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经典美文欣赏(通用28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秋节经典美文欣赏(通用28篇)
中秋节经典美文欣赏篇1
敦礼臣著《燕京岁时记》云:“京师之日八月节者,即中秋也。

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祝以毛豆鸡冠花。

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

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故京师谚日,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此记作于四十年前,至今风俗似无甚变更,虽民生调敝,百物较二年前超过五倍,但中秋吃月饼恐怕还不肯放弃,至于赏月则未必有此兴趣了罢。

本来举杯邀月这只是文人的雅兴,秋高气爽,月色分外光明,更觉得有意思,特别定这日为佳节,若在民间不见得有多大兴味,大抵就是算帐要紧,月饼尚在其次。

我回想乡间一般对于月亮的意见,觉得这与文人学者的颇不相同。

普通称月日月亮婆婆,中秋供素月饼水果及老南瓜,又凉水一碗,妇孺拜毕,以指蘸水涂目,祝曰眼目清凉。

相信月中有裟婆树,中秋夜有一枝落下人间,此亦似即所谓月华,但不幸如落在人身上,必成奇疾,或头大如斗,必须断开,乃能取出宝物也。

月亮在天文中本是一种怪物,忽圆忽缺,诸多变异,潮水受它的呼唤,古人又相信其与女人生活有关。

更奇的是与精神病者也有微妙的关系,拉丁文便称此病日月光病,仿佛与日射病可以对比似的。

这说法现代医家当然是不承认了,但是我还有点相信,不是说其间隔发作的类似,实在觉得月亮有其可怕的一面,患怔忡的人贝,了会生影响,正是可能的事罢。

好多年前夜间从东城口家来,路上望见在昏黑的天上,挂着一钩深黄的残月,看去很是凄惨,我想我们现代都市人尚且如此感觉,古时原始生活的人当更如何?住在岩窟之下,遇见这种情景,听着豺狼曝叫,夜鸟飞鸣,大约没有什么好的心情,--不,即使并无这些禽兽骚扰,单是那月亮的威吓也就够了,它简直是一个妖怪,别的种种异物喜欢在月夜出现,这也只是风云之会,不过跑龙套罢了。

等到月亮渐渐的圆了起来,它的形相也渐和善了,望前后的三天光景几乎是一位富翁的脸,难怪能够得到许多人的喜悦,可是总是有一股冷气,无论如何还是去不掉的。

只恐“琼楼玉字,高处不胜寒,”东坡这句词很能写出明月的精神来,向来传说的忠爱之意究竟是否寄托在内,现在不关重要,可以姑且不谈。

总之我于赏月无甚趣味,赏雪赏雨也是一样,因为对于自然还是畏过于爱,自己不敢相信已能克服了自然,所以有些文明人的享乐是于我颇少缘分的。

中秋的意义,在我个人看来,吃月饼之重要殆过于看月亮,而还帐又过于吃月饼,然则我诚犹未免为乡人也。

中秋节经典美文欣赏篇2
文/季羡林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

因此,在中国古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

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

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

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原来山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里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

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像的。

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

几个小苇坑占了小村一多半。

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

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

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

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

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顾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

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
回家睡觉。

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

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

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

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

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进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

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

但是,看到他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中那个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

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

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住的朗润园胜地。

夸大一点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

风光无疑是绝妙的。

前几年,我从庐山休养回来,一个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我。

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慨然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方,还到庐山去干嘛呢!”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

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花,有鸟,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

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

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
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

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

流光如逝,时不再来。

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中秋节经典美文欣赏篇3
老舍
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

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匀。

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

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
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

西山北山的蓝色都加深了一些,每天傍晚还披上各色的霞帔。

在太平年月,街上的高摊与地摊,和果店里,都陈列出只有北平人才能一一叫出名字来的水果。

各种各样的葡萄,各种各样的梨,各种各样的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闻够吃的了,偏偏又加上那些又好看好闻好吃的北平特有的葫芦形的大枣,清香甜脆的小白梨,像花红那样大的白海棠,还有只供闻香儿的海棠木瓜,与通体有金星的香槟子,再配上为拜月用的,贴着金纸条的枕形西瓜,与黄的红的鸡冠花,可就使人顾不得只去享口福,而是已经辨不清哪一种香味更好闻,哪一种颜色更好看,微微的有些醉意了!
那些水果,无论是在店里或摊子上,又都摆列的那么好看,果皮上的白霜一点也没蹭掉,而都被摆成放着香气的立体的图案画,使人感到那些果贩都是些艺术家,他们会使美的东西更美一些。

况且,他们还会唱呢!他们精心的把摊子摆好,而后用清脆的嗓音唱出有腔调的“果赞”:“唉——一毛钱儿来耶,你就挑一堆我的小白梨儿,皮儿又嫩,水儿又甜,没有一个虫眼儿,我的小嫩白梨儿耶!”歌声在香气中颤动,给苹果葡萄的静丽配上音乐,使人们的脚步放慢,听着看着嗅着北平之秋的美丽。

同时,良乡的肥大的栗子,裹着细沙与糖蜜在路旁唰啦唰啦的炒着,连锅下的柴烟也是香的。

“大酒缸”门外,雪白的葱白正拌炒着肥嫩的羊肉;一碗酒,四两肉,有两三毛钱就可以混个醉饱。

高粱红的河蟹,用席篓装着,沿街叫卖,而会享受的人们会到正阳楼去用小小的木锤,轻轻敲裂那毛茸茸的蟹脚。

同时,在街上的“香艳的”果摊中间,还有多少个兔儿爷摊子,一层层的摆起粉面彩身,身后插着旗伞的兔儿爷——有大有小,都一样的漂亮工细,有的骑着老虎,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肩着剃头挑儿,有的背着鲜红的小木柜;这雕塑的小品给千千万万的儿童心中种下美的种子。

中秋节经典美文欣赏篇4
敦礼臣著《燕京岁时记》云:“京师之曰八月节者,即中秋也。

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祝以毛豆鸡冠花。

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

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故京师谚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此记作于四十年前,至今风俗似无甚变更,虽民生凋敝,百物较二年前超过五倍,但中秋吃月饼恐怕还不肯放弃,至于赏月则未必有此兴趣了罢。

本来举杯邀月这只是文人的雅兴,秋高气爽,月色分外光明,更觉得有意思,特别定这日为佳节,若在民间不见得有多大兴味,大抵就是算账要紧,月饼尚在其次。

我回想乡间一般对于月亮的意见,觉得这与文人学者的颇不相同。

普通称月曰月亮婆婆,中秋供素月饼水果及老南瓜,又凉水一碗,妇孺拜毕,以指蘸水涂目,祝曰眼目清凉。

相信月中有裟婆树,中秋夜有一枝落下人间,此亦似即所谓月华,但不幸如落在人身上,必成奇疾,或头大如斗,必须断开,乃能取出宝物也。

月亮在天文中本是一种怪物,忽圆忽缺,诸多变异,潮水受它的呼唤,古人又相信其与女人生活有关。

更奇的是与精神病者也有微妙的关系,拉丁文便称此病曰月光病,仿佛与日射病可以对比似的。

这说法现代医家当然是不承认了,但是我还有点相信,不是说其间隔发作的类似,实在觉得月亮有其可怕的一面,患怔忡的人见了会生影响,正是可能的事罢。

好多年前夜间从东城口家来,路上望见在昏黑的天上,挂着一钩深黄的残月,看去很是凄惨,我想我们现代都市人尚且如此感觉,古时原始生活的人当更如何?住在岩窟之下,遇见这种情景,听着豺狼曝叫,夜鸟飞鸣,大约没有什么好的心情,——不,即使并无这些禽兽骚扰,单是那月亮的威吓也就够了,它简直是一个妖怪,别的种种异物喜欢在月夜出现,这也只是风云之会,不过跑龙套罢了。

等到月亮渐渐地圆了起来,它的形相也渐和善了,望前后的三天光景几乎是一位富翁的脸,难怪能够得到许多人的喜悦,可是总是有一股冷气,无论如何还是去不掉的。

“只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东坡这句词很能写出明月的精神来,向来传说的忠爱之意究竟是否寄
托在内,现在不关重要,可以姑且不谈。

总之我于赏月无甚趣味,赏雪赏雨也是一样,因为对于自然还是畏过于爱,自己不敢相信已能克服了自然,所以有些文明人的享乐是于我颇少缘分的。

中秋的意义,在我个人看来,吃月饼之重要殆过于看月亮,而还账又过于吃月饼,然则我诚犹未免为乡人也。

中秋节经典美文欣赏篇5
文/周作人
敦礼臣著《燕京岁时记》云:“京师之日八月节者,即中秋也。

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祝以毛豆鸡冠花。

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

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故京师谚日,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此记作于四十年前,至今风俗似无甚变更,虽民生调敝,百物较二年前超过五倍,但中秋吃月饼恐怕还不肯放弃,至于赏月则未必有此兴趣了罢。

本来举杯邀月这只是文人的雅兴,秋高气爽,月色分外光明,更觉得有意思,特别定这日为佳节,若在民间不见得有多大兴味,大抵就是算帐要紧,月饼尚在其次。

中秋节经典美文欣赏
我回想乡间一般对于月亮的意见,觉得这与文人学者的颇不相同。

普通称月日月亮婆婆,中秋供素月饼水果及老南瓜,又凉水一碗,妇孺拜毕,以指蘸水涂目,祝曰眼目清凉。

相信月中有裟婆树,中秋夜有一枝落下人间,此亦似即所谓月华,但不幸如落在人身上,必成奇疾,或头大如斗,必须断开,乃能取出宝物也。

月亮在天文中本是一种怪物,忽圆忽缺,诸多变异,潮水受它的呼唤,古人又相信其与女人生活有关。

更奇的是与精神病者也有微妙的关系,拉丁文便称此病日月光病,仿佛与日射病可以对比似的。

这说法现代医家当然是不承认了,但是我还有点相信,不是说其间隔发作的类似,实在觉得月亮有其可怕的一面,患怔忡的人贝,了会生影响,正是可能的事罢。

好多年前夜间从东城口家来,路上望见在昏黑的天上,挂着一钩深黄的残月,看去很是凄惨,我想我们现代都市人尚且如此感觉,古时原始生活的人当更如何?住在岩窟之下,遇见这种情景,听着豺狼曝叫,夜鸟飞鸣,大约没有什么好的心情,--不,即使并无这些禽兽骚扰,单是那月亮的威吓也就够了,它简直是一个妖怪,别的种种异物喜欢在月夜出现,这也只是风云之会,不过跑龙套罢了。

等到月亮渐渐的圆了起来,它的形相也渐和善了,望前后的三天光景几乎是一位富翁的脸,难怪能够得到许多人的喜悦,可是总是有一股冷气,无论如何还是去不掉的。

只恐“琼楼玉字,高处不胜寒,”东坡这句词很能写出明月的精神来,向来传说的忠爱之意究竟是否寄托在内,现在不关重要,可以姑且不谈。

总之我于赏月无甚趣味,赏雪赏雨也是一样,因为对于自然还是畏过于爱,自己不敢相信已能克服了自然,所以有些文明人的享乐是于我颇少缘分的。

中秋的意义,在我个人看来,吃月饼之重要殆过于看月亮,而还帐又过于吃月饼,然则我诚犹未免为乡人也。

中秋节经典美文欣赏篇6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

因此,在中国古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

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

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

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原来山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里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

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像的。

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

几个小苇坑占了小村一多半。

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

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

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
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

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

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顾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

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

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

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

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

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

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进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

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

但是,看到他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中那个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

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

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住的朗润园胜地。

夸大一点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

风光无疑是绝妙的。

前几年,我从庐山休养回来,一个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我。

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慨然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方,还到庐山去干嘛呢!”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

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花,有鸟,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

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

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
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

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

流光如逝,时不再来。

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中秋节经典美文欣赏篇7
月亮真圆、真亮、真静,也真美!想是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在这个时候是在桌前吃团圆饭或者就着家常话在葡萄架下闲话!
想来也有过激情满怀的时候,也有过幻想动情的日子,只是“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从来就没有从这淡淡的月光中解读到点什么,或者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钟情于这一轮明月,所以生活才少了几分的浪漫和本来的潇洒,好在此似乎有几分的明白,明白为什么会有人寄情于这轮圆圆的明月了……
月亮从云里钻出来了,那样的皎洁,又是那样的朦胧,不能不让人浮想联翩,不过就在那玉盘似的月亮旁边有那么一颗不起眼的小星星在闪烁,是看到了,它在尽情的也是动情地辉光……生活就是这样有些东西也许不仅你、我很在意,大家也都很在意,因为它仰之弥高,但得之不易,而有些东西别人也许不会在意他
的存在,而只要你在意了,也许就会从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让你终身享用。

因为它就像那明月旁边的那颗小星星一样,本身也是这个月夜的一道风景,是大自然的造化,一切尽在一个缘字!
明月之夜,只有感动,特别是面对一轮明月,此刻有应人许多的多情人在感动,只是内涵不同而已,有渴望、有牵挂,有思念,有爱恋,还有默契……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其实只要月亮在心中都能天天像今天这样的圆,也能像今天这样有人和自己一起在欣赏这枚挂在心中的月亮就已经足矣!
不由地想起了许多写月亮的诗,什么明月几时有……今天不就有了吗?什么床前明月光……除了月光还有星光呀?能记记起来的叫邓丽君的那首月亮代表我的心。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也就是月亮真是以她的纯洁,她的细腻,她的朦胧,还有她的婆裟才最能让人联想到天涯共此时。

对着中秋的月亮,想着心事,想着往事,想起了“关山月”、“水中月”还有“酒中月”,此刻有些释然,唯有珍惜,努力才对得
住这一轮明月,就让月亮带着自己的感觉飞吧!
中秋十五,俨然没有了夏日的炎炎,又将是静听树叶飘落的时候,也是漫山红枫的好时候,蘸着酒香,和着五谷丰登的好日子,企盼明天的月亮更圆、更亮、更美!
辗转难眠,不为生活的酸甜酸苦辣,也不为工作的忙碌奔波,只是因为载着无尽的……
中秋节经典美文欣赏篇8
今天是令人高兴的中秋节,我听爸爸妈妈说每当到了中秋节,都会看月亮,吃月饼。

我期待着我们家也会过一个既开心又有趣的中秋节。

到了晚上,我们全家都在阳台上看月亮。

圆圆的月亮挂在天上像个玉盘,一会儿躲进云间,一会儿又钻出来。

正当我看得入神。

妈妈拿了一个又大又圆的月饼给我吃。

我尝了一个,呀!真美味!我连忙把美味的月饼送到妈妈的嘴里,妈妈乐得合不拢嘴。

这就是我们家甜蜜幸福的中秋节。

中秋节经典美文欣赏篇9
今天竖庆节,更为巧合的是今天又是中秋佳节,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大早,我和妈妈拎起早已准备好的礼品,登上去镇的汽车,探望亲人。

登上汽车,我又蹦又跳,那高兴劲就甭提了,心里描绘着镇的新面貌。

听奶奶说,镇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商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嘟嘟……”洪亮的喇叭声打断了我的思绪,原来,我们的车已到了镇。

下了车,我突然发现,今天的天格外得蓝,云格外得白,阳光格外得明媚,连小鸟也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欢迎节日的到来。

宽阔的马路上人流如潮,车水马龙,商场、超市张灯结彩,到处充满了节日气氛,人人脸上洋溢着笑容。

到了奶奶家,奶奶看见我来了,笑眯眯地走过来,又是亲又是抱,还一边问着我的学习情况,得知我最近学习还不错,奶奶高兴得合不拢嘴:“今天晚上,奶奶带你去逛逛‘小外滩’吧!”“好啊!好啊!”我一边拍手,一边说,心里还有点偷着乐,因为,我最喜欢观光夜市了。

傍晚,华
灯初上,一轮圆月静静地挂在天空。

我们和奶奶一家人信步走到商业城,眼前的一切惊得我目瞪口呆,以前的地摊不翼而飞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造型别致、构思奇巧的喷泉和一个个造型别致的花坛,花坛里的花颜色可多啦!有红的、白的、粉的、黄的……它们昂首绽放,似乎在互相比美。

商业城对面一幅超大型广场电视屏幕,屏幕上正放着中秋国庆晚会的盛况,据说花费300万元,可与上海人广场媲美。

在这么多喷泉里,有一座喷泉我最喜欢,整座喷泉由一座花岗石墙把水池分成两半,墙上雕刻着许多革命烈士,清澈的泉水不断地从墙上翻过,恰似一个小瀑布,我想:这肯定意味着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用革命烈士的鲜血换来的。

石墙脚下是一个个五彩缤纷的小喷泉,喷涌的浪花仿佛是一朵朵鲜花在簇拥着烈士,陪伴着烈士。

中秋节经典美文欣赏篇10
读着李白的静夜思,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中,又见月儿圆,又是一年的中秋。

月到中秋分外明,人到中秋情更浓。

每遇中秋,总有一种淡淡的牵念萦绕在心头,这种牵念会随着秋风向远方轻轻地飘动。

在远方,会有一种挂牵和思念若即若离,让人难以割舍不时地挂在心中;在远方,总有一个人的音容笑貌,在这个月圆之夜浮现于眼前,让人彻夜难眠反复辗转中;在远方,还会有一个忽隐忽现的意象,升腾在心海之上,让人浮想联翩显得朦朦胧胧。

这一轮清清朗朗的明月,从远古到今朝,圆了又缺,缺了又圆,它让多少久别重逢的喜悦挂上桂影婆娑的枝捎,有多少合家团圆的亲人们在月光下偎依欢笑;它又让多少身在异乡的游子们仰天长叹,把那思念之情留在心头苦苦相熬。

皎洁的月光沐浴过古人,又清晰照耀着今朝;它流淌了千年的时光,见证过无数的悲欢离合,将明净无尘的灵韵赐与人间,又将美好的梦想相送。

千百年来,它始终以淡雅清绝的风姿摇挂在深邃的苍穹,千百年来,它接受着人们的虔诚膜拜,让世人浮想联翩,心潮翻动。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

天上的月是永恒的,变幻的只有那月下的芸芸众生,岁岁年年月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几千年来,只有那留在人们心中的那款款相思却依然如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