,成为中国第一个“3C协同产业标准”,对于我国数字家庭3C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威讯紫晶公司在2005年召开的国际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会议上,提交的短程无线局域网标准草案获得国际认同,并将成为正式的国际标准。

还有一大批具有较强实力的企业在移动通信、信息化家电(闪联)、下一代互联网
(IPV6)、光盘存储(EVD)、光电显示、数字电视等技术领域参与国内外标准制定,为中关村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打下基础。

二、中关村企业集成创新的特点
1、围绕行业应用和新兴市场需求的集成创新活跃
在国内高速发展的行业应用需求和大量的新兴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中关村企业开始围绕需求整合技术资源开始集成创新,涌现出一批行业领先企业,在国家金字系列工程、电子政务、金融、电信、大型企业以及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占有核心地位。

用友软件公司是专业的管理软件供应商,在中国ERP市场位居第一。

九城口岸公司专注于外贸行业信息化领域,在我国商检、通关等外贸信息化领域占有领先地位。

启明星辰公司,掌握了黑客类、安全服务类等多项核心技术,打造出国内第一条完整的网络安全产品线,网络安全行业排名第一。

和利时公司涉足核电、火电、热电、建材、冶金、化工、造纸、城铁等行业,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心技术、专利,是中国自动化控制领域的领头羊。

利德华福公司跨强电、机械、自动控制多个领域集成创新,开发出的高压变频节电设备已经开始替代ABB、西门子等跨国公司的产品,促进了高压变频设备在国内的推广应用。

2、整合国内外技术资源实现集成创新
集成创新的技术来源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创始人及内部的技术积累、也有和大学科研院所合作以及和国际科研资源的合作,具有很强的资源整合性和持续渐进性。

华旗资讯公司通过集成先进技术,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推出了灵动U盘、可内置操作系统的移动存储设备等多项全球第一的产品,自主开发的空间鼠标已申请多项专利,数码影像数字水印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头。

成功打造了国内个人数字产品第一品牌“爱国者”,MP3战胜了韩国三星等国际大公司。

慧点科技公司在石油石化、钢铁冶金、能源电力等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具有的领先地位。

公司与清华大学共同组建联合实验室,同时与IBM公司和惠普公司等结成合作联盟,赢得了IBM全球最重量级奖项——“培根奖”的两项全球提名,成为大中华区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数码大方公司打破了UGS公司等四家国际大公司垄断我国制造业信息化高端市场的局面,与清华、华中理工大学等结成技术合作伙伴关系,成功合并美国IronCAD公司,与领域内世界第一的达索公司合作在北京建立联合研发中心,并与IBM等国际巨头结成战略联盟,扩大出口业务。

此外,佳讯飞鸿公司与北京交通大学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天地互联公司与北京邮电大学等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进行合作创新。

三、中关村企业二次创新的特点
1、中关村成为消化吸收国际最新技术的前沿
模仿和学习引进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是一种重要的创新方式,是发展中国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然过程。

中关村的发展历史当中,四通集团的MS系统中外文电子打字机是先从日本兄弟公司的打字机引入国内,然后将日本三井物产的日文打字机汉化为中文打字机,开“二次创新”之先河。

时代集团公司里氏硬度测试仪,是该公司通过引进产品,经过消化、吸收后,接连开发、更新了四代新产品,目前国产化率达90%以上,不仅占领了国内市场,而且出口欧美几十个国家。

联想早期的二八六计算机除了汉字输入的联想汉卡之外几乎是标准的IBM 兼容机,到后来推出联想1+1电脑、互联网电脑时,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易用技术上进行了大量集成性创新。

进一步在学习融合众多新技术的前提下,联想发起成立了“闪联”,开始向原始创新挺进。

大量活跃的中关村企业的创新活动已经把中关村变成了消化吸收国际最新技术的桥头堡。

国际上只要一出现新技术,中关村就有跟进和模仿学习的企业。

快速捕捉新知和积极学习的能力成为中关村创新能力的基础。

近来,在环保、新能源等国家发展循环经济急需的领域,中关村企业就开展了大量的技术引进和再创新开发。

王怀东博士从日本携带已经成熟的餐厨垃圾处理技术回国创立嘉博文公司;中信国安MGL公司利用其鲁博士从日本留学带来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技术,进行再开发,成功的突破了国外厂商对该技术的垄断,拥有完全的知识产
权;碧水源公司从澳大利亚获得膜处理技术的许可开展国内的污水处理;宋维宁博士创建北京至柔科技公司,将国际环保新材料木塑复合材料的技术和工艺引入国内。

2、以跨国收购实现技术跨越成为中关村龙头企业二次创新的新方式
在走出去和国际化的大趋势中,中关村的龙头企业开始以兼并、收购等方式,实现企业发展和技术跨越。

2003年,京东方集团通过收购韩国现代公司TFT-LCD显示屏全部业务,获得超过2000项TFT-LCD显示相关专利,将整套研发和生产体系向我国转移。

在整合北大、清华和中科院的技术资源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实现了原有的3.5代线向5代线的升级,逐渐形成了我国光电显示产业的自主发展能力。

2004年底,联想集团整体并购IBM的PC业务而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计算机公司。

原IBM 的1500余项专利皆归联想所有,加上此前自主拥有的1000余项专利,联想现在已合计拥有2500余项专利。

原IBM位于美国罗利、日本大和的研发中心并入新联想集团,整合之后,新联想分别设立了北京研发中心、大和研发中心、罗利研发中心,形成了遍布全球的研发布局。

拥有这1500余项专利后,最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持续创新,联想今后每年将把营收的2%投入到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仅2006年的研发投入预计即高达25亿元人民币。

2005年8月新联想公布的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已经成功扭转IBMPC业务连续三年以来的亏损并实现大幅增长,表明收购业务初步成功。

在国外,大型企业往往通过购买、兼并或合作,将其他机构的创新成果转化为自己的“内源知识”。

这些产权的转移和自行开发一样,都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手段。

思科公司靠大量收购中小技术企业实现了其在网络通信领域的霸主地位;西门子公司设有专门的“战略采购部”;韩国三星认为购买技术策略能为下一步的产品开发打开通道。

京东方和联想的跨国并购是按照国际通行的并购方式获得快速扩张急需的业务和相关先进技术,实现技术赶超。

这是中关村企业迈走向世界大企业之林的必由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