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诗两首》课堂学案(共2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学案
课题1 《诗两首》学案(共2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背景,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二、自主学习:
(一)、导语设计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
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
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二)、资料助读
艾青(1910~1996),原名,笔名、、林壁等,浙江金华人。
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
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
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
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
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
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
作品有《》《》《》《黎明的通知》等。
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三)、朗读指导
1.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诗歌是按怎样的思路抒写的?
2.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指定学生诵读全诗,教师作简要点评。
三、合作探究:
1、鸟儿歌唱的事物有哪些?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请讨论每个事物到底象征着什么?
2、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蕴涵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怎样理解下面这两句诗?“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四、巩固达标:
1、下面对《我爱这土地》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
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
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2、假如诗人还健在,面对繁荣昌盛的祖国,还用《我爱这土地》抒情,他会怎样写?
3、学生熟读背诵全诗。
五、本节课学会了什么?
本节课,我学会了:
课题2 《诗两首》学案(共2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二、自主学习:
(一)、导语新课
乡愁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主题,中国古代有许多“乡愁”名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贺知章)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二)、资料助读
余光中(1929~)当代和。
湖南衡阳人。
现居台湾。
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
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
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
主要作品有《》、《》、《》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
《乡愁》一诗,因为形象而深刻地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殷切感情,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神深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咏三叹,含蓄隽永,意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
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
他的诗论文章,视野开阔,富有开拓探索的犀利朝气,强调作家的民族感和责任感,善于从语言的角度把握诗的品格和价值,自成一家。
(三)、诵读指导
1、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2、找意象:作者在诗中是借助哪些意象表达自己抽象的情感的呢?
3、描画面:每一节诗都是一幅生动的画,请根据你的理解,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描绘画面。
4、悟感情:这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合作探究:
①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
②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
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③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四、巩固达标:
1、台湾当代女诗人席慕蓉的《乡愁》(详见课本P5)也是抒写乡愁的,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
2.语言运用。
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蓉说是“没有年轮的树”,那么,如果有一天走出家门,你心中最惦记的是什么?请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用漂亮的比喻句尽现你的感觉。
乡愁是;乡愁是;
乡愁是;乡愁是;
3、小结
同学们,“乡愁”是我国传统文学历久常新的主题,像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
”王湾《次北固山下》:“
”崔颢《黄鹤楼》:“”余光中的首这《乡愁》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
吟诵这深情的恋歌,我们掂量出了诗人思想中中国意识的分量。
五、本节课学会了什么?
本节课,我学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