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培训考试卷(四套,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培训考试卷
(A卷)
姓名车间岗位日期成绩
一、填空题(20×1分)
1、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和(或)()和(或)()的组合。
2、风险辨识是识别()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
备注:能够写出任意三个风险评价方法即可。
4、风险分级是指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根据()划分等级。
风险分级的目的是为().
5、省风险暂定为“红、橙、黄、蓝"四级,()级别最高,企业原5级划分标准可参照进行调整.
6、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⑴可行性;⑵();⑶().
7、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和()。
8、隐患的分级是根据隐患的()、治理和()及其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为标准而进行的级别划分。
可一般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9、隐患信息是指包括隐患名称、位置、状态描述、()、治理目标、()、()、治理期限等信息的总称。
企业对事故隐患信息应建档管理。
10、根据《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省政府令第303号)第三十五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未按规定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的,由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主要负责人处以()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责令限期整顿,可处以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主要负责人处以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单项选择题(10×2分)
1、( )是风险管控的基础.()
(A)风险分析(B)风险评价
(C)排查风险点(D)风险分级
2、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以下几种。
()
(A)人的因素、物的因素(B)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C)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管理因素(D)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
3、()承担建立和实施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
(A)企业(B)中介机构
(C)安监部门(D)主要负责人
4、1级风险(红色风险):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极其危险,().( )
(A)无需立即整改,可以继续作业。
(B)必须立即整改,可以继续作业。
(C)制定整改计划后,可以继续作业.(D)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
5、各企业的风险评价准则具体内容应.()
(A)统一(B)同行业应统一
(C)由各部门自己确定,无需统一(D)与企业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有关
6、山东省省风险分级暂定为“()”四级
A、红、橙、黄、蓝
B、红、橙、黄、绿
C、红、黄、蓝、绿
D、红、黄、蓝、绿
7、()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
(A)事故控制(B)风险管理
(C)隐患排查(D)安全培训
8、工作危害分析法能够全面地分析出()所有可能的风险,并针对可能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
(A)作业活动(B)设备设施
(C)安全设施(D)工艺操作
9、当通过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得出企业风险的危险性分值大于()时,属于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A)70 (B)160
(C)320 (D)50
10、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属于( )机制。
(A)职业健康安全管理(B)双重预防
(C)标准化运行(D)安全管理
三、多项选择题(10×4分,答不全者得2分,答错全扣,无倒扣分)
1、各市、县(市、区)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广泛发动企业,全方位、全过程排查本单位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点,包括生产系统、设备设施、输送管线、操作行为、矿山采空区、施工场所、()等方面存在的风险。
()
A、城市垃圾堆场
B、安全管理
C、环境条件D职业健康
2、风险分级管控程序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
A、危险源识别
B、风险评价
C、风险管控
D、风险培训.
3、进行工作危害分析(JHA法)应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
A、确定工作危害分析的生产场所和区域,进行工序(包括辅助设施作业活动分析)划分。
B、对每个工序进行工作内容分析,确定每进行一项工作内容可能存在的危害类型。
C、确认已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中还存在的缺陷和还未采取的控制措施,并提出相应的补偿措施。
D、针对工作危害分析结果中属于重大风险的项目,或者存在重大控制措施缺陷的,制定企业的目标和管理方案,并加以实施,从而实现保障安全生产的目的。
4、以下各种措施哪几种属于管理措施?()
A、安全培训
B、制定操作规程
C、对产生或导致危害的设施或场所进行密闭 D 设置危险及有毒企业的排放口
5、目前,针对企业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途径包括。
()
A、政府聘请安全专家
B、政府购买社会服务
C、规模以上企业自主实施 D当地安监站
6、隐患排查依据主要有( )。
A、有关法律、法规要求
B、技术标准
C、事故教训经验总结 D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
7、隐患排查方式主要有()。
A、综合检查B专业检查C节假日检查 D四季检查 E 日常检查
8、发生事故的根本症结是()。
A、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 B安全过程管理不系统C不执行规章制度D企业缺乏安全管理专业人才E企业自主安全培训薄弱
9、企业隐患排查的范围应包括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
()
A、场所
B、环境
C、人员
D、设备设施
E、活动
10、企业通过“两体系”建设应完成以下成果。
()
A编制两体系实施指南B、制定“两体系”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C、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汇总表
D、危险源辨识清单
三、判断题(10×2分)
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小,而后果严重,则风险很小。
()。
2、危险源一定会演变成事故隐患。
( )
3、企业应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
4、建立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是由以风险为重点向以事故为重点的转变.( )
5、企业了解自身存在的风险即可,无须将风险点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措施告知相邻企业单位。
()
6、属地监管部门要将企业备案的“一企一册”中的1、2级风险点作为重大风险点进行管控()
7、5级风险(蓝色风险):绝对安全。
( )
8、3级风险(黄色风险):中度(显著)危险,无需控制整改,公司、部室(车间上级单位)应引起关注。
()
9、企业通过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将风险降低到自认为可以,无需验证。
( )
10、“两体系”建设属于企业安环部的职责,与企业其他人员无关。
()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培训考试卷答案
(A卷)
姓名车间岗位日期成绩
一、填空题(20×1分)
1、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组合。
2、风险辨识是识别(企业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或者LEC法)、(作业危害分析法或者JHA法)、(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方法或者HAZOP法、风险程度分析方法或者MES法、事故树方法或者FTA法、道化学公司法或者DOW法)。
备注:能够写出任意三个风险评价方法即可。
4、风险分级是指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风险分级的目的是为(确定风险管控的优先顺序)。
5、省风险暂定为“红、橙、黄、蓝"四级,(红色)级别最高,企业原5级划分标准可参照进行调整.
6、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⑴可行性;⑵(安全性);⑶(可靠性)。
7、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8、隐患的分级是根据隐患的(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为标准而进行的级别划分.可一般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9、隐患信息是指包括隐患名称、位置、状态描述、(可能导致后果及其严重程度)、治理目标、(治理措施)、(职责划分)、治理期限等信息的总称。
企业对事故隐患信息应建档管理。
10、根据《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省政府令第303号)第三十五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未按规定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的,由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主要负责人处以(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责令限期整顿,可处以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主要负责人处以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单项选择题(10×2分)
1、( )是风险管控的基础。
(C)
(A)风险分析(B)风险评价
(C)排查风险点(D)风险分级
2、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以下几种.(B)
(A)人的因素、物的因素(B)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C)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管理因素(D)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
3、()承担建立和实施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
(A)
(A)企业(B)中介机构
(C)安监部门(D)主要负责人
4、1级风险(红色风险):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极其危险,()。
(D)
(A)无需立即整改,可以继续作业. (B)必须立即整改,可以继续作业.
(C)制定整改计划后,可以继续作业。
(D)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
5、各企业的风险评价准则具体内容应。
(D)
(A)统一(B)同行业应统一
(C)由各部门自己确定,无需统一(D)与企业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有关
6、山东省省风险分级暂定为“(A)"四级
A、红、橙、黄、蓝
B、红、橙、黄、绿
C、红、黄、蓝、绿
D、红、黄、蓝、绿
7、()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
(B)
(A)事故控制(B)风险管理
(C)隐患排查(D)安全培训
8、工作危害分析法能够全面地分析出()所有可能的风险,并针对可能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 A )
(A)作业活动(B)设备设施
(C)安全设施(D)工艺操作
9、当通过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得出企业风险的危险性分值大于()时,属于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A )
(A)70 (B)160
(C)320(D)50
10、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属于(B)机制.
(A)职业健康安全管理(B)双重预防
(C)标准化运行(D)安全管理
三、多项选择题(10×4分,答不全者得2分,答错全扣,无倒扣分)
1、各市、县(市、区)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广泛发动企业,全方位、全过程排查本单位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点,包括生产系统、设备设施、输送管线、操作行为、矿山采空区、施工场所、()等方面存在的风险.(ABCD)
A、城市垃圾堆场
B、安全管理
C、环境条件D职业健康
2、风险分级管控程序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ABC ).
A、危险源识别
B、风险评价
C、风险管控
D、风险培训。
3、进行工作危害分析(JHA法)应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ABCD)
A、确定工作危害分析的生产场所和区域,进行工序(包括辅助设施作业活动分析)划分.
B、对每个工序进行工作内容分析,确定每进行一项工作内容可能存在的危害类型。
C、确认已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中还存在的缺陷和还未采取的控制措施,并提出相应的补偿措施。
D、针对工作危害分析结果中属于重大风险的项目,或者存在重大控制措施缺陷的,制定企业的目标和管理方案,并加以实施,从而实现保障安全生产的目的。
4、以下各种措施哪几种属于管理措施?(AB)
A、安全培训
B、制定操作规程
C、对产生或导致危害的设施或场所进行密闭 D
设置危险及有毒企业的排放口
5、目前,针对企业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途径包括。
(ABCD)
A、政府聘请安全专家
B、政府购买社会服务
C、规模以上企业自主实施 D当地安监站
6、隐患排查依据主要有( ABC )。
A、有关法律、法规要求
B、技术标准
C、事故教训经验总结 D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
7、隐患排查方式主要有(ABCDE).
A、综合检查B专业检查C节假日检查 D四季检查 E 日常检查
8、发生事故的根本症结是( ABCDE )。
A、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 B安全过程管理不系统C不执行规章制度D企业缺乏安全管理专业人才E企业自主安全培训薄弱
9、企业隐患排查的范围应包括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环境、人员、
设备设施和活动。
(ABCDE )
A、场所
B、环境
C、人员
D、设备设施
E、活动
10、企业通过“两体系”建设应完成以下成果。
( ABCDE )
A编制两体系实施指南B、制定“两体系"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C、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汇总表
D、危险源辨识清单
三、判断题(10×2分)
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小,而后果严重,则风险很小。
(×)。
2、危险源一定会演变成事故隐患.( × )
3、企业应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
(√ )
4、建立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是由以风险为重点向以事故为重点的转变.( ×)
5、企业了解自身存在的风险即可,无须将风险点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措施告知相邻企业单位。
(×)
6、属地监管部门要将企业备案的“一企一册"中的1、2级风险点作为重大风险点进行管控( √ )
7、5级风险(蓝色风险):绝对安全.(×)
8、3级风险(黄色风险):中度(显著)危险,无需控制整改,公司、部室(车间上级单位)应引起关注. (×)
9、企业通过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将风险降低到自认为可以,无需验证。
(×)
10、“两体系"建设属于企业安环部的职责,与企业其他人员无关。
( ×)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培训考试卷
(B卷)
姓名车间岗位日期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36分,不填或填错不得分)
1。
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场所、(),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等的总称。
2。
风险分级是指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 )或( )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进而实现分级管理。
3.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四类,分别是( )、()、( )和( )。
4。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 )、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
二、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在括号中用√或×标出,错误的要予以纠正,未纠正或纠正错误扣2分,判断错误不得分)
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是一种定量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
()
2。
安全检查表(SCL)的编制依据包括国内外行业、企业事故统计案例,经验教训。
()3。
风险矩阵分析法(LS)和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均是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4.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中的D值越小,说明被评价系统的危险性越大.()
5。
风险控制措施是指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企业针对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6。
风险辨识是识别企业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的过程。
( )
7.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的过程。
( )
8.风险与危险源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风险是危险源的载体,没有风险就没有危险源.()
9。
风险分级的目的是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控.( )
10。
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不必管控,但必须落实具体措施。
()
三、单选题(每题3分,共18分,答错或多答不得分,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入括号中)
1。
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
A.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B。
必要性、实用性、安全性
C。
安全性、必要性、可靠性D。
经济性、安全性、实用性
2. ()是风险管控的基础。
A.风险分析
B.风险评价
C.排查风险点 D。
风险分级
3。
风险信息包括危险源名称、类型、存在位置、当前状态、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和( )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A。
基层单位、责任人B.所在单位、责任人
C。
责任单位、责任人D。
各级单位、责任人
4.风险分级管控程序四个阶段包括危险源识别、危险源分级、风险控制、( ).
A。
效果验证B。
效果验证与更新C.效果评价D。
效果验证与评价
5.( )承担建立和实施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
A。
企业 B.中介机构
C.安监部门 D。
主要负责人
6。
各企业的风险评价准则具体内容( )
A。
应统一 B。
同行业应统一
C。
由各部门自己确定,无需统一 D。
与企业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有关
四、简答题(第一题6分,第二题10分,共16分)
1。
工作危害分析法的定义?
答:
2.企业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包括哪些措施?
答: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培训考试卷答案
(B卷)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36分,不填或填错不得分)
1.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过程)、作业等的总称.
2.风险分级是指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进而实现分级管理。
3。
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四类,分别是(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
4。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二、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在括号中用√或×标出,错误的要予以纠正,未纠正或纠正错误扣2分,判断错误不得分)
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是一种定量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
(×, 定性)
2。
安全检查表(SCL)的编制依据包括国内外行业、企业事故统计案例,经验教训。
(√ ) 3。
风险矩阵分析法(LS)和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均是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4。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中的D值越小,说明被评价系统的危险性越大.(×)
5。
风险控制措施是指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企业针对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
6。
风险辨识是识别企业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的过程。
(×,应为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7.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的过程.(×,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8。
风险与危险源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
风险是危险源的载体,没有风险就没有危险源。
(×)
9。
风险分级的目的是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控。
(√)
10。
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不必管控,但必须落实具体措施。
(×)
三、单选题(每题3分,共18分,答错或多答不得分,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入括号中)
1.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A)
A。
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B。
必要性、实用性、安全性
C。
安全性、必要性、可靠性D.经济性、安全性、实用性
2。
( C )是风险管控的基础。
A.风险分析
B.风险评价
C。
排查风险点 D.风险分级
3。
风险信息包括危险源名称、类型、存在位置、当前状态、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和(C)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A。
基层单位、责任人B.所在单位、责任人
C。
责任单位、责任人D。
各级单位、责任人
4。
风险分级管控程序四个阶段包括危险源识别、危险源分级、风险控制、(B)。
A.效果验证B。
效果验证与更新C。
效果评价D.效果验证与评价
5。
( A )承担建立和实施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
A。
企业 B.中介机构
C.安监部门 D。
主要负责人
6.各企业的风险评价准则具体内容( D )
A。
应统一 B。
同行业应统一
C.由各部门自己确定,无需统一 D。
与企业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有关
四、简答题(第一题6分,第二题10分,共16分)
1。
工作危害分析法的定义?
答:工作危害分析法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对其进行风险评价和判定风险等级,并针对不同等级风险制定实施有效控制措施的全过程。
该方法是一种定性风险分析方法。
2.企业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包括哪些措施?
答:应包括:⑴工程技术措施;⑵管理措施;⑶培训教育措施;⑷个体防护措施;(5)应急处置措施等.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培训考试卷
(C卷)
姓名车间岗位日期成绩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50分)
1、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实现()、精准监管、()、科学预防。
2、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和( )的组合。
3、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或它们的组合。
4、隐患的分级是根据隐患的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为标准而进行的级别划分。
可分为()和()。
5、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辨识宜采用()。
即:针对每个作业活动中的每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识别出与此步骤或内容有关的(危险源),建立作业活动清单.
6、风险点划分应当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工贸企业风险点划分可按照()、()、()等功能分区进行划分.
7、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时应从( )、()、培训教育措施、()、()这五类中进行选择。
8、企业应建立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事故后果、()、( )及报告方式等内容。
9、在作业活动划分时,应以( )的阶段划分为主,也可以采取按()划分的方法,或几种方法的有机结合.
10、危险源辨识时应充分考虑( )、物的因素、()()等四方面的不安全因素。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工贸企业应按照风险点划分原则,在本单位生产活动区域内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确定包括风险点名称、类型、区域位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等内容的基本信息,建立()
A风险统计表B作业活动清单C危险源统计表D设备设施清单
2、我公司3级风险相对应的管控层级为()
A公司级B车间级C班组级D部门级
3、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法)进行危险源辨识,一般多是针对()
A作业活动B设备设施C环境因素D管理因素
4、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将风险分为()级,其中( )级最危险。
()
A 5、1 B4、1 C5、5 D4、4
5、以下哪些风险分析方法不属于工贸企业宜选用的分析方法()
A风险矩阵分析法(LS)B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C风险程度分析法(MES)D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
6、在风险程度分析法(MES)中,“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应赋予的分值是()
A 1
B 3
C 6
D 10
7、风险管控措施中,以下哪些不属于工程控制措施()
A 消除或减弱危害B隔离C移开或改变方向D减少暴露时间
8、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属于风险管控措施中的哪一类( )
A救援控制措施B管理控制措施C应急控制措施D演练控制措施
9、以下隐患排查类型组织级别为班组级的是()
A日常隐患排查B综合性隐患排查C专业性隐患排查D节假日隐患排查
10、综合性隐患排查应由公司级至少()组织一次;车间结合岗位责任制排查,至少( )组织一次.( )
A 每月、每周
B 每月、每日
C 每季度、每月D每季度、每周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机制,定期进行安全生产风险排查,对排查出的风险点按照危险性确定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对风险点进行公告警示。
( )
2、将识别的危险源按照风险矩阵法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进行分级,将所有危险源按风险度分为I、II、III级。
( )
3、风险分级管控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可以不负责管控. ( )
4、应急控制通过应急演练、培训等措施,确认和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能力,以防止和减少安全不良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