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层系统思想下的现代自然地理学实习改革思路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实 习类 型单 一 ,综 合训 练较少 五
在传统的地理实习中,实习项 目 大多比较单一 ,即使是综合实习,往往也局限于对一个或几 个典型要素的观察、测量上 , 这样的训练对于一些基本技能的掌握可以有一定的帮助,但很难使 学生具备对一个区域的地理问题进行综合分析 的能力,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全面观察 区域 ( 或路 线 )的地理环境 、制定正确 的工作方案 、有效地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 ,为适应地理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要求 ,地理实践性教学应将以单一的部门 实习为主变为交叉综合型实习为主 ;以认知实习为主变为探索研究型实习为主;从理论验证型实
习为 主转变 为应用 型实 习为 主 ;从局地 实 习为主转 变为 区域实 习为 主 ,点 、线 、面结合 ;从 单纯 的野外 实习变 为 多样 化 的实 习 ,各种形 式 的实习取 长补 短 ;强调地 理信 息获 取 、分 析与应 用 新技 术 的应用 。新 的地 理实践 教学体 系应从 创新 教育 着 手 ,以新 技术 、新 理论 、新 方法 的运 用 为核 心 ,通 过包括 课 堂实验 、课 程 实 习、开放 实验 、路线实 习 、区域综合 实 习 、提高 型专 题研究 等不
( )认 识实 习多 ,探索 实 习少 二
随着实习经费的减少 ,实习课时的缩减 ,地理综合实习走马观花的现象 日 益明显 ,无论是教 师的 “ 解说” ,还是学生的观察 ,基本停留在 “ 现象” 的层面 ,对问题缺少深入 的探索和研究 , 学生 自主学 习 和锻炼 的机会甚 少 。
( )理论 验 证型实 习多 ,实 际应用 型实 习少 三
( )局地பைடு நூலகம்实 习多 ,区域 实 习少 四 以 往实习 一般采用 在某 点实 习某 些 内容 ,到另一 点实 习另一 部分 内容 的方法 ,这种方 法 固然
有一定的好处 ,但很明显 ,对于提高学生对 自然地理不同区域 、不同单元、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 系,地理现象的综合成因,自 然地理与人文地理 的关系等 的综合分析 、研究能力是不利的。
收 稿 日期 作者简 介 20 0 08— 3—2 4 张茂恒 ( 9 5一)男 ,江苏宝应人 。副教授 ,主要从事 自然地理研究 16
一
l7— 2
高等 理科教 育
2 8 第6 ( 第8期) 0 年 期 总 2 0
以往实习中着重于书本知识的野外感性认识 ,但对于如何将所学的书本知识、理论运用于自 然地理现象的解释 ,进而解决若干 自 然地理、人文地理问题方面锻炼较少 ,易造成知识只是知识 而不 能成 为能 力 的结果 。
高 等理科 教 育
地球表 层系统 思想下的 现代自 然地理学实习改革思 路
地球 表层 系统 思 想 下 的 现 代 自然 地 理 学 实 习改 革 思 路
张茂恒 王 建 陈 霞 白世彪
( 南京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江苏 南京
孟景 闻
2o 9 ) 1o 7
摘
要
以人地关系、环境 与可持 续发展 为指导思想的现代 自 然地理 学学科体 系已逐 渐形
成 ,与之 相适 应 的 实践性 教 学应 在 传 统 的部 门地 理 实 习基 础 上 加 以改善 ,建 立起 包括 室 内和 野
外、基础和提 高、必修和选修的多层次、多形式、综合性的实习新体 系。文章强调地理要素的相
互作 用及 相 互关联 、 突 出区域地 理 综合特 征 、加 强探 索性研 究性 实 习、进 行校 际合作 交流是提 高
石的基本特征 ;常见矿物、岩石的鉴定 ;土壤类型 ;土壤性质分析测定 ;植物形态结构 ; 植物微 结构 ;基础 水文 观测 ;水环境 观测 ;航卫 片判读 等 。
同层次 、不同方式的实习实验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 ’ 。
二 、实 习体 系的构 建
( )课 堂室 内实 习实验 一 课 堂实 习实验 穿插 在有关 专业课 程 的课 堂教 学 中进行 ,其 主要 内容是 对课 堂教学 的知识 进行 直观感 受 、培养 和训练 有关技 能 ,加强对课 堂学 习知识 的掌握 。主要 包括 :星空演示 ;矿物 、岩
一
、
传统 地理 实 习的不足 及 改革思 路
( )分类 实 习多 ,交 叉实 习少 一 原有的 自然地理学实习均根据课程内容独立安排 ,分为气象、地质、地图、地貌、水文、植
物地理 、土壤地理、环境保护、遥感 、地理信息等若干单元 ,而每次实习的内容大多局限于单元 之 中。这种 方式 的优 点是实 习与 课程 结合 较好 ,有利 于课 堂知识 的掌 握 ,但缺 点是 明显 的 :知识 的认识面和运用面狭窄,易造成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片面性 ;整体观念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不强 ,自 然地理各要素间的有机联系方 面的印象和认识得不到锻炼 ;实习效率不高 ,时间、人 力 、财 力 多少 有 浪费现 象 。
自然地理 实践 性教 学质量 的关键 。
关键词 地球表层系统 自 然地理学 实习 改革 中图分类 号 G 4 . 4 6 24 文献标 识码 A 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及农林、环境 、水利、资源等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源于学科的性 质 ,实践性教学在 自 然地理的教学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而 目 的自然地理实习大多建立在 前 由地貌 、地质、土壤、植物地理、水文 、气象等部门自然地理学构成的传统教学体系之上 ,虽然 从一定意义上强调了部门的专业基础 ,但其相互分离、缺乏系统的弊端已明显不适应现代以人地 关系、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的学科发展形势 ,随着学科的发展,尽管 目前对具体的学科 改革方案和落实程度全国各高校尚存差异 ,但全新的以环境和地球表层系统为导向的现代 自然地 理学教学体系已经形成并正逐步完善H 。与之相应的是,体现这一导向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尚处 J 于探 索 阶段 ,实践性 教学 的改 革 已成为 当前 自然地 理教学 重要 的课 题 。
在传统的地理实习中,实习项 目 大多比较单一 ,即使是综合实习,往往也局限于对一个或几 个典型要素的观察、测量上 , 这样的训练对于一些基本技能的掌握可以有一定的帮助,但很难使 学生具备对一个区域的地理问题进行综合分析 的能力,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全面观察 区域 ( 或路 线 )的地理环境 、制定正确 的工作方案 、有效地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 ,为适应地理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要求 ,地理实践性教学应将以单一的部门 实习为主变为交叉综合型实习为主 ;以认知实习为主变为探索研究型实习为主;从理论验证型实
习为 主转变 为应用 型实 习为 主 ;从局地 实 习为主转 变为 区域实 习为 主 ,点 、线 、面结合 ;从 单纯 的野外 实习变 为 多样 化 的实 习 ,各种形 式 的实习取 长补 短 ;强调地 理信 息获 取 、分 析与应 用 新技 术 的应用 。新 的地 理实践 教学体 系应从 创新 教育 着 手 ,以新 技术 、新 理论 、新 方法 的运 用 为核 心 ,通 过包括 课 堂实验 、课 程 实 习、开放 实验 、路线实 习 、区域综合 实 习 、提高 型专 题研究 等不
( )认 识实 习多 ,探索 实 习少 二
随着实习经费的减少 ,实习课时的缩减 ,地理综合实习走马观花的现象 日 益明显 ,无论是教 师的 “ 解说” ,还是学生的观察 ,基本停留在 “ 现象” 的层面 ,对问题缺少深入 的探索和研究 , 学生 自主学 习 和锻炼 的机会甚 少 。
( )理论 验 证型实 习多 ,实 际应用 型实 习少 三
( )局地பைடு நூலகம்实 习多 ,区域 实 习少 四 以 往实习 一般采用 在某 点实 习某 些 内容 ,到另一 点实 习另一 部分 内容 的方法 ,这种方 法 固然
有一定的好处 ,但很明显 ,对于提高学生对 自然地理不同区域 、不同单元、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 系,地理现象的综合成因,自 然地理与人文地理 的关系等 的综合分析 、研究能力是不利的。
收 稿 日期 作者简 介 20 0 08— 3—2 4 张茂恒 ( 9 5一)男 ,江苏宝应人 。副教授 ,主要从事 自然地理研究 16
一
l7— 2
高等 理科教 育
2 8 第6 ( 第8期) 0 年 期 总 2 0
以往实习中着重于书本知识的野外感性认识 ,但对于如何将所学的书本知识、理论运用于自 然地理现象的解释 ,进而解决若干 自 然地理、人文地理问题方面锻炼较少 ,易造成知识只是知识 而不 能成 为能 力 的结果 。
高 等理科 教 育
地球表 层系统 思想下的 现代自 然地理学实习改革思 路
地球 表层 系统 思 想 下 的 现 代 自然 地 理 学 实 习改 革 思 路
张茂恒 王 建 陈 霞 白世彪
( 南京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江苏 南京
孟景 闻
2o 9 ) 1o 7
摘
要
以人地关系、环境 与可持 续发展 为指导思想的现代 自 然地理 学学科体 系已逐 渐形
成 ,与之 相适 应 的 实践性 教 学应 在 传 统 的部 门地 理 实 习基 础 上 加 以改善 ,建 立起 包括 室 内和 野
外、基础和提 高、必修和选修的多层次、多形式、综合性的实习新体 系。文章强调地理要素的相
互作 用及 相 互关联 、 突 出区域地 理 综合特 征 、加 强探 索性研 究性 实 习、进 行校 际合作 交流是提 高
石的基本特征 ;常见矿物、岩石的鉴定 ;土壤类型 ;土壤性质分析测定 ;植物形态结构 ; 植物微 结构 ;基础 水文 观测 ;水环境 观测 ;航卫 片判读 等 。
同层次 、不同方式的实习实验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 ’ 。
二 、实 习体 系的构 建
( )课 堂室 内实 习实验 一 课 堂实 习实验 穿插 在有关 专业课 程 的课 堂教 学 中进行 ,其 主要 内容是 对课 堂教学 的知识 进行 直观感 受 、培养 和训练 有关技 能 ,加强对课 堂学 习知识 的掌握 。主要 包括 :星空演示 ;矿物 、岩
一
、
传统 地理 实 习的不足 及 改革思 路
( )分类 实 习多 ,交 叉实 习少 一 原有的 自然地理学实习均根据课程内容独立安排 ,分为气象、地质、地图、地貌、水文、植
物地理 、土壤地理、环境保护、遥感 、地理信息等若干单元 ,而每次实习的内容大多局限于单元 之 中。这种 方式 的优 点是实 习与 课程 结合 较好 ,有利 于课 堂知识 的掌 握 ,但缺 点是 明显 的 :知识 的认识面和运用面狭窄,易造成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片面性 ;整体观念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不强 ,自 然地理各要素间的有机联系方 面的印象和认识得不到锻炼 ;实习效率不高 ,时间、人 力 、财 力 多少 有 浪费现 象 。
自然地理 实践 性教 学质量 的关键 。
关键词 地球表层系统 自 然地理学 实习 改革 中图分类 号 G 4 . 4 6 24 文献标 识码 A 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及农林、环境 、水利、资源等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源于学科的性 质 ,实践性教学在 自 然地理的教学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而 目 的自然地理实习大多建立在 前 由地貌 、地质、土壤、植物地理、水文 、气象等部门自然地理学构成的传统教学体系之上 ,虽然 从一定意义上强调了部门的专业基础 ,但其相互分离、缺乏系统的弊端已明显不适应现代以人地 关系、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的学科发展形势 ,随着学科的发展,尽管 目前对具体的学科 改革方案和落实程度全国各高校尚存差异 ,但全新的以环境和地球表层系统为导向的现代 自然地 理学教学体系已经形成并正逐步完善H 。与之相应的是,体现这一导向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尚处 J 于探 索 阶段 ,实践性 教学 的改 革 已成为 当前 自然地 理教学 重要 的课 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