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法制史基础练习习题及答案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
1.西周关于婚姻的“六礼”制度中,把男家卜得凶吉通知女家订婚称为( )。
A.纳采
B.纳吉
C.纳征
D.问名
2.西周时期,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五种方式被称为( )。
A.五听
B.五刑
C.五过
D.五罚
3.据《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夏有乱政,而作( )”。
A.禹刑
B.汤刑
C.九刑
D.五刑
4.西周时期明确对惯犯和偶犯作出了区分,西周把惯犯称为( )。
A.眚
B.非眚
C.非终
D.惟终
5.我国的赎刑制度最早起源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6.奴隶制五刑体系中,把砍去犯人膝盖骨的刑罚称为( )。
A.劓刑
B.刖刑
C.剕刑
D.膑刑
7.西周时期,将惯犯和偶犯区分为( )。
A.惟终和非终
B.眚和非眚
C.不端和端为
D.不识和遗忘
8.嫡长子继承制是在( )牢固确立下来的。
A.夏朝
B.商朝前期
C.商朝末期
D.西周时期
9.夏朝的中央司法官称为( )。
A.大理
B.司寇
C.廷尉
D.大理寺卿
10.西周时期审理民事案件所收的诉讼费用称为( )。
A.钧石
B.束矢
C.质剂
D.司约
11.夏朝中央监狱的名称称为( )。
A.夏台
B.羑里
C.圜土
D.囹圄
12.西周时期实行( )的立法指导思想。
A.德主刑辅
B.明刑弼教
C.明德慎罚
D.德本刑用
13.吕刑又称为( )。
A.脯刑
B.甫刑
C.菹刑
D.九刑
14.西周时期法律的总称是( )。
A.禹刑
B.汤刑
C.九刑
D.吕刑
15.春秋时期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是指( )。
A.晋国的“铸刑鼎”活动
B.邓析私刻的“竹刑”
C.郑国的“铸刑书”活动
D.楚国的“仆区之法”
16.奴隶制五刑体系中,把砍去犯人脚的刑罚称为( )。
A.剕刑
B.宫刑
C.膑刑
D.醢刑
17.奴隶制五刑体系中,把砍去犯人手的刑罚称为( )。
A.刖刑
B.膑刑
C.诼刑
D.劓刑
18.西周时期的婚姻“六礼”中,把男方派人送聘礼至女家称为( )。
A.请期
B.亲迎
C.纳征
D.纳采
19.西周将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区分为( )。
A.非眚与眚
B.非终与惟终
C.误与故
D.端为和不端
20.我国第一部成文法的制定者是( )。
A.商鞅
B.子产
C.赵鞅
D.李悝
21.商朝中央司法官的名称是( )。
A.大理
B.大司寇
C.大鸿胪
D.大理寺卿
22.后世“八议”制度渊源于( )。
A.五刑
B.五罚
C.八辟
D.六礼
23.“刑罚世轻世重”的刑事政策原则渊源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24.西周时期有关“刑罚世轻世重”的刑事政策反映了( )的刑法适用原则。
A.因地因时制宜原则
B.上下比罪原则
C.同罪异罚原则
D.宽严适中原则
25.《法经》的制定者是( )。
A.李悝
B.李斯
C.商鞅
D.韩非
26.《法经》中规定“六禁”的篇目是( )。
A.网法
B.捕法
C.杂法
D.具法
27.《法经》中规定侵犯官私财产行为的篇目是( )。
A.盗法
B.贼法
C.杂法
D.具法
28.颁布《分户令》的是( )。
A.李悝
B.吴起
C.李斯
D.商鞅
2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A.《吕刑》
B.《禹刑》
C.《法经》
D.《刑书》
30.通过改法为律,使得法律的普遍性和强制性提高到更高的位置,将法典名称由“法”改为“律”的是( )。
A.商鞅
B.范雎
C.李悝
D.墨子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活动的是( )。
A.铸刑书
B.铸刑鼎
C.竹刑
D.吕刑
2.下列选项中,属于夏朝监狱名称的有( )。
A.圜土
B.囹圄
C.夏台
D.钧台
3.下列选项中,属于奴隶制五刑的刑罚是( )。
A.黥刑
B.膑刑
C.宫刑
D.劓刑
4.九刑包括( )。
A.剕刑
B.大辟刑
C.扑刑
D.流刑
5.下列选项中,属于《吕刑》所记载的内容有( )。
A.要求在选择司法官时注意慎重、崇德
B.规定了赎刑制度
C.“中罚”“中道”“中正”
D.“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6.春秋时期守旧派的代表人物有( )。
A.子产
B.孔子
C.赵鞅
D.叔向
7.下列选项中,属于春秋时期革新派代表人物的有( )。
A.邓析
B.管仲
C.子产
D.李悝
8.夏商神权法思想可以概括为( )。
A.天罚
B.神判
C.慎罚
D.隆礼重刑
9.下列选项中,属于商朝监狱名称的有( )。
A.圜土
B.囹圄
C.羑里
D.钧台
一、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西周时期,“六礼”是婚姻成立的必要条件,为后世历代所继承。
六礼内容是:(1)“纳采”,即男家请媒人向女家送礼品提亲;(2)“问名”,即男家在女家答应议婚后,请媒人问女方的生年日月时辰,并卜于祖庙以定吉凶;(3)“纳吉”,即男家将卜婚的吉兆通知女家,决定订婚;(4)“纳征”,又称为“纳币”,即男家送聘礼给女家;(5)“请期”,即男家择定吉日为婚期,商请女家择定婚期;(6)“亲迎”,即男子赴女家迎女方,举行结婚仪式。
2.A
解析:五听为辞听、色听、气听、耳听和目听。
五听为西周时期审判案件时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五种方式。
五过为西周时期官吏渎职犯罪的五种情形。
五刑为墨、劓、剕、宫、大辟(奴隶制五刑)和笞、杖、徒、流、死(封建制五刑)。
五罚属于“五过之疵”的情形。
3.A
解析:据《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五刑为墨、劓、剕、宫、大辟(奴隶制五刑)和笞、杖、徒、流、死(封建制五刑)。
4.D
解析:西周将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区分为非眚和眚,将偶犯和惯犯区分为非终和惟终。
5.A
解析:我国的赎刑制度最早起源于夏朝。
6.D
解析:劓刑为砍去受刑人鼻子的刑罚;刖刑为砍去受刑人手的刑罚;剕刑为砍去受刑人脚的刑罚;膑刑为去掉受刑人膝盖骨的刑罚。
7.A
解析:西周将惯犯和偶犯区分为惟终和非终,将过失和故意分为眚和非眚;秦朝将故意和过失区分为端为和不端;西周将可以宽宥原谅的“过失”、“不识”和“遗忘”三种犯罪情形称为“三宥之法”。
8.D
解析:嫡长子继承制确立于商朝末期,西周时期牢固确立,该制度沿用至明朝。
9.A
解析:大理为夏朝中央司法官;司寇为商朝和西周的中央司法官;廷尉为秦、汉、三国、两晋时期的最高司法长官;大理寺卿在北齐以后至宋朝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的长官,明清时期为中央复核机关的最高长官。
10.B
解析:西周时期民事诉讼费用称为“束矢”,刑事诉讼费用称为“钧石”。
“质剂”为西周时期的买卖契约;“司约”为西周时期管理契约的官员名称。
11.A
解析:夏朝中央监狱名称为夏台,圜土为夏朝地方监狱名称。
羑里、囹圄为商朝监狱名称,商朝监狱也称为圜土。
12.C
解析:德主刑辅为汉朝武帝之后的立法指导思想;明刑弼教为明朝的立法指导思想;德本刑用为唐朝立法指导思想。
13.B
解析:吕刑又称为甫刑。
脯刑为商朝特有的刑罚,意思是将受刑人晒成肉干。
菹刑又称为醢刑,意思是将受刑人剁成肉酱。
九刑是西周时
期的九种刑罚。
14.C
解析:西周时期法律制度的总称为九刑;禹刑为夏朝法律制度的总称;汤刑为商朝法律制度的总称。
吕刑并非西周法律制度的总称,而是周穆王改革的一次记录而已。
15.C
解析:郑国“铸刑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晋国“铸刑鼎”为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16.A
解析:剕刑为砍去受刑人脚的刑罚;宫刑为去掉受刑人生殖器的刑罚;膑刑为去掉受刑人膝盖骨的刑罚;醢刑为商朝特有的刑罚,即将受刑人剁成肉酱。
醢刑不属于奴隶制五刑体系的刑罚。
17.A
解析:刖刑为砍去受刑人手的刑罚;膑刑为去掉受刑人膝盖骨的刑罚;诼刑为夏代前有苗氏特有的酷刑;劓刑为砍去受刑人鼻子的刑罚。
诼刑不属于奴隶制五刑体系的刑罚。
18.C
解析:西周时期,“六礼”是婚姻成立的必要条件,为后世历代所继承。
六礼内容是:(1)“纳采”,即男家请媒人向女方送礼品提亲;(2)“问名”,即男家在女家答应议婚后,请媒人问女方的生年日月时辰,并卜于祖庙以定吉凶;(3)“纳吉”,即男家将卜婚的吉兆通知女家,决定订婚;(4)“纳征”,又称为“纳币”,即男家送聘礼给女家;(5)“请期”,即男家择定吉日为婚期,商请女家择定婚期;(6)“亲迎”,即男子赴女家迎娶女方,举行结婚仪式。
19.A
解析:西周将故意和过失区分为非眚与眚,将惯犯和偶犯区分为惟终和非终;汉朝将故意和过失区分为故与误;秦朝将故意和过失区分为端为和不端。
20.B
解析:我国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是春秋时期郑国子产铸刑书。
商鞅变法在子产铸刑书之后,赵鞅是我国第二次公布成文法活动中成文法的制定者。
李悝是我国第一部封建成文法典的制定者,但《法经》不是我国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21.B
解析:大理为夏朝中央司法官;大司寇为商朝的中央司法官;大鸿胪为秦汉时期掌管外交和交往的官员,位列九卿;大理寺卿在北齐以后
至宋朝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的长官,明清时期为中央复核机关的最高长官。
22.C
解析:《周礼》有关“八辟”的规定是“八议”制度的起源。
23.C
解析:西周时期提出该刑事政策立法原则。
24.A
解析:西周时期提出了因地因时制宜原则。
周初针对封国的具体情况,统治者区别用刑,确立了“刑新国用轻典、刑乱国用重典、刑平国用中典”的原则,“用刑必须区别对待”,在后来的《吕刑》中表述为“轻重诸罚有权”“刑罚世轻世重”,即全面结合犯罪的主客观形势进行权衡量刑,不可一味地从轻或从重。
考生不能选择B项,因为上下比罪这种类推原则与处刑从轻从重没有关系。
25.A
解析:《法经》是由战国时期魏相李悝在魏国变法时制定的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
26.C
解析:《法经》共计6篇:《盗法》、《贼法》、《囚法》(《网法》)、《捕法》、《杂法》、《具法》。
《盗法》是关于侵犯官私财产所有权犯罪的法律规定。
《贼法》是关于人身伤害、破坏社会秩序的法律规定。
《囚法》是关于囚禁和审判罪犯的法律规定。
《捕法》是关于追捕盗、贼及其他犯罪者的法律规定。
《杂法》是关于“盗贼”以外的其他犯罪与刑罚的规定,主要规定了“六禁”,即淫禁、狡禁、城禁、嬉禁、徒禁和金禁,选C项。
《具法》是关于定罪量刑中从重从轻等法律原则的规定,起着“具其加减”的作用,相当于近代刑法典的总则篇。
27.A
解析:略。
28.D
解析:商鞅在秦国变法期间颁布了《分户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强制百姓分家立户,扩大赋税来源。
29.C
解析: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制定的《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开创了我国古代法典编纂的先河。
30.A
解析:商鞅“改法为律”,使法律的普遍性和强制性提到更高的位置,自此,我国古代的法典皆称为“律典”。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解析:吕刑属于西周时期的立法活动。
2.ACD
解析:囹圄属于商朝监狱的名称。
商朝监狱也称为圜土。
3.ABCD
解析:奴隶制五刑为墨刑(也称为黥刑)、劓刑、剕刑(或刖、膑)、宫刑、大辟。
4.ABCD
解析:西周的九刑为奴隶制五刑加鞭、扑、赎、流。
5.ABC
解析:“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源于夏朝,《吕刑》未记载该内容。
6.BD
解析:孔子反对铸刑鼎,叔向反对铸刑书,二人都为守旧势力进行辩护。
子产和赵鞅属于革新派的代表人物。
7.ABC
解析:李悝为战国时期革新派的代表人物。
8.AB
解析:慎罚为西周立法指导思想。
隆礼重刑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阶段运用过。
9.ABC
解析:钧台为夏朝监狱名称。
夏朝监狱也称为圜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