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培养之我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培养之我见
百色市东笋小学李子玫
【内容摘要】
“使儿童获得一些英语的感性知识,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培养能力,使学生敢于大胆开口说英语。

”是《小学生新课程标准》的明确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小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主要体现在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

做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一直在探索和学习着新的、适应现代课堂教学要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培养英语学习习惯
一、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
“听”是英语学习的起点,是“说”的前提,没有“听”,就无法准确地“说”。

因此,我们要从“听”入手,培养学生学会听,善于听。

听得仔细,听得有效。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我们要应用各种方式培养小学生“听”的习惯。

小学生在刚刚开始学习英语的时候,对英语非常好奇,想着早一点开口说英语,这样的热情对学习非常好。

但是也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往往没有耐心去“听”,做为教师一定要保持清醒,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听”的习惯的养成,要从第一节课起就有意识地学生培养“听”的能力。

如:第一节课时,教师说一些教学中需要用的课堂用语,通过语言和形体动作使学生明白用语的意思,然后要求学生用动作表示,表扬那些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

1、听原版录音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首先从听录音开始。

原版录音是由外国本土的大人和小孩根据教材内容精心录制而成的,里面含有课文出现的人物对话、歌曲、童谣及趣味故事等。

其发音自然、地道,其音律生动有趣,能让学生在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感知原汁原味的英语。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模仿能力极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播放原版录音,帮助学生找准语音、语调及节奏,并加以模仿,学生说出来的英语自然有种“外国人”的味道。

此外,教师还可以分布提出听的具体要求。

如第一次播放录音,让学生领会大意;第二次播放录音,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在第三次播放录音时,可让学生跟读,注意升调和降调。

2、采用“淘汰赛制”
小学生的注意力时间较短,特别是在同学发言时易走神。

为了学生能在上课时既听老师的讲解又听同学的发言,教师可以采用“淘汰赛制”的方法。

“逼”学生专心听他人说英语,不听,则淘汰出局。

如教师问学生:“What is your favourite season? Do you like pear?”随即转为第三人称问其他学生:“What is her favourite season? Does she like pear人?”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练习相应的语法知识,还能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用心听老师和同学说英语。

3、运用手势暗示法
小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表现欲较强。

在教学时,往往还没听清录音或教师的示范发音,便急于开口,导致自身发音欠缺,还影响了其他同学。

为了让学生有效地听,我们可以运用手势暗示法。

比如教师在示范发音时,用手势打出“一、二”让学生边听教师的发音,边看清嘴形,注意观察其大、小、圆、扁及变化情
况。

当手势打“三”时,则全班齐声模仿。

这样发音易到位,模仿效果好。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说的习惯
《学习的革命》一书中写到:一个人一生中只有30%的知识是在学校获得的;在30%的知识中又只有5%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的,其余25%获得的方式是学生的相互交往。

英语作为人类交际工具之一,本身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因此,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努力营造比较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会表达思想,学会选择学过的、合适的语言;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师与生、生与师、生与生的语言交流中,不断巩固、不断更正、灵活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

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应该是有声有色的。

然而我国的教育存在这样的问题:学了好几年英语,却不会起码的交流,陷入“哑巴英语”的沼泽。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很少开口练说英语,缺少英语交际氛围和环境。

只有敢于开口说英语,才能真正掌握这门语言。

在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开口,通过大量的语言指导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说的习惯。

1、营造气氛,养成敢于说的习惯。

小学生在初步接触英语时都有非常好奇的心理,可渐渐地,这层好奇的面纱被揭开了,面对稀奇的语言,学生反而不好意思开口。

因此,我们应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用英文的图片或卡片,营造语言外部气氛,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冲动。

教师因势利导,鼓励学生敢于开口,大胆表现自己。

即使说错了,仍以宽容的态度,微笑地对学生说:“Never mind”、“It’s ok”。

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打消学生不敢说英语的顾虑。

2、设置情景,养成主动说英语的习惯。

在敢于说英语的情况下,要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说英语的习惯。

小学英语教材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选编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如问候、告别、介绍、打电话、问路、打电话等。

这些内容是老师设置情景的源泉,是吸引学生主动开口的好素材。

同时,教师应充分运用教材所提供的图片、挂图、光盘、录音等教学媒体,积极创设真实、有效的情景。

让学生身置语境,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开口练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说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创造机会,养成乐于说英语的习惯。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乐知者。

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机会,让学生乐于说英语。

在课堂中,教师通过各种组织形式,如:操练、表演、采访、游戏等激发学生说英语的兴趣。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

在日常生活中,更是潜藏了说英语的契机。

当老师在路上遇到学生,可以简单说一句:Hello、Hi、Good morning/afternoon;当学生打电话给学生,可以使用Hello, this is XX.诸如此类的电话用语;当学生问老师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说:Excuse me. Can I ask you a question;当学生步入办公室,也不忘提醒学生说:May I come in,please?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学生当然“乐”在必行。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读的习惯
英语朗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学习英语的主要内容之一。

学生通过大量的朗读训练,不仅有利于完善自身的语音语调,而且也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说”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以课本内容为主,运用各种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读的习惯。

1、坚持晨读的习惯
古人云:“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早晨起来神清气爽,精力充
沛,是一天里记忆效果最好的时段。

每天坚持晨读,不仅能训练朗读的技巧,增强语感,还能巩固这几天所学的英语知识。

2、坚持模仿跟读的习惯
在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对新学的课文还不能做到准确朗读的情况下,小学生对语音语调比较敏感,通过模仿跟读录音机,将自己的语音语调和录音进行对比,从而纠正自己音调的错误。

当然,还可以模仿跟读老师,通过观察老师的嘴型,聆听老师的语音音调,找到准确朗读的方法。

3、大声朗读的习惯
长期坚持大声朗读英语课文,增强对听觉的刺激,学生的大脑会不自觉地建立起一套英语的声音信号系统。

当熟悉英语的发音和特点后,能够在平时的听力测试和听力练习中做出恰当的反应。

另外,学生通过大声朗读课文,打破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给学生一种“我能说英语”的成功感觉,提高并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4、分角色朗读的习惯
分角色朗读,虽然也是朗读,但和个人朗读毕竟有所不同。

她要求学生把自己当成课本中的人物角色,进入到情景中,根据角色的特点,恰当地运用语调、停顿和重读,表现角色的喜怒哀乐。

学生参与角色朗读,不但能增强情感体验,加强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培养朗读的兴趣和习惯。

四、养成良好的写的习惯
《新课程标准》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正确的书写姿势,并有一定的书写速度,具备正确书写的能力。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应重视书写教学,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如:教学字母时,细心地讲解每一个字母的书写,如字母的笔顺,在四线三格中所在的位置;在书写句子时要注意:开头字母大写,单词与单词词之间要有一个字母a的距离,句末加标点。

对于书写出现问题的学生,不是急着指出错误的地方,而是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书写的不足并给予纠正;对于书写较好和书写有进步的给学生,可将其作业张贴出来,以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为了提高学生的书写兴趣,还可以开展书法比赛或手抄报的形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的习惯。

小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复杂的过程。

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出发,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还要努力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生动的、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要求的教学方式,为其掌握扎实的英语基础与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陈琳,《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