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配套教案)语文园地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明确场面描写的内涵,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提高学生场面描写的能力。

2.读句子,体会反复写法的好处。

3.学习用多种形式来替代“说”,让表达更生动。

4.了解书法展览的意义,养成正确、规范书写的好习惯。

5.积累有关爱国主义的名言警句。

【教学重难点】
1.自主探究得出场面描写的方法以及写好场面中的“点”的方法。

2.体会重复用语的妙处,学习用多种形式来替代“说”,让表达更生动。

【教学准备】优翼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明确场面描写的内涵,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提高学生场面描写的能力。

2.读句子,体会反复写法的好处。

(重点)
3.学习用多种形式来替代“说”,让表达更生动。

(难点)
一、交流平台
1.回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在交流的基础上出示要点:了解文章在描写场面时,是怎样点面结合来写的。

2.课件出示《狼牙山五壮士》第2自然段,《开国大典》中阅兵式的场面描写。

结合具体内容交流点面结合的写法以及这样写的好处。

3.展示自己的课外阅读摘记卡。

与同学们交流这种写法的好处。

4.出示片段,引导学生阅读体会。

5.结合自己的习作,说说在场面描写时,是如何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写的。

同学间互相评价,加深对点面结合写法的认识。

二、词句段运用
1.读例句,思考:两个例句中加点的部分有什么特点?(都使用了反复,反复就是有意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


2.出示对比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1)学生交流讨论。

预设1:我读“只听见”的时候声音不敢太大,速度不敢太快,仿佛也不想打乱这肃静的氛围。

这两个“只听见”起到了强调的作用,突出了升旗鸣炮的时候“全场肃静”的氛围。

在这个庄严的时候,人们屏气凝神,没有任何喧哗。

预设2:我从两个“是那么”中读出了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

“是那么”在这里表示程度,这个词语反复运用,突出表现了草原上的空气与众不同的特点。

(2)小结:通过这样的反复手法,可以起到突出和强调的作用,能更加鲜明地表达情感,使语言更富有感染力。

3.拓展赏析。

(1)拓展句子。

师:类似这样的使用反复的句子或语段还有很多,我们在平时的阅读中应多加留意,仔细品评它们的用法和妙处。

(2)仿写句子。

寒夜中的灯盏是那么明亮,同学们的安慰是那么真诚,是我感到温暖。

3.出示例句,学生朗读例句。

结合泡泡想一想:几个句子是怎样表达“说”这个意思的?
4.小组交流讨论。

(1)用其他词代替“说”的不同表达方式。

(2)用“神态、动作、心理描写”来表达“说”。

5.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说说在自己读过的其他文中,是如何不用“说”来表达“说”的意思的。

6.仿照例句写一写,教师相机指导。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书法展览的意义,养成正确、规范书写的好习惯。

2.积累有关爱国主义的名言警句。

一、书写提示
1.学生观察竖式《游子吟》和横式《赵一曼写给儿子的信》两幅书写作品。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两幅作品有什么不同?好在哪里?
2.引导学生交流发现书写的注意点。

(书写正确、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3.选择一首古诗竖着写,或选一段话横着写,可配图自主设计版面。

4.学生根据书写要点进行自我检视后,小组内展评。

5.教师巡视,再集中指导。

二、日积月累
1.出示有关爱国的名言,读通读顺。

2.想一想:这些诗句中有没有自己熟悉的词语?这些词语是用来赞美哪一类人的?(点拨: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视死如归”。


3.理解并背诵名言警句。

(1)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名言警句的出处,理解名言警句的意思。

(2)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曾经学过的诗人诗作或故事,了解名言警句的意思,探究名言警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学生正确、流利地练习朗读背诵,同桌相互抽查背诵情况。

(4)搜集资料,看谁积累的有关爱国主义思想的名言警句最多。

小组内展示交流。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带领学生复习回顾了场面描写,以及场面描写中所采用的点面结合的写法;理解了“说”的不同表达形式,体会到了语言应用的巧妙,能仿造示例进行遣词造句。

另外,通过规范书写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也是学生关注的重点。

在学习“日积月累”中有关热爱祖国的名人名言时,我指导学生在了解背景,结合相关诗作或故事的基础上理解内涵,在理解内涵的基础
上达到背诵与积累的目的,同时也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道德价值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