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深圳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七)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深圳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七)试题及答案
一、基础。

(27分)
本学期,学校开展了“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和谐是一种自然美:花香鸟语,那是一种恬静;春梅绽雪,那是一种素雅;甲,那是一种绚丽。

这里的美,美在自然,美在和谐。

若“登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便谈不上和谐了。

和谐是一种①mòqì:可意会不可言传,“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宝黛初会,心灵感应,似曾
相识,息息相通,这是一种和谐。

夕阳西下,两位银发夫妇相辅相成
....,漫步于故乡②wān yán小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处处亲切。

海峡隔不断挚爱亲情,风雨飘摇,终究博得彩云归,这又是一种和谐。

和谐是一种淡泊: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

为名羁绊不叫和谐,为利束缚不是和谐,为乙所累无法和谐。

和谐需要宽容,心怀豁达,体谅他人。

丙,不会产生和谐;唯我正确,不能产生和谐。

调查显示,我国近90%左右的青少年认为“诚实守信”“团结和谐”是优秀传统美德。

就让和风拂过水面,润泽心灵。

架好心中的天平,以和为砝码走向未来。

1.请你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②
2.请结合语境,将正确选项写到相应的横线上。

A.锱铢必较
B.草长莺飞
C.人情世故
3.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诚实守信”“团结和谐”“传统美德”三个短语结构类型相同。

B.“就让和风拂过水面,润泽心灵”是祈使句。

”,此句中加点词语用词不当。

C.“两位银发夫妇相辅相成
....
D.上文第一段运用了排比和引用的修辞。

4.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句子中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
小明准备在小组探讨中发言,下面是她的发言稿:
①那么,怎样才能达成“和”的局面呢?②从哲学意义上讲,“和”是和谐,是统一,“同”是相同,是一致。

③“和而不同”,就是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

④实际上,孔子已为我们指明了答案——“不同”,也就是不强求一致,不重复别人。

⑤“和”是抽象的,内在的,“同”是具体的,外在的。

A.③②⑤①④B.③④①②⑤C.②①④⑤③D.②⑤③①④
6.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维护的。

作为和平年代的青少年,你认为怎样才能维护和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默写。

(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2),吹笛到天明。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3)无限山河泪,。

(夏完淳《别云间》)
(4)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浣溪沙》)(5),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6)皎洁的月亮引人遐思,令人动情。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辛弃疾在《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描写明月如一只刚打磨一新的铜镜悬挂半空,把轻柔洁净的光芒轻轻洒向人间。

8.下列对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A.这是咏边地雪景、寄送别之情的诗作,全诗句句咏雪,勾出天山奇寒。

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用比喻的手法,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体现将士们歌舞的积极意义。

C.最后写送出军门,正是黄昏大雪纷飞之时,大雪封山,山回路转,不见踪影,隐含离情别意。

D.全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

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二、阅读。

(48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甲】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
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
赵田部吏①赵奢收租税,平原君家不肯出。

赵奢②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③九人。

平原君怒,将杀之。

赵奢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④,是无赵也。

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

王使治国赋⑤,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五)
【注释】①田部吏:征收田赋的小官。

②赵奢:战国时赵国名将,善于用兵。

③用事者:管事的人。

④加兵:兴兵侵犯。

⑤国赋:国家的税收。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危急存亡之秋.
②以光.先帝遗德
③陟.罚臧否
④是.无赵也
10.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

B.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

C.“赵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这个句子的断句是正确的。

D.平原君对赵奢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变化,可以看出平原君知错就改。

12.“忠,敬业,尽心为忠”,选文甲让我们感受到了诸葛亮对后主的“忠”,选文乙让我们体会到赵奢的“忠”,请分别谈谈两位人物的“忠”表现在哪里?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2004年,画家张中和办起了深圳梧桐山第一所私塾,取名“蒙正学堂”。

他是梧桐山私塾教育的肇始者。

后来,在他的拉动下,小学教师、餐馆老板,也在梧桐山开办了自己的私塾。

数年间,越来越多的国学爱好者
汇聚这里,租民房,挂上学堂的匾额。

梧桐山从一个寂寂无名的山村,一跃成为民间国学教育的重镇。

张中和喜欢南怀瑾描绘的读书画面﹣﹣“一群乌鸦噪晚风,诸生喊破好喉咙”。

培养这个时代的圣贤之人,是张中和的理想:“我的教育理想十年来都没改变。

”梧桐山最辉煌的时候,一所所学堂像雨后的蘑菇般纷纷生长,堂主们互相鼓励:“以后梧桐山的圣贤,得一卡车一卡车地往外拉啦。


鼎盛时,近千名孩子放弃了体制内的学校教育,在梧桐山读经诵典。

《论语》《大学》《中庸》《老子》……学生们朗朗而读,喁喁而诵,在一遍遍地记诵中,将圣贤之言装进脑子。

自2004年第一间私塾开办,这场投注无数人心血的教育实验,已经持续十年。

在京、沪、浙,乃至全国各地,私垫、学堂、读经联谊会等已超过3000所,影响了上千上万的家长和孩子。

但是,今年,张中和的学生只有最多时的一半。

出现同样状况的私塾不在少数。

原本期望的教学效果没有出现。

从小读经的孩子,可以将经典读得烂熟,但五六年后,家长却发现他们中的一部分认字都有问题。

而那些曾经引以为傲,将整本《大学》《诗经》《易经》一口气吐出唇边的文字,也早就忘得一干二净,若想重温,只剩吞吞吐吐和自找难堪。

这是因为,学生从小只是跟着老师一遍遍复读,就和唱歌一样,听熟了就能唱,但既不认识音符,也不了解意思。

很难说之前没有人察觉,这更像是一个终于耗尽耐心的故事。

“当时家长就‘反’了。

”在某一家学堂,十几个家长,接走了自己的孩子。

对私塾的失望,迅速演变成一场金融危机。

失去了每个学生5万到10万不等的学费,这一年倒闭的私塾就有十来所。

【材料二】
传统文化的回归,在如今却以“变味儿”的形式继承。

有学者忧虑地指出,如今的孩童齐背古书,不过是填鸭教育的翻版,而高收费的国学班试图隔绝外部环境,将学生们置于一个“仿古”的时代,对恢复传统文化的精粹没有任何作用,相反,“国学热”背后隐藏的相关机构的急功好利,才将社会的“浮躁”又推动了一把。

【材料三】
传统文化是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是民族的身份证明,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中华儿女和睦相处、携手发展的共同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

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几大文明古国之中绝无仅有的延续至今的国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与内在的活力。

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确乎不怎么客气。

固然,传统文化有不容回避的缺陷,有让人诟病的糟粕,它的封建专制思想,纲常名教和等级尊卑观念,它的保守拘泥,僵化固执,不善开拓,应该对中国近代以来的落后承担责任。

但话说回来,世界上有哪个民族的文化是完美无缺、无懈可击的?又有哪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鞭挞、摧残得如此绝情?相反,我们恰恰到处可见人家对传统的爱惜与保护,包括一片街区、一栋楼宇、一所殿堂、一座故居,都尽可能保存其原有的风貌,尽可能给后人留下曾经的情感记忆。

有缺点不是不可以批评,我们一贯的主张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也不是不能变,我们一直强调立足时代,推陈出新。

只是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应当非常慎重,应秉持一种庄严与神圣的感觉,致力于挖掘其
永不磨灭的精神力量,弘扬其高贵的精神品格,以此丰富我们的时代精神,突显民族个性。

那些打着“创意”“文化”的旗号对古人的所谓“开发”,除了急功近利的、赤裸裸的商业的利用之外,还能给人什么样的启示与教益呢?一个不尊古人和传统的民族,不可能是健康的民族,也不可能赢得尊重。

在全球化背景下,不着力爱护、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也有被他国“抢走”的可能。

实际上,彻底否定传统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庞朴认为:“传统不是可以逐气温而穿脱的外衣,甚至都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它无法随手扔掉,难以彻底决裂,除非谁打算自戕或自焚。

”既然不能像包袱一样一丢了之,就不如好好地对待它,改造它,变化它,更新它,注入新的精神与血液,让它焕发神采,激发它的活力,清理、挖掘、弘扬其中有价值的因素为现代化服务。

文化是灿烂的,也是脆弱的,它需要精心的照料和培育。

全球化时代,民族传统文化已经和正在遭受严峻挑战,但致命的伤害往往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文明传承者的随意亵渎与践踏。

(摘自《人民日报》2018年12月4日,有删节)13.结合以上材料,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国学私塾那种死记硬背的教育方式出现了危机,而且高收费的国学班也是社会浮躁的一种表现。

B.《论语》《大学》《中庸》等国学经典并不是没有任何现实意义,我们要好好地对待它,改造它,变化它,更新它,给它注入新的精神与血液。

C.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几大文明古国之中绝无仅有的延续至今的国家,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与内在的活力。

D.很多搭车“国学热”的机构并没有达到最初声明的“弘扬传统文化”的效果。

14.材料一是一则长篇新闻报道的节选,请你给它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材料三,划线句子引用了庞朴的话,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结合材料三,说说传统文化已经和正在遭受哪些挑战,你认为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挑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父子快递里的深情
①自从故乡的小镇上有了快递网点后,我隔三差五就会给老家的父亲邮寄一些物品回去。

起初的时候,父亲闻听需要凭借手机取件码才能取出快递,吓得不知如何是好﹣﹣思想保守的他,最怕接触“新鲜事物”。

父亲平日里从不“捣鼓”手机,他生怕一不小心,就把银行卡里的养老钱“捣鼓”没了,所以给他买的智能手机,也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

②父亲的忧惧丝毫阻挡不了我往家里邮寄东西的频率,每次收到取件短信通知后,他都不得不硬着头皮
骑上电动三轮车,去距家8里路之遥的集镇上取件。

一段时间过后,取的快递多了,父亲便不再惧怕其中的“深奥”与“繁琐”,以至于再收到取件短信通知时,都会喜不自胜地直奔集镇。

而快递,也成了我们父子之间紧密联系的温情纽带。

③一个平淡如水的周末,我打电话告诉父亲说,我准备再给家里邮寄一点东西回去。

父亲忙不迭地一口回绝:“家里什么都有,千万别乱花钱!”我说东西都已打包,明早就能发出。

父亲一听“木已成舟”,也就不再作无谓的争辩了,他放低声音问我这回又寄了什么?我说有给奶奶的保健品,给你的茶叶,给小侄女小侄子的烧鸡,还有一些山野干货。

我还想特意告诉父亲,包裹里面还有一个信封,信封里装了2000块钱,但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因为我怕父亲会再度冲我发火,但凡提到钱的话题,他总是极其敏感多疑。

④两天之后,收到包裹的父亲来电将我训斥一番:“东西买了寄回来也就算了,为啥还寄那么多钱?家里又不缺钱!”我说我一年到头很少回家,这钱就当是我孝敬你和奶奶的,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你们想吃什么就买什么,用完了我再给你寄。

父亲在电话那端又噼里啪啦地“教训”了我几句后,便“嗯”了一声挂了电话。

其实我给父亲寄钱实属无奈,因为对年近七旬的他而言,银行转账和手机汇款都是“不太靠谱”的做法,邮寄现金才是最为放心安全、妥帖直观的方式。

我最怕父亲收到钱后,会将其直接存到银行卡里﹣﹣他是一位花钱比挣钱还难百倍的倔老头。

⑤后来的日子里,我经常出其不意地给家里寄东西,父亲每次收到快递后,都会打电话将我训斥一番,且每次“训斥”的时长都在一刻钟以上。

父亲的训斥蕴含一个规律﹣﹣先是将我“骂”得狗血喷头,后又对我关怀备至。

不管父亲多么怒火中烧,我的心里都会灿如春花,因为从他那声情并茂的“训斥”里,我能够感受到父亲很是享受在乡亲们的见证下,频频收到儿子寄来的“孝心包裹”的自豪感,即便他怕我为此胡乱花钱,以致给生活带来负担。

父亲只想成为我们迈向美好生活的助推器,不想沦为通往幸福之路的绊脚石。

但对我来说,能够时常在电话里聆听到父亲“声嘶力竭”的“训斥”亦是十分开心的事,至少可以说明,声如洪钟的父亲,身体依然康健,精气神依旧十足。

⑥一个春日的下午,我突然收到一份发自老家的快递,拆开一看顿时泪目,里面是一双父亲做的布鞋,这也是他老人家给我寄的第一份快递。

我依稀记得曾在无意间和他说过,我特别喜欢穿他做的布鞋,没想到随口说的一句话,父亲竟然记在了心里,并重拾起搁置了多年的手艺给我做了这双布鞋。

父亲的视力虽大不如前,体力也每况愈下,但针线活的功夫依旧不减当年。

那一针一线犹如他那鬓角的白发,洗尽了平凡岁月的铅华,凝结着血浓于水的真爱。

捧着那双布鞋,我再度潸然泪下。

⑦渐渐地感受到了快递带给生活的便利后,父亲也开始频繁地给我邮寄东西,只是他寄的物品大都非常经济实惠。

比如,春天他会给我寄香椿和野菜,夏天寄瓜果和蔬菜,秋天寄玉米和黄豆,冬天寄冬瓜和红薯,自家地里一年四季产的粮菜果蔬,他都会第一时间给我寄来让我尝鲜,以致后来他每次给我打电话的结束语,都变成了“缺啥少啥和我说,我给你快递寄过去”。

⑧快递,让相隔两地的父子,忘却了地理和时空上的距离。

我们频繁地给彼此邮寄的东西,并非都是对方真正所需之物,我们邮寄的,其实是一份份沉甸甸的期盼、祝福和牵念。

我在多少个无眠的夜晚,看着父亲寄来的包裹泣不成声已不自知,但我希望父亲不要像我这样伤感。

我期盼自己寄出去的每一份快递,都是一剂
疏解思念之苦的灵丹妙药,更祈愿这一份份蕴含在快递里的绵绵真情,会馨香衡远、历久弥坚。

摘自《中国青年》2020年第19期
17.根据选文内容,在横线处依次填上恰当的内容。

时间起初平淡如水的周末②③父亲对待快递的态度或情感①接受享受④
18.请赏析第⑥段划线句。

那一针一线犹如他那鬓角的白发,洗尽了平凡岁月的铅华,凝结着血浓于水的真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通读全文,“快递”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④段中父亲训斥“我”时有个规律——“先是将我‘骂’得狗血喷头,后又对我关怀备至”,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你有没有在自己父亲身上看到相似之处?请结合生活实例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名著阅读,完成问题。

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不但是世界文学经典,也渐渐成为现代社会的流行文化元素。

阅读外国小说,要关注小说的基本元素,特别是人物形象。

这本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带有鲜明的自传色彩,人物的语言描写值得品析。

请参考以下描写手法及旁批示例,在A、B两处横线上写下你的旁批。

人物语言
描写
句例旁批
1)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自言自语)表现人物
性格句一:为什么我总是受苦,总是遭人白眼,总是让人
告状,永远受到责备呢?为什么我永远不能讨人喜
欢?为什么我尽力博取欢心,却依然无济于事呢?
批注示例:
这段文字表现了简•爱追求平等、善于思考、
敢于反抗的性格特点。

句二: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
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不是想
错了吗?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
充实!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姿色和充足的财富,我会
A.我的旁批:
使你同我现在一样难分难舍,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
2)通过人物的对话(与别人交谈)表现人物性

句三:
“我得往前赶路吗,先生?”我问,“我得离开桑菲尔
德吗?”
“我想你得走了,简,很抱歉,珍妮特,但我的确认
为你该走了。


这是一个打击,但我不让它击倒我。

“行呀,先生,
要我走的命令一下,我便走。


批注示例:
说明简•爱具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追求平
等、敢于反抗、勇于追求个人的幸福。

句四:
“啊,你怕你自己。

”他噘起嘴唇说。

“我是害怕。

上帝给了我生命不是让我虚掷的,而按
你的意愿去做,我想无异于自杀。

况且,我在决心离
开英国之前,还要确实弄明白,留在这儿是不是比离
开更有价值。


“你这是什么意思?”
“解释也是徒劳的,在有一点上我长期忍受着痛苦的
疑虑,不通过某种办法来解除疑团,我什么地方也不
能去。


“我知道你的心向着哪里,依恋着什么。

你所怀的兴
趣是非法的,不神圣的。

你早该将它抛弃了。

这会儿
你应当为提起它来而感到害臊。

你是不是想着罗切斯
特先生?”
B.我的旁批:
23.从古至今,文学作品从来都不乏对女性形象的创作,当今,党中央高度重视妇女事业,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发展妇女事业的重要意义。

以下选项中自选一个女性人物,结合具体情节,谈谈她的形象特点。

A.丽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虎妞——《骆驼祥子》
C.沈琼枝——《儒林外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

请根据下面文字的内容,从以下两个写作任选其一完成。

24.“栀子花开得如此可爱,我们也只能挥挥手告别欢乐和无奈,也只能感叹光阴好像流水飞快。

”在初中三年的时光中,总有一些生活片段,留下的不仅是一些记忆,更是一种情感。

时间越久,这些记忆中的影像越珍贵。

曾经的光辉与荣耀,已成为历史,我们在凤凰花开的时节再出发,勇往直前,不负韶华。

班级将制作一本班史,请你以“致青春”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为班史投稿,记录下那些难忘的人,难忘的事。

要求:①符合文体特征,不得抄袭或套用。

②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25.“栀子花开得如此可爱,我们也只能挥挥手告别欢乐和无奈,也只能感叹光阴好像流水飞快。

”在初中三年的时光中,总有一些生活片段,留下的不仅是一些记忆,更是一种情感。

时间越久,这些记忆中的影像越珍贵。

曾经的光辉与荣耀,已成为历史,我们在凤凰花开的时节再出发,勇往直前,不负韶华。

毕业典礼上,你将代表全体初三毕业生在大会上发言,请你以“再出发”为题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①符合文体特征,不得抄袭或套用。

②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默契;蜿蜒
2.甲:B乙:C丙:A
3.A
4.调查显示,我国近90%的青少年认为“诚实守信”“团结和谐”是优秀传统美德。

或:调查显示,我国90%左右的青少年认为“诚实守信”“团结和谐”是优秀传统美德。

5.【答案】D
6.【答案】示例:作为和平年代的青少年,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经常收听收看国际频道,了解当前局势,及时向人们宣传“热爱和平”的意义,为共创和谐家园而努力。

7.【答案】(1)一蓑烟雨任平生(重点字:蓑)
(2)杏花疏影里(重点字:疏)
(3)谁言天地宽
(4)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重点字:嘶)
(5)晓镜但愁云鬓改(重点字:鬓)
(6)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重点字:漏)
8.【答案】B
【答案】9.时候;发扬光大;提拔、晋升;这样。

10.①(他们)都是忠良诚实的人,志向思虑忠诚无二,因此先帝选拔他们留给陛下。

②国家强大赵家江山就会稳固,而您作为王族贵戚,难道会被各国轻视吗?
11.C
12.诸葛亮对后主的“忠”,表现在他亲自北伐,报先帝忠陛下,出征前对君王诚心劝谏;赵奢的“忠”,表现在执法不畏强权、公正严明,做事认真负责、忠于职守。

我们作为现代中学生,也应该学习他们,对国家忠诚,对自己做的事负责。

现在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好习就是忠于我们所做的事。

【答案】13.C
14.【示例1】国学私塾由热渐冷
【示例2】私塾学堂走到十字路口
15.通过引用庞朴的话,证明“彻底否定传统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这一观点,使论证更加有说服力。

16.传统文化所遭受的挑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从外部来看,传统文化资源有被他国抢走的可能;从内部来看,文明传承者亵渎、践踏传统文化的现象还大量存在,这也是对传统文化最致命的伤害。

我们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立足时代,推陈出新。

【答案】17.①忧惧、害怕;②后来的日子;③春日的下午(感受到便利后);④主动、尝试、喜爱18.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亲做布鞋的一针一线比作父亲的白发,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对“我”深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