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课件(共27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这两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
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 和战斗的残酷场面。这一句不从正面写战争的惨烈, 只是用“角声满天”侧面写战争规模,用“凝夜紫” 侧面写血流成河的场面,给人以悲壮之感。
4.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想要表现什么?
【二】
初读感知
朗读课文
听课文范读音频,留意诗歌的停顿处, 并在教材上做标记。
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sài zhònɡ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yān zhī xié
√B.第三句中“角声满天”从正面描写了战争的惨烈,表现了战争的规模。
C.第四句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 D.诗作结尾抒写官军全体将士的心愿,表现出忘身报国之情,点出诗作主旨。
B项从听觉角度,侧面展现了战争的激烈、规模。
小结
这首诗通过描绘将士们临危不乱、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赞颂了 将士们顽强的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一】
知人论世
走近作者
李贺(790—816),字长吉,唐代诗人。与李白、 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有“诗鬼”之称,世称李 长吉、李昌谷等。代表作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 篌引》等,有《昌谷集》传世。
探寻背景
《雁门太守行》选自《李贺诗歌集注》。李贺生活 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重大的战争,本诗可 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
首联: 敌军围攻,守卫森严
雁门太守行
颔联: 号角满天 ,战斗残酷 颈联: 夜半偷袭 ,战斗又起
尾联: 报效君王 ,甘愿身死
以色示物 以声感人
【三】
重点字词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1)甲光向日金鳞开:_向__着__,__对__着__ (2)半卷红旗临易水:_逼__近__,__到__,__临__近__
疏通诗歌
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
坍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即胭脂,色深红。此句中“燕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脂”“夜紫”皆形容战场血迹。
译文:敌军似乌云压近,城墙似乎将要坍塌。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 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 寒夜中凝为紫色。
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品格 志趣
第26课 诗词五首——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课时目标
01 熟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特点。(重点) 02 品析诗歌的遣词造句。(重点) 03 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所寄寓的情感。(难点)
导入
话说盛夏的一日午后,韩愈正解衣欲睡,有家仆呈上诗卷称有人前来拜谒。 韩愈想推辞不见,可打开诗卷一看,前两句诗就令他拍案叫绝,遂整衣冠迎客。 你们知道谁的诗歌有如此之魅力吗?他就是被称为诗鬼的李贺。今天,我们一 起来学习他的《雁门太守行》。
抵达
天寒降,战鼓声
沉闷而不响亮
形容鼓声低沉;不高扬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 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指宝剑
译文: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浓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 起来。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持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理清结构
请在梳理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补全下面结构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四】
析读诗歌
1.诗人构思大胆,把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高度集中在一个昼夜的时间里加以表现。 诗中共写了几个画面?
严阵以待图 战后惨烈图 夜袭易水图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两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作用是什么?
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把 敌军比作“黑云”,把将士们在日光下反光的铠甲比作“金鳞”;“城欲摧”运 用了夸张的手法,以“黑云”“城欲摧”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 形势,以“金鳞开”表现了“我”军严阵以待的气势。
6.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 结合《雁门太守行》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 面。
敌军滚滚而来,黑压压一片,犹如乌云翻腾,几乎要摧毁城墙;我军严阵以待, 阳光照耀下的铠甲闪烁着金光。在肃杀的秋色中,军中号角的声音响彻云霄;寒夜 里,边塞将士的鲜血凝成暗紫色。带着半卷着的红旗,援军赶赴易水;天寒霜重, 鼓声也像是被寒气所逼,声音低沉。
1.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
作
2.完成晚练1。
业
本课结束
“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风势很大, 卷起红旗便于快速行军,另一方面高度戒备,把战事的 紧张状态凸显出来。
5.“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是写什么时间的战斗?“易水”二字透露出 什么信息?
(1)这两句写潜师夜袭。 (2)“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期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表现出将士们悲壮的豪情。
7.“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简析这两句所运用典故的作用。
诗人借用“黄金台”的典故,写将士们为报君主的 知遇之恩,誓死决战,凸显了将士们顽强的战斗意志、 誓死报国的忠诚和慷慨赴难的大无畏精神。
当堂检测
下面对《雁门太守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