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昆虫学iii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刚孵化幼虫食害果皮往往成针孔状。不久从为害处沿着树干寻 找缝隙,潜入作茧越冬。由于一、二、三代幼虫,均以为害果实 为主,所以一般发生较轻的果园,果实被害率在l%左右,发生严 重的果园果实被害率可达50%以上。
► 此虫在雨水较多的年份发生严重。尤其在成虫期、卵期需要较高 的空气湿度,如果相对湿度低于50%时则能抑制产卵,卵的孵化 率也要大人降低。所以,干旱年份发生较少。
黄刺蛾 Cnidocampa flavescens
黄刺蛾分布很广,全国各省区都有发生。为害树木达 120种以上。危害的主要果树有桃、梨、枣、山楂等。
一、形态识别
幼虫:体粗肥。老熟幼虫体长 25mm。头小,淡褐色。体黄绿 色。背部有一哑铃形的紫褐色斑。 体自第二节起,各节背线两侧有 1对枝刺,以3、4、10节为大, 枝刺上长有黑色刺毛。体两侧各 有9个枝刺。胸足三对,短小; 腹足退化。 茧:椭圆形,长11.5-14.5mm, 灰白色,质地硬,具条纹,似鸟 蛋。蛹:椭圆形,粗肥,淡黄褐 色。
第三章 食叶害虫
一、金纹细蛾
► 金 纹 细 蛾 ( 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属鳞翅目,细蛾科。
分布与为害 国内分布于辽宁、 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 甘肃、安徽、江苏、贵州等省, 主要为害苹果,也可为害梨、桃、 李、樱桃等。 为害状 幼虫潜入叶背表皮下 取食叶肉,造成下表皮与叶肉分 离,外观呈泡囊状,泡囊约黄豆 粒大小,每个泡囊1头幼虫,叶正 面虫斑呈透明网眼状。
成虫:雌虫体长16.517.5, 雄虫体长14-16mm。 体灰褐色。雌虫触角丝状, 基部呈栉齿状;雄蛾栉齿 状更明显。前翅灰褐色, 自前缘近顶角向后缘斜伸 一褐色线。前足各关节处 具一白斑。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226mm。体扁,背部隆起, 似龟背。全体绿或黄绿色。 背线白色。体边缘每侧有 个瘤状突起,其上生毛。 各体节背面枝刺不发达, 每4节背面两侧各有红点。
► 卵: 扁平,椭圆形,长径0.7毫米,淡 黄色十透明,卵块多由数十粒卵排成鱼鳞 状。
►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3~18毫米,黄 绿色至翠绿色。头部较小,略呈三角形, 头壳两侧单眼区上方各有一褐色斑点。臀 栉6一10齿。
► 蛹:黄褐色,腹部2—7节背面各有两 列刺突,后面一列小而密,臀棘8根。
► 生活史及发生规律
褐边緑刺蛾
► 成虫:雌虫体长16-17mm, 雄虫体长13-15mm。头胸 部粉绿色,腹部灰黄色。前 翅绿色,基部有暗褐色大斑, 外缘灰黄色,具暗褐色小点。 后翅灰黄色。
►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427mm。背线黄绿至浅蓝色, 亚背线浅黄色。从中胸至第 8腹节各有4个瘤状突起,上 着生棕黄色刺毛丛。腹部末 端有4个球状蓝黑色刺毛。
► 我国北方大多数地区,每年发生三代。黄河故道、关中及豫西 地区,每年发生四代。以初龄幼虫潜伏在剪口、锯口、树丫的缝隙 中、老皮下及枯叶与枝条贴合处等场所,作白色薄茧越冬。尤以剪、 锯口,越冬幼虫数量居多。
► 梨花芽开绽时,越冬幼虫开始出蛰。越冬幼虫出蛰期不整齐,前 后要延续1个月之久。出蛰幼虫先在嫩芽、花蕾上,潜于其中为害。 叶片伸展后,便吐丝缀叶为害。被害叶成为“虫苞”。这时幼虫在 虫苞贪食,不大活动,称为紧包期。幼虫到3龄以后,有转移为害习 性。幼虫非常活泼,稍受惊动,能前进或后退脱出虫苞,立即吐丝 下垂,随风荡动,转移到另一新梢嫩叶上为害。这时期一般称为松 苞期。越冬幼虫出蛰后为害嫩芽、花蕾和叶片最严重。幼虫老熟后, 在卷叶内化蛹,蛹期6—9天。豫西地区,越冬代至第三代成虫分别 发生于5月上、中旬,6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上、中旬和9月底至10 月下旬。
► 扁刺蛾
发生2代区,越冬幼虫5月 除以老熟幼虫 发生2代区, 发生2代区,
中下旬开始化蛹,6月上中 在 3.5-7.0cm 除 老 熟 幼 虫 与黄刺蛾相
旬成虫羽化。第一代幼虫 深的土中结椭 在浅土层、落 似,但越冬
发 为害盛期是6月下旬至7月 圆形硬茧越冬 叶 下 及 主 侧 代化蛹、成
生 中旬,7月下旬开始,幼虫 以外,其余均 枝 的 树 皮 上 虫羽化与第
褐刺蛾
1年2代,以老熟幼虫在3.5-7.0cm深的 土中结椭圆形硬茧越冬。
► 成虫:雌虫体长17.5-19.5mm; 雄 虫体长17-18mm。体灰褐色。雌 虫触角丝状;雄虫触角单栉齿状。 前翅前缘离翅基近2/3处向臀角和 基角各引一条深色弧线,倒V字形, 臀角处有一古铜色大斑。
►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3mm。背线 蓝色。亚背线分黄色和红色两种, 分别着生黄色和紫红色枝刺。中胸 至第9节,每节着生枝刺1对。后胸 及第1、5、8、9腹节上的特别长。
规 结茧化蛹,成虫发生于8 与 黄 刺 蛾 相 越冬外,与黄 一代幼虫危
律
月上中旬。第二代幼虫为 似。每雌产卵 刺蛾相似。每 害 均 提 前 1 害盛期是8月下旬至9月中 49-396粒 ,卵 雌产卵150粒 旬左右。
旬,9月下旬幼虫陆续在枝 期5-10天 ,幼 左 右 。 卵 期
干上结茧越冬。
虫 8 令 , 历 期 5-7天,幼虫
羽化。第一代幼虫为害盛期是6月下旬至7月中旬,7月下旬开 始,幼虫结茧化蛹,成虫发生于8月上中旬。第二代幼虫为害 盛期是8月下旬至9月中旬,9月下旬幼虫陆续在枝干上结茧越 冬。成虫多在傍晚羽化,自茧的顶部形成一个裂盖,成虫自裂 口逸出。成虫夜间活动,白天静伏,有趋光性。成虫产卵于叶 背。卵散产或数粒产在一起。每雌产卵量49-67粒。卵期5- 6天。成虫寿命4-7天。卵多在白天孵化。
► 4、诱杀成虫:在各代成虫发生期,利用黑光灯、糖醋液、性诱 剂,挂在果园内诱杀成虫。
► 5.生物防治:苹果卷叶蛾类有多种天敌,卵期天敌有赤眼蜂;幼 虫天敌有姬蜂;蛹期天敌常见的是肿大腿小蜂。
► 释放赤眼蜂:各代卷叶虫卵发生期,在诱蛾高峰后第三、四天开始 释放赤眼蜂,在果园中隔行或隔株放蜂。每代放蜂4次,每次间隔 3~5天,放蜂时,将当天或次日要出蜂的卵卡,根据树冠大小,把 不同大小的卵卡别在树冠内膛叶片上。天气阴雨时应增加放蜂次数 和放蜂量。平均每亩每次放蜂约3万头。
► 成虫潜伏叶从间,夜晚活动。对糖醋味和果醋的趋化性很强。成 虫寿命4-6天,产卵前期仅为2天,所以卵发生期接近成虫期。第 一代卵产在叶面和果实胴部,每雌可产200粒左右。卵的孵化率 很高,一般达73%~97%。卵期7天左右,幼虫孵化后吐丝下垂 而分散,先在叶背及主脉两侧吐丝结网,潜食叶肉,有的在重叠 叶片间食叶肉。以后都转移果实上啃食果皮。幼虫老熟后仍在卷 叶中化蛹,羽化时蛹壳一半抽到卷叶外.
► 蛹:体长4毫米,黄褐色,复眼红色,头 部左右有一对角状突起,附肢端与身体 分离,触角比身体长。
金纹细蛾幼虫
► 生活史与发生规律
► 北方地区一年发生5代,以蛹在受害落叶中越冬。
► 早春苹果树发芽时,越冬代成虫羽化。豫西地区各代成虫 发生盛期为:越冬代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第一代在6月中、 下旬;第二代在7月中、下旬;第三代在8月中旬;第四代9 月中、下旬。后期世代不整齐。末代幼虫为害至11月上、 中旬,即在叶片虫斑内化蛹越冬。
► 形态特征
► 成虫:体长2~3毫米,翅展6~8.5毫米。 复眼黑色,触角丝状,头部银白色,头 顶端有2丛金色鳞毛;前翅基部有3条银 白色纵带,翅端部前缘有3个银白色爪状 纹。
► 卵:扁平椭圆形,长径0.3毫米,乳白 色半透明。
► 幼虫:老熟时体长约6毫米,黄色,细纺 锤形。初龄幼虫体扁平,头三角形,胸 足与臀足发达,腹足3对,单眼1对,体 黄绿色。
► 防治方法
► 1、农业措施:冬春刮除老皮、翘皮及梨潜皮蛾幼虫为害的爆皮; 春季结合疏花疏果,摘除虫苞。
► 2、涂杀幼虫:果树萌芽初期,幼虫已经活动但尚未出蛰时用50 %敌敌畏200倍液涂抹剪锯口等幼虫越冬部位,可杀死大部分幼虫。
► 3、树冠适期喷药:主要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这时正当苹 果小卷叶蛾第一代卵、幼虫发生期,这个时期是全年喷药防治重 点时期。药剂对卵和刚孵化的幼虫杀伤力大,消灭幼虫在为害果 实之前。常用的药剂有90%敌百虫1000—1200倍液;50%杀螟松 乳油1000一1500倍液;50%马拉松乳油500倍液;75%辛硫磷乳 油2000倍液;50%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液;2.5%溴氰菊酯 乳剂5000倍液。
每雌产卵量49-6 7粒。卵 期5-6天。幼虫7令 ,历期 22-33天。成虫寿 命4-7
35-45天 ,蛹期 7-10天, 成虫 寿命5-8天。
期20-30 天, 成 虫 寿 命 3-8 天。
天。
防治方法
1、 消灭虫茧 冬季或7-8月份采茧烧毁。 2、 摘除虫叶 摘除具透明枯斑的虫叶。 3、 生物防治 用BT或大蓑蛾NPV防治刺蛾幼虫。 4、 灯光诱杀成虫 黑光灯诱杀。 5、 化学防治 化防选在3龄幼虫以前。常用药剂晶体敌百 虫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30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 油1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或杀灭菊酯乳油3000倍液 喷雾。每亩150kg药液。
► 成虫:雌虫体长15-17mm,雄虫体长13-15mm。体黄色。触 角丝状,棕褐色。前翅内半部黄色有两个褐色圆斑点,外半部 为褐色,有两条褐色斜线在翅尖汇合于一点,呈倒V字形,内面 一条为黄色与褐色的分界线。
二、发生规律 华北一年1代,在江苏、安徽、上海、浙江一年2代。以老熟
幼虫结茧在枝干上越冬。 发生2代区,越冬幼虫5月中下旬开始化蛹,6月上中旬成虫
► 幼虫取食次序: 卵壳、叶片下表皮和叶肉、(4令)蚕食叶片 成孔洞、(5令)吃光,仅留叶脉和叶柄。幼虫7令,历期22- 33天。
► 老熟幼虫吐丝结茧,先结上半个,再结下半个。初始透明,后 钙化。上海青蜂和朝鲜姬蜂等是黄刺蛾的天敌。前者的寄生率 很高。螳螂能捕食黄刺蛾的成虫和幼虫,赤眼蜂能寄生赤眼蜂 的卵。
为害状 幼虫为害果树的芽、叶、花 和果实。小幼虫常将嫩叶边缘卷曲,以 后吐丝缀合嫩叶,大幼虫常将2—3张叶 片平贴,或将叶片食成孔洞或缺刻,或 将叶片严贴果实上,将果实啃成许多不 规则的小坑洼。
► 形态特征
► 成虫: 体长6-9毫米,全体黄褐色,静 止时呈钟罩形。前翅基褐色,中带上半 部狭窄,下半部向外突然增宽或分叉,似 倾斜的“h”形。
苹大卷叶蛾 10-13mm
岑黄卷叶蛾
黄 斑 卷 叶 蛾
梨黄卷叶蛾
三 刺蛾科
►刺蛾属鳞翅目、刺蛾科,是梨等果树的主要食叶害 虫之一。初龄幼虫取食叶片的下表皮和叶肉。高龄 幼虫取食全叶,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
►主要种类有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褐边 绿 刺 蛾 Latoia consocia 、 褐 刺 蛾 Setora postornata 、扁刺蛾Thosea sinensis 等。
► 2.喷药防治:可选用以下农药:50%杀螟松乳油1500 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500倍 液 ; 20 % 杀 灭 菊 酯 乳 油 2000 倍 液 ; 10 % 氯 氰 菊 酯 乳 剂 1000—2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剂2000—3000倍液。 也可结合防治食心虫兼治此虫。
► 成虫多在早晨、傍晚飞舞、交尾、产卵,每雌可产卵40~ 50粒,多散产于嫩叶背面。幼虫孵化时,由孵壳底部直接 蛀入叶片内为害,老熟时即在虫斑内化蛹,成虫羽化时将 蛹壳前半部带出虫斑外。金纹细蛾的天敌中以寄主蜂的控 制作用明显,其中以金纹细蛾跳小蜂、金纹细蛾姬小蜂 的 数量较多。
► 防治方法
► 1.消灭越冬蛹:落叶后彻底清理果园,清除落叶,消灭 虫源是防治的重要措施。
► 用苏云杆菌、杀螟杆菌、白僵菌等微生物农药防治幼虫。
► 利用病毒防治幼虫:在卵孵化期和2~3龄期每亩喷2.44~4.44g苹 小卷叶蛾颗粒体病毒(APGV)罹病尸体,可达到80~90%的防治效 果。第一代卷叶蛾感病后,病毒可扩散漫延,第二、三代还有一定 的效果。
► 6.雄蛾辐射不育:荷兰用射线照射卷叶蛾雄蛾,连续释放4—5代, 可使小卷叶蛾数显著降低。此法只有在较大范围内同时进行,才能 收到明显效果。
► 3.生物防治:用微生物杀虫剂防治。天敌金纹细蛾跳小 蜂,后期寄生率很高,要注意保护。
二、苹小卷叶蛾
苹小卷叶蛾(Adoxophyes orana)又名棉褐带卷蛾、苹小黄卷蛾,俗称
舐皮虫,属鳞翅日,卷叶蛾科。
分布与为害 国内大部分果区有分布。 寄主范围很广,可为害苹果、梨、山楂、 桃、李、柑桔、柿、棉花等30多种植物。 果树中以苹果、梨、桃受害最重。
► 此虫在雨水较多的年份发生严重。尤其在成虫期、卵期需要较高 的空气湿度,如果相对湿度低于50%时则能抑制产卵,卵的孵化 率也要大人降低。所以,干旱年份发生较少。
黄刺蛾 Cnidocampa flavescens
黄刺蛾分布很广,全国各省区都有发生。为害树木达 120种以上。危害的主要果树有桃、梨、枣、山楂等。
一、形态识别
幼虫:体粗肥。老熟幼虫体长 25mm。头小,淡褐色。体黄绿 色。背部有一哑铃形的紫褐色斑。 体自第二节起,各节背线两侧有 1对枝刺,以3、4、10节为大, 枝刺上长有黑色刺毛。体两侧各 有9个枝刺。胸足三对,短小; 腹足退化。 茧:椭圆形,长11.5-14.5mm, 灰白色,质地硬,具条纹,似鸟 蛋。蛹:椭圆形,粗肥,淡黄褐 色。
第三章 食叶害虫
一、金纹细蛾
► 金 纹 细 蛾 ( 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属鳞翅目,细蛾科。
分布与为害 国内分布于辽宁、 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 甘肃、安徽、江苏、贵州等省, 主要为害苹果,也可为害梨、桃、 李、樱桃等。 为害状 幼虫潜入叶背表皮下 取食叶肉,造成下表皮与叶肉分 离,外观呈泡囊状,泡囊约黄豆 粒大小,每个泡囊1头幼虫,叶正 面虫斑呈透明网眼状。
成虫:雌虫体长16.517.5, 雄虫体长14-16mm。 体灰褐色。雌虫触角丝状, 基部呈栉齿状;雄蛾栉齿 状更明显。前翅灰褐色, 自前缘近顶角向后缘斜伸 一褐色线。前足各关节处 具一白斑。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226mm。体扁,背部隆起, 似龟背。全体绿或黄绿色。 背线白色。体边缘每侧有 个瘤状突起,其上生毛。 各体节背面枝刺不发达, 每4节背面两侧各有红点。
► 卵: 扁平,椭圆形,长径0.7毫米,淡 黄色十透明,卵块多由数十粒卵排成鱼鳞 状。
►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3~18毫米,黄 绿色至翠绿色。头部较小,略呈三角形, 头壳两侧单眼区上方各有一褐色斑点。臀 栉6一10齿。
► 蛹:黄褐色,腹部2—7节背面各有两 列刺突,后面一列小而密,臀棘8根。
► 生活史及发生规律
褐边緑刺蛾
► 成虫:雌虫体长16-17mm, 雄虫体长13-15mm。头胸 部粉绿色,腹部灰黄色。前 翅绿色,基部有暗褐色大斑, 外缘灰黄色,具暗褐色小点。 后翅灰黄色。
►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427mm。背线黄绿至浅蓝色, 亚背线浅黄色。从中胸至第 8腹节各有4个瘤状突起,上 着生棕黄色刺毛丛。腹部末 端有4个球状蓝黑色刺毛。
► 我国北方大多数地区,每年发生三代。黄河故道、关中及豫西 地区,每年发生四代。以初龄幼虫潜伏在剪口、锯口、树丫的缝隙 中、老皮下及枯叶与枝条贴合处等场所,作白色薄茧越冬。尤以剪、 锯口,越冬幼虫数量居多。
► 梨花芽开绽时,越冬幼虫开始出蛰。越冬幼虫出蛰期不整齐,前 后要延续1个月之久。出蛰幼虫先在嫩芽、花蕾上,潜于其中为害。 叶片伸展后,便吐丝缀叶为害。被害叶成为“虫苞”。这时幼虫在 虫苞贪食,不大活动,称为紧包期。幼虫到3龄以后,有转移为害习 性。幼虫非常活泼,稍受惊动,能前进或后退脱出虫苞,立即吐丝 下垂,随风荡动,转移到另一新梢嫩叶上为害。这时期一般称为松 苞期。越冬幼虫出蛰后为害嫩芽、花蕾和叶片最严重。幼虫老熟后, 在卷叶内化蛹,蛹期6—9天。豫西地区,越冬代至第三代成虫分别 发生于5月上、中旬,6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上、中旬和9月底至10 月下旬。
► 扁刺蛾
发生2代区,越冬幼虫5月 除以老熟幼虫 发生2代区, 发生2代区,
中下旬开始化蛹,6月上中 在 3.5-7.0cm 除 老 熟 幼 虫 与黄刺蛾相
旬成虫羽化。第一代幼虫 深的土中结椭 在浅土层、落 似,但越冬
发 为害盛期是6月下旬至7月 圆形硬茧越冬 叶 下 及 主 侧 代化蛹、成
生 中旬,7月下旬开始,幼虫 以外,其余均 枝 的 树 皮 上 虫羽化与第
褐刺蛾
1年2代,以老熟幼虫在3.5-7.0cm深的 土中结椭圆形硬茧越冬。
► 成虫:雌虫体长17.5-19.5mm; 雄 虫体长17-18mm。体灰褐色。雌 虫触角丝状;雄虫触角单栉齿状。 前翅前缘离翅基近2/3处向臀角和 基角各引一条深色弧线,倒V字形, 臀角处有一古铜色大斑。
►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3mm。背线 蓝色。亚背线分黄色和红色两种, 分别着生黄色和紫红色枝刺。中胸 至第9节,每节着生枝刺1对。后胸 及第1、5、8、9腹节上的特别长。
规 结茧化蛹,成虫发生于8 与 黄 刺 蛾 相 越冬外,与黄 一代幼虫危
律
月上中旬。第二代幼虫为 似。每雌产卵 刺蛾相似。每 害 均 提 前 1 害盛期是8月下旬至9月中 49-396粒 ,卵 雌产卵150粒 旬左右。
旬,9月下旬幼虫陆续在枝 期5-10天 ,幼 左 右 。 卵 期
干上结茧越冬。
虫 8 令 , 历 期 5-7天,幼虫
羽化。第一代幼虫为害盛期是6月下旬至7月中旬,7月下旬开 始,幼虫结茧化蛹,成虫发生于8月上中旬。第二代幼虫为害 盛期是8月下旬至9月中旬,9月下旬幼虫陆续在枝干上结茧越 冬。成虫多在傍晚羽化,自茧的顶部形成一个裂盖,成虫自裂 口逸出。成虫夜间活动,白天静伏,有趋光性。成虫产卵于叶 背。卵散产或数粒产在一起。每雌产卵量49-67粒。卵期5- 6天。成虫寿命4-7天。卵多在白天孵化。
► 4、诱杀成虫:在各代成虫发生期,利用黑光灯、糖醋液、性诱 剂,挂在果园内诱杀成虫。
► 5.生物防治:苹果卷叶蛾类有多种天敌,卵期天敌有赤眼蜂;幼 虫天敌有姬蜂;蛹期天敌常见的是肿大腿小蜂。
► 释放赤眼蜂:各代卷叶虫卵发生期,在诱蛾高峰后第三、四天开始 释放赤眼蜂,在果园中隔行或隔株放蜂。每代放蜂4次,每次间隔 3~5天,放蜂时,将当天或次日要出蜂的卵卡,根据树冠大小,把 不同大小的卵卡别在树冠内膛叶片上。天气阴雨时应增加放蜂次数 和放蜂量。平均每亩每次放蜂约3万头。
► 成虫潜伏叶从间,夜晚活动。对糖醋味和果醋的趋化性很强。成 虫寿命4-6天,产卵前期仅为2天,所以卵发生期接近成虫期。第 一代卵产在叶面和果实胴部,每雌可产200粒左右。卵的孵化率 很高,一般达73%~97%。卵期7天左右,幼虫孵化后吐丝下垂 而分散,先在叶背及主脉两侧吐丝结网,潜食叶肉,有的在重叠 叶片间食叶肉。以后都转移果实上啃食果皮。幼虫老熟后仍在卷 叶中化蛹,羽化时蛹壳一半抽到卷叶外.
► 蛹:体长4毫米,黄褐色,复眼红色,头 部左右有一对角状突起,附肢端与身体 分离,触角比身体长。
金纹细蛾幼虫
► 生活史与发生规律
► 北方地区一年发生5代,以蛹在受害落叶中越冬。
► 早春苹果树发芽时,越冬代成虫羽化。豫西地区各代成虫 发生盛期为:越冬代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第一代在6月中、 下旬;第二代在7月中、下旬;第三代在8月中旬;第四代9 月中、下旬。后期世代不整齐。末代幼虫为害至11月上、 中旬,即在叶片虫斑内化蛹越冬。
► 形态特征
► 成虫:体长2~3毫米,翅展6~8.5毫米。 复眼黑色,触角丝状,头部银白色,头 顶端有2丛金色鳞毛;前翅基部有3条银 白色纵带,翅端部前缘有3个银白色爪状 纹。
► 卵:扁平椭圆形,长径0.3毫米,乳白 色半透明。
► 幼虫:老熟时体长约6毫米,黄色,细纺 锤形。初龄幼虫体扁平,头三角形,胸 足与臀足发达,腹足3对,单眼1对,体 黄绿色。
► 防治方法
► 1、农业措施:冬春刮除老皮、翘皮及梨潜皮蛾幼虫为害的爆皮; 春季结合疏花疏果,摘除虫苞。
► 2、涂杀幼虫:果树萌芽初期,幼虫已经活动但尚未出蛰时用50 %敌敌畏200倍液涂抹剪锯口等幼虫越冬部位,可杀死大部分幼虫。
► 3、树冠适期喷药:主要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这时正当苹 果小卷叶蛾第一代卵、幼虫发生期,这个时期是全年喷药防治重 点时期。药剂对卵和刚孵化的幼虫杀伤力大,消灭幼虫在为害果 实之前。常用的药剂有90%敌百虫1000—1200倍液;50%杀螟松 乳油1000一1500倍液;50%马拉松乳油500倍液;75%辛硫磷乳 油2000倍液;50%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液;2.5%溴氰菊酯 乳剂5000倍液。
每雌产卵量49-6 7粒。卵 期5-6天。幼虫7令 ,历期 22-33天。成虫寿 命4-7
35-45天 ,蛹期 7-10天, 成虫 寿命5-8天。
期20-30 天, 成 虫 寿 命 3-8 天。
天。
防治方法
1、 消灭虫茧 冬季或7-8月份采茧烧毁。 2、 摘除虫叶 摘除具透明枯斑的虫叶。 3、 生物防治 用BT或大蓑蛾NPV防治刺蛾幼虫。 4、 灯光诱杀成虫 黑光灯诱杀。 5、 化学防治 化防选在3龄幼虫以前。常用药剂晶体敌百 虫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30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 油1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或杀灭菊酯乳油3000倍液 喷雾。每亩150kg药液。
► 成虫:雌虫体长15-17mm,雄虫体长13-15mm。体黄色。触 角丝状,棕褐色。前翅内半部黄色有两个褐色圆斑点,外半部 为褐色,有两条褐色斜线在翅尖汇合于一点,呈倒V字形,内面 一条为黄色与褐色的分界线。
二、发生规律 华北一年1代,在江苏、安徽、上海、浙江一年2代。以老熟
幼虫结茧在枝干上越冬。 发生2代区,越冬幼虫5月中下旬开始化蛹,6月上中旬成虫
► 幼虫取食次序: 卵壳、叶片下表皮和叶肉、(4令)蚕食叶片 成孔洞、(5令)吃光,仅留叶脉和叶柄。幼虫7令,历期22- 33天。
► 老熟幼虫吐丝结茧,先结上半个,再结下半个。初始透明,后 钙化。上海青蜂和朝鲜姬蜂等是黄刺蛾的天敌。前者的寄生率 很高。螳螂能捕食黄刺蛾的成虫和幼虫,赤眼蜂能寄生赤眼蜂 的卵。
为害状 幼虫为害果树的芽、叶、花 和果实。小幼虫常将嫩叶边缘卷曲,以 后吐丝缀合嫩叶,大幼虫常将2—3张叶 片平贴,或将叶片食成孔洞或缺刻,或 将叶片严贴果实上,将果实啃成许多不 规则的小坑洼。
► 形态特征
► 成虫: 体长6-9毫米,全体黄褐色,静 止时呈钟罩形。前翅基褐色,中带上半 部狭窄,下半部向外突然增宽或分叉,似 倾斜的“h”形。
苹大卷叶蛾 10-13mm
岑黄卷叶蛾
黄 斑 卷 叶 蛾
梨黄卷叶蛾
三 刺蛾科
►刺蛾属鳞翅目、刺蛾科,是梨等果树的主要食叶害 虫之一。初龄幼虫取食叶片的下表皮和叶肉。高龄 幼虫取食全叶,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
►主要种类有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褐边 绿 刺 蛾 Latoia consocia 、 褐 刺 蛾 Setora postornata 、扁刺蛾Thosea sinensis 等。
► 2.喷药防治:可选用以下农药:50%杀螟松乳油1500 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500倍 液 ; 20 % 杀 灭 菊 酯 乳 油 2000 倍 液 ; 10 % 氯 氰 菊 酯 乳 剂 1000—2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剂2000—3000倍液。 也可结合防治食心虫兼治此虫。
► 成虫多在早晨、傍晚飞舞、交尾、产卵,每雌可产卵40~ 50粒,多散产于嫩叶背面。幼虫孵化时,由孵壳底部直接 蛀入叶片内为害,老熟时即在虫斑内化蛹,成虫羽化时将 蛹壳前半部带出虫斑外。金纹细蛾的天敌中以寄主蜂的控 制作用明显,其中以金纹细蛾跳小蜂、金纹细蛾姬小蜂 的 数量较多。
► 防治方法
► 1.消灭越冬蛹:落叶后彻底清理果园,清除落叶,消灭 虫源是防治的重要措施。
► 用苏云杆菌、杀螟杆菌、白僵菌等微生物农药防治幼虫。
► 利用病毒防治幼虫:在卵孵化期和2~3龄期每亩喷2.44~4.44g苹 小卷叶蛾颗粒体病毒(APGV)罹病尸体,可达到80~90%的防治效 果。第一代卷叶蛾感病后,病毒可扩散漫延,第二、三代还有一定 的效果。
► 6.雄蛾辐射不育:荷兰用射线照射卷叶蛾雄蛾,连续释放4—5代, 可使小卷叶蛾数显著降低。此法只有在较大范围内同时进行,才能 收到明显效果。
► 3.生物防治:用微生物杀虫剂防治。天敌金纹细蛾跳小 蜂,后期寄生率很高,要注意保护。
二、苹小卷叶蛾
苹小卷叶蛾(Adoxophyes orana)又名棉褐带卷蛾、苹小黄卷蛾,俗称
舐皮虫,属鳞翅日,卷叶蛾科。
分布与为害 国内大部分果区有分布。 寄主范围很广,可为害苹果、梨、山楂、 桃、李、柑桔、柿、棉花等30多种植物。 果树中以苹果、梨、桃受害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