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方歌括·补可扶弱》第九讲:六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歌括·补可扶弱》第九讲:六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
《时⽅歌括·补可扶弱》第九讲:六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
来⾃王⽼師講座節選
00:0018:17
(⼀)六味地黄丸
1.六味地黄丸只是治病⽤的,没病别吃
⼤家都⾮常熟悉六味地黄丸,对这个药都很着迷。
很多⼈认为六味地黄丸应该经常吃、长期吃,认为六味地黄丸不但能治很多病⽽且还能补益⾝体,延年益寿。
很多⼈问我这个问题,我跟他们⼀再讲,六味地黄丸是治病的,有病才吃,必须得对症,吃错很⿇烦,容易把⼈吃坏了。
没什么⼤病的⼈就不要吃这个药,因为它是治病的,它不是⼀个延年益寿的⽅⼦。
⽤六味地黄丸来养⽣绝对是⼀个误会。
2.六味地黄丸治疗肾阴虚
【主治】“主治肾精不⾜,虚⽕上炎。
腰膝痿软,⾻节酸痛,⾜跟痛,⼩便淋秘或不禁,遗精梦泄,⽔泛为痰,⾃汗盗汗,失⾎消渴,头⽬眩晕,⽿聋齿摇,尺脉虚⼤者。
”
六味地黄丸治疗的是肾精不⾜,虚⽕上炎,也就是偏肾阴虚,阴虚可能还有点虚⽕。
3.肾阴虚的症状
(1)腰膝酸软
病⼈主要症状为腰膝酸软,所以⼤家知道腰酸的⼈⼀定是肾阴虚。
膝盖萎软很常见,很多⼈到中年上楼腿打软,⼀上楼、⼀下楼,膝关节就撑不住了,这腿就要歪在那⾥。
为什么膝关节⽀撑不住了?为什么膝关节打软?因为⾻节酸痛,尤其这个膝关节很多⼈都是先开始疼,然后蔓延到腰,再蔓延到各处的关节,然后到医院⼀看就是⾻性关节炎。
能治吗?治不了,等严重了以后就换钛合⾦的吧,换⼀个钛合⾦,你就不疼了。
(2)⾜跟痛
⾜跟痛绝⼤部分情况下是肾虚,就是很严重的肾虚,到医院⼀看,医⽣就会告诉你,这个是跟⾻的⾻刺。
你问他怎么治?他说没法治,除⾮⼿术。
咱们中医认为还是有办法的,因为⾜跟痛是肾虚引起的,肾虚是可以治好的,可以补肾。
(3)⼩便淋秘、不禁、遗精、梦泄
包括⼩便淋秘、不禁,这也是肾虚,因为肾司⼆便。
还有遗精、梦泄,男性的这种情况都是跟肾虚有关的。
(4)多痰
⽔患为痰,包括⼀些吐痰,这个痰是肾虚引起的,肾为胃之关,肾是主⼈体⾎液代谢的⼀个总开关,它要是出了问题以后,痰就涌上来了,所以很多痰是肾虚引起的。
(5)⾃汗、盗汗
⾄于⾃汗盗汗很多都跟肾虚都有关系,尤其盗汗跟肾阴虚的关系⾮常密切。
盗汗就是夜⾥睡着了出汗叫盗汗,醒着出汗叫⾃汗。
(6)失⾎消渴
如果是阴虚⽕旺引起的失⾎消渴也可以治,所以现在有很多糖尿病患者喜欢吃六味地黄,也有⼀定得道理,但是糖尿病不见得是消渴。
(7)头⽬眩晕、⽿聋齿摇
肾主⾻,齿为⾻之余,所以⽛齿松动很多都是肾虚引起的。
⽿聋呢?肾开窍于⽿,所以很多⽿聋、⽿朵听⼒下降跟肾虚都有关系。
尺脉虚⼤,也就是你摸他的尺脉⽐较⼤,但是⼀按没劲,虚的,说明他是虚⽕,不是真的实⽕。
4.六味地黄丸的炮制问题
六味地黄丸是补肾阴虚的,⽽我们现在⼈确实肾阴虚的⽐较多,所以⼤家就觉得六味地黄肯定特别合适,但是现实不是这样的,⼤家注意,现实可不是这样的,所以很多⼈吃了六味地黄感觉并不好,什么原因?六味地黄是好药,但是现在做的这个丸药都不太对。
(1)六味地黄碍胃的问题
六味地黄⾥头最主要的⼀味药是什么呢?是熟地黄。
熟地黄本⾝不碍胃,但是为什么会碍胃啊?因为做的不对,熟地黄应该是⽤黄酒九蒸九晒,⽽且在制的时候要加上砂仁,为什么加砂仁?就是为了去熟地黄的滋腻之性不让它碍胃,但是我跟⼤家讲,现在⽤的这个熟地,既没经过九蒸九晒,也没⽤过砂仁。
为什么?砂仁太贵,六味地黄丸实际上是七味药,就是六味地黄六味药,再加上炮制当中⽤的砂仁,总共是七味药,但是砂仁这味药给省了,因为这味药最贵。
我在平⼼堂讲课的时候特别讲过这件事情,当时平⼼堂的⽼板都在那⾥听着,都触动了,说我们⼀定要做真正加砂仁的六味地黄,据说回去就做去了。
六味地黄⾥⾯没有砂仁就会导致熟地滋腻碍胃,这样整个六味地黄丸都碍胃了,⽽且熟地也没经过九蒸九晒,本⾝药性就不太对,因为⽣地黄只有经过九蒸九晒以后才变成温性,如果这个⽕候不够,就不是真正的熟地黄。
(2)九蒸九晒的熟地黄
熟地黄应该是什么样⼦的?我跟⼤家普及⼀点简单的知识,就是熟地黄绝对不会搁在药⽃⼦⾥头,它⼀定要搁在药坛⼦⾥头,就是瓷坛⼦⾥头,因为熟地黄经过九蒸九晒以后它是黏的,它是带汤的,怎么能搁药⽃⼦⾥头呢?搁药⽃⼦⾥头就不是熟地黄了,所以这个问题太严重了。
你去问⼋⼗多岁以下的药⼯,都不知道,我这个知识是⼋⼗多岁的⽼先⽣告诉我的,他们五⼗年代当学徒的时候还见过真正的熟地黄,后来就见不着了,既然熟地黄这味药都不对了,那么六味地黄丸做出来还能对吗?既然熟地是黏的,带汤的,那么熟地黄就不能打成粉。
(3)六味地黄丸的制作
怎么做六味地黄呢?把熟地、⼭药、⼭萸⾁三味药煮到浓缩以后,把剩下的三味药打成粉,然后⼀起做丸药。
熟地、⼭药、⼭萸⾁这三味药不能打粉,但是现在不是这样了,现在就不好说了,所以⼤家吃六味地黄丸得要知道,他的制药⼯艺并不是很讲究,所以要慎⽤,我⼀般很少开六味地黄丸,就是这个道理。
因为你得知道它是怎么做出来的,你光书呆⼦习⽓,就是看⼀下六味地黄丸的成分,然后书上说治什么病,说明书说是治什么的,然后你就开,这就是书呆⼦的习⽓,我们⼀定要深⼊的研究古代是怎么说的,现代是怎么做的,把这个来龙去脉弄明⽩了,尤其是中成药、中成药⼚是怎么回事,他怎么做药的,如果你不明⽩,你就开着吃,我觉得这个本⾝是不太负责任的,⼤家应该弄明⽩了。
(⼆)桂附地黄丸
【主治】“治命门⽕衰不能⽣⼟,以致脾胃虚寒,饮⾷少思,⼤便不实,或下元衰惫,脐腹疼痛,夜多漩溺等症。
”
我们⼀般认为桂附地黄丸是温肾阳的,治疗命门⽕衰不能⽣⼟,脾胃虚寒,饮⾷少思,⼤便不实,⼤便偏溏,下元衰惫,脐腹疼痛,夜尿⽐较多,⼀般认为这些是肾阳不⾜,这个时候吃桂附地黄丸,同仁堂也有桂附地黄丸可以买到。
1.⽅歌
“六味滋阴益肾肝,茱薯丹泽地苓丸。
”
“再加桂附扶真⽕,⼋味功同九转丹。
”
六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个⽅歌就可以背诵下来了。
熟地、⼭药(古代名字叫薯蓣)、⼭茱⾁(⼭茱萸的⾁),这三味药叫三补,丹⽪、泽泻、⽩伏苓叫三泻,三补三泻,这就是六味地黄丸。
然后再加上⾁桂、附⼦,就叫⼋味地黄丸,⼜叫桂附地黄丸,⼀般认为这叫⽔中补⽕,因为⼤家知道六味地黄丸是滋阴的,加了两味阳药,阳药的量⼜不是很⼤,但是它就能温阳了,这就叫⽔中补⽕。
肾阴指的是肾精,肾⽓指的是肾阳。
肾精属⽔的,川流不息的,它之所以能川流不息是因为阳⽓的推动,这就是⽕的⽤途,命门的⽕是肾的⽣⽓,这叫温肾,它温的是肾⽓,所以这个⽅⼦⼜叫肾⽓丸。
六味地黄丸补肾⽔,⼋味地黄丸补的是肾⽓。
你要是认为桂附地黄丸温阳的,我就觉得不对了。
它叫肾⽓丸,它本⾝不能壮阳,它本⾝没有温肾阳的作⽤,因为⾁桂、附⼦的量⽐较⼩,真正量⼤的还是那些滋阴的药物,所以它本⾝不叫肾阳丸,⽽是叫肾⽓丸,道理就在这⼉,它是增强肾的⽓化功能。
⼀般认为这两个⽅⼦中,六味是滋阴的,桂附是温阳的,包括我们中医药⼤学的教程也是这么写的,但是这种说法不是很正确。
真正《⾦匮要略》⾥⾯的⼋味肾⽓丸⽤的是桂枝,⽽不是⾁桂,⽽且它的量也不⼀样。
那么桂附地黄丸是怎么来的?跟《⾦匮要略》⼋味肾⽓丸学来的,时⽅和经⽅就差这么⼀点,它就不⼀样。
虽然你⽤⾁桂了,但是它还不是温阳的。
2.陈修园论六味⼋味
陈修园⽈:“六味丸补肾⽔,⼋味丸补肾⽓。
⽽其妙则在于利⽔,凡肾中之真⽔不⾜,真⽕衰微者,其溺必多。
”
⼋味六味,它的妙处就在于利⽔,因为茯苓、泽泻都是利⽔的药。
如果尿多,不能利⽔,这两个⽅⼦都需要慎⽤。
陈修园⽈:“⼆⽅⾮补肾正药,不可因薛⽴斋之臆说⽽信之。
”
陈修园⽼先⽣说,这两个⽅⼦⾮补肾正药,说的有点吓⼈。
⼤家都认为这两个药,⼀个是补肾阴的,⼀个是补肾阳的,⼤家都⽤了这么多年了。
但是陈修园⽼先⽣说不是补肾正药,明朝很多医家包括薛⽴斋都讲这两个药都是补肾的,然后⼤家都被洗脑了,实际上真正中医认为补肾阴、肾阳的都不是这两个⽅⼦。
陈修园⽈:“近效⽩朮附⼦汤极佳,其⽅列于热剂,宜细玩之。
”
陈修园认为真正补肾阳的⽅⼦是⽩朮附⼦汤,但是这个⽅⼦没有归到补药⾥头,他搁到热剂⾥头了,所以在学热剂的时候好好看看这个⽅⼦,这才是真正温肾阳的。
陈修园⽈:“肾⽓丸。
《⾦匮要略》凡五见。
⼀见于第五篇,云治脚⽓上⼊⼩腹不仁。
再见于第六篇,云治虚劳腰痛⼩便不利。
三见于第⼗⼆篇,云夫⽓短有微饮当从⼩便去之肾⽓丸主之。
四见于第⼗三篇,云治男⼦消渴⼩便反多饮⼀⽃、⼩便亦⼀⽃。
五见于第廿⼆篇,云治妇⼈转胞不得溺,但利⼩便则愈。
观此五条,皆泻少腹膀胱之疾为多,不可以通治⽕衰之症,且此⽅⾦匮不⼊于五⽔之门,今⼈谓治⽔通⽤之剂,更为可怪。
”
肾⽓丸这个⽅⼦在《⾦匮要略》⼀共有五处⽤到这个⽅⼦。
⽐如治虚劳腰痛⼩便不利,明确的告诉你,虚劳的病⼈腰痛,⼀定要见到⼩便不利,才能⽤这个⽅⼦。
⼀再强调,肾⽓丸这个⽅⼦有⼀定的利尿作⽤,所以不能随便⽤。
⽓短有微饮,当从⼩便去之,肾⽓丸主之。
这个⾮常明确,⾝体⾥头有饮邪,所以导致了⽓短、微喘,⽤肾⽓丸增强下焦肾的⽓化作⽤,使得饮邪从⼩便⽽去。
男⼦消渴,⼩便反多,以饮⼀⽃,⼩便⼀⽃,肾⽓丸主之。
这个还是从肾的⽓化作⽤着眼,因为津液不能上承,都化成尿排⾛了,所以⽤肾⽓丸增强⽓化作⽤使津液上承,这样⼩便就变成⼀个正常的⼩便。
包括治疗妇⼈转胞,⼩便不通,利⼩便。
这五条都是泻少腹膀胱之疾为多,不能通治⽕衰之症,所以⼀再跟⼤家强调,肾⽓丸不是肾阳丸,不能⽤来温阳,说能够温肾阳这是笑话。
甭管桂附地黄丸⼋味肾⽓丸都不是温肾阳的,它是增强肾的⽓化作⽤,是温肾⽓的。
千万不要认为很重的病才能⽤⼋味肾⽓丸,甚⾄有的教材说阴阳两虚⽤⼋味肾⽓丸,这不是笑话吗?阴也虚了,阳也虚了,你才⽤⼋味肾⽓丸还管⽤吗?我觉得都得慎⽤。
有很多年轻⼈就可以⽤肾⽓丸,你别看⼩伙⼦年纪轻轻没有⼤病,但是他告诉你,他晚上⼩便特别多,⼀诊脉,肾⽓不能振奋,整个肾⽓已经衰微了,这个时候给他开点⼋味肾⽓丸⼀吃,马上就好了。
真正年⽼体衰的⼈开⼋味肾⽓丸没有那么⼤的劲⼉,这个⽅⼦不是⼤家想象的劲⼉那么⼤的。
当然⽅⼦没有那么⼤的劲,并不是说不能⽤于危重病号。
有时候危重病号⽤⼀个轻巧的⽅⼦也能治疗好,不是说这个⽅⼦轻巧就不能⽤于重的病,但是你要是认为阴阳两虚这么重的病,⽤⼋味肾⽓丸能治疗好,⼜能补阴⼜能补阳,我觉得这个不好理解了。
肾⽓丸很好,他能斡旋肾中⽓机,恢复肾的⽓化,但是对于重病号,你要想四两拨千⽄,画龙点睛⽤对地⽅,不是那么容易的。
肾⽓丸可以⽤于轻的病,不是专门⽤于⾮常重的病。
肾⽓丸不是利⽔的,它是利⼩便的。
你⽤肾⽓丸利⽔就不对了。
如果认为肾⽓丸是治⽔通⽤之计,就更不对了。
但是有⼀个药是同仁堂出的,叫⾦匮肾⽓丸,就是济⽣肾⽓丸,它是⼗味药。
要注意,同仁堂出的⾦匮肾⽓丸可不是《⾦匮要略》的肾⽓丸,它是济⽣⽅的肾⽓丸。
⼤家看看《医⽅集解》,从明朝到清朝,这个⽅⼦就这么叫。
这个药就叫⾦匮肾⽓,它是⼗味药。
它⽐⼋味肾⽓桂附地黄丸多出两味药,⼀个是⽜膝,⼀个是车前⼦,所以它增强了利⽔的作⽤,多⽤于⽔肿的病⼈。
⾦匮肾⽓这个药⼀般是治疗⽔肿的,⼤家不要搞错。
在讲桂附地黄丸和六味地黄丸时,特别是六味地黄丸,⼀定要⽤砂仁,只有⽤了砂仁,熟地才不会滋腻碍胃,⽼年⼈本来吃饭还可以,结果吃了六味地黄丸以后吃不下饭了,就是因为六味地黄丸⾥没有砂仁。
有的⽼⼈家⽔肿,吃完了药更肿了,为什么呢?因为滋腻阴柔,所以六味地黄丸不能随便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