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学期期末提高试题测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学期期末提高试题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本数学书约重250( );
一只乒乓球约重3( );
小红的身高124( ),体重31( )。
2.小明去看奶奶,路上用了35分钟,9:20到达。
小明的出发时间是( )。
3.估算98×4,可以把98估成( ),因此所得的积约等于( )。
4.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①跳绳20次,用时约15( );
②2头牛约重1( );
③唱一首歌用时约4( );
④试卷的宽度约2( )。
5.一张书桌502元,一张椅子199元。
妈妈买这两件东西,大约应准备( )元,收银员实收( )元。
6.一捆绳子长60米,第一次用去23米,第二次用去了20米,这捆绳子比原来少了( )米。
7.乐乐从图书馆借来一本《动物百科全书》,他每天看15页,到第4天结束时,他已经看了( )页;第6天他应该从( )页开始看起。
8.在估算29×8时,应把29看作( ),积大约是( )。
二、选择题
9.把12个橘子平均分成4份,1份占橘子总数的()
()
,有()个;3份占橘子总
数的()
()
,有()个。
10.一名举重运动员不可能举起()的杠铃。
A.10千克B.10吨C.100千克
11.你认为1分钟最有可能完成下列哪件事()。
A.打一场篮球比赛B.步行一千米C.计算10道口算题D.上一节数学课
12.在公园的晨跑路线中,2
5
是上坡,
1
5
是下坡,其余的是平地。
平地路线长度占总长度
的( )。
13.如图,三年级的小刚用臂展测量长方形舞台背景的长(一个人的臂展和身高大约相等),测得这个舞台背景的长大约是()。
A.200厘米B.3米C.16米D.7米
14.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正确的是()。
A.
B.
C.
15.学校开展了“制作宣传画”和“变废为宝作品展”两项垃圾分类的宣传活动。
三(1)班40名同学都参加了宣传活动,其中参加“制作宣传画”的有25名,参加“变废为宝作品展”的有23名,两项都参加的有()名同学。
A.8 B.15 C.17 D.18
16.某小学将一块长方形劳动实践基地分成甲、乙两块(如图所示),甲、乙两块地的周长相比()。
A.甲的长B.乙的长C.一样长D.无法判断
17.口算我最棒。
570+20=78-29=270+130=42÷7=
650-300=30×3=210×2=202×4=
18.列竖式计算。
(带☆的要验算)
☆369+258=928-249=605×4=
19.脱式计算。
36÷4×59×(75+15)(21-18)×9
20.在下面的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图形。
(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cm)
(1)画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并涂色;
(2)周长是16厘米的正方形,并徐色。
21.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请你估一估,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22.小马虎在做一道加法题时,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3看作了5,十位上的4看作7,得到结果为376.正确的和是多少?
23.白云社区正在开展衣服募捐活动,8号楼募捐的数量最多。
如果每袋装15件,正好可
以装3袋,如果每袋装9件,可以装几袋?
24.废电池属于有害垃圾,春天小区11月回收58节废电池,12月回收废电池的数量是11月的4倍,12月回收多少节废电池?
(1)请你用线段图表示出12月回收废电池的情况。
11月:
12月:
(2)列式解答。
25.想一想,画一画,填一填。
(1)有一部分▲被遮住了,已知被遮住的部分是露出部分的3倍,请在方框里将▲补充完整。
(2)露出部分是这些▲的总数的()。
(填分数)
26.一块长方形草坪,长26米,宽比长少6米。
若在这块草坪的四周围上栅栏,至少需要多少米栅栏?
27.在学校举办的运动会上,参加跳高和跳远的共有35人,其中参加跳高的有28人,参加跳远的有16人,两项都参加的有多少人?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克##g 克##g 厘米##cm 千克##kg
【解析】
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吨;常用的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根据生活实际,结合数据大小选择合适的单位即可。
根据分析可得:
一本数学书约重250克;
一只乒乓球约重3克;
小红的身高124厘米,体重31千克。
【点睛】
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实际生活,结合经验和数据,灵活选择。
2.8:45
【解析】
根据题意,要求小明的出发时间,用到达时刻9时20分,减去路上用的时间35分钟即可。
9时20分-35分=8时45分,即小明的出发时间是8:45。
【点睛】
此题考查了时间的推算,根据开始时刻=结束时刻-经过时间进行解答。
3. 100 400
【解析】
我们把98×4中的98看成100来计算,然后用100乘4计算出答案即可。
98×4
≈100×4
=400
所以估算98×4,可以把98估成( 100 ),因此所得的积约等于( 400 )。
【点睛】
本题只要把98看作与它较接近的整百数100进行计算即可。
4.秒##s 吨##t 分##min 分米##dm
【解析】
根据生活经验和实际数据,以及对时间单位、质量单位和长度单位的认识可知,
计量跳绳20次用的时间以“秒”为单位,
计量2头牛的重量以“吨”为单位,
计量唱一首歌用的时间以“分”为单位,
计量试卷的宽度以“分米”为单位,依此填空。
根据分析可知:
①跳绳20次,用时约15秒;
②2头牛约重1吨;
③唱一首歌用时约4分钟;
④试卷的宽度约2分米。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选择。
5. 700 701
【解析】
要想知道妈妈买这两件东西大约要准备多少元,应先估算出这两件东西的价格和,把502看作500,199看作200,两个估算的价格相加即可,500+200=700元;收银员会收多少元,即这两件东西的价格和,502+199=701(元)。
502+199≈500+200=700(元)
502+199=701(元)
所以一张书桌502元,一张椅子199元。
妈妈买这两件东西,大约应准备700元,收银员实收701元。
【点睛】
此题考查了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43
【解析】
通过题意可知,比原来少的长度即两次用去的绳子的长度,用第一次用去的长度加上第二次用去的长度即可。
23+20=43(米)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白:要求比原来少的长度,实际上就是求用去的总长度。
7. 60 76
【解析】
用乐乐每天看的页数乘看的天数,可以计算出乐乐4天看的页数;再用乐乐每天看的页数乘5,可以计算出乐乐5天看的页数,再用乐乐5天看的页数加1,即可计算出第6天他应该从第几页开始看起。
15×4=60(页)
15×5+1
=75+1
=76(页)
他已经看了60页;第6天他应该从76页开始看起。
【点睛】
解答本题关键是根据每天看的页数×看的天数=看的总页数,理解第6天他应该从第几页看起,就是先计算出前5天看的页数再加上1。
8. 30 240
【解析】
两位数乘一位数估算时,将两位数估成与其接近的整十数,再相乘求积。
29×8≈30×8=240
在估算29×8时,应把29看作30,积大约是240。
【点睛】
本题考查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关键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求出因数的近似数。
二、选择题
9.1
4
;3;
3
4
;9
【解析】
将12个橘子平均分成4份,1份是橘子总数的1
4
,1份有12÷4=3(个);3份是
3
4
,有
(12÷4×3)个,据此即可解答。
将12个橘子平均分成4份,1份是橘子总数的1
4
;有12÷4=3(个);
3份是橘子总数的3
4
;有3×3=9(个)。
【点睛】
熟练掌握分数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B
解析:B
【解析】
根据运动会上举重,可知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重量一般是多少千克,所以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的重量用千克作单位,据此解答。
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的重量用千克作单位,所以一名举重运动员不可能举起10吨的杠铃。
故答案为:B
【点睛】
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11.C
解析:C
【解析】
根据对1分钟时间实际有多长的认识,结合生活实际即可进行选择。
A.打一场篮球比赛需要50分钟,不符合题意;
B.步行一千米大约需要20分钟,不符合题意;
C.计算10道口算题大约需要1分钟,符合题意;
D.上一节数学课需要40分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睛】
解答此题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12.2
5
【解析】
分数中分母表示平均分成了多少份,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根据分数的意义判断即可。
晨跑路线一共平均分成了5份,其中上坡和下坡跟别有2份和1份,所以平地路线长度有
2份,占总厂的2
5。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练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
13.D
解析:D
【解析】
根据生活实际可知,三年级的小刚身高大约是1米30厘米,通过观察图示可知,这个舞台背景的长大约是5个这样的手臂长度,据此估算即可。
1米30厘米=130厘米
130×5=650(厘米)
650厘米=6米50厘米,6米50厘米≈7米
则测得这个舞台背景的长大约是7米。
故答案为:D。
【点睛】
本题考查了长度测量的方法,关键是明确小明身高以及背景长是几个小明身高,再进行解答。
14.C
解析:C
【解析】
根据分数的意义进行解答,即把整体“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用分数表示;据此逐项分析即可解题。
A.把一个长方形分成3份,但不是平均分,所以其中1份不能表示1
3
;
B.把这个图形看作整体“1”,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占了3份,涂色部分是这个图形的3
4
,所以此项是错误的;
C.把这个平行四边形看作整体“1”,平均分成2份,涂色部分占了1份,可以用1
2
表示。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分数的意义,准确掌握分数的意义,并根据题意灵活运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A
解析:A
【解析】
这40名同学中,有的是同时参加了两项活动,先用加法求出两项活动的总人数,再减去实际的人数,就可以求出两项都参加的人数。
25+23-40
=48-40
=8(人)
故答案为:A。
【点睛】
在集合问题中,用各部分的总和减去实际总数,就可以求出重叠部分。
16.C
解析:C
【解析】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这个图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依此选择。
根据分析可知,甲、乙两块地的周长一样长。
故答案为:C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对周长的认识,熟练掌握长方形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7.590;49;400;6;
350;90;420;808
【解析】
略。
18.627;679;2420
【解析】
(1)整数加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
位进一;得数的数位也要对齐。
(2)整数减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3)一位数乘多位数乘法法则: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中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369+258=627 928-249=679 605×4=2420
369258627+验算:258369627+ 928249679- 605
42420
⨯
19.45;810;27
【解析】
(1)先算除法,再算乘法;
(2)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小括号外面的乘法;
(3)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小括号外面的乘法。
36÷4×5
=9×5
=45
9×(75+15)
=9×90
=810
(21-18)×9
=3×9
=27
20.见详解
【解析】
(1)由题可知,每个小格子是1cm ,画一个长是5个格子,宽是3个格子的长方形即可; (2)周长是16厘米,根据正方形周长=边长×4,计算出边长为:16÷4=4,画一个边长是4个格子的正方形。
【点睛】
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画法以及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并灵活运用。
21.能
【解析】
要求是否能坐得下,将两个旅行团的总人数与座位数比较大小。
将196估成200,226估
成230,再相加,求出两个旅行团大约的总人数。
196+226≈200+230=430(人)
430<441
答: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
【点睛】
本题考查整数加法的估算方法,关键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求出两个加数的近似数。
22.344
【解析】
“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3看作了5,十位上的4看作了7”,相当于把这个加数看多了75﹣43=32,再根据另一个加数不变,可知算得的和比正确的和也得多32,据此用376减去32即为正确的和.
小马虎把一个加数看多了:75﹣43=32,
另一个加数不变,和也多了32,
所以正确的和应该是:376﹣32=344;
答:正确的和是344.
23.5袋
【解析】
用15乘3,求出衣服的总件数;再用总件数除以9,求出可以装几袋。
15×3÷9
=45÷9
=5(袋)
答:可以装5袋。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归总问题,先求出衣服的总件数,再进一步
解析:5袋
【解析】
用15乘3,求出衣服的总件数;再用总件数除以9,求出可以装几袋。
15×3÷9
=45÷9
=5(袋)
答:可以装5袋。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归总问题,先求出衣服的总件数,再进一步解答。
24.(1)见详解
(2)232节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12月回收废电池的数量是11月的4倍,那么就画出4个和11
月份一样长的线段图;然后利用乘法算出12月份一共回收多少节废电池。
(1)如图:
(
解析:(1)见详解
(2)232节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12月回收废电池的数量是11月的4倍,那么就画出4个和11月份一样长的线段图;然后利用乘法算出12月份一共回收多少节废电池。
(1)如图:
(2)58×4=232(节)
答:12月回收232节废电池。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
25.(1)见详解;
(2)
【解析】
(1)露出部分有2个,遮住部分有2×3=6个,在方框里画6个▲即可。
(2)总共有8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露出部分占1份,分数表示为。
(1)
(2)露出
解析:(1)见详解;
(2)1 4
【解析】
(1)露出部分有2个,遮住部分有2×3=6个,在方框里画6个▲即可。
(2)总共有8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露出部分占1份,分数表示为1
4。
(1)
(2)露出部分是这些▲的总数的1
4。
(填分数)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倍的相关知识和分数意义的掌握。
26.92米
【解析】
用26-6求出宽,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代入相关数据即可解答。
26-6=20(米)
(26+20)×2
=46×2
=92(米)
答:至少需要92米栅栏。
【点睛】
本题
解析:92米
【解析】
用26-6求出宽,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代入相关数据即可解答。
26-6=20(米)
(26+20)×2
=46×2
=92(米)
答:至少需要92米栅栏。
【点睛】
本题考查了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应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
27.9人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参加跳高和跳远的一共35人,跳高的有28人,跳远的有16人,参加跳高和跳远的总人数=参加跳高的人数+参加跳远的人数-两者都参加的人数,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28+16-3
解析:9人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参加跳高和跳远的一共35人,跳高的有28人,跳远的有16人,参加跳高和跳远的总人数=参加跳高的人数+参加跳远的人数-两者都参加的人数,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28+16-35
=44-35
=9(人)
答:两项都参加的有9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重叠容斥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注意其中的重复部分,明确需要求的部分,从而找出解答方法。